| 研究生: |
陳璵 Chen, Yu |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臺灣花鳥類東洋畫研究──以鄉原古統、呂鐵州、林玉山與其弟子為主軸 An Exploration on the Themes of Flowers and Birds in Taiwanese Toyoga(Taiwan's Eastern–Style Painting) Under Japanese Rule: Take Gobara Koto, Lu Tieh-Chou, Lin Yu-Shan and their Disciples as the Main Axis |
| 指導教授: |
吳奕芳
Wu, Yi-Fang 蕭瓊瑞 Hsiao, Chong-Ray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 畢業學年度: | 11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348 |
| 中文關鍵詞: | 日治時期 、東洋畫(Tōyōga) 、花鳥類 、鄉原古統(Gobara Koto) 、 呂鐵州 、林玉山 |
| 外文關鍵詞: | Japanese Rule, Tōyōga(Taiwan's Eastern-Style Painting), Flowers and Birds, Gobara Koto, Lu Tieh-Chou, Lin Yu-Shan |
| 相關次數: | 點閱:201 下載:9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東洋畫在美術教育推廣以原鄉和貼近現實生活為題材,描繪地方色彩濃厚的鄉土作品,其中花鳥畫是官展東洋畫部最大宗的題材。因此,本研究以「日治時期東洋畫家花鳥類題材之東洋畫」作為研究對象,並以1945年戰前花鳥畫分界作為研究範圍之限制。藉由探討日治時期臺灣花鳥類東洋畫風格上的特色,從當時的社會背景、美術思潮、日治時期東洋畫家藝術生涯以及綜觀花鳥類東洋畫之風格特色等,來探討東洋畫家如何發展繪畫技巧和個人風格特色,並透過花鳥類東洋畫作品爬梳,分析花鳥類東洋畫家們作品繪畫技法之異同和發展脈絡,釐清東洋畫家風格表現與生活環境之關係。
本研究以「日治時期臺灣花鳥類東洋畫題材研究──以鄉原古統、呂鐵州、林玉山與其弟子為主軸」為研究主題;以日籍畫家鄉原古統和臺、府展花鳥類臺籍畫家呂鐵州和林玉山為主,其他相關畫家為輔,來進行實證之考察和研究。希冀探討並歸納出日治時期花鳥類作品之異同;最後,梳理和探析日治時期花鳥類東洋畫作品之發展脈絡、美學輪廓趨向和風格特色,藉由解析花鳥類東洋畫家繪畫作品的重要性,呈現本研究之意義和價值。
在現存的研究史料和學術論文中,尚未出現專門探析和論述日治時期臺灣花鳥類東洋畫風格形式特色之論文,是以本研究──「日治時期臺灣花鳥類東洋畫」為學術界的初探,企圖以大量的東洋畫史料文獻系統性的析探花鳥類題材作品。研究方法採用三種研究方式,分別為:文獻回顧探討法、風格分析研究和比較研究法,希冀完成以下之目的:第一章探源日治時期花鳥類東洋畫的形成與發展,並探討日治時期的文化背景和日治時期臺灣東洋畫的畫風,進行日治時期花鳥類東洋畫的歷史脈絡的梳理;第二章探討花鳥類東洋畫家之花鳥創作背景與教學,爬梳師承關係之脈絡;第三章和第四章進行三位畫家花鳥畫繪畫形式和技法──構圖與佈局以及用筆用色(線條筆觸和色彩等)的探析,藉由風格分析和比較研究法來比較花鳥類東洋畫的風格特色與異同;第五章,追溯並探討日本花鳥類東洋畫的派別源流與發展,提出臺灣花鳥類東洋畫風格,梳理並歸納花鳥類東洋畫之系統與派別,最後做綜合整理,呈現一整體性的描述,本研究亦利用圖證歸納花鳥類東洋畫中的特色與風格,並進行風格之實證研究以及整體性之東洋畫的風格分析,最後呈現本研究的發現和價值所在。
本研究發現:日治時期,同為東洋畫家的鄉原古統、呂鐵州和林玉山,皆在臺傳授花鳥畫,有諸多弟子向三位大師習花鳥畫。三位教師皆注重寫生並以在地生活表現地方色彩等風格特色,展現臺灣花鳥畫有多元豐富的特徵:豐富的視角取景和構圖佈局以及用筆用色之技法。綜合本研究之結論,溯源日本寫生畫派──圓山派、四條派和圓山四條派,此三派影響了臺灣日治時期花鳥類東洋畫,鄉原古統和呂鐵州繪畫風格較偏圓山派;林玉山繪畫風格較偏四條派。二派風格互相汲取彼此的特色,混合成圓山四條派。此外,本研究亦論析當時花鳥類東洋畫家汲取日本東洋畫風的精髓與多重源頭,使得鄉原古統、呂鐵州和林玉山師生的花鳥類東洋畫呈現多元的繪畫形式與風格。
The promotion of Tōyōga in art education takes the original hometown and close to real life as the theme, and depicts the local works with strong local colors. Among them,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 in the official exhibition of the Tōyōga painting department. Therefore, this study takes “Tōyōga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by Tōyōga Painters under Japanese Ru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limits the research scope to the boundary of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s before the war in 1945.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style of Tōyōga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from the soci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the trend of art thought, the artistic career of the Tōyōga painters under Japanese Rule, and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ōyōga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to understand how the Tōyōga painters developed their painting skills, and their personal style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combs through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and developments of the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f Tōyōga, and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yle of Tōyōga painters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reason why the title of this study is“An Exploration on the Themes of Flowers and Birds in Taiwanese Toyoga Under Japanese Rule: Take Gobara Koto, Lu Tieh-Chou, Lin Yu-Shan and their Disciples as the Main Axis”, is because the painters are based on the Japanese painter Gobara Koto, and Taiwanese painters Lu Tieh-Chou, Lin Yu-Shan, supplemented by other related painters, and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 Furthermore, it 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flower-and-bird works under Japanese Rule. Finally, it explores and sorts out the aesthetic contour trend,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of Tōyōga paintings on the themes of flowers and birds under Japanese Rule, i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s of the paintings of Tōyōga’s flowers and birds and painting, and present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value.
