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咨仰
Chen, Tzu-yang
論文名稱: 戰後台灣軍人省主席時期的軍政關係研究(1957-1972)
The research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General's Taiwan Governor period after the World War II(1957-1972)
指導教授: 鄭梓
Cheng, Tze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8
中文關鍵詞: 台灣省政府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軍人省主席威權體制軍政關係
外文關鍵詞: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General's Taiwan Governor, Authoritarian regime,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相關次數: 點閱:213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討論戰後台灣政治史中,軍事強人蔣中正在1957-1972年之間,接連派出三位親信將領(周至柔、黃杰、陳大慶)擔任台灣省主席,直接治理省政府的殊統治格局-「軍人省主席」 時期。並從「軍人省主席」的治理,分析中央政府與軍人的關係。
      本文依據歷史學者鄭梓的研究基礎,參考「恩庇侍從理論」與「傘狀威權理論」的模式,運用歷史研究法去分析、考證三位軍人省主席的相關官方文獻及個人日記、傳記,整理出軍人省主席的施政變化。並從這些變化之中,瞭解蔣氏父子對台灣社會的掌控及軍人在威權體制所擔任的角色。
    依上述議題的主軸,本文分為四個章加以探討。第一章論述蔣中正的軍事強人性格以及如何在台灣建立軍事化統治。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別論述蔣中正身旁核心將領周至柔、黃杰、陳大慶等三人擔任省主席時,其省政治理風格、對於重大政治事件的處理,以及對省政府組織的管理。綜合這四章的論述與分析,進一步探討身為恩庇主的蔣中正如何控制省政府與台灣社會。
      在第二章至第四章論述省政治理的同時,亦整理省府與情治單位的互動與聯繫。尤其周至柔、黃杰、陳大慶皆擔任過情治單位的主管,他們任省主席時,如何與情治單位聯繫,也為本研究論述的要點。此外在軍人管理方面,因為軍隊遷台後產生大量的「退除役軍人」,蔣家也使用省政府的資源來安置退除役軍人。對於情治單位、退除役軍人與省政聯繫的研究,有助於瞭解軍人省主席時期中,省政與軍人的關係,並進一步分析軍人在蔣家威權軍國體制中的所擔任的重要角色與功能。
      經過研究分析,本文發現軍事強人蔣中正,試圖運用軍人去控制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民間社會。但是台灣社會快速發展、國際局勢的變化及蔣中正車禍的影響,使統治者無法達成目的,需要改變統治模式提拔台灣籍政治人物。同時,軍人團體也在這段時期,借由軍事強人的安排在台灣社會定根,成為影響台灣地方政治的重要團體。

    The research is to discuss i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Taiwan after the World War II, the military strongman Chiang Kai-shek(蔣中正)sent three confidants (General Chow Chih-jou(周至柔), General Huang Chieh(黃杰), and General Chen Da-ching(陳大慶)) successively as the Taiwan Governor between 1957 and 1972, and directly controlle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is particular pattern of rule is called the " General's Taiwan Governor(軍人省主席)" period. It also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soldier from the governance of the " General's Taiwan Governor "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historian Woody Cheng , with reference to the models of "Patron-Client Theory " and “The umbrella theory of modern authoritarianism”, using historical methods to analyze and verify the official documents, personal diaries, and biographies of the three military chairmen, and sort out the political changes of the General's Taiwan Governor. And from these changes, we can understand the control of Taiwanese society by the Chiang family and the role of soldier in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After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article found that the military strongman Chiang Kai-shek tried to use the soldier to control Taiwan's political society and civil society.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aiwan's society,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impact of the Chiang Kai-shek’s car accident have prevented the rulers from achieving their goals.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mode of governance to promote Taiwanese politicians. At the same time, soldiers and dependents also settled down in Taiwanese society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military strongmen during this period,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 influencing Taiwan's local politics.

