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佳宜
Chen, Chia-I
論文名稱: 促參案之爭議類型與解決機制
The Types and Resolution Mechanism of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Disputes
指導教授: 許登科
Hsu, Teng-K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6
中文關鍵詞: 促參法爭議類型解決機制國家擔保責任協調仲裁
外文關鍵詞: Act for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Mediation, Arbitration, Settlement mechanism, Types of Disputes
相關次數: 點閱:14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政府於民國83年與89年,為了紓減政府財政困難,並同時提供民間投資機會,公布施行獎參條例與促參法。惟,從公布至今近二十年,陸續出現許多重大爭議與履約問題,例如著名的ETC案、台東美麗灣案、台北大巨蛋案等等,進而使民間及政府開始檢討反思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法制問題。促參案從規劃、甄選到興建營運,可分為準備階段、徵求民間參與階段以及履約管理階段,而隨著促參案各階段之進行,促參案之爭議不停衍生。故為健全促參法制及實務,不僅爭議有整理與類型化之必要且該等爭議如何於法律上處理與解決,亦容有依其類型為探討之必要。
    本文針對促參爭議與其解決機制,因涉及程序與實體法律關係,故首先從促參法涉及之民營化與擔保國家概念切入,建構並簡介促參法之基礎理論與規範。其次,檢視有別於一般行政法爭議之促參爭議之解決機制。立法者針對促參法之爭議特性,設計配套了特殊解決機制,依促參法第47條、第48之1條及相關子法之規定,包含異議、申訴、協商、協調、仲裁。瞭解促參法之法理法制、法律關係及爭議解決機制後,第三章以促參案締約前之三類爭議:(一)招商文件與投資契約草案內容、(二)甄審公平性、(三)主辦機關議約完成不續辦理,為探討中心,除了實體法律關係之問題外,更提出這三種爭議類型之解決模型。第四章就投資契約締結後履約階段之爭議分為(一) 契約爭議、(二) 非契約爭議。而契約爭議再進一步細分四個次類型:1.因公益事由變更契約、2.不可抗力除外情事、3.主辦機關違反承諾事項、4.民間機構違約。非契約爭議可再細分費率核定與強制接管兩個次類型。最後,本文亦提出履約階段之契約爭議與非契約爭議之解決機制模型。
    綜上,本文除對促參案之各爭議類型探討其實體之權利義務關係外,更針對各爭議類型提出相對應之解決途徑或賠償補償措施,建立促參爭議及解決途徑類型化之模型。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of the Government and provide privat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the Government promulgated the “ACT FOR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2000. However,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nearly 20 years, there have been many major controversies and compliance issues, such as the famous ETC case, Taitung beautiful Bay case, the Taipei Dome case. The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 from planning, selection to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preparatory stage, selection stage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and then concession contract compliance management stage.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particip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t for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 system and practice,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sort out and classify the disputes, but also need to know how to deal with and resolve these dispu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簡 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提出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6 第四節 論文架構 8 第二章 促參法規範下締約前與締約後之法律關係 13 第一節 促參法之法理基礎 13 第二節 促參法作為經濟行政及擔保行政法所形成之法制 27 第三節 投資契約之法理與締約前後之法律關係 46 第三章 促參案締約前階段之爭議與解決 57 第一節 招商文件與投資契約草案之爭議 57 第二節 甄審程序公平性之爭議 73 第三節 主辦機關議約完成不續辦理之爭議 97 第四節 締約前之爭議類型與爭議解決機制 115 第四章 促參案履約期間之爭議與解決 123 第一節 契約所生爭議 123 第二節 非契約所生爭議 173 第三節 履約中之爭議類型與爭議解決機制 202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211 第一節 結論 211 第二節 展望 220 參考文獻 223

    中文專書
    1. 王澤鑑,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法生,三民,2003年10月增訂版七刷。
    2. 古嘉諄、李元德、黃俊凱、陳俐宇主編,促參法Q&A-100個有關辦理BOT、OT等案件的重要問題,元照,2009年7月初版。
    3. 吳光明,仲裁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2004年11月。
    4.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13 版,三民,2015年。
    5. 吳庚,行政爭訟法論,增訂7 版,元照,2014年9月。
    6.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3 版,三民,2004 年。
    7. 李建良,2011 年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專書,2012 年。
    8. 李建良,行政法基本十講,初版,元照,2011 年。
    9.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2012 年6 版。
