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禹萳
Wu, Yu-Nan
論文名稱: 論商業賄賂行為之入罪化與限制
On the Criminalization and Limitation of Commercial Bribery.
指導教授: 古承宗
Ku, Chen-C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9
中文關鍵詞: 商業賄賂私部門賄賂聯合國反貪腐公約關係企業行政制裁
外文關鍵詞: commercial bribery, affiliated enterprises, private sector bribery,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相關次數: 點閱:52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國際商業社會的蓬勃發展,私人之間的商業賄賂行為也越趨猖狂、氾濫,企業員工與廠商員工間為求己利而謀私的不正利益往來行為,帶來對社會整體的不利影響,也不亞於公務部門的犯罪。觀察現行觀察國際上部分國家對於商業賄賂行為之犯罪立法,至少也已經有初步發想與立法政策的研擬,甚至在部分國家,商業賄賂的刑事制裁也已經運行多年,此均可足見企業集團的肅貪議題於刑事法規範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我國已經立法將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加以內國法化效 力,在在顯現商業賄賂行為在我國刑事政策上,入罪化是勢在必行的手段。我國許多學者也基於此原因,已經就商業賄賂行為於刑事規範入罪化之必要性進行諸多討論,深刻地提及有關商業賄賂行為之構成要件應如何解釋,以及立法模式究竟應如何選擇的爭議。
    本論文將先從外國法上商業賄賂犯罪法制、我國立法及修正草案進行討論,並提出部分實務判決,點出我國商業賄賂行為於現行法制下運行之不足處,探討商業賄賂犯罪於我國刑事法上入罪之必要性與正當性。並從經濟刑法管制層面探討商業賄賂入罪化的正當性基礎,深入探究商業賄賂犯罪之保護法益擇定結果,認為應以自由市場競爭秩序作為本罪的保護法益,並且對於構成要件行為解釋應以抽象危險犯作為基礎制度,不過對於本罪立法模式應如何為妥適選擇,本文不同於學說上多數見解,反認為應以在普通刑法內,制定一般性商業賄賂犯罪,藉以落實截堵構成要件的功能,以避免立法上的缺漏造成處罰漏洞的問題產生,並且也透過這些基本問題的討論,本文也藉此先行試擬商業賄賂犯罪於我國應有之基本立法框架。
    又,本文並再從此基本立法框架,在面對企業集團母子公司之間的商業賄賂行 為、企業非決策者的商業賄賂行為可能涉及到的入罪化層次問題,應有過度處罰而欠缺應罰性、需罰性的疑慮,藉由本論文的撰寫,將初步探想商業賄賂犯罪有「分層化規範、細緻化區分」之限制可能,具體地探究商業賄賂行為之主體,有必要在面對企業之非決策者與關係企業問題時進行限縮解釋,而排除於入罪化範圍外。
    總的而論,本文認為商業賄賂行為應有分層化入罪之討論必要,在特定例外情形甚至欠缺入罪化的正當性。雖然我國立法、司法實務面對商業賄賂行為直至今日,僅能透過無法契合本罪罪質的背信罪來加以制裁,但仍期未來立法有相對應的措施後,可意識到此種分層化入罪的可能,對於入罪化的手段與範圍進行妥適的限制,以期本論文能提供我國之法治未來在商業賄賂犯罪之刑罰需求的立法周延。

    This thesis will first discuss the criminal legal system of commercial bribery in foreign laws,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 and proposed amendments, and will present some practical judgments to highlight the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legislation in Taiwan. It will explore the necessity and legitimacy of criminalizing commercial bribery in our criminal law. Further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criminal law control, it will delve into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for criminalizing commercial bribery, thoroughly investigating the chosen legal interests that the crime aims to protect, arguing that the protection of free market competition order should be the legal interest of this crim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lement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bstract endangerment offenses. However,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 legislative model, this thesis differs from most scholarly opinions, advocating for the creation of a general commercial bribery offense within ordinary criminal law to fulfill the function of preventing offenses and avoiding legislative loopholes that lead to punishment gap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se fundamental issues, this thesis preliminarily proposes a basic legislative framework for commercial bribery crimes in Taiwan.