    緒論 …………………………………………………… 1 一、研究動機與主旨 ……………………………………………………… 1 二、研究回顧 ……………………………………………………………… 4  (一)由政治學理論所主導的戰後台灣政治史研究 ………………… 4   1.美加學者的相關研究 ………………………………………………5   2.台灣學者的相關研究 ………………………………………………6   3.日本學者的相關研究 ………………………………………………8   4.中國學者的相關研究  ……………………………………………10  (二)分裂及不連續性的「中華民國台灣」政治史研究 ……………11  (三)戰後台灣軍人省主席研究的重要性 ……………………………13 三、主要研究資料解析 ……………………………………………………15 四、研究途徑與方法 ………………………………………………………19 五、本文架構與章節說明 …………………………………………………21 第一章 軍事強人統治下的台灣省政 ……………… 23 第一節 蔣中正為核心的軍人政治 ………………………………………24  袁世凱所建立的軍人集團 ………………………………………………25  新型態的軍閥-國民黨 …………………………………………………26  軍人蔣中正的奪權 ………………………………………………………28 第二節 「動員戡亂」之前的軍人省主席 ………………………………31  持續未絕的軍閥政治 ……………………………………………………31  陳儀的福建省政經驗 ……………………………………………………33  陳誠的湖北省政經驗 ……………………………………………………35  陳儀的浙江省政經驗 ……………………………………………………37  黃杰的湖南省政經驗 ……………………………………………………38 第三節 軍事思維下的台灣省政 …………………………………………40  軍事接收下的台灣行政長官 ……………………………………………40  魏道明接任省主席之前的人事角力 ……………………………………43  陳誠擔任台灣省主席 ……………………………………………………44 第四節 過渡時期的文官省主席 …………………………………………46  樹立省政府權威的吳國楨省主席 ………………………………………48  省主席吳國楨與中央政府的衝突 ………………………………………49  江浙集團主政下的台灣省政 ……………………………………………51 第五節 蔣中正與軍人省主席的新關係 …………………………………55  國民黨「改造」之前各派系與蔣中正的競合 …………………………55  蔣中正主導下的國民黨組織「改造」 …………………………………56  軍人在黨務中的角色 ……………………………………………………58 第二章 周至柔-軍人省政的奠基時期(1957-62) 63 第一節 從空軍總司令到台灣省主席 ……………………………………64  周至柔擔任省主席之前的發展 …………………………………………65  省主席嚴家淦被撤換的經過 ……………………………………………66  軍情化的省政府組織 ……………………………………………………68 第二節 省政治理的方針與風格 …………………………………………72  周至柔主持省政的施政方針 ……………………………………………72 為「革命」服務的建設觀 ………………………………………………76 第三節 周至柔對省政府行政體制的整頓 ………………………………80  重建中央政府對省政府的「控制」 ……………………………………81 低效率運作的省府組織 …………………………………………………83 周至柔整頓省政人事的措施 ……………………………………………86 第四節 再成立的警備總司令部與省府的關係 …………………………90 情治單位的再整合 ………………………………………………………90 從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到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93 省政府與警備總部的連動關係 …………………………………………97 第五節 省主席的強勢領導 …………………………………………… 100 省政府對於縣市政府的控制 ………………………………………… 101 省主席對省議會的宰制 ……………………………………………… 102 省主席與中央政府的紛爭 …………………………………………… 104 周至柔任省主席的時代性 …………………………………………… 106 第三章 黃杰-軍人省政的全盛時期(1962-69) 108 第一節 從富國島到台灣警備總司令 ………………………………… 109 黃杰出任台灣警備總司令之前的發展 ……………………………… 109 黃杰接任警備總司令的原委 ………………………………………… 110 黃杰在雷震案中的角色 ……………………………………………… 113 第二節 施政理念與重大省政建設 …………………………………… 115 依總統指示而進行的省政理念 ……………………………………… 116 省政施政之內容 ……………………………………………………… 119 省政與退除役軍人問題 ……………………………………………… 123 第三節 情治體系的整合與分工 ……………………………………… 126 警備總部和省政府的聯繫 …………………………………………… 127 承接遊查組工作的警務處 …………………………………………… 131 省政府安全處的設立 ………………………………………………… 133 第四節 促進試辦戶警合一制度的產生 ……………………………… 136 為強化動員反共而設的「戶警合一」 ……………………………… 136 進行試辦戶警聯繫辦法 ……………………………………………… 137 從「戶警聯繫」到籌劃「試辦戶警合一」 ………………………… 140 第五節 未能完全控制的民間社會 …………………………………… 144 難以防堵的黨外勢力 ………………………………………………… 145 民間社會的活力 ……………………………………………………… 148 不易統御的省政府行政體系 ………………………………………… 151 軍人主政的限制 ……………………………………………………… 154 第四章 陳大慶-軍人省政的轉型時期(1969-72) 157 第一節 黃埔系出身的情治將軍 ……………………………………… 158 從黃埔一期到遊擊工作 ……………………………………………… 159 防衛上海時期的陳大慶 ……………………………………………… 160 參與建立情治系統的重要人物 ……………………………………… 162 國家安全局在雷震案中的角色 ……………………………………… 164 第二節 台灣警備總司令時期(1962年-1967年) ……………… 167 警備總部工作方針的改變 …………………………………………… 167 警總的工作要點的轉變 ……………………………………………… 169 退除役官兵的墾拓與安置 …………………………………………… 174 第三節 省政的延續與整頓 …………………………………………… 178 省政的交接與人事異動 ……………………………………………… 179 施政重心與風格:強調「革新」的省政 …………………………… 181 對於省政機構的整頓 ………………………………………………… 186 更深入民間社會的省政 ……………………………………………… 191 第四節 軍人省主席的退場 …………………………………………… 195 財政困難的省政府 …………………………………………………… 196 省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授權」 ……………………………………… 199 蔣經國組閣的本土化 ………………………………………………… 203 省議長謝東閔的接任 ………………………………………………… 206 結論:軍人在戰後台灣政治史的角色 …………… 210 軍事威權體制與軍人省主席的關係 …………………………………… 210 軍人省主席與蔣中正軍事統治意志 …………………………………… 213 軍人省主席與情治機關的關係 ………………………………………… 216 省政府對軍人的安置與運用 …………………………………………… 218 從蔣中正到蔣經國:威權體制的轉折 ………………………………… 220 省思「軍人」對台灣社會的影響 ……………………………………… 221 徵引書目 …………………………………………… 225 附錄 ………………………………………………… 241

