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李伊蟬 Lee, I-Chan |
|---|---|
| 論文名稱: |
台灣汽車產業對大陸投資及其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聯立方程式模型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aiwan’s Auto Industry and Its Investment in China |
| 指導教授: |
康信鴻
Kang, Hsin-Ho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76 |
| 中文關鍵詞: | 迴歸分析 、大陸投資 、經營績效 、台灣汽車產業 、聯立方程式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1 下載:1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02年中國大陸汽車市場蓬勃發展,順利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國,反觀台灣汽車市場呈現競爭白熱化,汽車銷售深受政治、經濟成長、股市、房地產、交通等因素之影響,由於台灣汽車市場漸趨成熟,消費者購買意願轉趨保守下,整體需求量呈現下滑的趨勢,可知台灣內銷市場成長有限,反觀大陸整體市場成長快速,臺灣汽車成車業與零組件業鑑於成本與市場雙重考量下,紛紛至大陸設廠,在逐漸密切的兩岸關係中,台灣汽車成車業與汽車零組件業的未來發展,似乎與對岸中國汽車市場緊密相關,因此大陸投資是否顯著影響台灣汽車相關產業的經營績效成為值得研究的議題。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影響台灣汽車產業經營績效之因素
二、台灣汽車產業對大陸投資時,主要影響投資規模之因素
三、探討台灣汽車產業對大陸投資規模與經營績效間之關係
本文之研究方法為迴歸分析,並經由共線性檢定、顯著性檢定、自我相關檢定與變異數不齊一等檢定達到最佳線性不偏估計之單一方程式與聯立方程式,而實證期間以1992年至2001年之年資料,研究產業為台灣汽車產業,包含汽車成車業與汽車零組件業。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顯示:
一、 隨著台灣汽車產業對大陸投資年數、台灣汽車產業資本額、台灣汽車產業營收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台灣國民所得的升高,台灣汽車產業之經營績效亦隨之提高,尤以資本額與營收額越大的汽車成車業與汽車零件業廠商影響經營績效更為顯著;反之,隨著台灣汽車躉售物價指數、新台幣兌日圓匯率、台灣汽車產業大陸投資規模增加,台灣汽車產業經營績效並未隨之成長,反而有下降的情況,尤以台灣汽車躉售物價指數、新台幣兌日圓匯率更是顯著。
二、 台灣汽車產業大陸投資實證模型顯示,當台灣汽車產業資本額、台灣汽車躉售物價指數、對大陸投資經驗逐漸增加,台灣汽車產業對大陸投資規模亦隨之成長,尤以台灣汽車產業資本額、對大陸投資經驗兩因素更為顯著;而當台灣汽車產業營收額、台灣製造業平均薪資、大陸製造業平均薪資、台灣汽車產業經營績效增加時,台灣汽車產業大陸投資規模不僅未隨之增加,甚而呈現下降的情況,探究原因在於成本增加對於汽車產業的影響劇烈,縱使營收與經營績效逐日提升,但工資成本仍是廠商對大陸投資考量的重點之一,故放眼將來兩岸工資水平可能拉近,可能使得台灣汽車產業廠商於西進時投資腳步亦趨放慢。
三、 由台灣汽車產業經營績效與大陸投資規模之聯立模型,發現台灣汽車產業上市公司中資本額與營收額越大、對大陸投資時間越長,則經營績效越佳;而大陸製造業平均薪資、台灣汽車躉售物價指數對台灣汽車產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具有顯著之反向變動關係,完全一如研究預期結果,兩岸交流日漸密切密切,當大陸工資成本提高、台灣原料成本提高的同時,勢必壓縮台灣汽車產業的獲利空間,並反映在汽車產業之經營績效上。
中文文獻
1. 于波、朱琳,『迎接挑戰 把握機遇-入世對我國汽車業影響的利弊分析』,北方經貿,第5期,2000年
2. 毛文騏,『我國汽車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99年5月
3. 王裕強,『企業製造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汽車零組件製造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4. 李昭琦,『台灣高科技產業經營績效與其對大陸投資規模之研究』,成功大學政治經濟所碩士論文,2002年1月
5. 季平,『中國大陸汽車工業前景』,臺研兩岸產業與投資,第17期,p.17-23,2000年
6. 林昱君、陳添枝,『台商對大陸投資之新趨勢與舊危機』,大陸經濟發展研討會,1997年4月
7. 柯清雲,『台商赴海外投資動機及進入策略之關係研究—以東南亞及大陸地區為例,成大企管所碩士論文』,1993
8. 胡哲生,『兩岸產業協力體系對中心及衛星廠在大陸投資之影響』,輔仁管理評論,第7卷第1期,p.1-30,2000年3月
9. 徐長明,『2001年我國汽車市場分析與2002年預測』,汽車工業研究,第1期,2002年
10. 徐海燕,『從產業分析角度看汽車業的發展』,經濟論壇,2001年3月
11. 徐國耀,『大陸台商進入策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經營績效之探討』,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2000年6月
12. 秦運建,『整車與零部件企業在新產品發展中的合作』,汽車工業研究,第9期,2002年
13. 袁明仁,『台商如何利用大陸優惠政策』,台商張老師月刊,第24期,2000年
14. 康信鴻、郭世鼎、杜志明,『台灣汽車市場之實證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44卷第4期,p.147-170,1993年12月
15. 梁優彩,『汽車市場大躍進、農民收入待提升』,投資中國,第100期,P.20-33,2002年6月
16. 許孟涵,『台商赴大陸投資之所有權策略與財務績效分析』,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17. 陳水蓮,『臺灣汽車業赴大陸投資之研究 』,成功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1994年
18. 陳正澄,『海峽兩岸產業之調整:汽車業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畫(NSC86-2415-H002-040),1996年8月~1997年7月
19. 陳榮宗,『影響策略、滿意度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汽車業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2001年
20. 陳俊傑,『赴大陸投資之台商其母子公司策略搭配與績效之研究──紡織業之實證』,中興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1993年
21. 郭嘉陵,『國際行銷環境及行銷策略對績效之影響』,成功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1991年
22. 曾建勝,『台商轉投資大陸子公司之投資策略與財務績效』,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23. 曾雅芬、施家君、李再長,『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臺灣汽車產業的影響-以系統動態學方法模擬』,第六屆兩岸中華文化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7月
