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惠雅
Kuo, Hui-Ya
論文名稱: 從事行政業務人員的工作特性、工作態度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某國立大學為例
指導教授: 張淑昭
Chiou, Su-Chao C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6
中文關鍵詞: 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離職傾向工作態度工作績效
相關次數: 點閱:180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在這強調競爭力的時代裡,如何提升工作績效應是每個行業不可或缺的使命,國立大學也不例外,況且台灣於2001年加入WTO,這表示將有很多的外國分校會在台灣設立,再者國立大學可能轉為公法人的狀況下,經費勢必無法再過度依賴政府,在部份經費須自籌的狀況下,國立學校的競爭優勢將轉弱,如何提升從事行政業務人員的工作績效,以加強競爭力,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研究採用分層抽樣法,共抽取某國立大學從事行政業務人員共120名,使用SPSS 套裝軟體為資料分析之工具,而所採用的資料分析方法有:敘述統計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變異數分析、Duncan差異檢定、迴歸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
    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對工作績效有影響,離職傾向對工作績效無影響。
    二、工作特性對工作滿足、組織承諾有顯著影響,對離職傾向無影響。
    四、個人屬性在工作特性、工作態度、工作績效有異。

    non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2 第四節 研究流程……………………………………………………………3 第五節 論文結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工作態度之探討……………………………………………………5 一、態度的意義……………………………………………………………5 二、工作態度………………………………………………………………5 第二節 工作特性之探討……………………………………………………9 一、工作特性的意義………………………………………………………9 二、工作特性的構面………………………………………………………9 三、工作特性的相關理論………………………………………………..13 第三節 工作特性與工作態度關係………………………………………..14 一、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14 二、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15 三、工作特性與離職傾向………………………………………………..15 第四節 工作績效之探討……………..……………………………………16 一、績效的定義及相關看法………..……………………………………16 二、工作態度與工作績效…………..……………………………………17 三、工作特性與工作績效…………..……………………………………17 第五節 個人屬性與工作態度關係…..……………………………………18 一、個人屬性與工作滿足…………..……………………………………18 二、個人屬性與組織承諾…………..……………………………………19 三、個人屬性與離職傾向…………..……………………………………20 第六節 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關係…..……………………………………21 第七節 個人屬性與工作績效關係…..……………………………………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23 第二節 研究假設…………………………………………………………..23 第三節 研究變項與操作性定義…………………………………………..25 第四節 問卷設計…………………………………………………………..27 第五節 問卷回收與樣本結構……………………………………………..29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33 第一節 各構面統計資料分析……………………………………………..33 第二節 各構面之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37 第三節 各構面之差異分析………………………………………………..40 第四節 各構面之關連性研究……………………………………………..56 一、典型相關分析………………………………………………………..56 二、迴歸分析……………………………………………………………..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4 第一節 研究結論…………………………………………………………..64 第二節 研究建議…………………………………………………………..70 第三節 研究限制…………………………………………………………..73 第六章 參考文獻……………………………………………………………..74 第一節 中文部份…………………………………………………………..74 第二節 英文部份…………………………………………………………..78 附錄 問卷……………………………………………………………………..82 表 目 錄 表2-1 態度所包含的行為後果變項…………………………………………5 表2-2 組織承諾所包含類別…………………………………………………7 表3-1 回卷回收狀況………………………………………………………..29 表3-2 樣本結構分析表……………………………………………………..30 表4-1 工作特性構面的平均值及標準差…………………………………..33 表4-2 工作滿足構面的平均值及標準差…………………………………..34 表4-3 組織承諾構面的平均值及標準差…………………………………..35 表4-4 離職傾向構面的平均值及標準差…………………………………..35 表4-5 工作績效構面的平均值及標準差…………………………………..36 表4-6 工作特性因素分析及信度檢定表…………………………………..38 表4-7 工作滿足因素分析及信度檢定表…………………………………..38 表4-8 組織承諾因素分析及信度檢定表…………………………………..39 表4-9 性別對工作特性之差異分析………………………………………..40 表4-10 年齡對工作特性之差異分析………………………………………..41 表4-11 學歷對工作特性之差異分析………………………………………..41 表4-12 職位對工作特性之差異分析………………………………………..42 表4-13 年資對工作特性之差異分析………………………………………..42 表4-14 婚姻狀況對工作特性之差異分析…………………………………..43 表4-15 性別對工作滿足之差異分析………………………………………..44 表4-16 年齡對工作滿足之差異分析………………………………………..44 表4-17 學歷對工作滿足之差異分析………………………………………..45 表4-18 職位對工作滿足之差異分析………………………………………..45 表4-19 年資對工作滿足之差異分析………………………………………..46 表4-20 婚姻對工作滿足之差異分析………………………………………..46 表4-21 性別對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47 表4-22 年齡對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47 表4-23 學歷對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48 表4-24 職位對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48 表4-25 年資對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49 表4-26 婚姻狀況對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49 表4-27 性別對離職傾向之差異分析………………………………………..50 表4-28 