    10.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增訂9 版,三民,2011 年。
    11. 林錫堯,行政法要義,元照,2006 年3 版。
    12.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2010年9月4版。
    13.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92年3月。
    14. 施啟揚,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7年10月7版二刷。
    15. 洪國欽,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逐條釋義,元照,2008年1月初版。
    16. 胡仲英,BOT理論與實務—兼論我國BOT政策之推動,孫運璿基金會,1999年。
    17.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 1999年初版。
    18. 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2009年9月6版。
    19. 陳寶瑞,公共經濟學,五南,2008年7月初版。
    20. 雷勝強,國際工程風險管理及保險,淑馨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21. 廖義男,公共建設與行政法理,三民,1994年8月初版。
    22. 劉漢廷總編,促參爭議問題與實務,仲裁協會,2015年5月1版。
    23. 謝哲勝,李金松,工程契約理論與實務(兼論政府採購法),翰蘆圖書,2014年9月3版。
    24. 謝哲勝主編,BOT契約法律與政策,台灣法學基金會,2015年11月初版。

    (二)期刊文章、計劃報告
    1. Bauer著,李建良譯,民營化時代的行政法新趨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03 期,2012年7月,頁21-71 。
    2. 王文宇,BOT主要契約內容解析(上),全國律師,第三卷,第11期,頁59-76。
    3. 王文宇、邱韋智,非典型(商業)契約解釋與變更程序—論高捷013號仲裁案,全國律師,第17卷,第11期,2013年11月,頁19-41。
    4. 王服清,論「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在環境法領域之運用,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49期,2015年10月,頁63-141。
    5. 江嘉琪,ETC契約之公、私法性質爭議—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四年停字第一二二號裁定與九四年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第81期,2006年4月,頁112-115。
    6. 江嘉琪,行政契約法律關係的進展,月但法學教室,第63期,2008年1月,頁30-42。
    7. 江嘉琪,行政契約請求權的貫徹與行政契約的爭訟,月但法學教室,第67期,2008年5月,頁33-44。
    8. 江嘉琪,行政契約關係中之競爭者權利保護,輔仁法學,第37期,2009年6月,頁77-110。
    9. 吳小燕、許登科、洪國欽,促參案件之爭議與仲裁,工程季刊,第77期,2006年3月,頁36-48。
    10. 呂紹凡,BOT特許合約期前終止之相關介紹,萬國法律,第129期,2003年6,頁1-9。
    11. 李建良,中科三期開發案停止執行之強制執行-兼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九九年度執字第五七號裁定,台灣法學雜誌,第 161 期,2010年10月,頁37-52 。
    12. 李建良,行政法 第六講:行政法律關係序說,月旦法學教室,第30期,2005年4月,頁44-55。
    13. 李建良,試論一般給付之訴之適用範圍,律師雜誌,第254期,2000年11月,頁29-51。
    14. 李惠宗,行政法院對BOT最優申請人決定程序的審查-兼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四年訴字第七五二號(ETC)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2006年5月,頁177-190。
    15. 李震山,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1996年11月,頁32-36 。
    16. 林三欽,行政法上權利救濟管道的選擇─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護之區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6期,2001年9月,頁117-124。
    17. 林依仁,民主正當性成分與其程度,政大法學評論,第129期,2012年10月,頁75-159。
    18. 林宜蓁,觀光休憩採BOT模式的課題與建議—以吉貝休閒度假旅館BOT案為例,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0卷,第9期,2007年9月,頁58-63。
    19. 林明昕,行政爭訟上停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以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二項為中心,2005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6年12月。
    20. 林明昕,論 ETC案中之行政爭訟問題─以暫時權利保護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2006年5月,頁226-233。
    21. 林明昕,論「停止執行裁(決)定之實體審查標準」,訴願專論選輯-訴願新制專論系列之三,台北市政府,2002年11月。
    22. 林明鏘,BOT契約與給付拒絕─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五年訴字第二七一○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5期,2007年6月,頁1-40 。
    23. 林明鏘,ETC判決與公益原則-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四年度訴字訴字第七五二號判決及九十四年度停字第一二二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34期,2006年6月,頁5-25。
    24. 林明鏘,台灣BOT的制度缺陷與修法建議,月旦裁判時報,第36期,2015年6月,頁50-59。
    25. 林明鏘,行政契約與行政處分─評最高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判字第三八三七號判決,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1期,2004年1月,頁93-130。
