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吉爾
Chiu, Chi-Erh
論文名稱: 論國際法下民族自決權之脫離權
On the Right of Secession from the Right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指導教授: 陳怡凱
Chen, Yi-K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中文關鍵詞: 民族自決權對內自決對外自決脫離權補償性脫離權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領土完整原則
外文關鍵詞: Right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Internal Self-determination, External Self-determination, Right of Secession, Right of Remedial Secession, Principle of Non-intervention, Principle of Territorial Integrity
相關次數: 點閱:401下載:5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族自決理論自20世紀初由列寧與威爾遜相繼提出後已逾百年,累積出大量相關的學術論述與國際實踐。不過隨著民主、自由與人權價值不斷的發展與深化,賦予民族自決更豐富的內涵,同時也加深了理論適用的難題,其中非屬殖民地人民是否有權脫離母國,即是相當重要的議題,而面對國際現實複雜的民族問題,我們需要建構一個更具有現代國際法意義的民族自決權,讓希冀獨立的人們都能藉由理論與法治,正當化他們的理想與行動,建立屬於自己的烏托邦。
    本論文旨在探討脫離權在民族自決權概念下之規範與實踐。誰是自決權的主體?是研究民族自決權會遇到的基本卻又複雜的課題,本文透過相關文獻,建構出自決權主體在主客觀上的要件。受到去殖民化運動影響的各民族,尤其是受到壓迫的民族,期盼能夠建立自己的國家,不過目前國際法仍以託管地、非自治領土或是受外國軍事佔領之人民,才得以主張對外自決權,脫離權與補償性脫離權的概念,仍處於缺乏制度基礎的道德訴求,本文藉由國際法學者及政治學者之文獻,試圖爬梳歸納民族行使脫離權之要件,衡平國際法原則與當代人權價值。
    由於民族行使對外自決權或是補償性脫離權,在國際法上沒有特定形式的規範,本文將自決權行使區分成非民主與民主兩種程序,並建議以民主程序為原則。在自決權行使的過程中,多少會與國際法原則產生緊張關係,本文以國際法院判決與諮詢意見為基礎,釐清相關之問題。接著透過國際實踐案例,結合分析本文建構之自決權主體要件與補償性脫離權要件。最後在結論部分,簡單回應台灣在脫離權上的適用。

    The theory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has been proposed by Lenin and Wilso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t has accumulated many related academic discourses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of the values of democracy, freedom and human rights,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is endowed with richer connot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 of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is difficult in nowadays. Among them, whether non-colonized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leave their parent state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Faced with the complex nation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reality, we need to construct a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that is more meaningful in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so that people who wish to be independence can use theory and the rule of law to justify their ideals and actions and establish their own Utopia.

    簡目 VI 詳目 VIII 圖次 X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本文架構 3 第二章 民族自決權之發展歷史 5 第一節 民族自決概念之緣起 5 第二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7 第一項 列寧與威爾遜 7 第二項 國際聯盟 8 第三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9 第一項 聯合國與相關機構 9 第一款 《聯合國憲章》 10 第二款 聯合國大會 11 第三款 國際法院 17 第二項 國際社會成員之態度 19 第四節 小結 20 第三章 民族自決權之主體、客體、程序與效力 22 第一節 自決權之主體 23 第一項 民族 23 第一款 客觀要件 32 第一目 特定的領土範圍 32 第二目 受到壓迫 34 第二款 主觀要件 36 第一目 想像的 36 第二目 有限的 37 第三目 有主權的 37 第四目 