年齡對離職傾向之差異分析………………………………………..50 表4-29 學歷對離職傾向之差異分析………………………………………..51 表4-30 職位對離職傾向之差異分析………………………………………..51 表4-31 年資對離職傾向之差異分析………………………………………..52 表4-32 婚姻狀況對離職傾向之差異分析…………………………………..52 表4-33 性別對工作績效之差異分析………………………………………..53 表4-34 年齡對工作績效之差異分析………………………………………..53 表4-35 學歷對工作績效之差異分析………………………………………..54 表4-36 職位對工作績效之差異分析………………………………………..54 表4-37 年資對工作績效之差異分析………………………………………..55 表4-38 婚姻狀況對工作績效之差異分析…………………………………..55 表4-39 工作特性對工作滿足之典型相關檢定表…………………………..56 表4-40 工作特性對工作滿足間之規則負荷量……………………………..57 表4-41 工作特性對組織承諾之典型相關檢定表…………………………..58 表4-42 工作特性對組織承諾間之規則負荷量……………………………..58 表4-43 工作特性對離職傾向迴歸分析……………………………………..60 表4-44 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離職傾向 對工作績效之迴歸分析……………………………………………..62 表4-45 假設與研究結果對照表……………………………………………..63 表5-1 研究假設與實證結果對照表………………………………………..64 圖 目 錄 圖1-1 本研究進行之流程……………………………………………………..3 圖2-1 工作特性模式…………………………………………………………12 圖3-1 本研究架構……………………………………………………………23 圖4-1 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間之典型相關…………………………………57 圖4-2 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間之典型相關…………………………………59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 方代青,「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間關聯性之探討─以台南市稅捐稽徵處為」,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0年。
    2. 朴英培,「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8。
    3. 余安邦,「企業組織中員工離職行為之研究」,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0年。
    4. 吳再益,「組織氣候、工作滿足及士氣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79年。
    5. 吳萬益、林清河,「企業研究方法」,華泰書局,2000年。
    6. 宋清華,「女性員工離職意願之研究---以高雄市金融業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2。
    7. 李志華、方文寶,「企業績效評估理論與實務」,超越企管,1996年。
    8. 李政導,「個人特徵、工作特性、主管領導行為與員工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T公司研發人員之個案」,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4年。
    9. 沉文恕,「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我國實驗銀行及非實驗銀行之比較」,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78年。
    10. 林良楓,「會計事務所查帳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4年。
    11. 邱華文,「工作滿足感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5年。
    12. 邱繼志,「組織結構與個人屬性差異對知覺工作特性及工作滿足的影響」,台北商專學報,45期,頁101-147,1995年。
    13. 柯惠玲,「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9年。
    14. 孫淑芬,「工作動機對工作滿意、個人績效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以探索組織文化的干擾效果」,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1年。
    15. 張瑞春,「組織變廿中組織氣候對工作投入、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營業處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8年。
    16. 曹國雄,「人力資源管理」,五南書局,1998。
    17. 曹萃栩,「我國企業技術專業人員離職意願之探討」,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4年。
    18. 莊順天,「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探討─以高雄市公民營銀行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9年。
    19. 莊榮霖,「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4年。
    20. 許宏有,「高科技產業的教育訓練制度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5年。
    21. 許彩娥,「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我國女性公務人員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1981年。
    22. 許朝欽,「組織文化、領導行為與員工工作態度間關係之實證研究─台灣某一商業銀行之個案研究」,朝陽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0年。
    23. 郭恩來,「工作特性、組織氣候與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8年6月。
    24. 陳嘉尚,「人格特質型態、成長需要、角色壓力與工作壓力、工作滿足、離職意願之相關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5年。
    25. 陳錦波,「電信研究機構員工工作特性與個人屬性對工作滿足之影響」,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3年6月。
    26. 陳膺強,「應用抽樣調查」,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27. 陸鵬程,「大台北地區加油站員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探討」,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1。
    28. 黃光國,「普通心理學」,大洋書局,1978年。
    29. 黃俊英,「企業研究方法」,東華書局,1999年。
    30. 黃建達,「主管與部屬人際交換關係之決定要素及其對部屬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0年。
    31. 黃國隆,「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政治大學學報,53期,頁55-83,1986年。
    32. 黃國隆,「領導方式、工作特性、成就動機、內外控、專斷性與教師工作滿足的關係」,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所,第5期,頁47-76,1982年。
