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謝宜家 Hsieh, Yi-Jia |
|---|---|
| 論文名稱: |
《安大簡》(壹)〈周南〉、〈召南〉二風研究 A study of “Odes Of Zhou And The South"and “The Odes Of Shao And The South"in Anhui University Bamboo Strips Vol.1 |
| 指導教授: |
高佑仁
Kao, You-R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 畢業學年度: | 11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439 |
| 中文關鍵詞: | 《安大簡》(壹) 、〈周南〉 、〈召南〉 、文字考釋 、戰國文字 |
| 外文關鍵詞: | Anhui University Bamboo Strips Vol.1, Odes of Zhou and The South, The Odes of Shao and The South, paleographic analysis, Warring States script characters |
| 相關次數: | 點閱:81 下載:3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安大簡》全稱「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2015年入藏於「安徽大學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2019年首度發表,內容主要為《詩經》、楚史、諸子三類。其中收錄的《詩經》,乃目前所知最早的抄本。
本論研究範圍鎖定《詩經》的〈周南〉、〈召南〉二風24首詩,共計40多簡。研究內容,除了《安大簡》字詞考釋、構形分析,亦含括上古音韻讀等內容比較。
研究方法上,擬針對《安大簡》簡本《詩經》與今本《詩經》的異文進行考釋。並多方蒐集論壇、期刊等研究成果,以爬梳出《安大簡》(壹)中疑難字詞等方面之正確詮釋。
Anhui University Bamboo Strips, which collected in the "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Unearthed Documents and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Anhui University " in 2015, were first published in 2019. The books written by Huang De-kuan, Xu Zai-guo, mainly include The book of odes and hymns, the history book of Chu, and the works of Pre-Qin philosophers. Anhui University Bamboo Strips Vol.1, which was the earliest known manuscript of The book of odes and hymns
The research scope focuses on the 24 poems of "The Odes of Zhou and The South" and "The Odes of Shao and The South" in the The book of odes and hymns, with a total of more than 40 slips. The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the textual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structural analysis, but also including the comparison of ancient phonological readings and so on.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it is proposed to examine and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ersion of The book of odes and hymns in Anhui University Bamboo Strips, and the current version. The research collec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forums, periodicals, etc,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difficult words and other aspects in Anhui University Bamboo Strips Vol.1.
一、古籍資料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
二、學位論文
王瑜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六)字根研究》,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10年。
呂佩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六)》通假字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年。
武振玉:《兩周金文詞類研究(虛詞篇)》,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胡 旋:《阜陽漢簡《詩經》集釋》,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范天培:《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柒)字根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20年。
姚道林:《出土文獻與《毛傳》訓詁研究》,合肥:安徽大學中國語言文字學學科專業博士論文,2020年。
徐俊剛:《非簡帛類戰國文字通假材料的整理與研究》,長春:吉林大學中國史學科專業博士論文,2018年。
孫興金:《安徽大學藏戰國楚簡《詩經》異文整理與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20年。
張 晗:《出土戰國秦漢《詩》類文獻用字現象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專業碩士論文,2019年。
張振謙:《齊系文字研究》,合肥:安徽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專業博士論文,2008年。
陳萌萌:《從出土材料探究《毛詩》之三種句式》,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趙宇珩:《《上博楚簡.武王踐阼》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駱珍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九)》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叁)》字根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顏至君:《《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競建內之〉與〈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8年。
三、專書
方 勇:《秦簡牘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王 輝:《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王良寶:《先秦貨幣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海根編:《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蘊智主編:《甲骨文可釋字形總表》,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7年。
白於藍:《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
李守奎、曲冰、孫偉龍等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
李春桃:《古文異體關係整理與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沈建華、曹錦炎:《甲骨文字形表(增訂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