    一、台灣省政府、省議會及文獻會出版品

    1.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省政資料輯要》,全十二輯,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6年。
    2.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文獻輯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12月。
    3.台灣省政府人事處編,《台灣省各機關職員通訊錄》,南投:台灣灣省政府人事處,1947年。(職員通訊錄為一年一刊,本研究參考1957年至1972年的資料)。
    4.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台灣光復廿年》,台中:台灣省政府,1965年10月。
    5.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台灣光復三十年》,台中:台灣省政府,1975年10月。
    6.台灣省政府秘書處,《台灣省政大事紀要》,台中:台灣省政府,1990年5月。
    7.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第一屆第二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59年12月。
    8.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第一屆第二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59年12月。
    9.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議會第二屆第四次大會專輯(上冊)》,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1年12月。
    10.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第二屆第五次大會專輯》,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2年6月。
    11.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議會公報》,第八卷第一期,台中:台灣省議會秘書處,1962年11月。
    12.石瑞彬、林文龍編著,《台灣省主席年譜 周至柔》,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5年9月。
    13.何孟侯編著,《台灣省主席年譜 陳大慶》,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8年10月。
    14.張家榮、蕭呈章編著,《台灣省主席年譜 俞鴻明》,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5年9月。
    15.黃宏森、林文龍編著,《台灣省主席年譜 黃杰》,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7年11月。
    16.劉寧顏總纂、鄭喜夫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台中: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17.熊徵宇編,《革新的台灣省政》,台北縣:反共出版社,1961年9月。
    18.蕭碧珍、陳惠芳編著,《台灣省主席年譜 魏道明》,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5年9月。
    19.鄭梓,《議壇風雲五十二年》,台中:台灣省議會,1998年12月。

    二、黃杰工作日誌

    1.陳世宏編,《雷震案史料彙編:黃杰警總日記選輯》,台北縣:國史館,2003年11月。
    2.黃杰,《長城作戰日記》,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3年。
    3.黃杰,《淞滬及豫東作戰日記》,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4年。
    4.黃杰,《軍事委員會駐滇幹訓團工作紀要》,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4年。
    5.黃杰,《中央軍官訓練團工作紀要》,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4年。
    6.黃杰,《服務母校工作紀要》,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4年。
    7.黃杰,《老兵憶往》,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6年。
    8.黃杰,《兩湖行役》,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6年。
    9.黃杰,《留越國軍日記》,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6年。
    10.黃杰,《中興日記》,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年3月

