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厚元
Chen, Hou-Yuan
論文名稱: 小波及灰色理論應用於地層下陷預警之研究-以濁水溪沖積扇為例
The Application of Wavelet and Grey Theory in the Land-Subsidence Potential analysis for the Cho-Shui River Fan
指導教授: 呂珍謀
Leu, Jan-M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 Ocean Engineering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灰關聯分析小波分析奇異點灰色預測模型
外文關鍵詞: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Wavelet Analysis, Singularity, Grey prediction model
相關次數: 點閱:137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各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量的相關性著眼,利用地下水位站普遍性設立及各種時水位至日水位頻率量測值皆具之優點,考量地下水位下降與地層下陷之相關性,最多包含第一~第五含水層之水位下降率,而利用相對於各地下水位站時間和空間之沉陷量內插值,以合理推論出關鍵地下水位站及關鍵含水層之水位變化。但地下水位站為數不少,為減低數據處理之難度及聚焦於非關鍵之地層下陷中心等影響,進行以下分析:(1)先以由5年至28年累積下陷及地層下陷中心分析方法,選出關鍵地下水位站。(2)選出可代表之地下水位站,再以應用灰關聯分析法求出相對於地層下陷量之含水層(1-5層)之水位下降率,進而淬取影響沉陷量的關鍵含水層。(3)淬取後之各層或單層地下水位,則依據地下水位長期變動趨勢分析結果,並依水位空間變化劇烈程度,選取多處觀測井進行指標水井管理水位分析。(4)進而以小波分析方法地下水位之時序值,從地下水位之動態變化的歷史來分析局部奇異點振幅大小及時間點。(5)以灰色預測模型GM(1,1)預測其地層下陷潛勢,求出預測值。(6)再結合局部奇異值振幅及時間點等參考變數,藉以設定地陷潛勢預警地下水位。
    由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可以觀察出小波分析最大振幅發生時間點,延後平均2年內即發生年最大沉陷量,且準確率可達85%以上,而出現小波分析無法辨識解讀情況者,都集中於雲林沿海,則為沿海地區潮汐或人為開發之影響所導致。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layers of groundwater levels and the settlement amount. I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frequently settled groundwater station and each hourly and daily water level frequency measurements,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water level drawdown and land subsidence, including the descending rate of water level from the first to fifth aquifer, and utilize each groundwater station’s spatiotemporal related interpolate value of settlement amount to reasonably conclude the critical groundwater station and the critical changes of water level in aquifer. However, there are lots of groundwater stations. Hence,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difficulties for handling the statistics and the influences from mistakenly focusing on non-critical land subsidence centers, I did the following analysis: First, I chose the critical groundwater stations from analyzing the data of the land subsidence centers and other descending areas which have accumulated from five to 28 years. Second, I selected representative groundwater stations and applied to th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o figure out the related amount of land subsidence to the descending rate of water level (first to fifth) in order to extract the most critical aquifer which influences the settlement amount. Third, I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extracted multi- or mono- groundwater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long-term changing tendencies of ground water level. Moreover, I selected many observation wells to conduct the indicated well management water level analysis based on the severe degree of water level spatial fluctuations. Fourth, I utilized the timing value of groundwater level of wavelet analysis and the history of movement fluctuations of ground water levels to analyze the partial singularity amounts of amplitude of vibrations and time period. Fifth, I used grey prediction model GM (1,1)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land subsidence and figure out a predicted value. Sixth, I combined the reference variables from partial singularity amounts of amplitude of vibrations and time period to establish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subsidence in order to warn the groundwater levels earlier.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water level and settlement amounts, we can observe the biggest amplitude time period from wavelet analysis and delay, on average, the biggest settlement amount in two years. Additionally, the accuracy rate can be over 85%. The areas that can not be identified by wavelet analysis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coastal regions of Yun-Lin, which is influenced due to the tidal intrusions and artificial development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符號表 XV 第一章 緒論 1-1 前言 1 1-2 研究目的 1 1-3 前人研究 2 1-4 研究方法 5 1-5 論文組織 9 第二章 理論解析 2-1 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 12 2-2 小波變換的奇異點分析 16 2-3 灰色預測模型GM(1,1) 19 第三章 研究區域概述 3-1 地理概況與範圍 21 3-2 背景資料整理與建置 31 3-3 地層下陷變化情勢說明 39 第四章 資料之演算及分析 4-1 地下水位與地層下陷時序空間率定及內插 42 4-2 以地陷中心選出關鍵水位站 53 4-3 灰關聯求出其關鍵變化含水層 58 4-4 以小波分析求出奇異點位置及最大振幅 64 4-5 灰預測進行數列預測 96 4-6 設定地陷潛勢警示之地下水位值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66 5-2 建議 168 參考文獻 170 附錄…. 附-1 簡歷…. 