    33. 黃培文,「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以國際觀光旅館為實證」,南台工商專校學報,第22期,頁143-148,1996年。
    34. 黃開義,「工作特性、個人特質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探討對離職意願之影響」,中原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4年。
    35. 楊國瑛,「個人屬性、工作特性、成就動機、成長需求、工作績效、激勵措施、與員工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中國工商學報,第14期,頁293-316,1993年。
    36. 廖曜生,「彈性工制度、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國內電子業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8年。
    37. 趙必孝,「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機構人員離職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金融機構為對象」,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論士論文,1980年。
    38. 趙必孝,「國際企業子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控制與績效」,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1994年。
    39. 劉興漢、石雅惠,「台灣地區新制師範學院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1期,頁189~212,1990年。
    40. 蔡崑源,「華進集團員工滿意度、工作投入、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1年。
    41. 蔡得雄,「工作認知與激勵因素對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區所里幹事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1年。
    42. 鄭坤裕,「工作異動之組織正義知覺對異動後工作態度之影響」,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1年。
    43. 鄭淑芳,「國立大學校院相對效率之研究─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8年。
    44. 鄭臻妹,「內外控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及工作績效之分析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1年。
    45. 盧益祥,「即時性與非即時性工作從業人員屬性之研究---以銀行從業人員之工作滿足為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2年。
    46. 盧瑞陽,「組織改變與工作不安全感對組織行為後果之影響」,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1998年。
    47. 蕭煥鏘,「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我國地方機構人事人員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9年。
    48. 謝龍發,「工作特性、個人屬性與員工工作滿足之關連性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7年。
    49. 鍾燕宜,「我國工作滿意研究的整合分析」,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6年。
    50. 簡新曜,「台灣高科技產業員工參與員工態度與員工績效之相關」,逢甲大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0年。
    51. 顏玉雲,「台北市國民中學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行政人員工作滿意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9年。
    52. 羅新興,「績效評核的程序正義之研究--探討受評者正義知覺之前因及影響」, 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2000年。

    二、英文文獻
    1. Adams,J.S.(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267-99.
    2. Angle, H. and Perry, J.(1981)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6 (1), 1-14.
    3. Angle, H.L.& Perry,J.L.(1981)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 Arnold, H. J. & Feldman, D. C.(1982)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job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 350-360.
    5. Arthur.J.B. (1992) The link between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6. Ashford,S.J.,Lee,C.,& Bobko,P. (1989) Conten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job insecurity :A theory-based measure and substantive te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2 (4), 803-829.
    7. Baird, L.S. (1976) Relationship of Performance to Satisfaction in Stimulating and Nonstimulating Job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1, 721-727.
    8. Bird,A. & Beechler,S. (1995) Links Between Business Strategy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U.S-Based Japanese Subsidiari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6 (1), 23-46.
    9. Blum, Milton L. & Naylor, James C. (1968). Industrial Psychology: its Theore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s. revised edition, Happer & Row and John Weatherhill, Inc., 391-413.
    10. Caplan,R.D.,Cobb,S.,Frecnch,J.R.,Jr.,Van Harrison,R.,& Pinneau, S.R.,Jr. (1975) Job Demand and Worker Health, 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11. Cherrington, D. J., Reitz, H. J. & Scott, W. E. (1971) Effects of contingent and task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5,531-536.
