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賴俊佑 Lai, Chun-Yu |
|---|---|
| 論文名稱: |
從危險犯概念檢視我國內線交易規範 Examining Taiwan’s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 from the Concept of Dangerous Criminal |
| 指導教授: |
王效文
Wang, Hsiao-W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 畢業學年度: | 10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55 |
| 中文關鍵詞: | 抽象危險犯 、經濟刑法 、內線交易 、資訊平等 、證券市場秩序 、客觀可罰性要件 |
| 外文關鍵詞: | abstract dangerous criminal, economic crime, insider trading, equal access to information, securities market order, objective culpabili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97 下載:1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內文獻上於討論內線交易時大部分仍以美國法內線交易理論為核心,或許可能是因為我國內線交易規定係參考美國立法例的緣故。然而,內線交易罪既然屬於經濟刑法的範疇,所欲保護的是證券市場機能之健全,凡只要行為人知悉內線消息後買賣股票即成立該罪,犯罪類型係屬於抽象危險犯,則立法者於制定內線交易罪時應當注意有無與刑法理論相矛盾。因此,本文欲從內線交易罪的犯罪類型本質即危險犯的角度,探討目前內線交易規範是否適當。於文章架構上,首先說明危險犯的基本概念,並討論內線交易應否禁止及刑罰的必要性,其次介紹美國及德國的內線交易法制,接著討論我國內線交易規範的相關問題,最後再從危險犯面向檢視現行內線交易罪的構成要件,嘗試提出與危險犯立法或者刑法理論相衝突而須修正的地方。就結論而言,本文認為我國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內線交易罪,應刪除行為主體身分及等待期間的限制,而修正草案中的豁免條款則不應增設,另須限縮內線交易罪的可罰性,以增訂客觀可罰性要件的方式,將內線交易罪限於行為人有獲利時始予處罰。關於目前內線交易罪的刑事責任部分,有違反罪刑相當原則之嫌,立法者應重新擬定以符合罪責原則。至於,加重處罰規定無存立必要應一併刪除之。
Most researches on insider trading in Taiwan base their discussions and analysis on theories of the insider trading related regulations of the securities law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robably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aiwan’s securities law was built according to America’s legislation. However, as insider trading in Taiwan is classified as an economic crime so as to protect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traders are abstract dangerous criminal whenever they learn of the insider information and transact based on the learned insider informa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drawn to whether liabilities for insider trading is in line with criminal law theories.This study therefore would like to discuss whether the current securities law is a set of well-framed regulations by looking to the dangerous criminal . Firstly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the basic concepts of dangerous criminal, and the necessity of classifying insider trading as a crime. This study will then introduce the legislations of the securities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followed by relevant questions of Taiwan’s insider trading rules. Lastly, this study will explore the constituting elements of the insider trading crime, in particular on the dangerous criminal, and make proposals with respect to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securities law and the criminal law theories.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will say that Section 157-1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should be removed as to the restrictions regarding the status of the violator and the waiting period, and that the exceptions listed in the proposed amendments should not be added. This study will also conclude that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should narrow the scope of culpability of insider trading violation, and impose liability only when the violator pecuniary benefits from the insider trading. This study additionally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 liability imposed under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is not proportionally set, and there is a need to reframe the law so as to make it proportional to the violating act. Lastly,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aggravation of liability as unnecessary and should stricken.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1、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理論與實務,五南,2011年。
2、邱靖博、朱竹元、簡立忠、陳惟龍等合著,證券市場-理論與實務,3版,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11年。
3、林東茂,刑法綜覽,4版,一品文化,2006年。
4、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下冊),7版,作者自版,2000年。
5、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4版,作者自版,2004年。
6、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作者自版,1984年。
7、胡光志,內幕交易及其法律控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