    Furthermore, from this basic legislative framework, the thesis will also address the potential issues of excessive punishment and lack of punishability and necessity in criminalizing commercial bribery between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mpanies and involving non-decision- making personnel within enterprises. By writing this thesis, it preliminarily explores the possible restrictions of "hierarchical regulation and detailed distinction" for commercial bribery crimes, specifically investigating the necessity of restrictive interpretation when dealing with non-decision-making personnel and affiliated enterprise issues, and excluding them from the scope of criminalization.
    In summary, this thesis believes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discuss hierarchical criminalization of commercial bribery, and in specific exceptional cases, there might even be a lack of justification for criminalization. Although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 Taiwan can only sanction commercial bribery through the breach of trust crime, which does not fit the nature of this crime, it is hoped that future legislation will hav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t can recognize the possibility of hierarchical criminalization and appropriately limit the means and scope of criminalization, with the aim that this thesis can provide comprehensive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criminal law needs of Taiwan regarding commercial bribery crimes.

    中文摘要 1 EXTENDED ABSTRACT 3 誌謝 9 簡目 10 詳目 12 第一章、 緒論 17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18 第一項 研究方法 18 第二項 研究範圍 19 第三節 論文架構 20 第二章、 商業賄賂行為概述 23 第一節 私部門之貪污 23 第二節 與公部門貪污之類似性 23 第三節 商業賄賂之源起與影響 26 第四節 商業賄賂行為態樣 28 第五節 小結 29 第三章、 商業賄賂行為於我國現行法制下適用困境 30 第一節 實務判決與分析 30 第一項 鴻海精密工業高層集體行賄案 30 第一款 案例事實與判決理由 30 第二項 台塑集團員工集體收賄案 32 第一款 案例事實與檢察官不起訴理由 32 第三項 裁判簡析 32 第二節 商業賄賂於背信罪規定下的適用困境 34 第一項 整體財產非屬主要干預對象 34 第二項 商業賄賂欠缺實害結果 35 第三項 「違背任務行為」適用難題 36 第一款 違背任務行為之解釋 36 第二款 違背任務行為與財產照顧義務功能關聯要求 38 第三款 小結 39 第四項 不法獲利與侵害意圖於程序上的訴訟證明困難 40 第五項 具體財產危險之憲法比例原則誡命要求 40 第三節 從刑事政策檢視商業賄賂罪之立法必要性 42 第一項 法制規範密度不足 42 第二項 對「白手套」行為的處罰漏洞 43 第四節 小結 44 第四章、 商業賄賂犯罪外國法制與我國立法研擬 45 第一節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 44 第一項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第 21 條 45 第二項 我國法務部廉政署之回應 48 第三項 小結 50 第二節 日本企業賄賂法制度 51 第一項 日本公司法第 967 條 51 第二項 特殊公共事業規範 53 第三項 小結 54 第三節 中國商業賄賂防制規範 54 第一項 反不正當競爭法 54 第二項 中國核心刑法之相關規定 57 第三項 中國公司法 61 第四項 小結 63 第四節 美國法上商業賄賂犯罪治理 64 第一項 以美國聯邦法典第 666 條為借鏡 64 第二項 以受託人義務違反為核心概念的商業賄賂 66 第一款 受託人義務違反 66 第二款 私部門中的受託人義務內涵——以董事為例 69 第三項 小結 70 第五節 英國新賄賂法 70 第一項 立法沿革 70 第二項 具體規定 71 第三項 小結 74 第六節 德國刑法典第 299 條第 1 項、第 2 項 75 第一項 德國法上歷史概述 75 第二項 德國刑法典第 299 條 76 第三項 學說評析 79 第四項 小結 80 第七節 概覽我國商業賄賂可能立法規範與草案 80 第一項 企業賄賂防制法草案 81 第二項 刑法第 255 條之 1 商業交易賄賂罪草案 83 第三項 小結 85 第五章、 商業賄賂罪之立法框架 85 第一節 保護法益之擇定 85 第一項 企業財產法益 87 第二項 自由市場競爭秩序 86 第三項 公共利益 90 第四項 本文見解 