共同體 37 第二項 國家 38 第三項 小結 39 第二節 自決權之客體 40 第一項 對內自決權 41 第二項 對外自決權 42 第一款 獨立建國 45 第二款 脫離權 46 第一目 支持脫離權 48 第二目 反對脫離權 50 第三目 補償性脫離權 50 第三款 自治權 52 第四款 自由結合與合併 53 第三項 小結 55 第三節 自決權之程序 55 第一項 非民主程序 56 第一款 實效原則 56 第二款 國際勢力介入 58 第三款 小結 59 第二項 民主程序 59 第一款 事前協商 60 第二款 修法 60 第三款 修憲 61 第四款 國會決議 61 第五款 公民投票 62 第一目 公民投票發動的階段 63 第二目 提案連署的階段 64 第三目 公民投票進行的階段 65 第四目 公民投票的事前審查與事後審查 66 第五目 公民投票之效力 67 第六目 小結 68 第三項 小結 69 第四節 自決權之效力 69 第一項 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 69 第一款 原則之內涵 70 第一目 干涉之定義 70 第二目 內政之範圍 71 第二款 以軍事與軍事相關行動介入尼加拉瓜案 71 第一目 案件事實 71 第二目 裁判要旨 72 第三目 本案分析 72 第三款 對外自決權、補償性脫離權與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 73 第一目 協助民族行使對外自決權或補償性脫離權 73 第二目 人道干涉 73 第三目 小結 74 第二項 領土完整原則 75 第一款 原則之內涵 75 第二款 對外自決權、補償性脫離權與領土完整原則 76 第三項 母國或境外強權不承認自決結果 77 第一款 國家承認 78 第一目 國家承認的態樣 78 第二目 國家承認的理論 78 第三目 國家承認的要件 79 第二款 小結 80 第五節 小結 80 第四章 脫離權之國家實務 82 第一節 東帝汶 82 第一項 東帝汶簡介 82 第二項 本文分析 85 第一款 是否為自決權主體? 85 第二款 可否行使補償性脫離權? 86 第二節 科索沃 87 第一項 科索沃簡介 87 第二項 案件事實 87 第三項 國際法院諮詢意見 89 第一款 裁判要旨 89 第二款 管轄權與裁量權 90 第三款 問題之範圍與意義 91 第四款 宣布獨立是否符合國際法 91 第一目 一般國際法 91 第二目 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和UNMIK憲法框架 93 第四項 本文分析 95 第一款 是否為自決權主體? 95 第二款 可否行使補償性脫離權? 95 第三節 魁北克 96 第一項 魁北克簡介 96 第二項 最高法院諮詢意見 97 第一目 依據憲法,魁北克可否片面脫離聯邦? 98 第二目 依據國際法,魁北克可否片面脫離加拿大? 98 第三目 上開二項權利是否衝突? 99 第三項 本文分析 100 第一款 是否為自決權主體? 100 第二款 可否行使補償性脫離權? 100 第四節 加泰隆尼亞 101 第一項 加泰隆尼亞簡介 101 第二項 本文分析 103 第一款 是否為自決權主體? 103 第二款 可否行使補償性脫離權? 104 第五節 小結 104 第五章 結論 106 ㄧ、民族自決權之發展歷史 106 二、自決權之主體 106 三、自決權之客體與補償性脫離權 107 四、自決權之程序與效力 107 五、脫離權之國家實務 108 六、補償性脫離權在國際法上的現況 109 七、脫離權在台灣的適用 110 (ㄧ)James Crawford的見解 110 (二)Brad Roth的見解 111 (三)邁向國家正常化 112 參考文獻 11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ㄧ、專書
    丘宏達、陳純一,現代國際法,三民書局出版,修訂3版,2015年8月。
    丘宏達、陳純ㄧ,現代國際法參考文件,三民出版社,修訂2版,2019年6月。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揚智文化出版,1998年10月。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修訂8版,2020年10月。
    法務部法制司,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一般性意見,法務部出版,2013年5月。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出版,修訂6版,2014年9月。
    林承節,印度史,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
    洪茂雄,南斯拉夫史-巴爾幹國家的合與分,三民書局出版,2005年4月。
    陳隆志,台灣的獨立與建國,月旦出版,1993年11月。
    陳隆志,國際人權法文獻選集與解說,前衛出版,2006年4月。
    陳隆志著,陳隆志、陳盧千壽譯,美國、台灣、中國的關係國際法與政策觀點,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8年5月。
    張國城,國家的決斷:給台灣人看的二戰後國際關係史,八旗文化出版,2019年11月。
    彭明敏、黃昭堂著,蔡秋雄譯,臺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玉山社出版,1995年5月。
    雲程,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下),憬藝出版,2007年1月。
    黃居正,判例國際公法I,黃居正出版,2013年7月。
    黃琛瑜,蘇格蘭獨立公投:政策發展與挑戰,五南圖書出版,2014年9月。
    黃異,國際法,新學林出版,修訂5版,2020年1月。
    蔡宗珍,憲法與國家(ㄧ),元照出版,2004年4月。
    蔡東杰,西洋外交史,風雲論壇出版,2013年9月。
    劉文彬,西洋人權史-從英國大憲章到聯合國科索沃決議案,五南圖書出版,2005年2月。
    鄧衍森,國際人權法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2016年10月。