8、柯耀程,刑法總論釋義-修正法篇(下),作者出版,2005年。
9、陳志龍,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作者自版,2006年。
10、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2版,作者自版,1992年。
11、張甘妹,犯罪學原論,13版,作者自版,1999年。
12、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2版,作者自版,2005年。
13、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下),3版,楊雅惠出版,2006年。
14、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3版,作者自版,2005年。
15、楊士隆、蔡德輝合著,犯罪學,2版,五南,2001年。
16、劉連煜,內線交易構成要件,元照,2011年。
17、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9版,作者自版,2011年。
18、賴英照,股市遊戲新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2版,作者自版,2009年。
二、博碩士論文
1、吳元曜,美國、日本、德國及我國內線交易刑法規制之比較以及內線交易除罪化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吳柏蒼,危險犯之研究,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呂國平,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的經濟分析,銘傳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7年。
4、林建宏,刑法危險概念的思考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林裕凱,從危險犯論放火罪之可罰性基礎,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6、徐富德,內線交易者犯罪歷程之研究,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7、陳孟黎,從危險犯概念看我國環境刑法的現況與未來,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8、陳照世,從歐盟與英國市場濫用防制計畫反思我國對內線交易與操縱市場
之制度設計,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9、黃志中,論內線交易刑事規範之正當性與理論基礎,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8年。
10、黃麗岑,特別犯之參與關係─以刑法第三十一條為中心,成功大學法律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1、楊鎮宇,內線交易的理論與刑事責任,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年。
12、鄧依仁,從證券法內線交易理論論我國內線交易行為主體之規範,政治大
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3、蔡蕙芳,從危險理論論不能安全駕駛罪,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0年。
14、劉柏江,「內線交易」構成要件之剖析,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年。
三、期刊與專論
1、王效文,職棒比賽放水詐賭的刑事責任,月旦法學教室,第88期,2010年
1月,頁89-95。
2、王效文,詐欺取財及得利之關係與內容相等性,台灣法學雜誌,第196期,
2012年3月,頁151-156。
3、王效文,論遺棄罪之體系與構成要件,收錄於: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
論文集下冊,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2012年4月,頁251-277。
4、Rober Esser著、王效文譯,刑法對經濟活動自由之規制-以背信罪(德
國刑法第266條)為例,成大法學,第20期,2010年12月,頁121-149。
5、王皇玉,論危險犯,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2008年8月,頁235-244。
6、古承宗,財產刑罰作為「剝奪不法利益」之手段—兩岸(財產)刑罰制度
比較,軍法專刊,第55卷第4期,2009年8月,頁119-136。
7、李聖傑,因果關係的判斷在刑法中的思考,中原財經法學,第8期,2002
年6月,頁117-145。
8、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有關股市「內線交易」犯罪行為構成
要件及其相關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3期,2004年11月,頁177-206。
9、李開遠,刑事犯罪行為主觀構成要件在證交法「內線交易」犯罪適用之探
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6期,2011年12月,頁155-188。
10、吳元曜,論經濟刑法概括條款之規範模式,軍法專刊,第51卷第10期,2005年10月,頁32-39。
11、吳元曜,論經濟刑法之解釋方法,刑事法雜誌,第49卷第5期,2005年10月,頁65-83。
12、吳柏蒼,危險犯試論,刑事法雜誌,第52卷第2期,2008年4月,頁129-172。
13、吳淑莉、周天合著,內線交易要件與涉及財務或業務重大消息之具體認
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2008年10月,頁195-207。
14、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內部人員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
學評論,第45期,1992年6月,頁259-303。
15、林國全,法人代表人董監事,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9年5月,頁
16-17。
16、林國全,法人得否被選任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月旦法學雜誌,第84期,2002年5月,頁20-21。
17、林孟皇,內線交易實務問題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責任規定的解釋適用取向為中心,法學叢刊,第53卷第2期,2008年4月,頁31-72。
18、林孟皇,內線交易的規範理論基礎與重大消息認定-評最高法院99年台上字第1157號刑事判決,法令月刊,第61卷第9期,頁54-81。
19、林孟皇,內線交易重大消息的明確性與實際知悉-2010年新修正內線交易構成要件的解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84期,2010年9月,頁141-156。
20、林書楷,資本市場刑法-以內線交易及操縱市場罪為中心,月旦財經法雜誌,第23期,2010年12月,頁53-76。
21、林東茂,抽象危險犯的法律性質,收錄於蔡墩銘主編:刑法爭議問題研究,五南,1999年2月,頁175-185。
22、林東茂,危險犯的法律性質,收錄於氏著: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1996年9月,頁1-60。
23、林東茂,經濟刑法導論,收錄於氏著: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1996年9月,頁61-104。
24、林東茂,德國近年來的經濟刑法發展趨勢,收錄於氏著: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1996年9月,頁105-147。
25、武永生,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意義與利弊-法律與經濟之分析,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22期,1994年3月,頁367-398。
26、武永生,內線交易案件「獲悉」與「利用」之爭論-股市之極限遊戲規則(一),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0期,2008年12月,頁175-225。
27、武永生,內線交易案件消息重大性之認定-股市之極限遊戲規則(二),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1期,2009年6月,頁1-52。
