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游照文 Yu, Chao-Wen |
|---|---|
| 論文名稱: |
台南八吉境道署關帝廳修復過程之問題探討 The Study of Restoration Process in Guan-Di Temple of Ba-Ji-Jing in Tainan |
| 指導教授: |
吳光庭
Wu, Kuang-Ty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65 |
| 中文關鍵詞: | 重修委員會 、文化資產保存法 、歷史建築 、登錄程序 、修復程序 |
| 外文關鍵詞: | Temple Restoration Management Committee,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ct, Historic buildings, Restoration Procedures, register |
| 相關次數: | 點閱:127 下載: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八吉境道署關帝廳,因廟宇屋頂破損,須進行廟宇的整體修復。以一個登錄的歷史建築來說,其修復需按照「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的修復規範進行修復方能獲得文化資產管理處補助,但廟方因:一、關帝廳財務短絀仍須出資及公部門補助經費兩者相加,仍不足修復所需款項,二、若關帝廳受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復規定所規範,在修復上會受到修復方法的限制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人員之監督。最終則影響到廟方以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規定的修復方式修復的意願。
綜合上述兩點原因,廟方決定以自行修復方式修復關帝廳。但筆者在參與修復的過程中,發現歷史建築登錄理由及修復程序上未有明確之涵蓋範圍及參照標準,以致登錄至修復之過程皆未有明確之目標及標準。
為了解八吉境道署關帝廳自創建以來之歷史脈絡及對現代之影響,與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後之修復狀況,本研究透過文獻收集方式,了解信眾結構組成、文化資產保存法、文化資產之修復及組織運作。另外,透過訪談重修委員會成員及近身參與重修過程發生之事件,了解八吉境道署關帝廳之登錄歷史建築及修復程序、及在整個修復過程中所發生之問題,包括:一、重修委員會對所屬權責不明及對文化資產保存法令之修復規定不了解,二、經費不足無法達成文化資產保存法修復規定之條件而選擇自行修復,三、公部門對登錄歷史建築及進行修復之傳遞資訊不明,四、歷史建築登錄及修復之程序模糊。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進行歸納及分析,並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對策。
因此,對修復之認知落差所造成的重修委員會進行歷史建築修復時的決策不正確,以及歷史建築由登錄至修復所隱含的原則模糊,可將問題歸納為:一、委員會權責分工不明,二、對修復之認知落差,三、歷史建築由登錄至修復程序評判標準不清。本研究提出之對策為:一、以第三方公聽會的方式介入,建立委員會的權責制度,二、建立簡易之修復事項評估表,使委員會可透過修復事項評估表以自行評估彩繪修復正確與否之流程,三、並針對歷史建築之登錄程序及修復程序,提出明確之目標及標準,使委員會可參與評估登錄為歷史建築之程序。
希望透過以上對策,避免歷史建築自登錄至修復之過程未有明確之目標及標準,導致修復成效不彰,並可供未來關帝廳或其他須修復之歷史建築參考。
The thesis is about restoration process of Guan-Di Temple of Ba-Ji-Jing which is a registered historical architectures, there are four issues appeared in restoration process:
1. The restoration committee had lack of understanding in its responsibility and knowledge toure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ct. 2. The committee decided to do self-restore due to short in funding which could not meet the Preservation Act requirement. 3. The public sector could not give clear information about registered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in restoration standard. 4. The process in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registration is vague.
Issues can then conclude into three categories:
1. The clarity in responsibility of committee is unknown. 2. The cognitive gap in restoration. 3. The vague procedure in historical building registration.
The solutions of issues from restoration process:
1. To assemble public hearing as third party to establish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in committee. 2. To create a restoration evaluation form for non-professional background personnel, such as temple committee. 3. To set up goal and standard with high clarity for historical architectures registration and restoration.
專書
1.Andrew Heywood著,盛盈仙、曾馨婷、盧國益、蘇若萍譯,《政治學》,雙葉書廊,台北市:426-427,2015。
2.王業立、林文斌等,《政治學》,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台北:426,2010。
3.張潤書譯,《組織行為與管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457-459,1988。
4.陳淑華,《建築彩繪保存修護入門手冊》,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台南市:79-101,2006。
5.談宜芳,《台北大龍峒保安宮正殿壁畫修護報告》,Studio Restauro,2008。
6.廖武治,《大龍峒保安宮古蹟保存經驗》,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2002。
7.楊仁江,《大龍峒保安宮調查研究與修護建議》,台北市政府,1992。
8.李碧峰,《種樹移樹基礎全書》,麥浩斯出版社,2013。
9.趙文傑,《台灣傳統匠師參與古蹟修復之研究》,內政部,2000。
10.洪文雄主持,《台閩地區傳統工匠之調查研究》,內政部,1992。
11.E.C.C.O. , Professional Guidelines II CODE OF ETHICS, 2003.
12.林會承,《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13.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續修臺灣府志(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
14.傅朝卿,《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2。
15.傅朝卿等編輯團隊編輯,《文化資產執行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
16.陳志華,《保護文物建築和歷史地段的國際文獻》,柏遠出版有限公司,1992。
17.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研究組,《台南市三級古蹟興濟宮門神彩繪修護報告》,文化保存籌備處,2006。
18.木村勉著,黃士娟譯,《近代建築解體新書─修復之計畫與技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08。
19.黃慶生,《寺廟的經營與管理》,永然文化,2000。
論文
1.李慧珊,《旅遊資訊價值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02。
2.林芝霠,《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探討─以建築類文化資產為核心》,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3.徐七冠,《潘麗水寺廟門神畫作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
4.張月英,《高雄縣縣有古蹟及歷史建築保存歷程中行政處理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5.藍汀山,《古蹟保存評估方法之發展》,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6.楊佳燕,《文化資產審議與行政程序法以古蹟指定及歷史建築登錄法制實務為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2009。
7.葉乃齊,《古蹟保存論述之形成─光復後台灣古蹟保存運動》,台大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8.陳珉蓉,《建築文化資產修護觀念之進程─以台南市古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9.徐明福,〈台灣古蹟修護匠師制度建立及運作知探討〉,《 第七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p.140-157,1995。
10.閻亞寧,《台灣地區傳統建築修護技術》,海峽兩岸傳統建築技術觀摩研討會實錄,1994。
11.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年會論文選輯:追求文化資產的真實性》,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2003。
12.李惠圓,《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法律分析-以私有文化建築保存為核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3.王順治,《文化資產保存法有關古蹟歷史建築指定登錄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行研究報告,2009。
期刊
1.Bouazza, A. , “Information User Studies,”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44, Suppl 9, p.144, 1989.
2.Sanchiz, B.L,〈「文化資產維護及活化再利用專題演講─以西班牙為例」演講紀要〉,《文化資產保存學刊》,7:90-95,2009。
會議
1.福井昌平,〈活用歷史文化資源之永續城市開發~奈良‧平城遷都1300年紀念事業之經驗〉,《2016世界遺產講堂第三、四場會議手冊》,55-77,2016。
網路資源
1.文化部 http://www.moc.gov.tw/
2.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http://tmach-culture.tainan.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