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徐弘治 Hsu, Hung-Chih |
|---|---|
| 論文名稱: |
總爺老街演變歷程與街屋之研究─日治初期李宅建築群數位模擬 A Study of Shop-House and it's Evolution in Zone-Ye Historic District—A Digital Simulation of Lees' residences during the Beginning of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 指導教授: |
曾憲嫻
ZENG, SIAN-SI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 畢業學年度: | 10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6 |
| 中文關鍵詞: | 古地圖 、數位模擬 、歷史重現 、總爺老街 |
| 外文關鍵詞: | Pale-map, Digital Simulation, Representation, Zone-Ye Historic District |
| 相關次數: | 點閱:156 下載:1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南市於日治時期起,以格子狀與放射狀道路系統改變府城面貌,造成古老建築與街道紋理之改建,產生台南市形成諸如街道型態、都市發展以及景觀上諸多變遷。總爺老街區於清朝時期便已座落台南市,而多數區域保存研究當中卻鮮少提及鎮北坊當中的這塊街區。本研究欲證實此區域所具備之歷史價值,以田野調查方式,實地測繪總爺老街內部建築資訊,並將現場調查資料做為基礎,結合深度訪談與疊圖分析方法,對研究基地進行發展脈絡之分析,最終復原出日治初期街道當中具代表性之古厝空間格局,證實其歷史價值。
本研究重點著重在以下面向,首先進行古地圖、古照片及文獻記載之蒐集,以文獻蒐集配合深度訪談法分析研究基地歷史發展脈絡。其次,相較於以往歷史復原案例,多著重於資料完善以及現存完整之實體研究基地居多,因此本研究欲建立遭受破壞並缺乏保存資料歷史空間復原模擬流程。最終,利用田野調查實地測繪資訊,配合深度訪談以及疊圖分析方法,對日治初期李宅合院式古厝建築型態進行數位模擬。
From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ainan changed with the lattice and the radial road system, resulting in many changes, such a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transformation of streets fabric, urban development and landscape variation. Since Qing Dynasty, Zone-Ye Historic District located in Tainan City, which is rarely mentioned by most regions preservation studies. The study attempts to prove this area’s historical value, which records street interior architectural information with fieldwork, then uses fieldwork survey data as a basis, combined with depth interviews and overlay method to analysis research area’s context, the final represent the typical traditional house in the beginning of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confirming its historical valu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collect Pale-map, ancient photos and documents, then use collected data with depth interviews to analyz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ntext on research area. Second, compared to the past history of recovery case, the major research emphasize the area with a lot of documents and complete existing buildings, the study attempt to establish the recover and simulation process to those history area which were destroyed and short of records. In final, use fieldwork to record building information, then combined with the depth interviews, as well as overlay analysis, establish A Digital Simulation of Lees' residences during the Beginning of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地圖
1.1915台南市全圖,黃武達(2007),日治時期台灣都市發展地圖集,南天出版。
2.1918年台南市全圖,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藏(1913),大正二年台南廳報,台南廳告示第5號〈台南市區計畫線變更圖〉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藏(1916),大正5年台南廳報,台南廳告示第九十三號別紙〈台南市町名圖〉,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藏,1918,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保存第八門第58卷之3,府番號:4584。
3.1924台南市全圖,黃武達(2007),日治時期台灣都市發展地圖集,南天出版。
4.1924年台南市全圖,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藏(1925),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保存第十門第64卷之2。
5.1929年台南市區改正圖,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藏(1929)。
6.1941(昭和41年)年台南都市計畫圖,內政部營建署中部辦公室藏(1941)。
7.台南市全圖,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藏(1907),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追加第三門第13卷之2。