28、洪秀芬,德國證券交易法對「內線消息」規範之探討,月旦財經法雜誌,第25期,2011年6月,頁71-90。
29、洪令家,內線交易的避險天堂??-我國訂立豁免條款之初探,台灣法學雜誌,第196期,2012年3月,頁8-19。
30、姚志明,內線交易責任主體之研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0期,2010年12月,頁81-103。
31、許玉秀,刑法第31條第1項的擬制共同正犯欠缺理論基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5期,2006年8月,頁131-136。
32、許玉秀,無用的抽象具體危險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年3月,頁85-89。
33、許澤天,遺棄罪之研究-待釐清保護法益的具體危險犯,東吳法律學報,第22期第2卷,2010年10月,頁1-45。
34、陳峰富,內線交易重大訊息具體要件與成立時點之界定,政大法學評論,第79期,2004年6月,頁171-220。
35、陳彥良,歐盟、德國內線交易法制發展-兼論台灣之內線交易規範,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32期,2011年1月,頁89-142。
36、陳婉珍、楊敏玲、吳佩桂及鄭凱元等合著,內線交易的實證研究-重刑化是否能嚇阻內線交易?,全國律師,第13卷第1期,2009年1月,頁91-104。
37、莊永丞,從美國內線交易被告持有內線消息與使用內線消息之論爭,論我國證券交易法應有之立場與態度,東吳法律學報,第23卷第1期,2011年7月,頁135-181。
38、黃朝義,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之基本問題,警大法學論叢,第3期,1998年3月,頁253-270。
39、黃榮堅,論行為犯,收錄於氏著:刑罰的極限,元照,1999年4月,頁211-241。
40、曾宛如,內線交易之行為主體,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8期,2007年9月,頁292-298。
41、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線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 ,2009年3月,頁253-310 。
42、曾宛如,2010年公司與證券交易法發展回顧,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0卷特刊,2011年10月,頁1877-1906。
43、曾淑瑜,建構符合我國刑事實體法及程序法之財經犯罪體系,台灣法學雜誌,第160期,2010年9月,頁59-76。
44、靳宗立,我國證券交易法刑事規制之立法檢討,軍法專刊,第56卷第4期,頁6-53。
45、劉連煜,內部人交易規範中內部消息「重大性」之認定基準,收錄於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作者自版,1998年4月,頁163-185。
46、劉連煜,內線交易重大消息的範圍及其公開方式的認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7期,2006年10月,頁295-304。
47、劉連煜,內線交易免責之抗辯-預定交易計畫,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4期,2008年10月,頁105-107。
48、劉連煜,內線交易理論與內部人範圍的新趨勢,收錄於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五),作者自版,2009年4月,頁205-242。
49、劉連煜,利多買進或利空賣出之「相對應買賣」是內線交易成立前提?月旦裁判時報,第8期,2011年4月,頁55-58。
50、劉連煜,內線交易之主觀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106期,2011年8月,頁63-82。
51、賴英照,內線交易的基礎理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5年8月,頁172-191。
貳、外文部分
一、英文文獻
1、Brudney, Victor, Insiders, Outsiders, and Informational Advantages under the Federal Securities Laws, 93 Harvard Law Review, 322, 1979.
2、Carlton, Dennis W. & Fischel, Daniel R., The Regul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35 Stanford Law Review, 869, 1983.
3、Easterbrook, Frank H., Insider Trading, Secret Agent, Evidentiary Priviledg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Informstion, 1981 Supreme Court Review 309,1981.
4、Loss, Louis & Seligman, Joel,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Aspen Law & Business, 4th ed. , 2001).
5、Levmore, Saul, Securities and Secrets: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Laws of Contract, 68 Virginia Law Review 117,1982.
6、Manne, Henry G., In Defense of Insider Trading, 44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13.
7、Scott, Kenneth E., Insider Trading: Rule 10b-5, Disclosure and Corporate Privacy, 9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804, 1980.
二、德文文獻
1、Jescheck, Hans-Heinrich/Weigend, Thomas: 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 5. Aufl., Berlin 1996.
2、Kindhäuser, Urs: Gefährdung als Straftat, Frankfurt am Main 1989.
3、Langenbucher, Katja: Aktien- und Kapitalmarkrecht, München 2008.
4、Mennicke, Petra R.: Sanktionen gegen Insiderhandel, Berlin 1996.
5、Roxin, Clau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I, 4. Aufl. , München 2006.
6、Soesters, Frank: Die Insiderhandelsverbote des Wertpapierhandelsgesetzes, Frankfurt am Main 2002.
7、Tiedemann, Klaus: Wirtschaftsstrafrecht. Einführung und Allgemeiner Teil, 2. Aufl. , Köln 2007.
8、Tiedemann, Klaus: Wirtschafts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2. Aufl. , Köln 2007.
9、Wessels, Johannes/Beulke,Wern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36.Aufl. , Heidelberg 2006.
10、Handbuch des Wirtschafts- und Steuerstrafrechts, hg. v. Wabnitz, Heiz-Bernd/Janovsky, Thomas, 3. Aufl., München 2007.
11、Wertpapierhandelsgesetz Kommentar, hg. v. Fuchs, Andreas, München 2009.
12、Kapitalmarkstrafrecht Handkommentar, hg. v. Park, Tido, 2. Aufl., Baden-Baden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