余培林:《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周 波:《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北京:綫裝書局,2013年。
季旭昇:《說文新證(第2版)》,新北:藝文印書館,2014年。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高 亨:《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袁 瑩:《戰國文字形體混同現象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徐在國:《上博楚簡文字聲系(一~八)》,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
徐無聞:《甲金篆隸大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8年。
陳新雄:《訓詁學(上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
舒大剛主編:《儒學文獻通論(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張俊成編:《西周金文字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曹建國:《楚簡與先秦《詩》學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
程 燕:《詩經異文輯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
湯志彪編:《三晉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年。
湯餘惠:《戰國文字編(修訂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
黃德寬:《戰國文字字形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曾憲通、陳偉武主編:《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禤健聰:《戰國楚系簡帛用字習慣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
饒宗頤主編:《上博藏戰國處竹書字匯》,蕪湖: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年。
四、專書論文
李鵬輝:〈談安大簡《詩經》中的「褭」及其相關字〉,收入徐在國主編:《戰國文字研究》第一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9年,頁83-86。
周 翔、陸雲清:〈安大簡《詩經》新見專字輯證〉,《戰國文字研究》第二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20年,頁28-39。
季旭昇:〈談安大簡《詩經》「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為絺為綌」〉,《中國文字》總第2期,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21年,頁1-10。
郝 瀟:〈安大簡「?」字補論古文字中幾個从「」的字〉,《中國文字》總第4期,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20年,頁329-338。
郝士宏:〈從安大簡看《詩經》「采采」一詞的訓釋〉,收入徐在國主編:《戰國文字研究》第一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9年,頁66-73。
張文成:〈談一談《詩經》的「是A是B」句式〉,《中國文字》總第6期,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21年,頁233-247。
張富海:〈「希」字古音考〉,《中國文字》總第6期,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21年,頁151-159。
郭靜云:〈戰國秦漢出土文獻「」字通考〉,收入卜憲群、楊振紅主編:《簡帛研究201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頁50-59。
滕勝霖:〈清華九補釋三則〉,《中國文字》總第4期,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19年,頁317-328。
駱珍伊:〈安大簡《詩經》初讀札記〉,《中國文字》總第2期,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19年,頁127-140。
顏世鉉:〈説幾組安大簡《詩經》的異文〉,收入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19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頁30-33。
五、期刊論文
王化平:〈安大簡《詩經》「侯六」「魏九」淺析〉,《北方論叢》2020年第1期(2020年1月),頁16-22+78。
王挺斌:〈安大簡《詩經‧召南‧小星》異文考辨〉,《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4期(2021年1月),頁20-24。
吳 洋:〈讀安大簡《詩經》札記〉,《國學學刊》2020年第2期(2020年6月),頁5-16。
吳國升:〈讀《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札記〉,《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1期(2020年3月),頁6-11+50+124。
杜澤遜:〈安大簡《詩經.關雎》「要翟」說〉,《中國典籍與文化》2020年第1期(2020年1月),頁141-142。
相宇劍:〈安大簡《詩經.關雎》「舀才舀才」考〉《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2020年4月),頁120。
周 翔、邵鄭先:〈安大簡《詩經》專字叢考〉,《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1期(2020年3月),頁18-25+125。
胡平生:〈安大簡《詩經》「矦(侯)」為「魏風」說〉,《出土文獻研究》第19輯(2020年12月),頁81-84。
俞紹宏:〈據安大簡考辨《詩經》韻讀一例〉,《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1期(2020年3月),頁12-17+124+125。
俞紹宏、張青松:〈說說安大簡《召南‧羔羊》中的「人」〉,《古文字研究》第33輯(2020年8月),頁363-367。
俞紹宏、宋麗璇:〈安大簡《詩經》與毛詩韻讀對比研究〉,《管子學刊》2021年第1期(2021年1月),頁95-101。
姚小鷗:〈安大簡《詩經.葛覃》篇「穫」字的訓釋問題〉,《中州學刊》2018 年第2期(2018年2月),頁136-139。
侯瑞華:〈楚簡「刈」字補論〉,《出土文獻》2021年第1期(2021年3月),頁70-79。
馬 楠:〈說《詩經‧騶虞》「壹發五豝」及《騶虞》詩旨〉,《簡帛研究》2021年春夏卷(2021年6月),頁101-104。
高中華:〈談安大簡《詩經‧殷其雷》的「思」字異文〉,《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2020年2月),頁22-26。
徐在國:〈《詩.周南.葛覃》「是刈是濩」解〉,《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2017年9月),頁83-86。
徐在國、管樹強:〈楚帛書「傾」字補說〉,《語言科學》總第94期(2018年5月),頁244-249。
徐在國:〈「窈窕淑女」新解〉,《漢字漢語研究》2019年第1期(2019年3月),頁-7-10+125。
徐在國:〈談安大簡《詩經》的一個異文〉,《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2019年4月),頁104。
張文冠:〈釋《關雎》中的“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2017年6月),頁139-143。
曹建國、宋小芹:〈從「侯風」論安大《詩》簡的文本性質〉,《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2021年9月),頁178-185。
陳偉武:〈安大簡《詩經》「流木」補說〉,《古文字研究》2020年(2020年8月),頁392-396。
陳鴻森:〈讀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詩經》小識〉,《Bamboo and Silk》第四卷第一期(2021年1月)頁172-188。
程 燕:〈談楚文字中的「垔」字〉,《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2017年9月),頁91-93。
程 燕:〈「」字探源——兼釋「」之相關字〉,《語言科學》2018年第3期(2018年5月),頁255-259。
黃德寬:〈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概述〉,《文物》2017年第9期(2017年9月),頁54-59。