Amo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materials and academic papers, there has not been a paper that specifically explores and discusses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s in Taiwanese Tōyōga under Japanese Rul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ōyōga paint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works on the theme of flowers and birds. 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s three research methods, which ar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style analysis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hoping to complete the following research purposes:
The first chapter explor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ōyōga paintings of flowers and birds, and discuss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style of Tōyōga paintings in Taiwan, 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Tōyōga painting of flowers and birds under Japanese Rule;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teaching of the creation of flowers and birds by Tōyōga painters, and explores the contex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hird chapter to the fourth chapter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painters’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forms-composition and layout, as well as the use of brushes and colors (line strokes and colors, etc.). Compare the styles, characteristic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ōyōga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s by means of style comparison; the fifth Chapter traces and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flower and bird Tōyōga paintings, summarizes and proposes the style of Taiwanese flower and bird Tōyōga paintings,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flower and bird Tōyōga paintings The system and faction, and make a 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to present an overall description, use illustrations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s of the Tōyōga painting of flowers and birds, and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style and the styl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Tōyōga painting style, presenting this research findings and where the value li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Gobara Koto, Lu Tieh-Chou, and Lin Yu-Shan, who are also Tōyōga painters, taught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s in Taiwan, and many disciples learned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s from these three masters. The three teachers all paid attention to sketching and expressed local color and other style characteristics with local life, the style of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in Taiwan had diverse and rich characteristics: rich perspectives, composition layouts, and techniques of using brushes and color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i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Japanese schools of sketching: the Maruyama School, the Shijō
School and the Maruyama Shijō School. The three schools influenced the Tōyōga paintings of flowers and birds under Japanese Rule. The painting styles of Gobara Koto and Lu Tieh-Chou were more inclined to the Maruyama School; while Lin Yu-Shan’s painting style was more inclined to the Shijō School. The styles of the two schools absorbed each other's characteristics to form a mixed of Maruyama Shijō School.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analyzes the Tōyōga paintings of flowers and birds at that time by absorbing the essence and multiple sources under Japanese Rule, which also made the Tōyōga paintings of flowers and birds by three masters Gohara Koto, Lu Tieh-Chou, Lin Yu-Shan, and their disciples present a variety of painting styles.
