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許秀鶴 Hsu, Hsiu-He |
|---|---|
| 論文名稱: |
從民主化探討地方財政惡化之政經分析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Local Financial Deterioration via Democratization |
| 指導教授: |
丁仁方
Ting, Jen-f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 畢業學年度: | 9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72 |
| 中文關鍵詞: | 公共收入 、公共支出 、財政惡化 、民主轉型 、民主化 |
| 外文關鍵詞: | public expenditure, democratization, financial deterioration,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public revenue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0 下載: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由於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的政策、導致公支出的擴張,社會福利的劇增,因在未有替代財源的前提下,且稅收成長未能與支出成長配合之情況下,導致財政因而惡化。
然而,形成地方財政惡化的問題是多面向的,其中包括制度層面、人的因素、法令規範、政策需要等面向,而本文將從民主化面向探索財政惡化的形成因素。民主化主要是透過二個途徑來影響公共收支的變動,一是人民參政權的擴大,人民政治參與的擴大,表現在1992年的立委直接選舉與1996年的總統直選。另一是政治競爭的開放,不但使新興政黨陸續成立,加入選舉競爭,而且合乎資格的有志者,也可以加入選舉的競爭。政治參與的擴大與政治競爭的開放,其目標為追求選票最大化、而要追求選票最大化最直接、最有效是討好選民,民選官員及民意代表在政策制定或立法的同時為討好選民,就共同造成減稅、免稅的浮濫,直接衝擊是中央稅入減少或不足,當中央稅收短少就影響對地方政府之補助款及統籌分配稅款之短撥,造成公共收入減少。再者,為討好選民,不斷開出政策支票或立法不斷的被濫用,在追求選票最大化之下,使得公共支出不斷的增加,加上代議機關自利、地方菁英、利益團體、地方派系對公共事務的影響均將加速地方財政惡化…等等,此等公共收入減少與公共支出的增加,再造成財政赤字出現與累增。
本文除了從民主化探索地方財政惡化之形成原因之外,並將試圖提出改善財政惡化之可行性方案,其中包括財政改進方案之開源節流措施、稅制的改革等,這些措施不但可以增加稅收,並且可以促進租稅之公平。惟筆者認為改善財政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政治制度面執行,因為政治與財政問題一直有著密切關係,因此,應將選舉制度作深入檢討改進,此外,民主化國家需要配合人民素質的提升,才能發揮民主真正意涵,並且健全地方財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policie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social diversific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social welfare expand and increase considerably. Under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inancial resource and there is incompatibility of growth of tax revenue and growth of expenditure, the finance of the country thus deteriorates.
However, the reasons led to local financial deterioration are various, including the aspect of system, artificial factor, laws & regulation, policies, etc.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factors of formation with respect to financial deterioration via the dimension of democratization. Democratization affects public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mainly through two channels. One is the extension of public suffrage. The people’s expanded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refers to direct vote of legislators in 1992 and direct vote of president in 1996. The other channel is the liberation of political competition. Burgeoning political parties gradually establish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 of elections; besides, the qualified people with ideals can also join in the competition of elections. The objective of expansion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liberation of political competition is to purse maximum vote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obtain maximum votes is to please the voters. In order to fawn on the voters, the popularly-elected officials and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would lead to tax abatement and tax exemption when establishing the policies or making the laws. The direct result of the above situation is the reduction or insufficiency of tax revenue of central government. Once the tax revenue is insufficient,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subsidy and distributed tax for local governments would thus be reduced which results in the reduction of public income.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please the voters, the officials would constantly offer political checks or the lawmaking would be misused. For pursuing maximum votes, the public expenditure will increase continuously. Besides, the selfish acts of representative institutions and the influences of local elite, interest groups and local factions upon public affairs will accelerate local financial deterioration. The reduction of public revenue and increase of public expenditure will result in the emergence and accumulation of financial deficits.