    三、當代期刊文章

    1.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編,《警備通訊》,第55-110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3年1月-1967年8月。(下列為本研究徵引《警備通訊》的相關文章,並依出版日期排序)
    a.陳大慶,〈對英雄政士與優秀官兵的期望:總司令於五十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部表揚大會上講〉,《警備通訊》,第55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3年1月),頁10。
    b.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警備開發第一總隊推行「革、動員、戰鬥」一年來成果〉,《警備通訊》,第55期,頁28。
    c.〈各地通訊〉,《警備通訊》,第55期,頁51、52。
    d.姜泰禧,〈開天闢地創業就業:為紀念「三、二九」革命先烈而作〉,《警備通訊》,第58期,(台北:台灣警備總部,1963年4月),頁13。
    e.陳大慶,〈向前發展 更進一步:總司令陳上將于本部成立五週年紀念大會詞〉,《警備通訊》,61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3年7月),頁13-17。
    f.田儒瑜,〈如何實踐貫澈「對民眾要有人情味」?〉,《警備通訊》,66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3年12月),頁17。
    g.陳大慶,〈樹立進步觀念:總司令陳上將在本部成立六週年紀念暨軍管區成立大會上講〉,《警備通訊》,73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4年7月),頁9-12。
    h.〈各地通訊:省府黃主席巡視花蓮開發總隊慰勞開發工區官兵二萬五千元〉,《警備通訊》,81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5年3月),頁81。
    i.〈社評:慶本部成立七週年紀念〉,《警備通訊》,85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5年7月),頁1。
    j.灌音,〈民生建設在花蓮〉,《警備通訊》,第90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5年12月),頁10、11。
    k.〈社評:慶祝本部成立第八週年〉,《警備通訊》,97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6年7月),頁1。
    l.〈各地通訊:警備開發總隊已獲實蹟〉,《警備通訊》,第97期,頁24。
    m.許榮中,〈警備海防部隊訓練之酌議〉,《警備通訊》,第106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7年4月),頁8、9。
    n.陳大慶,〈告別警總軍管區全體袍澤書〉,《警備通訊》,110期,(台北: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7年8月),頁2。

    2.自由中國月刊社編,《自由中國》,台北:自由中國月刊社,1949年-1960年。(下列為本研究徵引《自由中國》的相關文章,並依出版日期排序)
    a.沈建平〈對台灣省政府改組的感想〉,《自由中國》,第十七卷第五期,(台 北:自由中國雜誌社,1957年6月),頁158。
    b.自由中國雜誌社,〈社論:我們的地方政制〉,《自由中國》,第十七卷,第十 期,(台北:自由中國社,1957年11月),頁291。
    c.朱文伯,〈我看「選賢與能、節約守法」〉,《自由中國》,第16卷8期,(台北:自由中國雜誌社,1956年4月),頁258。

    四、口述訪談、回憶錄、追思紀念、人物傳記及文集

    (一)蔣氏父子日記與文集
    1.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台北:國史館、國立中正紀念堂、中正文教基金會,2014、2015年,共10冊。
    2.黎明文化事業公司編,《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4月11日。共12冊。
    3.「蔣中正日記」,(未刊本),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台北:國史館、國立中正紀念堂、中正文教基金會,2014、2015年,共10冊。
    4.「蔣經國日記」,(未刊本),轉引自林孝庭,《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新北:遠足文化事業公司,2021年4月。

    (二)三任軍人省主席訪談記錄與文集
    A.專書
    1.陳大慶之同學故舊編,《陳上將大慶先生紀念集》,不詳:陳大慶之同學故舊印,1974年8月。
    2.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黃杰上將紀念集》,台北:國防部,1996年6月。

    B.期刊文章
    1.余傳韜,《陳誠先生從政回錄之-「我與湖北」讀後感,《湖北文獻》,第一五六期,(台北:湖北文獻社,2005年7月),頁19-32。
    2.陳存恭、張力訪問,〈周至柔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第13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2013年,頁153-186。
    3.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 周至柔〉,《傳記文學》,第四十九卷第四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86年10月),頁138。
    4.劉鳳翰,〈陳大慶傳〉,《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0期,(台北縣:國史館,1996年6月),頁243-256。
    5.蔡孟堅,〈痛悼至剛而又至柔的周將軍〉,《傳記文學》,第四十九卷第四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86年10月),頁39-43。
    6.蔡孟堅,〈追念黃杰來台經多波折而達青雲經過〉,《傳記文學》,第66卷5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5年5月),頁26-32。