92 第一款 企業財產法益的見解缺失 93 第二款 公共利益之浮動性弊病 93 第三款 自由市場競爭秩序作為保護法益之合理性——兼論經濟刑法 95 第一目 風險社會下的刑法抗制 96 第二目 集體法益之基本內涵 97 第三目 以保護集體法益為導向的經濟刑法 102 第四目 自由市場競爭秩序作為保護法益之合理性 104 第五項 小結 107 第二節 商業賄賂罪之構成要件解釋 108 第一項 構成要件行為與法益危險 108 第二項 與公平交易法之扞格 112 第三項 小結 116 第三節 商業賄賂犯罪立法模式選擇 117 第一項 模組化型態競爭模式立法 117 第二項 本文見解:結合統一型態競爭模式立法與構成要件設計 119 第一款 模組型與統一型結合立法 119 第二款 刑法作為刑事政策基本法性質 122 第三款 截堵構成要件設計 124 第四款 小結 128 第六章、 商業賄賂犯罪之分層化立法 129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29 第一項 商業賄賂之需罰性 129 第二項 風險社會子系統作用之扞格效應 130 第三項 小結 132 第二節 商業賄賂犯罪行為主體限縮處罰立論 132 第一項 從商業賄賂基本立法探討企業非決策者行為 133 第一款 經濟刑法下刑罰之需罰性思考 133 第二款 另闢蹊徑:阻卻違法事由與輕率重大過失的具體危險犯 137 第一目 阻卻違法事由 138 第二目 輕率重大過失主觀歸責與具體危險犯立法 140 第三款 跨越刑事與行政鴻溝——以行政制裁為替代手段之可能 145 第一目 德國法上行政不法歷史脈絡 146 第二目 行政不法與刑事不法區別理論概覽 147 第三目 從保護法益定行政制裁措施與刑罰界限 150 第四款 小結 154 第二項 主企業與關係企業間商業賄賂入罪問題 155 第一款 企業集團綜效化 155 第二款 企業集團綜效化與商業賄賂行為之扞格 158 第三款 小結 160 第七章、 商業賄賂犯罪立法展望與結論 160 第一節 我國企業反貪腐措施之建議 160 第一項 外部監督可能——第三方認證機制 160 第二項 企業預防貪腐責任——行政指導 161 第三項 提高員工獎勵金制度 162 第四項 引進吹哨人制度 163 第二節 結語:商業賄賂入罪細緻化 163 第八章、 參考文獻 166

    一、 翻譯文獻:
    (一) Bernd Heinrich著,許恒達譯,德國刑法對非法影響力交易的處理(一),法務通訊,第2812期,2016年8月,4頁。
    (二) David Garland著,周盈成譯,控制的文化——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巨流圖書出版,初版,2006年5月,400頁。
    (三) Frank Saliger著,許恒達譯,論貪污犯罪之不法,司法新聲,第128期,2018年10月,150頁。
    (四) Robert Esser著,王效文譯,刑法對經濟活動自由之規制──以背信罪(德國刑法第266條)為例(Regul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by Criminal Law─Abuse of Trust (§266 German Criminal Code) Serving as an Example),成大法學,第20期,2010年2月,158頁。
    (五) 王士帆、王玉全、王效文、古承宗、李聖傑、周漾沂、吳耀宗、徐育安、連孟琦、陳志輝、陳重言、許絲捷、許澤天、惲純良、潘怡宏、蔡聖偉等譯,何賴傑、林鈺雄審譯,德國刑法典,元照出版,二版,2019年7月,957頁。
    二、 中文文獻(依姓氏筆畫、字母順序排列)
    (一) 個人專書:
    1. 古承宗,刑法的象徵化與規制理性,元照出版,二版,2019年4月,392頁。
    2. 古承宗,刑法分則:財產犯罪篇,元照出版公司,初版,2023年11月,456頁。
    3. 王皇玉,刑法總則,新學林出版,九版,2023年8月,752頁。
    4.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股份公司,增訂十六版,2020年10月,780頁。
    5.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中央研究院出版,1999年6月,370頁。
    6.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八版,2020年9月,1104頁。
    7. 孟維德,「白領犯罪」,五南圖書出版,三版,2021年9月,456頁。
    8. 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五南出版社,修訂十一版,2023年8月,960頁。
    9.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出版社,1996年10月,385頁。
    10. 林東茂,刑法綜覽,中國人民大學出版,修訂第八版,2009年6月,751頁。
    11. 林明鏘,行政法講義,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修訂八版,2024年3月,1136頁。
    12. 林山田,刑罰學,臺灣商務出版社,修訂版,1998年5月,432頁。
    13.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自版,五版,2006年11月,908頁。
    14.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元照出版社,增訂十版,2008年1月,715頁。
    15. 林山田,行政不法行為制裁規定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出版,1996年5月,288頁。
    16. 林山田、林東茂,犯罪學,三民出版社,修訂六版,2020年1月,700頁。
    17. 林書楷,刑法總則,五南出版,修訂六版,2020年9月,672頁。
    18.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十一版,2023年9月,834頁。
    19. 柯耀程,變動中的刑法思想,自版,修訂二版,2001年,400頁。
    20. 許澤天,刑法總則,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四版,2023年5月,840頁。
