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孫筱芳 Sun, Hsiao-Fang |
|---|---|
| 論文名稱: |
蒙脫石插層幾丁聚醣之研究 |
| 指導教授: |
溫紹炳
Wen, Shaw-B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資源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Engineer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6 |
| 中文關鍵詞: | 幾丁聚醣 、蒙脫石 |
| 外文關鍵詞: | Montmorillonite, Chitosa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3 下載:8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利用層狀矽酸鹽礦物所具有的陽離子交換特性,以幾丁聚醣中具有之-NH2官能基分子,將之質子化後形成帶正電之-NH3+,進入蒙脫石層間和Na+、Ca+、K+等離子置換後,並插層入層間與帶負電荷之黏土層間結合。本研究以樟原膨土利用濕法提純的方法純化之膨土礦與美國Aldrich Chemical Company , Lnc所購買之蒙脫石作為起始原料,以加熱攪拌、超音波震盪及攪拌磨機濕磨三種製程,來進行幾丁聚醣的插層試驗。探討不同之原理程序促使幾丁聚醣嵌入蒙脫石層間的效果及影響。期望經過處理後之天然黏土資源,其附加價值能夠提升,開拓更為廣泛之應用,例如製成人工皮膚、廢水凝集劑或混入紡紗中製成具有特殊功能之織物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以純化的樟原膨土礦與美國的蒙脫石兩種不同產地之黏土來看,經由超音波震盪之插層效果比加熱攪拌的效果好,層間距最大由12.1Å增為16.2Å左右。樟原膨土純化礦經由超音波震盪後之CEC值由71 meq/100g增加為86 meq/100g;而美產蒙脫石之CEC也由原本的63 meq/100g增加為86 meq/100g。而另一製程為將蒙脫石先利用攪拌磨機濕磨8小時後再進行幾丁聚醣之插層。以X光繞射分析儀分析發現攪磨時間越長,其層間間距就越大,甚至有剝層的現象,且黏土片狀長度變短。再進行幾丁聚醣之插層後發現層間距增為由15.4Å增大為17.3Å。
由此可知,最好的處理程序為利用攪拌磨機先將蒙脫石進行濕磨,將蒙脫石層狀結構利用外力破壞後再進行幾丁聚醣的插層,可得最大之層間距。
1、周順安,”黏土類”,礦業技術,pp159~172,1988年9月。
2、黃怡菁,”生體高分子-生物科技的新契機”,食品資訊,第161期,pp44~47,1999。
3、曾厚,”Chitin與Chitosan之應用與發展現況”,生物產業,第8卷,第2期,pp102~108,1997。
4、陳慶源,”幾丁聚醣在藥物運送系統上之應用”,食品工業,第32卷,第4期,pp18~28,2000。
5、陳健棋,”幾丁類物質在生醫材料上的應用”,食品工業,第32卷,第4期,pp9~17,2000。
6、林欣榜,”幾丁類物質在食品加工上之應用”,食品工業,第31卷,第10期,pp26~37,1999。
7、袁國芳,”幾丁與幾丁聚醣在食品工業上之應用”,食品工業,第31卷,第10期,pp19~25,1999。
8、袁國芳,”幾丁質/幾丁聚醣在膳食與醫療之助益及潛在問題”,食品工業,第32卷,第4期,pp1~8,2000。
9、徐世昌,”幾丁質與幾丁聚醣之介紹與應用”,化工資訊,pp36~45,2001年2月。
10、陳彥霖,”幾丁質及幾丁聚醣在紡織工業上之應用”,食品工業,第32卷,第6期,pp66~73,2000。
11、林錫杰,”幾丁質在環保方面之應用”,食品工業,第32卷,第7期,pp27~33,2000。
12、徐新興、糜福龍,”海洋資源與化工技術-幾丁質與幾丁聚醣在化工領域之應用”,化工,第46卷,第3期,pp51~66,1999。
13、萬獻銘,”台灣樟原及瑞美滑潤石黏土之礦物學特性”,鑛冶,第20卷,第2期,pp68~79,1976年6月。
14、張郇生,”麥飯石探微-兼論膨潤石外形、特徵、及用途”,地質,第19卷,第1期,pp68~88,1999。
15、萬獻銘,”膨土”,礦業技術,第26卷,第1期,pp98~107,1988。
16、陳培源,”黏土之工業性質與用途”,礦業技術,第9卷,第1期,pp2~8,1971。
17、郭文法,”納米複合材料加工應用”,工業材料,第125期,pp129~135,1997。
18、吳仁傑,” 納米複合材料聚合技術”,工業材料,第125期,pp115~119,1997。
19、廖建勛,”高分子奈米複合材料之結構與物性”,塑膠資訊,第17期,pp21~38,1998。
20、吳震裕,”高分子黏土奈米複材”,材料會訊,第7卷,第5期。
