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李珮瑄 Lee, Pei-Hsuan |
|---|---|
| 論文名稱: |
菸作對草屯聚落空間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obacco Planting on the Space of Caotun Settlement |
| 指導教授: |
吳秉聲
Wu, Ping-S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 畢業學年度: | 11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48 |
| 中文關鍵詞: | 菸作 、草屯 、聚落空間 、菸樓建築 |
| 外文關鍵詞: | Tobacco farming, Caotun, Settlement space, tobacco barn |
| 相關次數: | 點閱:71 下載:9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為探討菸作聚落與聚落內部空間結構之研究,以草屯鎮菸作地區作為研究對象,試圖透過觀察現有史料及當代建築空間,探討草屯聚落菸作發展之歷程,以及菸作對於聚落內部實質空間之影響。本研究主要有三個研究目的:首先,為理解草屯於臺中菸區之區位角色重要性,以及都市與鄉鎮間之產業連結關係;其次,討論草屯多聚落於菸作發展歷程中,區域發展之差異與導致其結果之因素;最後,從巨觀到微觀之角度切入各聚落內部實質環境,探討菸農戶之家庭結構與社會關係,以及聚落生產空間與居住空間的型態變化。
本研究以主題式寫作方法,依循三個研究視角層次與空間範圍,依序闡述:第一個層級,以臺中菸區整體為視角,理解臺中菸區與草屯菸作地區之間,所存在都市與鄉鎮間上至下層因產業而生的連結關係,包含交通網絡、產業技術、經濟交流等,以及草屯於種菸南移政策後漸成為中臺灣菸產之重要角色;第二個層級,以草屯鎮為範圍,研究視角落至草屯鎮各菸作區域間,講述日治時期主要由地方菁英主導聚落發展,至戰後則因政策規劃,使區域多聚落之間的菸作發展產生消長之差異;第三個層級,研究視角則進入聚落內部空間之層次,探討傳統農家因菸作勞動需求使家庭結構產生變化,並形成交工等社會交際關係,以及討論建築空間因菸作技術與設備的革新,所產生的空間型態轉變,空間機能與配置關係如何被重新組合。
藉此說明,菸業作為國家掌控之農業,其影響層面上達國家整體財政,下至地方農民。草屯鎮作為中臺灣重要的產菸地區,在政策規劃的引導之下,菸作產業與交通網絡相輔相成帶動地方發展,菸作不僅為農民帶來高經濟收益,也一定程度地影響聚落之發展歷程,以及實質環境。其對於聚落內部之影響,皆反映在聚落居民的族群意識形態、文化價值上,促成傳統農業家庭結構與社會關係的轉變,並且改變聚落的日常生活地景,以及建築內部空間的組成。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cope of this paper is Caoton Town, Nantou County, Central Taiwan. The study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obacco farming on the settlement space in Caoton area. Through collect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documents, applying GIS and overlaying historical map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this study carried out spatial restoration of Caoton Town in a specific era.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survey, observe the existing tobacco barn space in Caoton Town and the values of farmers engaged in tobacco farming, and deeply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tobacco industry on Caoton area. The impact mainly includes: industrial connection with Taichung Township, regional settlement development, family structure, soci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so on.