    謝福助,新干涉主義:科索沃案例議題研究,韋伯文化出版,2003年9月。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台灣法律地位的歷史考察,前衛出版,2010年7月。
    Andrew Heywood著,陳思賢譯,政治的意識形態,五南圖書出版,修訂2版,2016年9月。
    Andrew Heywood著,盛盈仙、曾馨婷、盧國益、蘇若萍譯,政治學,雙葉書廊出版,2017年1月。
    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出版,修訂2版,2010年5月。
    Thomas Buergenthal & Dinah Shelton & David P. Stewart著,楊雅婷、陳文暉譯,國際人權概觀,國立編譯館出版,2007年9月。
    二、論文集
    王思為,南蘇丹獨立公投之研析與啟示,收錄於:陳隆志、陳文賢主編,國際社會公民投票的類型與實踐,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1年5月。
    尤清,人民自決與補償性分離-兼評國際法院Kosovo案諮詢意見,收錄於:台灣國際法學會主編,台灣·國家·國際法,台灣國際法學會出版,2017年12月。
    李明峻,東帝汶獨立過程的啟示,收錄於:鄭南榕基金會主編,這裡不是一條船-新國家運動三十週年紀念專書,逗點文創結社出版,2018年12月。
    卓忠宏,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公民投票案例研究與解析,收錄於:陳隆志、陳文賢主編,國際重要公民投票案例解析,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0年4月。
    卓忠宏,多元文化主義與族群認同-西班牙案例研究,收錄於:洪泉湖主編,當代歐洲民族運動: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到克里米亞危機,聯經出版,2017年7月。
    紀舜傑,魁北克主權公投之發展與意義,收錄於:陳隆志、陳文賢主編,國際重要公民投票案例解析,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0年4月。
    洪茂雄,中東歐國家公投實例的分析,收錄於:陳隆志、陳文賢主編,國際社會公民投票的類型與實踐,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0年4月。
    洪泉湖,當代民族分離運動的理論與實際,收錄於:洪泉湖主編,當代歐洲民族運動: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到克里米亞危機,聯經出版,2017年7月。
    施正鋒,南斯拉夫的解體與繼承國的獨立,收錄於:洪泉湖主編,當代歐洲民族運動: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到克里米亞危機,聯經出版,2017年7月。
    施正鋒,魁北克的獨立之路,收錄於:鄭南榕基金會主編,這裡不是一條船-新國家運動三十週年紀念專書,逗點文創結社出版,2018年12月。
    唐玉禮,德國1949-1990年之統一經驗與啟示,收錄於:洪泉湖主編,當代歐洲民族運動: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到克里米亞危機,聯經出版,2017年7月。
    唐玉禮,加拿大的魁北克獨立運動,收錄於:洪泉湖主編,當代歐洲民族運動: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到克里米亞危機,聯經出版,2017年7月。
    陳鴻瑜,東帝汶前途自決公投之研析,收錄於:陳隆志、陳文賢主編,國際重要公民投票案例解析,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0年4月。
    陳隆志、陳文賢,公民投票的理念、發展與類型,收錄於:陳隆志、陳文賢主編,國際社會公民投票的類型與實踐,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1年5月。
    陳怡凱,國際法作為憲法解釋之界線-臺灣分裂社會中之憲法危機及其解決,收錄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新學林出版,第八輯下冊,2014年7月。
    陳怡凱,修憲或制憲?如何以法律手段建國,收錄於:鄭南榕基金會主編,這裡不是一條船-新國家運動三十週年紀念專書,逗點文創結社出版,2018年12月。
    許建榮,東帝汶獨立運動與外國因素,收錄於:施正鋒主編,各國獨立運動,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出版,2017年8月。
    黃琬珺,波多黎各公投與政治意義,收錄於:陳隆志、陳文賢主編,國際重要公民投票案例解析,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0年4月。
    鄭得興,捷克及斯洛伐克的分合與國族主義,收錄於:洪泉湖主編,當代歐洲民族運動: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到克里米亞危機,聯經出版,2017年7月。
    戴寶村,玉山地景與台灣認同的發展,收錄於:臺灣歷史學會編輯委員會主編,國家認同論文集,稻鄉出版,2001年6月。
    魏百谷,波海三國獨立公投之研析,收錄於:陳隆志、陳文賢主編,國際社會公民投票的類型與實踐,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1年5月。
    蘇芳誼,公民投票的程序與效力,收錄於:陳隆志、陳文賢主編,國際社會公民投票的類型與實踐,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2011年5月。
    Allen Buchanan著,許雲翔譯,分離主義的國際體制面向,收錄於:Percy B. Lehning主編,許雲翔、江佩娟、葉錦娟、劉中文譯,分離主義的理論,韋伯文化出版,2002年2月。