    (三)省政府官員、行政人員及省議員訪談與文集
    A.專書
    1.王國秀口述、台灣省諮議會編,《台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口述歷史訪談計畫:王國秀女士訪談錄》,台中:台灣省諮議會,2001年12月。
    2.王靜儀、李力庸、鄭政誠編撰,《台灣省議會歷任議長副議長略傳》,台中:台灣省諮議會,2016年12月。
    3.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台灣省政府中興新村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1998年。
    4.余陳月瑛,《余陳月瑛回憶錄》,台北:時報出版,1996年9月。
    5.邱家洪,《政治豪情淡泊心-謝東閔傳》,台北:木棉國際事業,1999年10月。
    6.吳國楨口述、(美)裴裴、韋慕庭訪問、吳修垣譯,《從上海市長到「台灣省主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
    7.陳立文主編,《嚴家淦總統行誼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13年12月。
    8.黃朝琴,《我的回憶》,台北:龍文出版社,1989年6月。
    9.郭惠娜、林衡哲編,《郭雨新紀念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9月。
    10.薛月順編,《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台北縣:國史館,2005年3月。
    11.薛月順編,《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台灣》,台北縣:國史館,2005年7月。
    12.謝東閔,《歸返-我家和我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1988年8月。

    B.期刊文章
    1.近代中國雜誌社撰,〈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屆滿百齡先烈先賢事略〉,《近代中國》,117期,(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7年2月),頁191-206。
    2.浦薛鳳,〈台省府四任秘書長(下)-俞主席鴻鈞時期〉,《傳記文學》,第34卷,第2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83年8月),頁47-52。
    3.陳誠口述、吳錫澤筆記,〈陳誠主台政一年的回憶(一)〉,《傳記文學》,第63卷第5期,(台北:傳記文學,1993年11月),頁15-22。
    4.蔡孟堅,〈唁「鐵漢」陳舜畊的衝勁與冤屈〉,《傳記文學》,第六十五卷第二期,(台北:傳記文學,1994年8月),頁39-41。
    5.樊崧甫〈我所知道的陳誠(一)〉,《傳記文學》,第七十一卷第三期,(台北:傳記文學,1997年9月),頁67-74。
    6.樊崧甫〈我所知道的陳誠(續完)〉,《傳記文學》,第七十一卷第四期,(台北:傳記文學,1997年10月),頁97-102。

    (四)情治人員
    A.專書
    1.李世傑,《調查局研究》,台北縣:李世傑,1988年10月。
    2.李世傑,《特務打選戰》,高雄:敦理出版社,1989年10月。
    3.孫家麒,《蔣經國竊國內幕》,香港:自力出版社,1961年11月。
    4.高明輝口述、范立達整理,《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台北:商周文化,1995年3月。
    5.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許秀容紀錄,《台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守山口述歷史》,台北縣:國史館,2002年11月。
    6.劉玉章,《戎馬五十年-劉玉章回憶錄》,台北:海天印刷,1975年10月。

    B.期刊文章
    1.毛森,〈陳儀迫湯投共始末〉,《傳記文學》,第五十二卷第四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8年4月),頁50-54。
    2.余鍾民,〈陳儀槍殺張超的前前後後〉,《傳記文學》,第五十二卷第六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8年6月),頁83-88。
    3.董熙,〈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十年回憶〉,《傳記文學》,第六十八卷,第三期,(台北:傳記文學,1996年3月),67-70。

    (五)其他人士
    1.李宗仁口述,唐德剛著,《李宗仁回憶錄》,台北縣:台光發行,1984年。
    2.李國鼎口述、劉素芬編著,《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台北:遠流出版,2005年9月。
    3.周宏濤口述、汪士淳撰《蔣公與我:見中華民國關鍵變局》,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03年9月。
    4.高玉樹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高玉樹回憶錄:玉樹臨風步步高》,台北:前衛出版社,2007年7月。
    5.熊丸口述,陳三井訪問,李郁青紀錄,《熊丸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
    6.薛化元、江志宏、陳進金、蘇瑞鏘訪問;游淑如、陳世芳記錄,《走過白色幽曖:1960、1970年代政治案件訪問紀錄》,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20年7月。

    五、工具書

    1.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Ⅰ(1945-1965)》,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5月。
    2.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Ⅱ(1966-1978)》,台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12月。
    3.秦孝儀主編,《中國現代史辭典-史事部分(二)》,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7年6月。
    4.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二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6月。
    5.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記》,第四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5月。
    6.張炎憲主篇,《二二八事件辭典》,台北縣:國史館,2008年2月。