一、專書
李學嬌(2001)。《草鞋墩的故事》。臺北市:教育部兒童讀物出版資金管理委員會。
李力庸(2004)。《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1902-1945)》。台北縣:稻鄉。
李瑞騰等人(2012)。《巡禮草鞋墩》。南投縣:草屯鎮公所圖書館。
周憲文(1958)。《日據時代台灣經濟史》。臺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美容(1990)。《草屯鎮鄉土社會史資料》。臺北縣:臺灣風物。
林美容(2000)。《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市:臺原。
林美容(2008)。《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縣:博揚文化。
林廷瑤等人(2010)。《南投縣誌:卷四經濟誌》。南投縣: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洪敏麟(1986)。《草屯鎮誌》。南投縣:草屯鎮公所。
洪馨蘭(1999)。《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臺北市:唐山。
洪馨蘭(2004)。《台灣的菸業》。臺北縣:遠足文化。
洪英聖(2005)。《續修草屯鎮誌:民國74-93年(1985-2004)》。南投縣:草屯鎮公所。
施來福等人(2004)。《畫我故鄉草屯-峰情九九》。南投縣:草屯鎮公所。
陳正昇等人(1995)。《日據時期南投廳行政事務及轄內概況報告書》。南投縣: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陳俊傑(2000)。《山城古厝:南投縣傳統民宅調查》。南投縣: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陳顏等人(2007)。《沿著輕軌私遠足》。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許錫專(1998)。《草屯地區開發史資料集-洪姓故事篇》。南投縣:臺灣洪氏家廟,財團法人洪氏子女獎學基金會。
許錫專(2002)。《草屯鎮文化資產與震災紀實》。南投縣:草屯鎮公所。
張素玢(2001)。《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以官營移民為中心(1909-1945)》。台北縣:國史館。
張崑振(2013)。《臺灣產業文化資產體系與價值. 菸、茶、糖篇》。臺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張家綸(2017)。《菁英如何改變社會:近代草屯之形成與人際網絡之轉變(1724–1945)》。新北市:稻鄉。
祭祀公業李元光管理委員會(2010)。《李氏族譜》。南投縣:祭祀公業李元光管理委員會。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1969)。《臺灣省通誌》。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寧顏(1989)。《臺灣土地改革紀實》。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嚴振興等人(2012)。《詩繪草鞋墩》。南投縣:草屯鎮公所圖書館。
二、翻譯書
稅所重雄(1993)。《臺灣菸草栽培變遷史》。吳萬煌。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三、專賣局、公賣局相關史料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12)。〈昭和十一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會計永久保存第二冊〉。《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1920)。〈大正9年12月臺灣總督府報第2282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0)。〈大正九年煙草耕作組合關係第一冊〉。《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0)。〈大正九年煙草永久追加第一之一冊[2]〉。《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0)。〈大正九年菸草永久追加第一之六冊[3]〉。《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0)。〈煙草永久追加第一之一冊[2]〉。《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4)。〈大正十三年煙草永久保存第一冊[2]〉。《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7-1929)。《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局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8)。〈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局報:昭和3年第26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局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9)。〈昭和五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煙草永久保存第一冊〉。《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30)。〈昭和六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煙草永久保存第一冊〉。《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37-1941)。〈昭和拾五年期煙草耕作實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46)。〈菸草耕作許可證處理辦法〉。《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48)。〈減少菸葉損耗獎勵辦法〉。《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49)。〈菸葉乾燥室災害救濟規則〉。《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49)。〈救濟受災菸農〉。《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53)。〈菸田檢查辦法〉。《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54)。〈菸葉耕作許可辦法〉。《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56)。〈修建乾燥室烘社〉。《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57)。〈臺中菸葉廠收購南埔買菸場土地〉。《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58)。〈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臺中分局民營運輸契約〉。《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58)。〈臺中菸葉廠收購南埔、集集買菸場土地〉。《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65)。〈南投縣草屯鎮菸草種植人雜作面積清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67)。〈輔導烤菸鑑定調理複薰人員訓練〉。《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臺中菸葉廠59-60年期縣市別菸草雜作肥料實際提領數量集計表〉。