24. 曾義明、祈遠帆、林學政、姚瑞慶、吳振興,『加入WTO後對臺灣汽車產業的影響-以汽車零組件產業為例』,第六屆兩岸中華文化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7月
25. 楊燕枝,『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研究』,機械工業雜誌,第208卷,p.174-185,2000年7月
26. 劉仁傑,『大陸外資政策改革與兩岸經貿關係:汽車、機車與工具機產業的實證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畫(NSC86-2416-H029-003),1996年8月~1997年7月,p.12~18
27. 劉弘雁,『對台灣汽車業之衝擊與展望』,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卷第4期,p.62-68,2003年4月
28. 練有為,『台灣與大陸區域經貿與產業分工評析』,台灣銀行季刊,第53卷第2期,p.307-345,2002年6月
29. 蔡宏明,『兩岸加入WTO後之台商投資發展趨勢』,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7卷第4期,p.43-71,2002年3月
30. 蔡美金,『台灣汽車零組件業發展策略-國際技術引進與市場拓展』,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4月
31. 鄭宛昕,『台商投資中國大陸對本土產業及經濟之影響-以傳統產業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32. 鄭景文,『中國加入WTO對外資政策及台商之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2期,p.27-29,2002年2月5日
33. 蕭志同、楊俊文、朱博湧,『兩岸汽車產業合作之研究』,東海管理評論,第二卷第1期,p.119-130,2000年11月
34. 謝幸容,『中共外匯制度及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台商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35. 羅勇,『中國汽車產業的跨國併購』,汽車工業研究,2002年第8期
36. 蘇定堅,『財務管理績效之研究』,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37. 經濟部國貿局 http://www.trade.gov.tw/
38.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庫http://www.dgbasey.gov.tw/database.htm
39. 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工會相關統計資料http://www.ttvma.org.tw/chineseinfo.htm
40. 中國商情資訊網 http://210.177.11.50/gate/big5/www.chinainfobank.com
41. 中國產業經濟資訊網http://www.cinic.org.cn/
42. 中華民國汽車安全協會www.motorsafety.com.tw
4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44. 貿協商情電子報 http://news.cetra.org.tw/
45. 中國財經報刊數據網 http://hk.cnnewspaper.com
46. 大陸台商經貿網 http://www.chinabiz.org.tw/index.asp
英文文獻
1. Bowersox, & M. Bixby Cooper, "Strategic Marketing Channel Management," McGraw-Hill, New York, 1992
2. Beaver, W., Lambert, R. and Morse, D,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ecurity Pri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 p3-28., 1980
3. Delaney, J. T. & Huselid, M. A.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4), P.949-969, 1996
4. Delery, J. E. & Doty, D. H. "Modes of Theorizing Strategic Human Management: Tests Universalistic, Contingency, Performance Predic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4):p.802-835, 1996
5. Dunning, J.H., "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ountries: Towards a dynamic or developmental approach"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17,p.30-64, 1981
6. Gujarati, Damodar, Essentials of Econometrics, 2nd , McGraw Hill, 1999
7. Kaplan, R.S. and D.P. Norton,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75-76, Jan.-Feb. 1996
8. Lauffs, Andreas & Tan, Andrew ;“A new foreign investment regime”, 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2002.8
9. Macduffie, J. P., "Human Resource Bundles and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al Logic and Flexible Production System in the World Auto Industry",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95.1
10. Maddala, G.S.,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3rd,Prentice Hall,2001
11. Porter, M.E. & Fuller, M.B. "Coalitions and Global Strategy: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p.315-343, 1987
12. Simons, Robert L. & Davila, Antonio, "How High Is Your Return on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e-book,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