    26. 林明鏘,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事件法律性質之分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2006年5月,頁218-225。
    27. 林明鏘,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制與檢討-從地方自治團體有效管制觀點出發,月旦法學雜誌,第 234 期,2014年10月,頁48-72。
    28. 林明鏘,政策中止促參程序之法律爭議—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5年訴字第2710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98年判字第635號判決,東吳法律學報,第25卷1期,2013年4月,頁49-73。
    29. 林明鏘,都市更新之正當法律程序—兼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法令月刊,第67卷第1期,2016年1月,頁1-27。
    30. 林明鏘,進口蘋果權利標售與行政契約:評最高行政法院95年度判字第815號判決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2年度訴字第5337號判決,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2期,2008年6月,頁1-40 。
    31. 林明鏘,擔保國家與擔保行政法─從2008年金融風暴與毒奶粉事件談國家的角色,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吳庚教授七十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2010年。
    32. 林昱梅,行政法院對暫時權利保護之審查模式—兼評中科三期停止執行與停止開發相關裁定,法令月刊,第61卷,第10期,2010年10月,頁37-55。
    33. 林素鳳,淺析行政訴訟法上之停止執行,萬國法律,第112期,2000年8月,頁17-25 。
    34. 林素鳳,關於情況判決制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1期,2006年4月,頁122-125。
    35. 林發立,融資介入權:以重大 BOT 案例中外國融資機構所可能面臨介入權問題為中心,萬國法律第 101 期,1998年10月,頁85-93。
    36.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期,2000年7月,頁57-76。
    37. 侯慶辰,民法情事變更原則之研究,法學叢刊,2003年7月,第191期,頁107-130。
    38. 洪士茗,以擔保國家理論檢視我國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強制接管法制,全國律師,第18:6期,2014年6月,頁71-86。
    39. 徐瑞晃,促參法當事人之行政訴訟救濟途徑(上),司法周刊,第1697期,2015年5月,頁2-3。
    40. 馬鴻驊,行政爭訟法上暫時權利保護類型之選擇,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5月,頁113-137。
    41. 張文郁,權利保護必要和續行確認訴訟,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2月,頁20-21 。
    42. 張桐銳,行政法與合作國家,月旦法學雜誌,第 121期,2005年6月,頁25-53。
    43. 張錕盛,行政法學另一種典範之期待:法律關係理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6月,頁54-87。
    44. 許宗力,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的最新發展—評司法院釋字第四八八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頁153-160。
    45. 許宗力,論行政任務之民營化,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46.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9月。
    47. 許登科,「民間參與」之法制解析—以評論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2年度訴字第569號、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判字第1177號判決為中心,法學叢刊,第204期,2006年10月,頁127-145。
    48. 許登科,BOT爭議仲裁之行政法觀點,月旦裁判時報36期,2015年6月,頁60-70。
    49. 許登科,公法契約爭議仲裁判斷之撤銷訴訟—以管轄法院和法院審理基準為中心,成大法學第28期,2014年12月,1-75頁。
    50. 許登科,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制中民間機構之法律地位-以解析最高法院 99 年度臺上字第 4920 號刑事判決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33 期,2011年4月,頁79-143 。
    51. 許登科,民辦都更之私程序法與司法審查—以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765號判決為例之評析,世新法學第9卷第1期,2015年9月,頁1-82。
    52. 許登科,行政法院對行政契約中違約金約定之審查與法則適用─最高行政法院一百年度判字第三六六號判決(含原審判決)之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10期,2011年8月,頁12-22。
    53. 許登科,促參法明定最優申請人籌辦期間之法制意涵─最高行政法院一○○年度判字第一一八一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20期,2013年4月,頁16-26。
    54. 許登科,促參法規範下BOT案爭議之解析—以權利金、違約金、強制接管、契約性質爭議為中心,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6期,2015年6月,頁57-65。
    55. 許登科,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中投資契約法制之研究─以行政法上契約法理為基礎作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100-2410—006-001-,2011年12月。
    56. 許登科,面對促參法與推動促參案的幾個基本法理初探-以相關法院見解為中心的交互呈現與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34期,2014年11月,頁119-138。
    57. 許登科,釋字第 709 號解釋釋放之訊息與延伸思考,月旦裁判時報,第 23 期,2013年10月,頁84-109。
    58. 許登科、許照生,促參法之締約程序法律關係中申請人的地位與權利保障,東吳法律學報,第27卷第1期,2015年7月,頁41-90。