(一)中文專書和中文翻譯專書(依照年代排序)
安海姆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雄獅圖書出版,1976年。
黃光男。《宋代花鳥畫風格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1985年。
劉墉編、林玉山繪述。《林玉山畫論畫法》。臺北:劉墉發行出版,1988年。
林柏亭。《花鳥畫法123》。臺北:雄獅美術出版,1990年。
朝日新聞大阪本社企画部図録編集:《京都畫壇の巨匠:竹內栖鳳展》。日本大阪:朝日新聞大阪本社企画部出版,1990年。
劉奇俊。《東洋畫之美1:竹內栖鳳》。藝術圖書出版,1990年。
黃光男發行。《美術論叢29 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版,1991年。
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臺北:雄獅美術出版,1991年。
蕭瓊瑞。《臺灣美術史研究論集》。臺中:伯亞出版,1991年。
王行恭。《臺展、府展臺灣畫家東洋畫圖錄》。私人發行,1992年。
王耀庭。《臺灣美術全集3 林玉山》。臺北:藝術家出版,1992年。
李欽賢。《臺灣美術歷程》。臺北:自立晚報出版,1992年。
陸蓉之。《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史》。臺北:藝術家出版,1992年。
詹前裕。《彩繪花鳥》。臺北:藝術圖書出版,1992年。
李進發。《日據時期臺灣東洋畫發展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版,1993年。
李欽賢。《日本美術史話》。臺北:雄獅出版,1993年。
林柏亭。《嘉義地區繪畫之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3年。
陳瓊花。《自然‧寫生‧林玉山》。臺北:雄獅美術出版,1994年。
王秀雄。《臺灣美術發展史論》。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5年。
謝里法。《日據時期 臺灣美術運動史》。臺北:雄獅美術出版,1995年,4版。
賴明珠。《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美術發展》。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年。
佐佐木丞平,佐佐木正子。《円山應舉硏究》。日本東京都: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96年。
徐小虎著、許燕貞譯。《日本藝術史》。臺北:南天書局出版,1996年。
歐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著;李元春譯。《造型藝術的意義》。臺北:遠流出版,1997年。
施慧美。《日本近代藝術史》。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97年。
黃光男、國立歷史博物館發行。《雲山碧海:林玉山畫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7年。
詹前裕。《林之助繪畫藝術之研究 研究報告展覽專輯彙編》。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1997年。
賴明珠。《日治時期臺灣東洋畫壇的麒麟兒——大溪畫家呂鐵州》。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8年。
王秀雄。《日本美術史》中冊。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9年。
刑福泉。《日本藝術史》。臺北:東大圖書出版,1999年。
詹前裕。《臺中膠彩源流展》。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出版,1999年。
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編。《臺灣東洋畫探源》。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版,2000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林玉山教授創作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0年。
顏娟英。《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圖書出版,2001年。
林功‧箱崎陸昌著;廖瑞芬譯。《膠彩畫材料與技法》。臺北:藝術家出版,2002年。
賴明珠。《桃園縣藝文資源調查:桃園地區美術家許深州先生研究調查》。桃園:桃園縣政府出版,2003年。
高以璇。《林玉山 師法自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4年。
謝里法編、賴明珠著。《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桃園地區》。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2004年。
臺灣省膠彩協會編。《臺灣膠彩畫史流研究展》。臺中:臺灣省膠彩協會出版,2005年。
謝東山。《臺灣美術批評史》。臺北:洪葉文化出版,2005年。
張志敏總編。《花香、人和、山頌 許深州膠彩畫紀念展》。桃園:桃園縣文化局出版,2006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觀物之生:林玉山的繪畫世界》。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6年。
徐文琴。《臺灣美術史》。臺北:南天出版,2007年。
李欽賢。《臺灣美術之旅》。臺北:雄獅圖書出版,2007年。
廖新田。《臺灣美術四論》。臺北:典藏藝術家出版,2008年。
國立臺灣美術館編。《臺灣美術研究論文選集2——「島嶼風情」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之研究》。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2008年。
賴明珠。《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臺灣女性圖像藝術》。臺北:藝術家出版,2009年。
王耀庭、蕭瓊瑞、薛燕玲等。《典範傳移:林玉山繪畫藝術特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2012年。
賴明珠。《靈動‧淬鍊‧呂鐵州》。臺中: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出版,2013年。
謝世英。《史物叢刊69:日本殖民下的臺灣美術1895-1945》。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14年。
賴明珠。《優美‧豪壯‧許深州》。臺中: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出版,2014年。
邱琳婷。《臺灣美術史》。臺北:五南出版,2015年。
賴明珠。《風土之眼:呂鐵州、許深州膠彩畫紀念聯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2015年。
白適銘。《日盛‧雨後‧木下靜涯》。臺中: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出版,2017年。
白適銘。《世外遺音 木下靜涯舊藏畫稿作品資料研究》。臺北:藝術家出版,2017年。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編。《新修桃園縣志──藝文志》。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2017年。
顏娟英、曾曬淑、黃琪惠。《嘉邑‧故鄉 林玉山110紀念展圖錄》。嘉義: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
白適銘。《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 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中: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出版,2019年。
林育淳。《蓬萊‧大觀‧鄉原古統》。臺中: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出版,2019年。
施慧明。《嫋嫋‧清音‧陳敬輝》。臺中: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出版,2019年。
國立臺灣美術館編輯。《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2019年。
葛雷格‧艾伯特(Greg Albert)著、陳琇玲譯。《構圖的秘密》。新北:大牌出版,2019年。
賴明珠。《鄉土凝視:20世紀臺灣美術家的風土觀》。臺北:藝術家出版,2019年。
林明賢策劃執行。《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桃園:時報文化總經銷,2020年。
林明賢策劃執行。《府展圖錄》。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桃園:時報文化總經銷,2020年。
林明賢。《臺展復刻‧經典再現》。臺中: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出版,2020年。
國立臺灣美術館編。《經典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臺中: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2020年。
簡伯如編。《展覽與時代:藝術展覽研究與臺灣藝術史》。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出版,2020年。
蕭瓊瑞。《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家出版,2020年。
蕭瓊瑞。《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2020年。
狩野博幸著、陳芬芳譯。《江戶時代的動植物圖譜:從珍貴的500張工筆彩圖中欣賞日本近代博物世界 江戸の動植物図譜》。臺北:麥浩斯城邦文化出版,2020年。
廖新田。《臺灣美術史辭典1.0》。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家出版,2020年。
林曼麗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臺北:北師美術館出版,2021年。
(二)英文專書
Deal, William E, Handbook to Life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Japan,USA: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Hsiao Chong-Ray(蕭瓊瑞), A Brief History of Art in Taiwan, Taichung: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2022.02.