簡-1 表 目 錄 表3-1 地層下陷之量測方法之解析度精度比較表 25 表3-2 台灣地區目前正常運作之地層下陷監測井背景資料 37 表3-2(續) 台灣地區目前正常運作之地層下陷監測井背景資料 38 表4-1 分層地下水位位置的1980年至1989歷年時序沉陷值 44 表4-1(續) 分層地下水位位置的1980年至1989歷年時序沉陷值 45 表4-2 分層地下水位位置的1990年至1999歷年時序沉陷值 46 表4-2(續) 分層地下水位位置的1990年至1999歷年時序沉陷值 47 表4-3 分層地下水位位置的2000年至2007歷年時序沉陷值 48 表4-3(續) 分層地下水位位置的2000年至2007歷年時序沉陷值 49 表4-4 濁水溪沖積扇具壓縮潛勢土層厚度分析表 51 表4-4(續1) 濁水溪沖積扇具壓縮潛勢土層厚度分析表 52 表4-4(續2) 濁水溪沖積扇具壓縮潛勢土層厚度分析表 53 表4-5 關鍵地下水位站之選定 55 表4-5(續) 關鍵地下水位站之選定 56 表4-6 指標水井之關鍵變化含水層的灰關聯度及水井深度 60 表4-7 灰關聯關鍵層與影響深度和監測井分層壓密深度是否符合 63 表4-8 各地下水站奇異點振幅變化值 95 表4-9 地陷潛勢警示之地下水位警示值表 164 表4-9(續) 地陷潛勢警示之地下水位警示值表 165 圖 目 錄 圖1-1 本論文撰寫章節架構 10 圖3-1 彰雲地區地形分區圖 21 圖3-2 彰雲地區之區域地質圖 22 圖3-3 濁水溪沖積扇之水文地質概念模型 24 圖3-4 濁水溪沖積扇扇頂、扇央及扇尾分界 30 圖3-5 濁水溪沖積扇地區地下水分層觀測井圖 32 圖3-6 96年度彰化地區水準網示意圖 34 圖3-7 96年度雲林地區水準網示意圖 35 圖3-8 台灣地區地層下陷監測井網分布圖 36 圖3-9 彰化地區民國81~96年累積下陷量等值線圖 40 圖3-10 雲林地區民國81~96年累積下陷量等值線圖 41 圖4-1 本章關聯性與撰寫架構及闡述重點示意 43 圖4-2 彰化雲林地區地層下陷中心與觀測井分布圖 54 圖4-3 民國86年至96年彰化地區壓縮量與西港地下水位圖 57 圖4-4A 西港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65 圖4-4B 西港第3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65 圖4-5A 海豐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66 圖4-5B 海豐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66 圖4-6A 宜梧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67 圖4-6B 宜梧第3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67 圖4-7A 大溝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68 圖4-7B 大溝第1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68 圖4-8A 大溝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69 圖4-8B 大溝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69 圖4-9A 瓊埔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0 圖4-9B 瓊埔第3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0 圖4-10A 和豐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1 圖4-10B 和豐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1 圖4-11A 海園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2 圖4-11B 海園第1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2 圖4-12A 海園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3 圖4-12B 海園第3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3 圖4-13A 北港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4 圖4-13B 北港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4 圖4-14A 潭墘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5 圖4-14B 潭墘第1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5 圖4-15A 水林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6 圖4-15B 水林第1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6 圖4-16A 元長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7 圖4-16B 元長第3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7 圖4-17A 崙子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8 圖4-17B 崙子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8 圖4-18A 蔡厝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79 圖4-18B 蔡厝第1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79 圖4-19A 興化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0 圖4-19B 興化第3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0 圖4-20A 後安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1 圖4-20B 後安第1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1 圖4-21A 虎溪第4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2 圖4-21B 虎溪第4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2 圖4-22A 趙甲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3 圖4-22B 趙甲第3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3 圖4-23A 芳草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4 圖4-23B 芳草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4 圖4-24A 金湖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5 圖4-24B 金湖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5 圖4-25A 箔子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6 圖4-25B 箔子第1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6 圖4-26A 明德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7 圖4-26B 明德第1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7 圖4-27A 安南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8 圖4-27B 安南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8 圖4-28A 舊庄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89 圖4-28B 舊庄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89 圖4-29A 虎尾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90 圖4-29B 虎尾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90 圖4-30A 豐榮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91 圖4-30B 豐榮第3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91 圖4-31A 東光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92 圖4-31B 東光第1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92 圖4-32A 宏崙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93 圖4-32B 宏崙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93 圖4-33A 田洋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波形 94 圖4-33B 田洋第2含水層5 層db2 小波分解細節圖 94 圖4-34A 西港第3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0 圖4-34B 西港第3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0 圖4-35A 海豐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1 圖4-35B 海豐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1 圖4-36A 宜梧第3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2 圖4-36B 宜梧第3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2 圖4-37A 大溝第1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3 圖4-37B 