黃德寬:〈略論新出戰國楚簡《詩經》異文及其價值〉,《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2018年5月),頁71-77。
華學誠:〈淺議異文、通假與經典化–以毛詩《關雎》「芼」安大簡作「教」為例〉,《語文研究》2020年第3 期(2020年8月),頁1-3。
楊 玲、尚小雨:〈比較安大簡《詩經》章次互易異文產生原因和價值探析〉,《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20年第10期(2020年10月),頁65-73。
寧登國、王作順:〈安大簡《詩經‧江有汜》異文的解題價值〉,《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2020年4月),頁22-26。
趙棚鴿:〈安大簡《詩•葛覃》「是刈是穫」異文考辨〉,《社會科學論壇》2022年第1期(2022年1月),頁32-39。
趙海麗:〈安大簡本《螽斯》章次探賾〉,《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2020年2月),頁47-54、128。
蔣 文:〈由安大簡重審《詩經》早期流傳的口傳與書寫之爭〉,《Bamboo and Silk》第4卷第1期(2021年1月),頁128-148。
蔣偉男:〈利用安大簡補說清華九《成人》一則〉,《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1期(2020年3月),頁26-31。
蔡一峰:〈安大簡《詩經》異文考辨叢札〉,《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2021年9月),頁52-56。
禤健聰:〈戰國文字「夨」旁變體辯說〉,《古文字研究》第33輯(2020年8月),頁360-362。
蘇建洲:〈「趨同」還是「立異」?以安大簡《詩經》「是刈是濩」為討論的對象〉,《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24號(2020年7月),頁143-160。
張富海:〈上古漢語*kl-、*kr- 類聲母的舌齒音演變〉,《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2期(2020年6月),頁120-122。
葉正渤、王秀麗:〈甲骨文否定詞研究〉,《殷都學刊》2005年第4期(2005年12月),頁1-4。
魏宜輝:〈出土文獻〈詩經〉校讀(六題)〉,《古典文獻研究》第24輯(2021年6月),頁175-182。
六、研討會論文
王挺斌:〈利用古文字資料探求兩個古字的本字〉,收入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主編:《首屆漢語字詞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提要論文集》,杭州: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2019年10月25-27日,頁106-114。
史大丰:〈安大簡《詩經》札記兩則〉,收入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主編:《首屆簡讀學與出土文獻語言學文字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蘭州: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2021年8月6-9日,頁160-166。
吳文文:〈由出土文獻等材料考察《詩經.葛覃》「服之無斁」的釋讀〉,收入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主編:《出土文獻文本釋讀與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漳州: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2021年5月16日,頁202-205。
周 翔:〈談安大簡《詩經》中的特殊字形及相關問題〉,收入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主編:《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開封:中國古文字研究會,2020年10月31日,頁328-336。
來國龍:〈釋安大楚簡詩經中的「垔」字及其上古音歸部問題:兼說上古音的「長程構擬」與「短程音變」(提要)〉,收入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編:《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詩」類文獻專題)論文集》,重慶: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21年11月27-28日,頁58。
侯乃峰:〈安大簡《詩經》中幾個字補說〉,收入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編:《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詩」類文獻專題)論文集》,重慶: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21年11月27-28日,頁29-42。
馬 超:〈據安大簡《詩經》釋玄鏐戈中「夫」字〉,收入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編:《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詩」類文獻專題)論文集》,重慶: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21年11月27-28日,頁59-64。
孫合肥:〈安大簡《詩經》「摽」字補說〉,收入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先生學術成就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9年12月6-7日,頁330-332。
張富海:〈「希」字古音考〉,收入福建師範大學主編:《中國文字出刊100期暨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福州場)》,福州: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2020年12月12日,頁356-362。
張富海:〈安大簡《詩經》補釋一則(初稿)〉,收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編:《第八屆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21年11月27日-11月28日,頁120-126。
楊 玲:〈比較視域下的安大簡《詩經》章次互易異文產生原因和價值探析〉,收入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主編:《第17屆海峽兩岸先秦兩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21年7月24-25日,頁729-742。
趙 培:〈《召南•騶虞》早期傳解的轉換邏輯及安大簡的整理問題〉,收入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主編:《第17屆海峽兩岸先秦兩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21年7月24-25日,頁822-836。
寧鎮疆:〈由安大簡《詩經》之「寺子」說《書》類文獻中的「時」字〉,收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編:《出土文獻與商周社會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9年10月19-20日,頁246-247。
鄧佩玲:〈《關雎》的主題詮釋—安大簡「左右教之」的啟示〉,收入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編:《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詩」類文獻專題)論文集》,重慶: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21年11月27-28日,頁10-21。
蘇建洲:〈說《芮良夫毖》及「䄸室門器」的「管」〉,收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編:《第一屆「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史」學術論壇暨青年學者工作坊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9年11月2-4日,頁135-145。