(三)期刊和論文(依照出版年代排序)
謝里法。〈林玉山的回憶〉。《雄獅美術》100期。(1979年6月),頁55。
陳瓊花。《林玉山繪畫藝術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林柏亭。〈臺灣東洋畫的興起與臺、府展〉。《藝術學》。(1989年3月),頁91-116。
廖瑾瑗。〈木下靜涯與臺灣近代畫壇——以臺展、府展的東洋畫部為中心〉。《藝術家》253期。(1996年6月),頁320-334。
廖瑾瑗。〈畫家鄉原古統——古統的臺展畫作與臺展的變革〉。《藝術家》298期。(2000年3月),頁396-411。
廖瑾瑗。〈畫家鄉原古統——臺展時期古統的繪畫活動〉。《藝術家》296期。(2000年1月),頁502-515。
簡錦清。〈談膠彩畫之發展與醒思〉。《臺灣美術:國立臺灣美術館館刊》第55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4年1月), 頁64-68。
李進發。〈日據時期臺灣東洋畫發展的風格特質〉。《臺灣美術:國立臺灣美術館館刊》第75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9年1月),頁20-49。
蕭瓊瑞。〈起步∕奠基∕再建構──臺灣美術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臺灣美術:國立臺灣美術館館刊》第85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1年7月),頁85-81。
許佳文。《百年流轉的邂逅:百歲臺灣東洋畫女畫家與我生命故事的交織》。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黃冬富。〈脫韁惟賴寫生勤──析探林玉山的「三知」寫生理念及其實踐〉。《臺灣美術:國立臺灣美術館館刊》第104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6年4月),頁4-33。
游惠遠。〈百年華彩——臺灣女性藝術家林阿琴的畫藝生命初探〉。《臺灣美術:國立臺灣美術館館刊》第105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6年7月),頁28-47。
蔡介倫。《畫我臺灣——日治時期新美術中臺籍畫家的繪畫題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黃琪惠。〈日治初期日本畫的移植、接納與挪用〉。《臺灣美術學刊》第116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 2019年,頁5-54。
吳寶美。〈呂鐵州與許深州之膠彩創作歷程探討〉。《書畫藝術學刊》第31期。(2021年12月01日),頁251-286。
(四)研討會論文集和學術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依照年代排序)
郭禎祥、黃冬富。〈臺灣膠彩畫的歷史發展〉。《臺灣美術學刊》。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1989年。
郭禎祥、黃冬富。〈光復以來臺灣膠彩畫風格之發展〉。《膠彩畫之淵源、傳承及其影響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1996年。
林子忻。〈殖民認同與國族想像:以呂鐵州的膠彩畫為例〉。《殖民‧文化‧城市 論文全》集。宜蘭:臺灣美學藝術學學會,2009年。
施世昱。〈臺展東洋畫畫幅形式之量化統計研究〉。《臺灣膠彩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系出版,頁31-45。
臺灣創價協會。《日治時期臺灣官辦美展(1927-1943)圖錄與論文集》。臺北:勤宣文教基金會,2010年。
薛燕玲。〈林玉山的繪畫觀與「臺灣色彩」〉。《典範傳移——林玉山繪畫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2年。
國立臺灣美術館編。《共再生的記憶——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2018年。
黃冬富。《日治時期官辦美展臺南在地藝術家(含臺、日籍)研究》結案報告書。臺南:臺南市立美術館,2018年(2018年10月07日)。
白適銘(計畫主持人)。《106-107年嘉義市文化局典藏林玉山畫作文物普查建檔及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嘉義: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20年。
陳璵。〈日治時期花鳥類東洋畫的兩種風格──以呂鐵州和林玉山為例〉、《2021臺灣美術經典講座暨新秀論壇論文集》。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2021年,頁34-56。
(五)報紙(依照年代排序)
鷗亭生。〈臺展評東洋畫部一〉。《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昭和2年)10月30日,5版。
鷗亭生。〈臺展評東洋畫部二〉。《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昭和2年)10月31日,5版。
鷗亭生。《臺展の印象(六)——花形諸家の作品〉,《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32年(昭和7年)11月3日,6版。
〈第八囘臺展に入選せる閨秀畫家の橫顏〉。《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34年(昭和9年)10月24日,(日刊6版)。
鷗亭生。〈府展漫評(一)〉。《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38年(昭和13年)10月24日, 3版。
(六)電子資源(電子資源檢索,依照檢索瀏覽時間排序)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名詞解釋 比較研究法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3371/(瀏覽日期:2021/10/16)。
臺北市立中山女中校史沿革。https://www.csghs.tp.edu.tw/category/about/(瀏覽日期:2022/02/08)。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女人 臺灣女子中等教育的起源——臺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https://women.nmth.gov.tw/?p=1961(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2/08)。
臺中美術家資料館。黃早早。
https://www.art.tcsac.gov.tw/artists/Details.aspx?m=99&m1=5&m2=30&sid=384(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7/06)。
潘家欣。〈【名單之後】勇勇馬縛佇將軍柱——林阿琴〉。
https://www.gjtaiwan.com/new/?p=64751(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7/09)。
徐婉禎(臺灣藝術文化基金會編輯部)。《臺灣藝術╱臺灣美術‧字詞溯源》,http://taiwanfa.org/links.php(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9/11)。