大溝第1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3 圖4-38A 瓊埔第3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4 圖4-38B 瓊埔第3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4 圖4-39A 和豐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5 圖4-39B 和豐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5 圖4-40A 海園第1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6 圖4-40B 海園第1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6 圖4-41A 海園第3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7 圖4-41B 海園第3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7 圖4-42A 北港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8 圖4-42B 北港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8 圖4-43A 潭墘第1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09 圖4-43B 潭墘第1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09 圖4-44A 水林第1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0 圖4-44B 水林第1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0 圖4-45A 元長第3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1 圖4-45B 元長第3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1 圖4-46A 崙子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2 圖4-46B 崙子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2 圖4-47A 蔡厝第1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3 圖4-47B 蔡厝第1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3 圖4-48A 興化第3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4 圖4-48B 興化第3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4 圖4-49A 後安第1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5 圖4-49B 後安第1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5 圖4-50A 虎溪第4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6 圖4-50B 虎溪第4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6 圖4-51A 趙甲第3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7 圖4-51B 趙甲第3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7 圖4-52A 芳草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8 圖4-52B 芳草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8 圖4-53A 金湖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19 圖4-53B 金湖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19 圖4-54A 箔子第1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20 圖4-54B 箔子第1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20 圖4-55A 明德第1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21 圖4-55B 明德第1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21 圖4-56A 安南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22 圖4-56B 安南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22 圖4-57A 舊庄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23 圖4-57B 舊庄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23 圖4-58A 虎尾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24 圖4-58B 虎尾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24 圖4-59A 豐榮第3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25 圖4-59B 豐榮第3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25 圖4-60A 東光第1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26 圖4-60B 東光第1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26 圖4-61A 宏崙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27 圖4-61B 宏崙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27 圖4-62A 田洋第2含水層年最小水位GM( 1 ,1)預測 128 圖4-62B 田洋第2含水層年平均水位GM( 1 ,1)預測 128 圖4-63A 西港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32 圖4-63B 西港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33 圖4-64A 海豐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34 圖4-64B 海豐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34 圖4-65A 宜梧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35 圖4-65B 宜梧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35 圖4-66A 大溝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36 圖4-66B 大溝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36 圖4-67A 大溝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37 圖4-67B 大溝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37 圖4-68A 瓊埔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38 圖4-68B 瓊埔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38 圖4-69A 和豐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39 圖4-69B 和豐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39 圖4-70A 海園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0 圖4-70B 海園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0 圖4-71A 海園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1 圖4-71B 海園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1 圖4-72A 北港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2 圖4-72B 北港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2 圖4-73A 潭墘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3 圖4-73B 潭墘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3 圖4-74A 水林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4 圖4-74B 水林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4 圖4-75A 元長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5 圖4-75B 元長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5 