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柯君潔
Ko, Chun-Chieh
論文名稱: 政治社會化對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影響-以高雄市為例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n Political Attitude Chang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A Case Study of Kaohsiung City
指導教授: 宋鎮照
Soong, Jenn-Ja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1
中文關鍵詞: 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政治態度
外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olitical attitude
相關次數: 點閱:21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政治社會化對高雄市國中學生的政治態度之影響,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下的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差異情形,並探討影響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因素中哪些最具有影響力。本研究以104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原高雄市的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自編的「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將所得資料進行次數分配表、描述統計量、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高雄市國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在國家認同、民主態度、公民責任感部分傾向於積極、正向,而政治信任感則反之。
    2.受民主教養方式的學生與受權威教養方式學生比較,前者的政治態度較為積極。而學生政治態度不會因家庭政治化不同有顯著差異。
    3.民主式的導師管教和班級氣氛之國中學生與受權威式的導師管教和班級氣氛之國中學生比較,前者之政治態度較積極正向。而學生政治態度不會因公民教師教學方式不同有顯著差異。
    4.較常使用網路獲取政治性資訊及較常收看電視時政性節目獲取相關資訊的國中學生,與較少用網路及電視時政性節目獲取資訊的國中學生比較,前者之政治態度較為積極。而收看電視新聞頻率不同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無顯著差異。
    5.較常和同儕討論新聞的國中學生,與較少和同儕討論的國中學生比較,前者之政治態度較為積極;較常和同儕聊到政治議題意見不同時同儕的良好的傾聽反應,與意見不同時同儕的消極傾聽反應比較,前者之政治態度較為積極。而國中學生之政治態度並不會因和同儕相處若意見不同時自己的行為反應隱忍與否而有差異。
    最後希望藉研究政治態度可塑性最關鍵的青少年時期所獲得的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家庭、學校、政府、媒體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n political attitu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olitical attitude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of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that affect political attitu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This study enrolled the 9th graders study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at the second semester in 2015 academic year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used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on political attitu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tool to conduc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the end, this study use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data obtained.
    The overall status of political attitu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was positive and aggressive. Parents’ parenting style,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class atmosphere, frequency of obtainment of online political information, frequency of watching political talk shows on TV, condition of peer discussion about news, listening response of peers during peer discussion about political issues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opinions all are variables affecting political attitude and all affected students’ political attitude.
    The researcher intends to develop students with political attitude and behavior required by future democratic society. This study proposed specific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n adolescence when students’ flexibility of political attitude is most critical, as reference for family, schools, government, media, and future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二章 相關理論之文獻回顧與探討................................9 第一節 相關理論之探討....................................10 一、政治社會化的意涵....................................10 二、政治態度的意涵......................................31 第二節 相關實證研究之探討................................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59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6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68 第四節 研究對象.........................................69 第五節 研究方法.........................................75 第六節 研究工具.........................................77 第七節 實施程序.........................................89 第八節 資料處理.........................................9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91 第一節 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現況分析...................91 一、影響政治態度因素量表之描述性統計量...................91 二、政治態度因素量表之描述性統計量.......................95 第二節 影響政治態度因素的變項對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差異分析..102 一、家庭背景不同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差異情況...............102 二、學校教育實施不同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差異情況...........105 三、接觸大眾傳播媒體頻率不同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差異情況....108 四、同儕相處情況不同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差異情況...........114 第三節 各變項對高雄市國中生政治態度的影響力分析...........121 一、影響政治態度之變項.................................121 二、進行逐步迴歸分析...................................122 第四節 綜合討論........................................126 一、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現況分析探討.................126 二、影響政治態度因素之變項對國中學生政治態度差異情況之分析探討 .................................................127 三、各變項對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影響力之分析探討......1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6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6 第二節 結論.............................................140 第三節 建議.............................................143 參考文獻.....................................................147 一、中文書目...........................................147 二、英文書目...........................................150 三、網路資源...........................................152 附錄........................................................153

    一、中文書目
    王保鍵,2008,《圖解政治學》,台北:書泉。
    王錦雀,1996,〈台灣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公民訓育報》,第5輯:
    315-358。
    王錦雀,1997,〈台灣地區國中學生班級氣氛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公民訓育報》,
    第6輯:225-271。
    王錦雀,2001,〈國家在教育改革中之角色分析-台灣教育改革經驗與發展遠景為
    例〉,《公民訓育學報》,第10輯:149-178。
    朱岑樓,1973,〈家庭、同輩團體、學校在政治能力發展上的相對影響〉,《憲政思潮》,
    第24期:65-71。
    江宜樺,1997 ,〈族群正義與國家認同〉,發表於「族群正義與人權保障學術研討會」。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
    江美慧,2003,〈國中生的公民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三學生為對象〉,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呂亞力,1973,〈政治社會化研究之重心〉,《憲政思潮》,第24期:32-43。
    呂亞力,2012,《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宋鎮照,1997,《社會學》,台北:五南。