    21. 陳子平,刑法各論(下),元照出版,三版,2020年1月,920頁。
    22. 陳子平,刑法總論(上),元照出版,五版,2022年9月,645頁。
    23. 陳志龍,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元照出版,一版,2006年12月,512頁。
    24.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自版,十版,2020年7月,1280頁。
    25. 陳清秀,行政罰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三版,2017年11月,542頁。
    26. 莊國榮,行政法,元照出版,九版,2023年9月,1104頁。
    27.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冊),元照出版,四版,2012年3月,820頁。
    28. 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理論與立法,自版,初版,1995年10月,340頁。
    29. 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第二冊),元照出版,初版,2015年3月,400頁。
    30. 蘇俊雄,刑法總論I刑法之基礎理論、架構及適用原則,元照出版,二版,1998年3月,389頁。
    31. 謝劍平,財務管理:新觀念與本土化,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八版,2023年9月,920頁。
    (二) 專書論文(含論文集)
    1. 林志潔,反制跨國企業海外行賄──以美國海外反貪腐法為例,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法務部廉政署,2015年12月,21頁。
    2. 林東茂,刑事政策及其相關學科: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增訂版,2009年6月,320頁。
    3. 黃朝義,論經濟犯罪的刑事法問題,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第1期,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編印,1998年5月,35頁。
    (三) 期刊:
    1. 古承宗,風險社會與現代刑法的象徵性,科技法學評論,10:1期,2013年6月,63頁。
    2. 古承宗,刑法作為保障食品安全之手段——兼評彰化地方法院100年度矚易字第1號判決、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101年度矚上易字第295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61期,2014年6月,15頁。
    3. 古承宗,環境風險與環境刑法之保護法益,興大法學,第18期,2015年11月,51頁。
    4. 古承宗,評析2018年新修正之刑法第一九〇之一——以抽象危險犯與累積犯之辯證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1期,2018年10月,82頁。
    5. 古承宗,經濟刑法的保護法益與抽象危險,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24期,2020年4月,44頁。
    6. 古承宗,睪丸壞死經切除手術案:醫療刑法中的客觀注意義務與審查基準,月旦醫事法報告,第 74 期,2022年12月,14頁。
    7. 王皇玉,論危險犯,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2008年8月,10頁。
    8. 王正嘉,風險社會下的刑法保護機能論,法學新論,第6期,2009年1月,180頁。
    9. 王效文,與談意見(二),賄賂罪構成要件之重構——評林鈺雄教授「貪污瀆職罪之立法展望——以結合截堵功能與訴訟證明的基本職務收賄罪為中心」,檢察新論,第19期,2016年1月,7頁。
    10. 王玉全,「私部門貪腐行為與其侵害法益––刑事立法的準備工作」,月旦刑事法評論,第 4 期,2017年3月,32頁。
    11. 王煦棋、王雲澤,中國大陸商業賄賂防治架構之探討,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第20期,2017年11月,34頁。
    12. 王喣棋、王雲澤,防治商業賄賂保護法益比較與我國立法建議,財金法學研究,第2卷第1期,2019年3月,28頁。
    13. 甘添貴,食品摻偽假冒與標示不實之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53期,2016年6月,14頁。
    14. 李惠宗,論比例原則作為刑事立法的界限——大法官釋字第五一七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18期,2001年1月,18頁。
    15. 李佳玟,風險社會下的反恐戰爭,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2005年3月,11頁。
    16. 李介民,從危險防止法理探討預防性措施的合法性,靜宜法學,第4期,2015年6月,26頁。
    17. 李聖傑,從例外狀態考量財經刑法的新課題,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期,2016年6月,10頁。
    18. 周漾沂,對賄賂罪保護法益的反思,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年6月,9頁。
    19. 張麗卿,臺灣貪污犯罪實況與法律適用之疑難,法學新論,28期,2011年2月,24頁。
    20. 張麗卿,醫療刑事責任認定與相關醫療法修正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223期,2013年12月,25頁。