圖4-76A 崙子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6 圖4-76B 崙子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6 圖4-77A 蔡厝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7 圖4-77B 蔡厝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7 圖4-78A 興化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8 圖4-78B 興化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8 圖4-79A 後安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49 圖4-79B 後安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49 圖4-80A 虎溪第4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0 圖4-80B 虎溪第4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0 圖4-81A 趙甲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1 圖4-81B 趙甲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1 圖4-82A 芳草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2 圖4-82B 芳草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2 圖4-83A 金湖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3 圖4-83B 金湖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3 圖4-84A 箔子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4 圖4-84B 箔子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4 圖4-85A 明德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5 圖4-85B 明德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5 圖4-86A 安南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6 圖4-86B 安南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6 圖4-87A 舊庄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7 圖4-87B 舊庄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7 圖4-88A 虎尾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8 圖4-88B 虎尾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8 圖4-89A 豐榮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59 圖4-89B 豐榮第3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59 圖4-90A 東光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60 圖4-90B 東光第1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60 圖4-91A 宏崙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61 圖4-91B 宏崙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61 圖4-92A 田洋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和沉陷關係圖 162 圖4-92B 田洋第2含水層地下水位警戒線 162

    1.丁崇峯(2006),機器學習演算法應用於地下水位與地層下陷量分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所博士論文。
    2.中興工程顧問公司(2002),台灣地區地下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援系統建置(2/4),經濟部水資源局。
    3.王文聖、丁晶、李躍清 (2005) ,水文小波分析,化學工業出版社。
    4.江亮 (2002),灰色GM(1,1)模型在經濟預測中的應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實驗學院。
    5.李工農、阮曉青、徐晨 (2007) , 21世紀經濟學教材:經濟預測與決策及其Matlab 實現,清華大學。
    6.李弼程、羅建書(2003),小波分析及其應用,機械工業。
    7.周孟科(1999),灰色理論應用於地層下陷之預測,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8.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資所(2001~2008),『台灣地區地層下陷之監測、調查及分析』,經濟部水利署。
    9.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2007-2008),地層下陷潛勢分析與警示計畫,經濟部水利署。
    10.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2003),台灣地區地下水資源圖說明書,經濟部水利署。
    11.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2005),台灣地區地下水文圖圖集繪工作,經濟部水利署。
    12.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2005-2008),地層下陷防治服務團年度工作計畫報告,經濟部水利署。
    13.張善文、雷英傑、馮有前 (2007),MATLAB在時間序列分析中的應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4.張新紅(2008),小波網絡理論及其在經濟建模中的應用,東北財經大學。
    16.張德豐(2009),MATLAB小波分析,機械工業。
    17.曹凱、許昌(2000),灰色理論GM(1,1)、GM(1,N)聯合模型在建築物沉降預測中的應用,水科學與工程技術,p54-57。
    18.許乃文(2000),灰色理論及類神經網路應用於雲林地區地層下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9.陳文福(2005),台灣的地下水,遠足文化事業公司。
    20.陳永光(2008) ,電子信息裝備試驗灰色系統理論運用技術, 國防工業。
    21.陳厚元、洪銘堅、曾鈞敏、許榮庭、丁崇峰 (2008),地層下陷警示系統規劃建置,第30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特刊-特別議題,p81-89。
    22.溫坤禮(2002),灰預測原理與應用,全華圖書公司。
    23.鄧聚龍(2002),灰預測與灰決策,華中科技大學。
    24.Donoho D., "Nonlinear Wavelet Methods for Recovery of Signals, Densities, and Spectra from Indirect and Noisy Data,"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Wavelets, Proceeding of Symposia in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47, I. Daubechies ed. Amer. Math. Soc., Providence, R.I., 1993, p 173-205.。
    25.Daubechies I., "Orthonormal Bases of Compactly Supported Wavelets," Comm. Pure Appl. Math., Vol 41, 1988, p 906-966.。
    26.Bradley J., C. Brislawn, and T. Hopper, "The FBI Wavelet/Scalar Quantization Standard for Gray-scale Fingerprint Image Compression," Tech. Report LA-UR-93-1659, Los Alamos Nat'l Lab, Los Alamos, N.M. 1993.。
    27. Cody M.A., "The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Dr. Dobb's Journal, Vol 19, Apr. 1994, p 44-46, 50-54.。
    28.Wickerhauser M.V., "Acoustic Signal Compression with Wave Packets," 1989. Available by TeXing this TeX Paper.。
    29. Wickerhauser M.V., Adapted Wavelet Analysis from Theory to Software, AK Peters, Boston, 1994, p 213-214, 237, 273-274, 387.。
    30. Meyer Y., Wavelet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Philadelphia, 1993, p13-31, 101-105.。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