21、王澤民、周鳳岐、馬小凡、邱立民,”膨潤土的提純及應用研究”,非金屬礦(大陸),第22卷,第3期,pp19~20,1999。
22、牛炳昆,”膨潤土提純研究”,化工礦物與加工,第8期,pp6~8,1999。
23、劉慧玲,”台東樟原黏土資源之有機黏土備製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1。
24、Laus,M.,O. Francescangeli,and F. Sandrolini,”New hybrid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an organophilic clay and poly(styrene-b-butadiene)copolymers”,Journal of Material Res.,vol.12,No.11,pp3134~3139,1997。
25、Kato, M.., A. Usuki and A. Okada, “Synthesis of Polypropylene Oligomer-Clay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66, pp1781-1785,1997.
26、伍保華,王中一,余鼎聲,”有機蒙脫石的製備與表徵”,石油化工,第28卷,pp.153-156,1999。
27、黃智銘,”幾丁聚醣吸附啤酒中嘌呤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8、黃子祥,”幾丁聚醣/蒙脫石奈米複合材料之製備與生醫應用”,國立台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9、陳美惠、莊淑惠、吳志津,”幾丁聚醣的物化特性”,食品工業,第31卷,第10期,pp1~6,1999。
30、徐錦祥,”Chitosan低分子量化之研究”,紡織中心期刊,第8卷,第4期,pp363~366,1998。
31、Z. Zong、Y. Kimura、M. Takahashi、H. Yamane,”Characterization of chemical and solid state structures of acylated chitosans”,Polymer,vol.41,pp899~906,2000。
32、Shih-Chang Hsu、Trong-Ming Don、Wen-Yen Chiu,”Free radical degradation of chitosan with potassium persulfate”,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vol.75,pp73~83,2002。
33、黃怡禎,礦物學,地球科學文教基金會,pp520~534,2000。
34、王明光,土壤環境礦物學,藝軒圖書出版社,pp255~287,2000。
35、王明光,環境土壤化學,五南圖書出版,pp183~184,2000。
36、洪昆煌,土壤化學,國立編譯館,pp151~162,1996。
37、陳仕宏,”向陽絹雲母之粒徑縮減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
程學系碩士論文,2001。
38、Shobhan Sabnis、Lawrence H. Block,”Chitosan as an enabling excipient for drug delivery systems I. Molecular modif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vol.27,pp181~186,2000。
39、N. Gungor、A. Alemdar、O. Atici、I.O. Ece,”The effect of SDS surfactant on the flow and zeta potential of bentonite suspensions”,Materials Letters,vol.51,pp250~254,2001。
40、鄭建華,”超音波感測原理與應用”,機械工業,pp320~328,1993年6月。
41、李永足,”超音波的特殊應用”,金工,第15卷,第2期,pp34~38,1981。
42、蘇郁蕙、范舒晴、李魁然、賴君義,”第26屆高分子研討會論文專輯BP-2-29”,2003。
43、Shih-Chang Hsu、Trong-Ming Don、Wen-Yen Chiu,”Free radical degradation of chitosan with potassium persulfate”,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vol.75,pp73~8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