Apart from exploring the reasons of formation with respect to local financial deterioration via democratization, this article also attempted to propose the feasible plans for improving financial deterioration which included the policy of increasing income and decreasing expenditure of financial improvement project and the reformation of tax system. These plans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tax revenue but also enhance the fairness of land tax and other levies. However, the researcher believ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financial problems is based upon the execution of political system since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issues have been closely connected. Therefore, one should proceed with profound explo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lectoral system. In addition, with the upgrading of people’s quality, the democratic country thus can develop the authentic significance of democracy and enhance local fina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丁仁方,「地方政治經濟學」,國立成功大學,2003年。
2.丁仁方、王慶輝編著,「政府與企業」,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
3.王坤一:「財稅政策與制度」,台北:台灣經濟研究所,初版,1992年。
4.王建煊:《租稅法》,(文笙書局,修訂24版),2000年。
5.李金桐:《財政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5月。
6.林錫俊:《地方財政管理: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書局,二版),2000年。
7.林華德:《財政學要義》,1995年3月,6版。
8.徐仁輝:《公共財務管理-公共預算與財務行政》,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再版),2000年。
9.徐仁輝:《預算赤字與預算改革》,(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2001年。
10.徐育珠:《財政學》,三民出版社,2002年。
11.陳東升:《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巨流出版社,再版),2004年。
12.陳明通,《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 月旦出版社,1995年。
13.張慶輝、鄭文輝、蘇建榮、蔡妙姍:《綜合所得稅免稅與未稅之研究》,(台北: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1989年。
14.趙永茂,《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翰蘆出版社,1997年。
(二)期刊雜誌
1.丁仁方:〈民主化與公共政策制定─探索臺灣民主化的落實與限制〉,《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民1993年12月。
2.李泰興:〈臺灣省各縣市財政狀況分析與探討〉,《主計月報》,2000年12月。
3.李酉潭,「邁向鞏固的民主:台灣案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五巻第二期,1997年。
4.邱顯鴻:〈當前我國地方財政問題的探討與建議〉,《臺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2000年6月。
5.孫克難,《地方財政惡化的原因及改進之道》,〈經濟前瞻〉,1998年。
6.孫克難:〈健全地方財政之全面思考〉,《主計月報》台北,2000年12月。
7.徐仁輝:〈地方政府支出預算決策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2001年01月。
8.徐仁輝:〈地方政府財務狀況之評估〉,《財稅研究》,1997年09月。
9.徐仁輝:〈預算赤字與預算改革─預算成長與赤字控制改革為國家長治久安之基石〉,《主計月刊》,2002年06月。
10.徐仁輝,2002,《預算赤字與預算改革》,世新大學「預算平衡與中程計畫預算制度」學術研討會。
11.徐仁輝:《當前我國預算決策過程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第6卷,第二期,頁57-70,1997年。
12.徐偉初:〈我國財政赤字的另一種觀察─從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責任看起〉,《主計月刊》,2002年07月。
13.徐偉初,2002,《我國預算赤字-一個中央、地方一齊吹的汽球》,世新大學「預算平衡與中程計畫預算制度」學術研討會。
14.陳連芳:〈地方財政改財稅研究之道〉,《際觀點探討》,2003年09月。
15.陳美智,<地方菁英影響力與財政赤字-以台中市為例>,《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基金會》,2000年。
16.許璋瑤,「政府財政改革應努力之方向」,主計月刊 ,第556期。
17.黃世鑫:〈當前地方財政問題的盲點─法制與權限劃分〉,《主計月報》台北,2000年12月。
18.黃世鑫:〈跨世紀財政赤字問題─財政社會學之剖析〉,《華信金融季刊》台北,第十二期,2000年12月。
19.趙揚清:〈地方政府財政赤字問題〉,《國家政策論壇》台北,2002年3 月。
20.蔡吉源:〈地方財政問題應如何解困?─桃園經驗談〉,《政策月刊》台北,2000年12月。
21.蔡吉源:〈桃園地方財政(1998~2000)〉,《財稅研究》台北,2000年9月。
22.蔡吉源:林健次:〈由十年歲入預決算看桃園財政─兼論台灣地方財政問題〉,《財稅研究》台北,第一期2001年。
23.蔡吉源,《競租與地方財政困境初探》,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學術研究會-地方制度法實施三年來的回顧與展望,2002年。
24.蔡吉源,國策研究院基金會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財政赤字與財政改革>1999年。
25.蘇彩足:〈民主化對於政府預算決策的衝擊與因應之道〉,《理論與政策》,1999年9月。
(三)學位論文
1.汪啟瑞:《台南縣財政赤字之研究—以1994-2001年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李永彬:《縣市地方政府財政之研究─以彰化縣政府為例》,私立台灣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3.李景惠:《財政赤字之政經決定因素分析-以台灣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4.吳淑姿:《地方財政自主性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5.吳士雄:《台灣選舉與財政政策關係之研究-以中央政府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6.吳佩倫:《我國綜合所得稅免稅所得制度之分析:歷史制度主義觀點》,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吳采旆:《台灣社會福利體制轉型-民主化與全球化的衝擊與挑戰》,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8.林彥吉:《台灣赤字問題之因素探討─公共選擇理論之運用》,國立台灣中興大學,台北,財政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6月。