    21. 張嘉尹,系統理論對於法全球化的考察,月旦知識庫精選文獻,2012年2月,55頁。
    22. 張嘉尹,法律系統中的常態與異例——展開318學運的法律意涵,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9期,2016年9月,20頁。
    23. 張天一,論商業賄賂之可罰性基礎及入罪化必要性,月旦法學雜誌,第242期,2015年7月,15頁。
    24. 林志潔,論證券交易法第一七一條第一項第二款非常規交易罪,月旦法學雜誌,第195期,2011年8月,22頁。
    25. 林素鳳,關於日本的基本法,警大法學論集,第24期,2013年4月,30頁。
    26. 林鈺雄,貪污瀆職罪之立法展望——以結合截堵功能與訴訟證明的基本職務收賄罪為中心,檢察新論,第19期,2016年1月,29頁。
    27. 林金龍,白領犯罪法律問題之探討——以醫療社團法人公司治理為中心,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第35期,2023年8月,52頁。
    28. 洪培根、林鈺雄、潘怡宏、許恒達、許順雄,商業賄賂罪——借鑒德國刑法第299條商業賄賂罪之立法芻議,月旦刑事法評論,第7期,2017年12月,17頁。
    29. 許玉秀,刑法第31條第1項的擬制共同正犯欠缺理論基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5期,2006年8月,5頁。
    30. 許恒達,從英國2010年新賄賂法談五國反貪污法制修正方向,輔仁法學,第44期,2012年12月,40頁。
    31. 許恒達,商業賄賂罪立法方向評析,檢察新論,第24期,2018年8月,26頁。
    32. 許恒達,析論背信罪之違背任務行為及財產損害——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5765號刑事判決及其歷審見解,台灣法律人,第3期,2021年9月,17頁。
    33. 許恒達,收受回扣的背信刑責?——評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4250號刑事判決及其歷審見解,當代法律,第3期,2022年3月,11頁。
    34. 許永欽,我國公務賄賂與商業賄賂之研究,法學叢刊,第243期,2016年7月,35頁。
    35. 許絲捷,經濟刑法中的阻卻違法事由,月旦法學教室,第239期,2022年9月,14頁。
    36. 陳志輝,身分犯的實質不法內涵,台灣本土法學,第84期,2006年7月,3頁。
    37. 陳文貴,談我國行政罰法制度下的行政不法行為與刑罰之界限,法學新論,第4期,2008年11月,29頁。
    38. 陳文貴,從德國經濟刑法的發展軌跡評聯合行為的刑罰規定,刑事法雜誌,2010年4月,30頁。
    39. 陳俊偉,食品刑法有無保護集體法益之可能?——一個立於法益理論而來的立法論思考,中研院法學期刊,第30期,2022年3月,48頁。
    40. 陳俊偉,論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重新入罪化之必要性,月旦刑事法評論,2017年6月,28頁。
    41. 陳俊偉,論食品刑法保護之健康法益內涵及其構成要件:一部風險刑法的立法正當性探尋,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50卷第2期,2021年6月,68頁。
    42. 涂予尹,刑事與行政制裁區別理論的再檢討,中原財經法學,第50期,2022年12月,95頁。
    43. 施啟揚,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軍法專刊,第20卷第4期,1974年4月,5頁。
    44. 施惠珍,淺論經濟犯之共犯問題,刑事法雜誌,第18卷第3期,1974年6月,9頁。
    45. 施錦村、溫永松,限制競爭或妨礙公平競爭之餘及其法律效果關聯性之評價——公評會案例之驗證,公平交易季刊,第21卷第4期,2013年4月,45頁。
    46. 惲純良,商業賄賂行為可罰性簡析—以2015年德國刑法典第299條商業賄賂罪之修正為艦,月旦刑事法評論,第4期,2017年3月,23頁。
    47. 惲純良,論「輕率」或「重大過失」在經濟刑法中之運用——以德國刑法典第261條第5項 「輕率洗錢罪」為例,興大法學,第29期,2021年5月,98頁。
    48. 惲純良,德國重大過失洗錢罪裁判分析(上)——兼評新訂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2與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大字第 3101 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339期,2023年8月,17頁。
    49. 惲純良,德國重大過失洗錢罪裁判分析(下)——兼評新訂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2與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大字第 3101 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339期,2023年8月,14頁。
    50. 郭大維,非常規交易與假交易,月旦法學教室,第133期,2013年11月,3頁。
    51. 孫維三,病毒、資訊與社會:以Luhmann的社會系統理論觀察訊息疫情,新文學研究,第152期,2022年7月,25頁。
    52. 康順興,析論風險社會全球化與國際刑事法體系發展取向,刑事法雜誌,第62卷第3期,2018年6月,39頁。
    53. 楊雲驊,提供人頭帳戶與洗錢罪,月旦法學雜誌,294期,2019年11月,6頁。
    54. 劉連煜,掏空公司資產之法律責任,月旦法學教室,第56期,2007年6月,14頁。
    55. 蔡明砡,制定「社會福利基本法」必要性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0期,2002年12月,12頁。
    56. 蔡志方、蔡達智,汽車科技安全法治,正典出版文化,2010年3月,336頁。
    57. 蔡志方,論科技法律之概念與衍生之問題,自版,2014年5月,59頁。