    12. Cortis, W.C. (1976) Job satisfaction as a function of perceived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personal and environmemtal variables. Eduvation psychology,1464-1465.
    13. Dessler, G. (1999) How to earn your employees’ commit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3 (2),58-67.
    14. Devanna, M. A., C. Fomb Delery, J.E. & Doty, D.H. (1996) Modes of Theorizing i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Test of Universalic,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cademic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 802-835.
    15. Dittrich, J. E., & M. R. Carrell(1979) Organizational equity perceptions, employee job satisfaction, and departmental absence and turnover rat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ec, 24,29-40.
    16. Etzioni, A. (1961), Modern Organizations.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7. Ferris, K.R. & N.A. Aranua (1983) Comparison of two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ale. Personnel Psychology, 36, 87-99.
    18. Fishbein, M. (1967) Reading in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 John Weily, 257-279.
    19. Fried Y., & G.R. Rerris (1986) The Dimensionality of Job Characteristics: Some Neglected Issu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 (3).
    20. Greenhalgh, L.,Lawrence A.T., & Sutton, R.I. (1988) Determinants of work force reduction strategies in declining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3 (3),438-448.
    21. Greenhalgh,L.,& Rosenblatt, Z.(1984). Job insecurity: toward conceptual clar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 (3), 438-448.
    22. Grusky,D. (1966) Career Mo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0, 488-503.
    23. Hackman, J.R. and Lawler, E.E. (1971) Employee Reactions To Job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5, 259-286.
    24. Hackman, J.R. and Oldham, G.R. (1976) Motiva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Work : Test of a Theor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6, 250-279.
    25. Hackman, J.R., & Oldham, G.R. (1975)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 159-170.
    26. Hackman, J.R.,& Lawler III E.E. (1971) Employee reactions to job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Monograph, 55 (3).
    27. Hrebiniak,L.G.,& Alutto, J.A. (1972) Personal and Role-Related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arterly, 17, 555-573.
    28. Jackson, Paul R., Toby D. Wall, Robin Martin, and Keith Davids (1993) New Measurement of Job Control, Cognitive Demand and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 (5), 753-762.
    29. John, L. C., Jeffrey , M. T. (1986) Employee Turnover :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11(1).
    30. Lawler, E., & Porter, L. (1968) The effective of performance on job satisfaction. Industrial Relations, 7 (1), 20-28.
    31. M.S. Kassem and M.A. Moursi (1971)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2. Marsh,R.M. & Mannari, H. (1977)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A predication stud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33. Miller, H. E., Katerberg, R., & Hulin. (1979) Evaluation of the Mo-bley and Hollingsworth model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4 (5), 509-517.
    34. Miller,S. (1990) M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R&D:An ideal process for the 1990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5 (2), 153-63.
    35. Morris,J.H,& steers,R.M. (1980) Structural influences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7, 50-57.
    36. Mowday R.T., Porter L. W., Steers R.M. (1979)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224-247.
    37. Nkomo,S.M. (1987)Human Resource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A Exploratory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8, 387-392.
    38. Pierce, J.L. & Dunham, R.B. (1987)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re- employment Propensity and Initial Work Experienc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3, 163-178,.
    39. Porter L.W., Streers, R.M., Mowday, R.T.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5), 603-609.
    40. Porter, L. W., & Smith, F. J , 「The Ediology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Unpublished Pap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rine,1970.
    41. Robbin ,S.P,(1996).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42. Ronen,S. (1978) Personal Values;A Basis for Work Motivation Set and Work Attitud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 (1), 88-107.
    43. Seashore, S. E., & Tabe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correlat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s, 18,.333-368.
    44. Steers,R.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45. Szilagyi,A.D. (1979) Keeping Employee Turnover under Control Personned.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at Work, 42-52.
    46. Turner, A N., & Lawrance, P. R. (1965) Industrial Jobs and The Worker. Boston: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47. Van Vuuren,T., Klandermans, B., Jacobson, D., & Hartley, J.(1991). Predicting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Job Insecurity. London: SAGE.
    48. Wexley,K.N.,&Yukl,G.A. (1977)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Persionial Psychology. Homewood, III: Richard D. Invin, Inc.

    下載圖示 校內:2004-06-26公開
    校外:2004-06-2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