七、網路文獻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關雎》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9月26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09/26/798/。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葛覃》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0月1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10/01/802/。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卷耳》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0月7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10/07/807/。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樛木》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0月13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10/13/810/。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螽斯》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0月19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10/19/820/。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桃夭》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0月26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10/26/824/。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兔罝》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1月2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11/02/830/。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芣苡》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1月4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11/04/839/。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漢廣》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1月10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11/10/844/。
子 居:〈安大簡《邦風.周南.麟之趾》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1月17日,網址:https://www.preqin.tk/2019/11/17/849/。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鵲巢》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1月24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19/11/24/854/。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采蘩》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19年12月1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19/12/01/861/。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草蟲》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4月10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20/04/10/943/。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采蘋》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4月19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20/04/19/954/。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甘棠》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4月28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20/04/28/959/。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羔羊》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5月23日,子居:〈安大簡《邦風·召南·殷其雷》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6月4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20/06/04/973/。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小星》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6月24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20/06/24/983/。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江有汜》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7月4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20/07/04/990/。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野有死麕》〉,《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7月14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20/07/14/999/。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何彼襛矣》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7月25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20/07/25/1004/。
子 居:〈安大簡《邦風·召南·摽有梅》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2020年8月4日,網址:https://www.xianqin.tk/2020/08/04/1018/。
心 包:〈也說《安大簡》「為絺為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2018年11月17日,網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74&extra=page%3D3。
王 寧:〈據安大簡《詩經》再解《騶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9年6月30日,https://www.tafnmachine.com/Web/Show/4445.html。