    六、學術研究專書

    (一)台灣、香港、中國作者
    1.王振寰,《誰統治台灣?-轉型中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1996年9月。
    2.孔凡義,《近代中國軍閥政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10年11月。
    3.任育德,《向下紮根:中國國民黨與台灣地方政治的發展(1949-1960)》,台北:稻香出版社,2008年12月。
    4.江南,《蔣經國傳》,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1月初版,2017年10月二版。
    5.余杰,《1927:民國之死》(新北:八旗文化、遠足文化,2017年3月,初版。
    6.阮大仁,《蔣中正日記中的當代人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14年3月。
    7.阮毅成,《地方自治與新縣制》,台北:聯經,1978年11月。
    8.李達編,《台灣軍事強人》,香港:廣角鏡出版,1987年4月。
    9.李達編,《台灣情治系統》,香港:廣角鏡出版,1988年11月。
    10.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10月。
    11.吳乃德,《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二 自由的挫敗》,台北:衛城出版,2013年10月。
    12.吳乃德,《台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台北:春山出版,2020年3月。
    13.吳淑鳳、陳中禹編,《轉型關鍵:嚴家淦先生與台灣經濟發展》,台北:國史館,2014年11月。
    14.呂芳上主編,《國軍與現代中國》,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5年4月。
    15.邱勝安編,《衝越驚濤的年代》,台北:台灣新生報出版部,1990年10月。
    16.林孝庭,《台海、冷戰、蔣介石:1949-1988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台北:聯經出版,2015年7月。
    17.林孝庭,《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新北:遠足文化事業公司,2021年4月。
    18.洪陸訓,《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9月。
    19.孫代堯,《台灣威權體制及其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8月。
    20.柴漢熙,《強人眼下的軍隊:1949年後蔣中正反攻大陸的復國夢與強軍之路》,台北:黎明文化,2020年5月。
    21.張玉法,《中國現代史略》,(台北:台灣東華書局,2001年9月增訂十二版。
    22.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
    23.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台北縣:谷風出版社,1986年4月。
    24.陳佑慎,《持駁殼槍的傳教者-鄧演達與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台北:時英出版,2009年2月。
    25.陳明通,《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1995年10月。
    26.陳俐甫,《日治時期台灣政治運動之研究》,台北縣:稻鄉出版社,1996年7月。
    27.陳陽德,《轉變中的台灣地方政治》,台北:洞察出版社,1987年1月。
    28.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2月。
    29.曹淑瑤,《公忠體國的操練-台灣省政建設人才的培訓(1956-97)》,台北:稻香出版社2005年10月。
    30.黃金麟,《戰爭、身體、現代性:近代台灣的軍事治理與身體(1895-2005)》,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1月。
    31.黃嘉樹,《國民黨在台灣(1945-1988)》,台北:大秦出版,1994年1月。
    32.齊光裕,《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民國三十八年以來的變遷》,台北:揚智文化事業,1996年1月
    33.鄭牧心,《台灣議會政治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10月。
    34.鄭梓,《戰後台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1946-1951)》,台北:華世出版,1988年。
    35.鄭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圖書,1994年3月。
    36.鄭梓,《光復元年:戰後台灣的歷史傳播圖像》,新北:稻鄉出版,2013年10月。
    37.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稻香出版,1998年8月。

    (二)日本作者
    1.松田康博,《台湾における一党独裁体制の成立》,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会株式会社,2006年11月。
    2.松田康博著,黃偉修譯,《台灣一黨獨裁體制的建立》,台北:政大出版社,2019年11月。 原著於2006年出版。
    3.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1994年。原著於1992年出版。
    4.若林正丈著,洪郁如等譯,《戰後台灣政治史-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歷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3月。 原著於2008年出版。

    (三)歐美作者
    1.吉列爾莫.奧唐奈(Guillermo A.O’Donnell)著,王歡、申明民譯,《現代化和官僚威權主義:南美政治研究》(Modernization and 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ism : Studies in South American Politic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原著於1979年出版。
    2.齊錫生(Zhongguo de Junfa Zhengzhi)著,楊云若、蕭延中等譯,《中國的軍閥政治(1916-1928)》(Warlord Politics In China 1916-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10年4月。
    3.塞繆爾.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洪陸訓等合譯,《軍人與國家 : 文武關係的理論與政治》(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 :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台北:時英出版社,2006年7月。 原著於1985年出版。
    4.塞繆爾.杭廷頓(Samuel P.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台北:五南出版,2019年9月,四版。 原著於1991年出版。