    Percy B. Lehning著,葉錦娟譯,分離主義理論:導論,收錄於:Percy B. Lehning主編,許雲翔、江佩娟、葉錦娟、劉中文譯,分離主義的理論,韋伯文化出版,2002年2月。
    Simon Caney著,江佩娟譯,民族自決與民族分離運動: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的觀點,收錄於:Percy B. Lehning主編,許雲翔、江佩娟、葉錦娟、劉中文譯,分離主義的理論,韋伯文化出版。
    三、期刊
    李明峻,中國「反分裂國家法」與美國「台灣關係法」之比較分析,台灣國際法季刊,第2卷第3期,2005年9月,頁51-76。
    吳志中,聯合國與人民自決之科索沃經驗,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7期,2009年9月,頁73-82。
    吳志中,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諮詢性公投:人民自決的個案研析,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8期,2014年12月,頁93-99。
    姜皇池,論「人民自決」適用於台灣之可行性:實質要件之考察,臺大法律論叢,第26卷第2期,1997年1月,頁41-120。
    姜皇池,台灣國際法律地位之演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5期,2001年9月,頁98-118。
    姜皇池,論科索沃獨立宣言合法性問題-以國際法院諮詢意見為主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88期,2011年1月,頁117-134。
    施正鋒,由民族自決權看台灣的主權取得,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3卷第1期,2017年3月,頁1-53。
    莫大華,東帝汶獨立運動的緣起與困境,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2期,1997年2月,頁70-86。
    張顯超,分離自決的國際法內涵與實踐,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5期,2006年9月,頁61-90。
    陳荔彤,臺灣領土主權的國際法定位,中興法學,第36期,1993年9月,頁95-117。
    陳盛,魁北克獨立問題之諮詢意見,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5期,2005年9月,頁53-84。
    陳隆志,人民自決與台灣前途,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7期,2009年9月,頁67-68。
    陳怡凱,中華民國之法性質與台灣之國際法地位,新世紀智庫論壇,第94-95期,2021年6月,頁16-64。
    許耀明,民族自決或分離主義?科索夫獨立不違反一般國際法,月旦法學教室,第97期,2010年11月,頁26-27。
    黃居正,人民自決權、聯合國與台灣,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8期,2009年12月,頁65-72。
    黃居正,聯合國人權保護之人民自決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70期,2015年6月,頁16-18。
    黃建龍,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獨立之路,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0期,2017年12月,頁35-43。
    廖福特,人民自決、公民投票、分離獨立-南蘇丹個案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3期,2011年3月,頁45-51。
    劉鐵軍,分離主義下的政治運作-以蘇格蘭、加泰隆尼亞為例,復興崗學報,第111期,2017年12月,頁27-60。
    鍾芳樺,凱爾生:《純粹法學第一版》導讀,台灣法學雜誌,第187期,2011年11月,頁119-127。
    Brad R. Roth著,梁志鳴譯,不敢說出自己名字的政治實體-台灣作為國際法秩序上之權利主體,月旦法學雜誌,第158期,2008年7月,頁84-103。
    四、學位論文
    林廷佳,以科索沃片面宣布獨立討論國際法下的人民自決權,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1月。
    林怡平,社會主義觀點下的國際法-以人民自決權為核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1月。
    洪偉勝,臺灣人民在國際法上享有程序性自主權利之研究-以對於臺灣現狀變更之同意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五、網際網路
    《大西洋憲章》網站,https://reurl.cc/ve3n6y(瀏覽日期,2021年7月28日)。
    中央通訊社,馬英九再提九二共識,陸委會:台灣民意已拒絕,https://reurl.cc/xEz6eN(瀏覽日期:2021年12月22日)。
    西班牙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ine.es(瀏覽日期,2021年12月22日)。
    科索沃維基百科網站,https://en.wikipedia.org/wiki/Kosovo(瀏覽日期:2021年5月22日)。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網站,https://reurl.cc/QjnpWp(瀏覽日期:2021年12月1日)。

    貳、英文部分
    ㄧ、專書
    BUCHHEIT, LEE C., SECESSION:THE LEGITIMACY OF SELF-DETERMINATION (Yale University Publishing 1978).