8.台南市區改正計畫圖,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藏(1911),明治四44年7月23日台南廳報:台南廳告示第七十號。
9.台南市街圖,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藏(1927),總督府公文類纂官租地完結書類編纂綴(第四號),文號17。
10.地籍圖-台南市北區北華段,內政部土地測量局地籍測量資料(1980),內政部土地測量局。
11.地籍圖-台南市北區立人段,內政部土地測量局地籍測量資料(1980),內政部土地測量局。
12.地籍圖-台南市北區自強段,內政部土地測量局地籍測量資料(1980),內政部土地測量局。
13.康熙台灣輿圖,翁佳音、石文誠、陳佳慧(2007),康熙台灣輿圖-歷史調查研究報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出版。
14.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城池圖,周香菊,府城今昔。
15.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台南府城十字大街圖,黃武達,日治時期都市計劃圖集。
16.清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周香菊,府城今昔。
史籍
1.王禮(康熙五十九年-1720),臺灣縣志-卷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2.石萬壽(1985),台南府城防務研究,友寧出版公司出版
3.呂秉城(1979) ,台南市志,台南市政府出版
4.李欽賢(2002),台灣的古地圖,遠足文化出版
5.林衡道(1996),鯤島探源,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6.孫全文(1992),台灣傳統都市空間之研究,詹氏書局出版
7.高拱乾(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台灣府志-合訂本,大通書局出版
8.許朝卿(1997),台灣經典寫真-邂逅30年代Formosa,田野影像出版
9.濟陽文史工作室(2006),鎮轅境文化祭,總爺街古早情,鎮轅境管理委員會出版
10.總祿境廟志
期刊
1.Paulo Pinho, Vitor Oliveira(2009). Cartographic analysis in urban morphology,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009, volume 36, pp. 107 ~ 127
2.Chris Brennan-Horley, Chris Gibson(2009). Where is creativity in the city Integrating qualitativ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9, volume 41, pp. 2595 ~2614
3.王振英、李副諒(1985), 古台南市-街坊形成與發展, 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985年4月
4.清水英範, 布施孝志, 森地茂(1998), 古地図の幾何補正に関する研究
中文書籍
1.呂以榮(1992),《問卷設計、訪談及態度測量》,六合出版社出版
2.李乾朗(1996),《台灣建築閱覽》,玉山社出版
3.李乾朗(2004),《台灣十大傳統民居》,晨星出版
4.李乾朗(1999),《傳統建築入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5.李乾朗(1999),《古蹟入門》,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6.李乾朗(2000),《台灣傳統建築匠藝三輯》,燕樓古建築出版社出版
7.林會承(1990),《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8.邱茂林(1999),都市景觀電腦視覺模擬程序與技術之研究
9.洪敏麟(1979),《台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台灣文獻委員會出版
10.黃武達(1996),《日治時代 (1895~1945) 臺灣近代都市計畫之研究論文集》,臺灣都市史研究室出版
11.藤島亥治郎(1993),《台灣的建築》,臺原出版社出版
中文論文
1.吳秉聲(1997), 「一個港道變遷下的空間研究-以台南府城五條港為例(1624~1926)」,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吳啟邦(2009), 「歷史街區數位典藏展示元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
3.林立浩(2008), 「荷鄭至清初台南市街形成與建築類型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明璋(2008), 「近代都市街道規劃對台南府城總爺街區空間開發的衝擊」,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5.林瑩華(2006), 「台灣傳統都市空間中街道紋理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班論文
6.倪順成(2000), 「電腦輔助歷史街道景觀設計準則擬定之研究-以台南市中正路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班論文
7.高祥雯(2007), 「荷據時期大員的空間變遷」,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班論文
8.張喬芬(2010), 「台灣歷史街區都市更新整建維護準則之研擬─以台南總爺老街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
9.陳文辭(2007), 「台南市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量體管制之研究-以總爺老街街區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陳聖智(2008), 「虛擬紅毛城-以保存為導向的數位化與虛擬化流程初探」,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陳翠慧(2007), 「運用3D雷射掃描技術探討台灣日治時期祠廟建築疊斗式木架構之尺寸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班論文
12.黃毓舜(2003) , 「近代化後期街屋立面調查與維護策略研擬-以鹽水鎮中正路為例」 ,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楊啟正(2006), 「日治時期台灣州治城市的基礎空間形態比較」,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班論文
14.賴俊呈(2008), 「都市景觀道路電腦視覺模擬之研究-以台南市中正路及大學路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5.蘇秀梅(2001), 「歷史空間再現之研究-以臺南市日治時期廣末町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