    58. 蔡震榮,行政罰與刑事罰界線問題之探討,法令月刊,65卷1期,2014年1月,21頁。
    59. 韓忠謨,行政犯之法律性質及其理論基礎,台大法學論叢,10卷1期,1980年12月。
    60. 黃輝,澳大利亞董事義務制度研究,商事法論集,第十三卷,2007年12月,25頁。
    61. 黃鉦堤,魯曼行政官僚系統理論之初探,行政暨政策學報,第59期,2014年12月,54頁。
    62. 黃士元,德國刑法第261條洗錢罪之解釋適用——兼論我國洗錢罪之修法建議,軍法專刊,67卷5期,2021年 10月,42頁。
    63. 黃士元,108年度台上大字第3101號裁定評釋——兼論重大過失洗錢罪之修法建議(一)、(二),法務通訊,3061期、3062期,2021年7 月,4頁。
    64. 程明修,行政法上預防原則——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手段之擴張,月旦法學雜誌,第167期,2009年4月,10頁。
    65. 廖婉余,COVID-19 疫情下的教育反思:Luhmann系統理論的觀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文章,2023年9月,30頁。
    66. 錢小平,英國賄賂法立法創新及其評價,刑法論從第30卷,2012年2期,214頁。
    67. 蘇俊雄,經濟犯在刑法概念上的基本問題,刑事法雜誌,第18卷第1期,1974年2月,45頁。
    68. 蘇俊雄,論刑罰與行政刑罰及行政罰之範疇界限— 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非字第八七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73期,2001年6月,15頁。
    69. 謝煜偉,交通犯罪中的危險犯立法與其解釋策略,月旦法學雜誌,210期,2012年11月,15頁。
    70. 謝煜偉,風險社會中的抽象危險犯與食安管制——「攙偽假冒罪」的限定解釋,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期,2016年6月,15頁。
    71. 謝煜偉,私部門賄賂罪之可罰性基礎與規範模式,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27期,2021年4月,16頁。
    72. 謝煜偉,論實行行為概念,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9卷3期,2020年9 月,17頁。
    73. 薛智仁,背信罪與商業判斷法則,台灣法律人,第25期,2023年7月,15頁。
    (四) 研究報告:
    1. 王玉全、胡韶雯、黃相博,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第二章「預防措施」及第三章「定罪和執法」國內法規檢視及立法建議委託研究案,法務部廉政署委託世新大學研究,2018年4月,450頁。
    2. 林志潔、張天一等,私部門貪腐之防制與反貪法制之建構——以商業賄賂與海外行賄為核心並兼論財團法人之治理,收錄於: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期末報告;交通大學法學評論,第2期,2017年,320頁。
    (五) 碩士論文:
    1. 吳志強,經濟刑法之背信罪與特別背信罪的再建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221頁。
    2. 林志遠,集團企業管理作為與綜效之關係——台灣集團企業之個案研究,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經營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62頁。
    3. 林淑芬,法人刑事利得沒收之預防——以法令遵循制度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219頁。
    4. 沈元楷,商業賄賂罪立法評析——從鴻海案之觀察出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1年,95頁。
    5. 康貴智,企業反賄賂制度之建立——以日本法之經驗為借鏡,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174頁。
    6. 楊秀山,從聯合國反貪腐公約論我國廉政機構私部門肅貪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148頁。
    7. 黃士軒,公務員賄賂罪之構成-以對於其保護法益之探索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207頁。
    8. 黃鈴雅,醫藥領域商業賄賂行為之可罰性與防制政策,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170頁。
    9. 曾昱誠,貪污犯罪的處罰基礎與立法檢討——以賄賂行為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160頁。
    10. 謝佳諮,論食安刑法中抽象危險犯之規制理性,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245頁。
    (六) 網路資源(最後瀏覽日:2024年4月14日):
    1.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94號解釋許玉秀大法官部分不同意見書,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100&id=310775
    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3年度金重訴字第14號刑事判決全文,https://judgment.judicial.gov.tw/FJUD/Default_AD.aspx
    3.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4年度金訴字第44號刑事判決全文,https://judgment.judicial.gov.tw/FJUD/Default_AD.aspx