《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臺中菸葉廠第二次菸葉檢定收穫量暨種植面積檢查實蹟統計表另存第41號〉。《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臺中菸葉廠59-60年期縣市別菸草雜作肥料實際提領數量集計表〉。《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新庄輔導區菸草耕種許可名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草屯輔導區菸草耕種許可名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中原輔導區菸草耕種許可名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南埔輔導區菸草耕種許可名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新庄輔導區第二次菸葉檢定收穫量暨種植面積檢查名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草屯輔導區第二次菸葉檢定收穫量暨種植面積檢查名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中原輔導區第二次菸葉檢定收穫量暨種植面積檢查名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中菸葉廠(1971)。〈南埔輔導區第二次菸葉檢定收穫量暨種植面積檢查名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主計室(1976)。《臺灣地區菸酒事業統計年報》。臺灣菸酒公賣局。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77)。〈66年縣市別菸草種植許可統計表等案〉。《臺灣菸酒公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四、期刊、雜誌
中村孝志(1994)。〈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卷,第1期。
李展平(2010)。〈尋訪歷史足音──草屯北投舊街〉。《草鞋墩風華》,第2期,頁46-53。
林美容(1986)。〈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2期,頁53-114。
重文(1963)。〈漫談吸菸〉。《台菸通訊》,頁25。
洪馨蘭(2010)。〈屏北平原「臺灣菸草王國」之形成──以《台菸通訊》(1963-1990)為討論〉。《師大臺灣史學報》,第3期,頁45-92。
涂金海(1977)。〈論節省種菸成本之探討〉。《台菸通訊》,14卷,第6期,頁10。
陳哲三(2001)。〈清代草屯地區開發史-以地名出現庄街形成為中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頁119-141。
陳哲三(2002)。〈古文書對草屯地區歷史研究之貢獻〉。《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5期,頁107-126。
陳哲三(2004)。〈從鬮書看清代草屯的社會經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9期,頁61-89。
張耀錡(1951)。〈平埔族社名對照表〉。《文獻專刊》,2卷,第1、2期。臺北:臺灣省文獻會。
楊坤仁等人(2009)。〈草屯洪姓敦樸派家族的發展與燉倫堂之特色〉。《社會科教育研究》,第14期,頁171-193。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74)。〈臺灣省菸酒公賣局63-64年期許可種菸面積分配準則〉。《台菸通訊》,11捲,第11期。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79)。〈68-69年期每甲菸葉生產成本費用表〉。《台菸通訊》,17卷,第4期。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81)。〈本社第二十屆第六次代表大會紀錄〉。《台菸通訊》,18卷,第7期。
五、論文集
林美容(1989),〈草屯鎮之聚落發展與宗族發展〉,《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頁319-348。
六、研究計畫
王貞富等人(2014)。《彰化縣歷史建築臺灣菸葉耕種時業改進社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
洪馨蘭等人(2002)。《高雄縣美濃鎮菸業主題調查計畫(空間篇:菸樓、輔導區)期末報告》。高雄縣: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黃定國等人(1999)。〈南投縣草屯鎮〉。《921集集鎮災都市防災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黃森松等人(2004)。《美濃種菸事業的興衰功過與未來》。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景雅琦等人(2019)。《歷史建築「臺中支局葉菸草再乾燥場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臺中市:臺中市政府文化資產處。
聶志高等人(2007)。《雲林縣菸樓產業文化資產普查與研究計畫》。雲林縣:雲林縣政府。
七、都市計畫書
南投縣政府(1961)。《草屯都市計畫說明書》。南投縣:南投縣政府。
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1985)。《變更草屯都市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書》。臺北市:內政部城鄉發展分署。
南投縣政府(1989)。《變更草屯都市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書》。南投縣:南投縣政府。
草屯鎮公所(2000)。《變更草屯都市計畫(工業區分類專案通盤檢討)書》。南投縣:南投縣政府。
八、學位論文
李妙靜(2006)。《全球化對我國菸酒稅制變遷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郭仕旻(2010)。《臺灣菸草產業發展中的國家角色》。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縣。
陳姿吟(2017)。《菸僑仔與太子樓──台灣中部菸區末代菸農影像紀實》。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張家綸(2008)。《草屯社會發展與地方菁英(1751-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許經中(2009)。《日治時期菸草產業建築之研究──以台中支局葉菸草收納場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
曾敏怡(1998)。《草屯地區清代漢人社會的建立與發展》,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黃俊憲(2001)。《美濃菸業聚落與菸業建築之研究(1919~2004)》。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桃園縣。
鍾志宏(1993)。《菸業對美濃大崎下聚落空間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臺南市。
葉彥邦(2006)。《終戰初期臺灣煙酒專賣事業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九、網路資料
https://child.hakka.gov.tw/v3/knowledge.php?m=201907&type=1&nost=1
https://www.lillianblog.com/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4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