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姍樺
Li, Shan-Hua
論文名稱: 工程契約「所失利益」爭議訴訟效率之研究
A Study on Litigation Efficiency for Dispute of Lost Profit under Construction Contract
指導教授: 陳耀光
Chen, Yao-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所失利益工程訴訟效率
外文關鍵詞: Lost Profit,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Litig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1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法上固然有所失利益請求權,然實務判決上不盡然。本研究發現構成所失利益之要件通常不完備,且因所失利益乃為應增加而未增加之損害,未來之數額無從判斷,造成計算方法無統一標準。而所失利益之請求金額大,訴訟成本相對較高,然因其請求之困難性,使得原告在財務上不經濟,且耗費時間長。因此本研究認為主張所失利益需格外謹慎,否則將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

    Although civil law has the right to claim for lost profit, it is not exactly true in practice judgment.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elements that constitute the lost profits are usually incomplete, and the future amount cannot be judged since the lost profit is the damage that should be added, but not added, resulting in no uniform standard for the calculation method. The large claim amount of lost profit and the relatively high cost of litigation make the accuser financially uneconomical and long time consuming due to the difficulty in the claim. Therefore, this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claim for lost profit should be especially cautious; otherwise it will cause secondary damage to the party.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1緣起與目的 1-1 1-1.1緣起 1-1 1-1.2目的 1-2 1-2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1-2.1研究範圍 1-2 1-2.2研究限制 1-2 1-3研究方法 1-3 1-4研究架構 1-4 第二章 「所失利益」法理依據與判決之不確定性 2-1關鍵字定義 2-1 2-1.1所失利益是一種損害 2-2 2-1.2 所失利益是財產上消極的損害 2-7 2-1.3. 所失利益是損害賠償範圍之一 2-11 2-2主張所失利益的法律依據 2-18 2-2.1一般規定 2-18 2-2.2特別規定 2-26 2-3態樣與爭議 2-28 2-4法律疑異與特性 2-30 2-4.1發生不確定性 2-31 2-4.2不可轉換性 2-31 2-4.3計算困難性 2-32 2-4.4數額變動性 2-36 第三章 訴訟效率分析 3-1案例搜尋規劃 3-1 3-1.1案例樣本來源 3-1 3-1.2案例樣本篩選 3-2 3-1.3案例搜尋問題 3-3 3-2分項統計分析 3-5 3-2.1原告與被告關係統計 3-5 3-2.2各類態樣訴訟效率統計 3-7 3-2.3整體訴訟效率統計 3-9 3-2.4原告所失利益訴訟效率統計 3-14 3-2.5數額之計算標準統計 3-18 第四章 法院判決與理論分析之差異分析 4-1工程契約所失利益之態樣 4-1 4-1.1 通常情形 4-1 4-1.2 特別情事 4-4 4-2可請求所失利益賠償 4-5 4-2.1法院認定之成立要件 4-5 4-2.2請求數額之計算標準 4-8 4-2.3部份判賠之理由 4-11 4-2.4全然勝訴案例分析 4-14 4-2.5法院判決差異案例分析 4-16 4-3不可請求所失利益賠償 4-22 4-3.1要件不符 4-22 4-3.2 超出請求範圍 4-23 4-3.3全然敗訴案例分析 4-27 4-4法院酌減之依據 4-31 4-4.1不能以「毛利率」計算所失利益 4-32 4-4.2引用正確年度之「同業利潤標準」 4-32 4-4.3計算標準援引順序 4-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5-1 5-1.1現有搜尋系統無法發揮功效 5-1 5-1.2索賠所失利益影響原告訴訟效率 5-2 5-1.3所失利益數額計算無統一標準 5-2 5-2建議 5-3 5-2.1對現有訴訟案件搜尋系統之建議 5-3 5-2.2擬定請求所失利益策略之建議 5-4 5-2.3後續研究 5-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1 附件一 判決案例分類方法 附件-1 附件二 件數統計表1-給付工程款 附件-7 附件三 件數統計表2-損害賠償 附件-22 附件四 依態樣統計所失利益判賠比例 附件-33 附件五 依原被告關係統計所失利益判賠比例 附件-38

    1.論文:
    [1]林福來,「損害賠償所失利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1996。
    [2]簡明同,「工程履約爭議請求損害賠償範圍之研究-以所失利益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1999。

    2.書籍:
    [1]王伯琦,民法債篇總論,東方書局,1956。
    [2]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10年。
    [3]王澤鑑,民法概要,三民書局,2010年。
    [4]史尚寬,債法總論,史吳仲芳、史光華發行,1983。
    [5]古嘉諱、劉志鵬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一),襄瀛,2005。
    [6]古嘉諱、陳希佳、顏玉明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二) ,襄瀛,2006。
    [7]古嘉諱、陳希佳、陳秋華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三),襄瀛,2007。
    [8]古嘉諱、吳詩敏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四),襄瀛,2008。
    [9]古嘉諱、吳詩敏、孫丁君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五),襄贏,2009。
    [10]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法令彙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10。
    [11]林誠二,民法總則,瑞興出版,2007。
    [12]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上),瑞興出版,2010。
    [13]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下),瑞興出版,2010。
    [14]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中),瑞興出版,2011。
    [15]胡長青,中國民法債篇總論上冊,商務印書館發行,1968。
    [16]胡瑞光,民事訴訟法,大中國圖書,2004。
    [17]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三民書局總經銷,2010。
    [18]梅仲協,民法要義,三民書局總經銷,1966。
    [19]曾隆興,詳解損害賠償法,三民書局,2000。
    [20]萬國法律事務所,工程法律探索,元照出版,2009。
    [21]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1993。
    [22]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下),三民書局,1992。
    [23]謝哲勝、李金松,工程契約理論與求償實務,台灣財經協會,2005。

    3.網路資料:
    [1]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2]法源法律網,http://fyjud.lawbank.com.tw/index.aspx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2-08-2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