    4. 收回扣未損及公司,台塑前總經理等24人不起訴,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186188
    5.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CAC)」序言前段,76514153965.pdf (moj.gov.tw)
    6. 法務部廉政署,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https://www.aac.moj.gov.tw/6398/6436/6438/6456/900536/951449/post
    7. 各國/地區名目GDP列表,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0%84%E5%9B%BD%E5%90%8D%E4%B9%89%E5%9B%BD%E5%86%85%E7%94%9F%E4%BA%A7%E6%80%BB%E5%80%BC%E5%88%97%E8%A1%A8
    8.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就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草案)》審議結果報告,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0-12/28/content_5003003.htm
    9. 大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1996)》第 2 條,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0-12/28/content_5003003.htm
    10. 新華社2013年11月15日中國要聞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12053055/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
    11. 台灣法律網,法律知識庫,中國法制,中國最新法令(2008年),https://www.lawtw.com/archives/374573
    12. 大陸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6)》,第2條、第 3條、第11條,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16/04/id/148689.shtml
    13. 新華網,中國公安部公布十大商業賄賂案件,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7-01/09/content_5584773.htm
    14. 壹讀,中國進入反商業賄賂新紀元,https://read01.com/mR4AOE.html
    15. 立法院第8屆第3會期第4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13年,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90&pid=2834
    16. 立法院公報處,委員會紀錄,立法院第八屆第五會期司法及法制、經濟兩委員會第四次聯席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46期,2014年6月,https://ppg.ly.gov.tw/ppg/download/communique1/work/103/46/LCIDC01_1034601_00008.doc
    17. 法務部廉政署,「刑法賄賂罪、餽贈罪及影響力交易罪之增修」研討會議,https://www.aac.moj.gov.tw/media/168224/81028154427686.pdf?mediaDL=true
    18.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217號裁定,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888-821474-072ba-1.html
    19. ERP評估概論第三章,聯合資訊,https://www.uis.com.tw/edm/uiserp/ch03.html
    20. 企業集團化,MBA智庫百科,https://wiki.mbalib.com/zh-tw/%E4%BC%81%E4%B8%9A%E9%9B%86%E5%9B%A2%E5%8C%96
    21. 法務部廉政署107年度工作報告,法務部廉政署,https://www.aac.moj.gov.tw/6398/6666/6670/6678/728033/post
    22. 證券暨期貨法令判解查詢系統,https://www.selaw.com.tw/SFIWebSeLaw/Chinese/RegulatoryInformationResult/Article?lawId=169184
    三、 英文文獻(依字母順序排列)
    (一) Jerrery R Boles, The Two Faces of Bribery: International Corruption Pathways Meet Conflicating Legislative Regies, 35 MICH J. INT’L L . 673, 699 (2014).
    (二) Gillian E Metger, Privatization and Delegation, 103 COLUM. L. REV. 1367, 1369(2003).
    (三) Fabian Teichmann,Bribery and corruption –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Journal for Labour and Social Affairs in Eastern Europe Vol. 20, No. 2, Wage developments in Eastern Europe (2017).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