    吳玉秋,2010,〈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
    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台北:五南圖書。
    吳俊瑤,2003,〈國民小學教師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易君博,200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
    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林嘉誠、朱浤源,1990,《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圖書。
    胡佛,2008,《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二)---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台北:三民書局。
    段盛華,1988,〈台灣地區五專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
    所碩士論文。
    馬起華,1985,《政治學原理》,台北:大中國。
    祝基瀅,1983,《政治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
    袁頌西,2004,《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曉春,1981,《社會學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陳文俊,1983,《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
    台北:資訊推廣基金會。
    陳怡伶,2003,〈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
    陳宛秀,2005,〈民主化下的台灣公民課程民主政治內涵之演變----國中階段公民類科
    教科書的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陳育琪,2006,〈我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現義,2002,〈國小學童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陸輝,2003,〈政治信任、施政表現與民眾對台灣民主的展望〉,《台灣政治學刊》,
    第6卷(2):149-188。
    陳敏華,2008,〈我國國民中學公民類科教科書國家認同內涵之演變〉,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陳義彥,1977,〈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
    論文。
    陳義彥等著,2008,《政治學》,台北:五南。
    陳穆瑩,2002,〈國中生政治知識與民主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國三學生為樣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陳鴻瑜譯,1984,Rosenbaum,Walter A.着,《政治文化》,台北:桂冠圖書。
    康軒版國民中學社會科一年級下學期第三本教師手冊,2013,《第一課個人與社會》,
    臺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曾欣儀,2001,〈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秀蘭,1995,〈高中生應學習的政治知識-兼論台灣地區高中公民類科現行政治教
    材〉,《中等教育》,46卷第6期:96-102。
    葉佳文,2001,台灣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以桃園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
    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蔡性國,1993,〈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與行為之影響〉,《傳習》,第11期:267-274。
    蔡孟凌,2013,〈師範院校學生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蔡璧煌,1994,《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高中職政治社會化的教育社會學分析》。台
    北:師大書苑。
    蔡璧煌,2008,《教育政治學》,台北:五南圖書。
    鄭州宏,2012,〈南臺灣國立大學研究生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鄭淑芬,2002,〈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與其政治行為傾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毓浩,2002,〈近五十年來台灣國民(初級)中學公民課程的發展〉,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公民訓育系暑期教學碩士班教學資料。
    蕭揚基,1989,〈台灣中部地區高中生公民意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鍾兆炫,2008,〈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
    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海源,1989,《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巨流。
    蘇澄鈺,2003,〈我國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書目
    Aberbach, J. D., and Walker, J. L. (1970). “Political Trust and Racial Ideolog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4(4), 1199-1219.
    Allport, G. W. (1935). “Attitudes,” In C. Murchison (ed.),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Mass: Clark University Press.
    Almond, G. A. and Verba, Sidney (1963).The Civic Cultur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lmond, G. A. and Powell, G. B. (1966). Comparative Politics: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Campbell, Angus, Gurin Gerald, and Warren E. Miller (1954). The Voter Decides,
    Eavestone: Row Peterson & Co. Press.
    Charles, F. Andrain (1971). Children & Civic Awareness: A Study in Political Education,
    Columbu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Press.
    Dawson, R. E. and Prewitt, K.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Press.
    Easton, D. and Dennis, J. (1969).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Press.
    Greenstein, Fred I. (1968).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D. C. Sills (ed.), Internation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Press, 14,
    551-555.
    Hess, R. D. and Torney, J. V. (1970). “The Develop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 Children,”
    in E.S. Greenberg(e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Atherton Press, 64-84.
    Jaros, D (1973).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New York: Prueger Press.
    Jennings, M. K. & Niemi, R. G. (1968). “Patterns of Political Learnings,”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38(3), 443-446.
    Jennings, M. K. & Niemi, R. G. (1981). “Generations and Politics,”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ey, V. O., Jr. (1961). Public Opinion and American Democrac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Langton, Kenneth E.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ton, Kenneth P. & Karns, David A. (1969).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Peer Group and School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Efficacy,”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21, 813-826.
    Pye, L. W. (1966).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 Analytic Study, Boston: Little,
    Brown.
    Reynolds, H. T. (1974). Politics and the Common Man. IL: The Dorecy Press.
    Rosenbaum,Walter A. (1975). Political Culture, New York: Praeger.
    Sigel, Robert (1970), Learning about Politics, New York: Random House Press.
    Stacey, Frank A. (1978). Ombudsmen Compar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issberg, Robert (1974). Political Learning, Political Choice,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三、網路資源
    君儀,亞東紀念醫院青少年健康中心,〈青少年知識寶庫:同儕團體〉,亞東紀念醫院青少年健康中心:http://depart.femh.org.tw/family/teen/t_20.html,檢索日期:2015年9月12日。
    徐凱玲,2014,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淺談問卷調查分析〉,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http://ascc.sinica.edu.tw/iascc/articals.php?_section=2.4&_op=?articalID:7186,檢索日期:2015年10月8日。
    譚光鼎,2000,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政治效能〉,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455/檢索日期:2015年10月8日。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1-05-30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