蕭瓊瑞。〈「臺灣美展80年」的史料彙整與研究展望〉。《臺灣美術知識庫》,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TW/Search/Introduction.aspx(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9/12)。
〈聚珍‧臺灣【名單之後】流星般的花鳥畫家——黃華州〉。(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9/30)。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臺北植物園官網。https://tm.ncl.edu.tw/。(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0/01)。
伝統工芸 青山スクエア官網。https://kougeihin.jp/zh-TW/craft/1413/。(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0/01)。
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彭姝蓉:
https://taifuten.com/artist/%E5%BD%AD%E8%93%89%E5%A6%B9/。(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1/06)。
(七)圖片來源(電子資源檢索,依照檢索時間排序)
Pinterest Japanese Art。https://www.pinterest.com/(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7/04)。
Google藝術與文化。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hl=zh-TW(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7/04)。
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https://taifuten.com/(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6/21)。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目錄。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Default.aspx(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6/23)。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目錄。
https://www.tfam.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aspx?ddlLang=zh-tw(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6/23)。
臺中美術家資料館。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Default.aspx(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7/06)。
順益臺灣美術館。https://www.shungye-art.org/category-all.php?id=4 (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7/09)。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https://chengpo.org/(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7/09)。
長流美術館。https://www.chanliu.com/(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07/18)。
yahoo奇摩拍賣。https://tw.bid.yahoo.com/(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0/01、2022/10/16)。
非池中。https://artemperor.tw/(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0/16-2022/10/18)。
拓樸藝術TOPART。https://www.twtopart.com/products/(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1/10)。
帝圖拍賣。https://auctions.artemperor.tw(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3)。
再生補破拍賣。https://www.reusebupo.com(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3)。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HEMT(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4)。
SoWAs 蝸廬藝術空間。
https://cn.sowas-group.com/auctions/item/37558?currency_unit=JPY(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5)。
日本根津美術館開館75周年特別展円山応挙写生を超えて-。
https://www.artagenda.jp/exhibition/detail/827(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5)。
日本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について。
https://www.miho.jp/booth/html/artcon/00001428.htm(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5)。
千總文化研究所。https://icac.or.jp/public/culture/p_collection/
(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5)。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https://www.osaka-art-museum.jp/sp_evt/past_15_oukyo_index
(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5)。
日本文化遺産オンライン。https://bunka.nii.ac.jp/heritages/detail/431747(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5)。
《林東令九一回顧展》【名單之後】林榮燁/林東令 熱愛鄉間景色的畫家。
https://reading.udn.com/read/story/7009/6735659(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07)。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memory.culture.tw/(瀏覽與檢索日期: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