    59. 陳英鈐,行政法院作為行政程序的守護神—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ETC案裁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32期,2006年5月,頁150-164 。
    60. 陳英鈐,國家對民辦都更的擔保責任,月旦法學教室,第118期,2012年8月,頁6-8。
    61. 陳英鈐,從有效權利保護論公法上假處分─與最高行政法院之裁定對話,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4卷第4期,2005年7月,頁71-128。
    62. 陳清秀,特許合約與公權力之行使,月旦法學雜誌,34期,1998年2月,頁52-60。
    63. 陳清秀,新行政訴訟種類之評析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年4月,頁33。
    64. 陳愛娥, 行政組織法:第二講 國家角色變遷下的行政任務,月旦法學教室,3 期,2003 年1月,頁104-111。
    65. 陳愛娥,行政組織法:第一講 國家角色變遷下的行政組織法,月旦法學教室創刊號,2002 年11月,頁100-106 。
    66. 陳愛娥,行政組織法:第四講-「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法律規制-公私部門合作法制的建構,月旦法學教室,8 期,2003 年6月,頁57-67。
    67. 陳愛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事件中的行為形式與權力劃分,月旦法學雜誌,第134期,2006年7月,頁26-45。
    68. 陳愛娥,經濟行政領域中的程序保障—以分配程序(Verteilungsverfahren)為觀察重心,憲政時代,38 卷1 期,2012 年7月,頁1-27。
    69. 陳新民,和為貴—由「合作行政」的概念論行政調解的法制改革,政大法學評論,第121期,2011年6月,頁107-157。
    70. 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頁3-33。
    71. 程明修,公私協力法律關係之雙階爭訟困境,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現代行政之正當法律程序/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制,台灣行政法學會研討會論文集(2014),2014 年12 月。
    72. 程明修,公私協力契約相對人之選任爭議—以最高行政法院95 年度判字第1239 號判決之若干爭點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38 期,2006 年11月,頁28-37 。
    73. 程明修,公私協力契約與行政合作法-以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之改革構想為中心,興大法學,7 期,2010 年6月,頁69-143 。
    74. 程明修,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以公私協力行政為中心,收錄於氏著,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2 版,新學林,2005 年10月。
    75. 程明修,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以公私協力行為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 120 期,2005年5月,頁37-65。
    76. 程明修,行政訴訟類型之適用-有關雙階理論、行政處分是否消滅的爭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1期,2006年4月,頁116-121 。
    77. 程明修,非型式化的行政行為—以經濟行政中自我限制協定為例,收錄於氏著,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2 版,新學林,2005 年。
    78. 程明修,經濟行政法中「公私協力」行為形式的發展,月旦法學雜誌,60 期,2000 年5月,174-182。
    79. 程明修,德國經濟行政法總論之發展現況,法學叢刊,175 期,1999 年7月,頁102-120。
    80. 黃立,工程承攬契約中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問題,政大法學評論,第119期,2011年2月,頁189-231。
    81. 黃國立,淺談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協調機制,現代營建,第334期,2007年10月。
    82. 黃錦堂,行政任務民營化之研究—德國法的觀察與我國的省思,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2004年10月。
    83. 葉張基,不動產投資信託投資開發型民間參與案件之法令限制與排除,中正財經法學,第 3 期,2010 年7月,頁87-147。
    84. 葉張基,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國家賠償責任之解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24 期,2008 年5月,頁161-206。
    85. 葉張基,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強制接管營運與證券化風險分配之研究,台灣法學雜誌,第266期,2015年12月,頁19-39。
    86. 葉張基,論民間參與案件政府投資公共建設一部之法律適用,玄奘法律學報,第 12 期,2009年12月,頁1-47。
    87. 葉新民,預約效力的十字路口-簡評最高法院100 年台上字2067 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雜誌,18 期,2012 年12月,頁32-44。
    88. 詹益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案介紹,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7期,2002年8月。
    89. 詹鎮榮,「競爭者無歧視程序形成請求權」之保障─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判字第一二三九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38期,2006年11月,頁38-55。
    90. 詹鎮榮,公私協力選商程序之平等保障,收錄於氏著,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84,初版,新學林,2014 年,頁137-164。
    91. 詹鎮榮,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國家賠償責任,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2010 年,頁441-445。