〈安大簡《詩經》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跟帖至第217樓,網址: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87&extra=&page=1。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9.22-25)〉,《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3/3783000.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9.26-28)〉,《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4/3783188.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9.29)〉,《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4/3783191.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9.30)〉,《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5/3786045.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1)〉,《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7/3787975.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2)〉,《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7/3788030.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3)〉,《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7/3788033.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4)〉,《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9/3884540.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5)〉,《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9/3884543.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6)〉,《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12/3887091.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7)〉,《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15/3888231.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8-9)〉,《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15/3888574.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10)〉,《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15/3888577.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11)〉,《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18/3889797.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13)〉,《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21/3891350.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15)〉,《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29/3896387.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16)〉,《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29/3896570.html。
西南大學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18)〉,《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所》網站,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12/3887091.html。
吳劍修:〈安大簡《詩經》「自公後人」釋文辨誤補正〉,《武漢大學簡帛網》,2020年12月14日,網址:http://www.bsm.org.cn/?chujian/8328.html。
來國龍:〈釋歺與?:兼論「以形為主」與「音形義綜合」兩種不同的古文字考釋方法〉,《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2019年9月2日,網址:http://www.bsm.org.cn/?guwenzi/8126.html。
苗 豐:〈安大簡「參差」小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20年2月9日,https://www.tafnmachine.com/Web/Show/4539.html,。
苗 豐:〈安大簡「參差」續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20年3月25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4549。
殷南山:〈《談楚文字中的「垔」字》商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7年11月27日,網址:http://www.fdgwz.org.cn/Web/Show/3176。
張 峰:〈利用安大簡《詩經》用字檢討楚文字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2019年10月9日,網址:http://www.bsm.org.cn/?chujian/8147.html。
陳 劍:〈甲骨金文用爲「遊」之字補說(上)〉,《自由微信》網站,2021年12月31日,網址:https://freewechat.com/a/MzA3MzU4NTMwNQ==/2653946007/1。
陳民鎮:〈從安大簡看《詩經》的疊音詞〉,《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2019年10月16日,網址: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16/3888931.html。
郭理遠:〈談安大簡《詩經》文本的錯訛現象〉,《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2019年10月10日,網址:http://m.bsm.org.cn/?chujian/8149.html。
葛希谷:〈是「刈」還是「穫」〉,《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7年11月26日,網址:https://www.tafnmachine.com/Web/Show/3175.html。
蔡 偉:〈清華簡《成人》篇「少?」當為「少傾」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2019年10月22日,網址:http://www.bsm.org.cn/?chujian/8155.html。
劉洪濤:〈釋虢季子白盤銘的「經擁四方」〉,《先秦秦漢史-微文庫》網站,2017年7月26日,網址:https://www.gushiciku.cn/dc_tw/101643228。
顏世鉉:〈安大簡本《詩》校讀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2020年9月15日,網址:http://www.bsm.org.cn/?chujian/8300.html。
八、網路資料庫:
「小學堂:楚系簡帛文字」網站,網址: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chuwenzi。
「成大甲骨文全文影像資料庫」網站,網址:http://cdnetb.lib.ncku.edu.tw/ttscgi/ttsweb1.exe?@@40524。
「古音小鏡:古漢語擬音查詢」網站,網址:http://www.kaom.net/ny_word.php。
「古音小鏡:假借字韻部關係統計」網站,網址:http://www.kaom.net/sgy_jj_bu8.php。
「古音小鏡:通假字查詢」網站,網址:http://www.kaom.net/book_jiajie8.php。
「古音小鏡:楚簡字形庫」網站,網址:http://www.kaom.net/jianc.php。
「古音小鏡:漢語大詞典查詢」網站,網址:http://www.kaom.net/book_hanyudacidian8.php。
武漢大學「中國簡帛字形、辭例數據庫」網站,網址:http://www.bsm.org.cn/zxcl/index.php。
「單字文例查詢|戰國楚簡帛電子文字編:完整版」網站,網址:http://cjbnet.org/drupal/node/2。
九、其他資料:
沈 培:〈談談語法觀念和知識在研讀戰國竹書中的作用〉,廈門大學中文系2020年暑期課程,2020.7.16 20:30-22:00,網址:https://xbeibeix.com/video/BV1994y1C7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