    七、學位論文

    1.Wu, Nai-Teh (吳乃德)(1987)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李功勤,〈蔣介石台灣時代的政治菁英-以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及內閣成員為例〉,嘉義:中正大學歷史所博士班,2001年7月。
    3.金智,〈蔣經國與台灣黨國體制的建構〉,台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2007年6月
    4.夏良業,〈魏道明與台灣省政改革(1947-1948)〉,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學系碩士班,2009年
    5.曹校雯,〈台灣省政府組織變革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班,2000年。
    6.張慧瑩,〈黨權與軍權之間:胡漢民與蔣中正關係的討論(1923-1936)〉,台北: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班,2002年。
    7.陳宜安,〈我國國家體制與警政發展(1950∼1987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博士班,2004年。
    8.陳咨仰,〈戰後台灣地區海軍的接收與重整〉,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2013年6月。
    9.陳胤宏,〈遠離台北:台灣省政府「疏遷」之研究(1945-1960),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2006年。
    10.陳曉慧,〈由上而下的革命:中國國民黨改造之研究(1950-1952)〉,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2000年6月。
    11.許耿修,〈台灣戶政制度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系碩士班,2003年6月。
    12.郭正亮,〈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1945-88)〉,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班,1988年6月。
    13.蔡俊明,〈台灣省政府主席地位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1990年6月。
    14.歐世華,〈吳國楨與台灣政局(1949-1954)〉,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2009年6月。
    15.鄭文勛,〈蔣經國與黨政高層人事本土化(1970~1988)〉,中壢: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6.蕭富隆,〈戰後初期台灣人事之演進與分析〉,台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2010年7月。
    17.蕭碧珍,〈動燙的年代:戰後初期魏道明主持台灣省政研究〉,台中:中學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9年6月。

    八、期刊論文及單篇論文

    1.古奠基,〈論總動與「戶警合一」〉,《建設雜誌》,第四卷第三期,(台北:建設雜誌社,1955年11月),頁11。
    2.余英時,〈中國史學的現階段:反省與展望-代「發刊辭」〉,《史學評論》,第1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9年7月),頁1-24。
    3.呂芳上,〈近代中國軍事歷史研究的回顧與思考〉,《國軍與現代中國》,(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5年4月),頁381-426。
    4.李力庸,〈從復舊奠基到經建開展:嚴家淦省主席任內的農業行政與調查〉,《轉型關鍵:嚴家淦先生與台灣經濟發展》,(台北:國史館,2014年11月),頁71。
    5.杜正宇,〈海外典藏之臺灣相關檔案略論:以美國、澳洲、聯合國為例〉,《台灣史研究》,第24卷2期,(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17年6月),頁235-264。
    6.金智,〈民國54年國共台灣海峽三次海戰之研析〉,《軍事史評論》,27期,(台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2020年6月),頁187-231。
    7.吳俊瑩,〈戒嚴體制下的台灣(1949-1960s)〉,《戰後初期的台灣(1949-1960s)》,(台北:國史館,2015年10月),頁135-195。
    8.吳乃德、陳明通,〈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年11月),頁303-334。
    9.林正慧,〈肅諜保防與情治分工〉,《戰後初期的台灣(1945-1960s)》,(台北:國史館,2015年10月),頁197-250。
    10.林佳龍,〈解釋台灣的民主化:政體類型與菁英的策略選擇〉,《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台北:月旦出版,1999年),頁87-152。
    11.林佳龍,〈地方選舉與國民黨政權的市場化~從威權鞏固到民主轉型(1946-94)〉,《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台北:月旦出版,1998年2月),頁169-259。
    12.胡台麗,〈芋仔與蕃薯-台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0年6月),頁107-131。
    13.胡佛,〈台灣威權政治的傘狀結構〉,《政治學的科學探究(四)政治變遷與民主化》,(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1月),頁13-19。
    14.胡佛,〈現代威權體制的專型與民主化〉,《政治學的科學探究(四)政治變遷與民主化》,(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1月),頁21-35。
    15.陳三井,〈中國國民黨與台灣建設〉,《中國國民黨黨史論文選集》,第五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11月),頁639-657。
    16.陳明通、朱雲漢,〈區域性聯合獨占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一項省議員候選人背景資料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二卷第1期,(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2年1月),頁77-97。
    17.許瑞浩,〈簡介〈黃杰將軍工作日記(警總)〉中的雷震案史料-以民國49年9月為例〉,《國史館館刊》,復刊第34期,(台北縣:國史館,2003年6月),頁186-210。
    18.許瑞浩,〈從官方檔案看統治當局處理「雷震案」的態度與決策──以國防部檔案為中心〉,《雷震案史料彙編:黃杰警總日記選輯》,(台北縣:國史館,2003年11月),頁31-126。
    19.張玉法,〈兩頭馬車:總裁蔣介石與代總統李宗仁的權力運作,1949〉,《蔣中正與黨務關係》,(台北:中正紀念黨,2013年12月),頁頁259-323。
    22.張富美,〈陳儀與福建省政(1934-41)〉,《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1992年2月),頁9-26。
    23.善湘,〈戶警合一開始實驗〉,《中國一周》,第一二六期,(台北:中國新聞出版,1952年9月),頁5。
    24.楊清江,〈戶警合一制度的概念〉,《警學叢刊》,第九卷二期,(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雜誌,1978年12月),頁94-99。
    25.劉義周,〈解嚴後台灣政黨體系的發展〉,《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1年1月),頁89-118。
    26.鄭梓,〈中央政府遷台初期開創「半自治制」之歷史控源(1949-1951)〉,《國父建黨革命一百周年學術討論集》,第四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3月),頁437-452。
    27.鄭梓,〈初探:戰後五十年台灣省政之變革──從行政長官到民選省長(一九四五~一九九五)〉,《回顧與前瞻:台灣省議會成立五十週年專刊》,(台中:台灣省議會,1996年4月),頁283-309。
    28.鄭梓,〈五十戴台政、誰主浮沈-從行政長官到民選省長〉,《光復元年:戰後台灣的歷史傳播圖像》,(新北:稻鄉出版社,2013年9月),頁446-485。
    29.鄭曉時,〈政體與軍隊:台灣文武關係(1950-1987)的一個分析架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五卷第一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2年11月),頁129-172。
    30.賴澤涵,〈陳儀與閩、台、浙三省省政(1926~1949)),《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社會經濟史》,第四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1991年12月),頁233-356。
    31.蕭全政,〈台灣威權體制轉體制轉型中的國家機關與民間社會〉,《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1年1月),頁63-88。
    32.蕭李居,〈國防會議的設置與法源初探(1952-1967)〉,《戰後檔案與歷史研究 第九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國史館,2008年12月),頁387-436。
    33.薛化元,〈台灣地方自治體制的歷史考察─以動員戡亂時期為中心的探討〉,《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1月),頁169-212。
    34.薛化元,〈選舉與台灣政治發展(一九五〇-一九九六)-從地方自治選舉到總統直選〉,《近代中國》,第135期,(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2000年2月),頁34-55。
    35.薛化元,〈陳誠與國民政府統治基盤的奠定──以一九四九年台灣省主席任內為中心探討〉,《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會論文集》,(台北縣:國史館,2000年12月),頁261-284。
    36.薛化元,〈戰後台灣地方自治體制的歷史變遷〉,《國史館館刊》,復刊第32期,(台北縣:國史館,2002年6月),頁17-35。
    37.蘇顯良,〈台省試辦戶警合一後之我見〉,《中國地方自治》,第二十三卷第二期,(台北:中國地方自治月刊社,1970年6月),頁16、17。
    38.蘇進強,〈列寧式政權民主化過程中的軍政關係:台灣的發展經驗〉,《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台北:月旦出版,1999年),頁189-236。
    39.蘇進強,〈從軍事文化的觀點看台灣政黨輪替後的文武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1期,(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5年9月),頁67-88。