    92. 詹鎮榮,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以組織私法化與任務私人化之基本行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15 卷1 期,2003 年8月,頁1-40。
    93. 詹鎮榮,行政合作法之建制與開展—以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為中心,收錄於氏著,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84,初版,新學林,2014 年,頁3-60。
    94. 詹鎮榮,行政合作契約瑕疵效果之檢討與續造,收錄於氏著,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84,初版,新學林,2014 年,頁233-280。
    95. 詹鎮榮,行政合作契約瑕疵效果之檢討與續造,收錄於氏著,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84,初版,新學林,2014 年,頁233-280。
    96. 詹鎮榮,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現實與理論—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之ETC相關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34期,2006年7月,頁46-67。
    97. 詹鎮榮,國家擔保責任之實踐與檢討—以我國行政法院之公私協力相關裁判為觀察,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現代行政之正當法律程序/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制,台灣行政法學會研討會論文集(2014),2014年12月,頁149-192。
    98. 詹鎮榮,論公私協力法制上之「遞補簽約機制」,收錄於氏著,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84,初版,新學林,2014 年,頁281-310。
    99. 詹鎮榮,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2003年10月,頁8-29。
    100. 詹鎮榮,論經濟行政法上之競爭者訴訟,收錄於氏著,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84,初版,新學林,2014 年,頁311-374。
    101. 劉淑範,行政任務之變遷與「公私合營事業」之發展脈絡,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期,2008年3月,頁1-108。
    102. 劉紹樑,論BOT基本法,月旦法學雜誌,第33期,1998年2月,頁22。
    103. 潘欣榮,BOT建設下融資機構介入權/主辦機關強制接管法律性質之研究- 兼論以土地信託方式解決BOT建設下主辦機關強制接管程序可行性之研究,台灣法學雜誌,第167期,2011年1月,頁3-39。
    104. 蔡宗珍,行政管轄之法理基礎及其與訴願管轄之關係,政大法學評論,第121期,2011年6月,頁161-221 。
    105. 蔡宗珍,從給付國家到擔保國家—以國家對電信基礎需求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2 期,2009年,頁33-36。
    106. 蔡茂寅,情況判決與情況決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期, 2000年2月,頁100-105。
    107. 蕭文生,自程序與組織觀點論基本權利之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3期,2000年1月,頁27-54。
    108. 賴恆盈,告別特別權力關係(上)—兼評大法官釋字第六八四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97期,2011年9月,頁114-133。
    109. 賴恆盈,論行政訴訟之裁判基準時,政大法學評論,第121期,2011年6月,頁223-312。
    110. 蘇南,BOT投資契約工程爭議與仲裁研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35期,2011年10月,頁155-209。
    111. 蘇南,論BOT制度的經濟分析──以風險及代理理論觀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38卷,2013年1月,頁47-98。

    (三)政府委託研究報告
    1.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動議題改進之研究-加強促參案件履約管理機制委託專業服務案研究報告,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2006年12月。
    2. 「促參履約爭議協調委員會運作機制之研析」專業服務案-結案報告,理律法律事務所,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2012年 11月。
    3.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BOT及OT案件招商文件及投資契約參考文件—議題成果報告,理律法律事務所,財政部推動促參司委託研究,2013年 12月。

    (四)學位論文
    1. 朱瑋華,從擔保國家理論探討我國促參案件監督管理之規範架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1月。
    2. 張世宏,民間參與公共工程移轉階段基本法制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5月。
    3. 許登科,德國擔保家理論為基礎之公私協力(ÖPP )制-對我國促參法之啟示─,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6月。
    4. 許照生,促參法徵求民間參與階段之程序保障—以案件申請人之法律地位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6月。
    5. 楊宛臻,論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之補償與賠償,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7月。
    6. 葉張基,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證券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7月。
    7. 賴恆盈,行政法律關係論之研究------行政法學方法論評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1月。
    8. 羅詩欽,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國家賠償責任,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2-12-3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