9.林靜美:《分立政府與台灣地方政府財政赤字關係之實證研究》,私立台灣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6月。
10.陳柏潤:《民主與威權的擺盪:藤森執政下的秘魯(1990-2000年)》,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1.陳英忠:《地方財政惡化之因應對策研究:以臺東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12.陳怡螢:《台灣政府財政赤字與總體經濟發展》,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3.梁又文:《台灣戰後政經環境變遷與國土發展之研究—台灣經驗分析(1949-2000)》,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14.張秀英:《我國地方財政問題的政治經濟分析:統籌分配款爭議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15.張孝平:《東南亞民主轉型的成功典範:台灣民主化的經驗與挑戰》,論文發表,2003年。
16.葉豐明:《地方政府預算監督機制之探討-以台南縣永康市、學甲鎮、西港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7.黃景舜:《金門縣地方財政變遷之研究》,私立台灣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6月。
18.楊木村:《台灣地方自治發展與地方財政關係研究-以雲林縣莿桐鄉、土庫鎮、東勢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9.彭德富:《台灣地方選舉與民主轉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20.蔡緒奕:《中央強制性責任對地方財政之衝擊:以全民健保保費補助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班實證組,2001年。
21.蔡珍珍:《我國地方財政管理之研究-兼論南投縣實例》,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2004年。
22.蔡佳蓉:《巴拉圭民主化過程之研究(一九八九-二○○一年)》,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3.蔡麗惠:《高雄縣開闢新稅源方向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4.魯銘鍾:《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平衡美國預算赤字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25.謝坤輝:《地方財政問題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26.魏銘賜:《財政赤字對私人投資排入或排擠效果之實證研究》,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7.簡世明:《精省前後地方財政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民國85年度~民國89年度)》,私立台灣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28.蘇文樹:《政府財政收支政策對公共債務影響之研究-以中央政府為例》,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四)網站部分
1.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das.gov.tw(2004年11月)。
2. 財政部國庫署:http://www.dot.gov.tw(2004年11月)。
3.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http://www.mofdpc.gov.tw(2004年11月)。
4.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公務預算):
http://www.dgdas.gov.tw/dgbas01/93btab/93btab -e.htm(2004年11月)
5. 審計部網站:http://www.audit.gov.tw/fin.asp
(五)政府出版書籍
1.台灣省政府:《九十二年暨九十三年地方財政講習彙編》,2005年。
2.台南縣政府:《台南縣統計要覽》,2004年。
3.台中市政府:《台中市統計要覽》,1993年。
4.行政院主計處:《各縣市地方總預算編製要點》,2005年。
5.高雄縣政府:《高雄縣統計要覽》,2004年。
6.財政部:《中華民國財政》,(台北:財政部),2003年。
7.財政部:《稅法輯要》,(台北:財政部),2003年。
8.財政部:《台灣省各縣市財政統計年報》,2003年。
9.審計部:《九十二年鄉鎮縣轄市財務審計綜合報告》,2005年。
10.彌陀鄉公所:《七十—年至九十四年度預算書、決算書》。
二、西文部份
1.Buchanan,J.M., Essays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Honolulu:University
ofHawaii Press, 1989)。
2.Chao,Yung-mau and Michael Y.M,Kau(1997.),“Local Government and
PoliticalDevelopment in Taiwan,”Journal for Vaues and Public Policy,3:1
(winter),pp.220-235。
3.Karl,Terry Lynn,Dilemmas of Democratization in Latin American,(Delaware:
A Scholarly Resources Inc,Edited by Roderic Ai Camp,Democracy in Latin
America:Patterns and Cycles.1996)。
4.Kerley, R.(1994).Managing in Local Government.London:Macmillan Press。
5.King,D.and G Stoker (eds.)(1996).Rethinking Democracy.London
Macmillian Press。
6.Kraan,D.J. , Budgeyary Decision:A public choic approac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7.Bova.Russell,Democracy and Liberty (:The cultural connection.Journal of
Democracy,V.8,N.1,1997),pp112-116。
8.Linz, Juan J. and Stepan, Alfred (1995), “Towards Consolidated
DemocraciesFive Areans and Three Surmountable Obstacles.”。
9.Lynch, T. D. and S. E. Day(1996)“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Vol.19,No.4,pp.404-419。
10.Udehn,L.,The Limit of Public Choice--A Soci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economical theory of politics,(New York:Routedge,1996)。
11.Wu,Nai-the(1987).The Politics of Regime Patronage System: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
12.Zimmerman,J.F.(1996).State-Local Relations: A Partnerhip Approach.
Westport,CT:Prae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