    九、網路資料

    1.「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網站」,「沿革史」
    https://www.nsb.gov.tw/index01.html (瀏覽日期:2021/4/3)。
    2.任育德,〈中國國民黨的改造〉。「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845 (瀏覽日期:2020/8/19)。
    3.〈「台灣省黨部」文件審定為政治檔案 國民黨須在9/30前移歸國有〉,「自由時報電子報」,2021年8月5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628455 (瀏覽日期:2021/8/20)。
    4.「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
    a.「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實施綱要」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A0000006(瀏覽日期:2020/7/17)。
    b.「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A0000005(瀏覽日期:2020/7/17)。
    c.「戒嚴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F0070002(瀏覽日期:2020/7/17)。
    5.〈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決議文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https://www.un.org/chinese/ga/ares2758.html),(瀏灠日期,2021年6月28日)。
    6.「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檔案查詢系統」:https://www.th.gov.tw/new_site/01archives/01file_archives(2020年3月23日瀏覽)。
    7.張景源口述,顧雅文、李宗信訪,〈口述歷史-張森源前董事談「曾文水庫」〉,《水利署電子報》,第211期,2017/01/27。網址:http://epaper.wra.gov.tw/Article_Detail.aspx?s=F96F18BBA37DB586(瀏覽日期:2021/2/20)
    8.〈總統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內容〉,「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中華民國109年01月18日。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5191(瀏覽日期:2021/9/3)。

    下載圖示 校內:2022-09-01公開
    校外:2022-09-0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