    CASSESE, ANTONIO,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 A LEGAL REAPPRASAL (Cambridge University Publishing 1995).
    CRAWFORD, JAMES, THE CREATION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ublishing 2006).
    HANNUM, HURST, AUTONOMY, SOVEREIGNTY,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 ACCOMMODATION OF CONFLICTING RIGHT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ublishing 1996).
    二、論文集
    Tomuschat, Christian, Secess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SECESSION:INTERNATIONAL LAW PERSPECTIVES (Marcelo G. Kohen ed., 2006).
    三、加拿大最高法院諮詢意見
    Reference re Secession of Quebec, [1998] 2 S.C.R 217.
    參、聯合國機構文件
    ㄧ、聯合國大會決議
    G.A. Res. 217A, 3 U.N. GAOR, U.N. Doc. A/810 (Dec. 8, 1948).
    G.A. Res. 545, 6 U.N. GAOR Supp. (No.20), U.N. Doc. A/2119 (Feb. 5, 1952).
    G.A. Res. 637A, 7 U.N. GAOR Supp. (No.20), U.N. Doc. A/2361 (Dec. 16, 1952).
    G.A. Res. 1514, 15 U.N. GAOR Supp. (No.16), U.N. Doc. A/4684 (Dec. 14, 1960).
    G.A. Res. 1541, Annex, 15 U.N. GAOR Supp. (No.16), U.N. Doc. A/4684 (Dec. 15, 1960).
    G.A. Res. 1542, 15 U.N. GAOR Supp. (No.16), U.N. Doc. A/4684 (Dec. 15, 1960).
    G.A. Res. 2131, 20 U.N. GAOR Supp. (No. 14), U.N. Doc. A/6220 (Dec. 21, 1965).
    G.A. Res. 2200A, 21 U.N. GAOR Supp. (No.16), U.N. Doc. A/6316 (Dec. 16, 1966).
    G.A. Res. 2625, Annex, 25 U.N. GAOR Supp. (No.28), U.N. Doc. A/8028 (Oct. 24, 1970).
    G.A. Res. 3314, Annex, 29 U.N. GAOR Supp. (No.31), U.N. Doc. A/9631 (Dec. 14, 1974).
    G.A. Res. 3485, 30 U.N. GAOR Supp. (No.34), U.N. Doc. A/10034 (Dec. 12, 1975).
    G.A. Res. 50/6, 50 U.N. GAOR Supp. (No.49), U.N. Doc. A/50/49 (Nov. 9, 1995).
    G.A. Res. 63/3, 63 U.N. GAOR Supp. (No.49), U.N. Doc. A/63/49 (Oct. 8, 2008).
    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
    S.C. Res 216, U.N. SCOR, 1258th Mtg, U.N. Doc. S/RES/216 (Nov. 12, 1965).
    S.C. Res 217, U.N. SCOR, 1265th Mtg, U.N. Doc. S/RES/217 (Nov. 20, 1965).
    S.C. Res 384, U.N. SCOR, 1869th Mtg, U.N. Doc. S/RES/384 (Dec. 22, 1975).
    S.C. Res 541, U.N. SCOR, 2500th Mtg, U.N. Doc. S/RES/541 (Nov. 18, 1983).
    S.C. Res 787, U.N. SCOR, 3137th Mtg, U.N. Doc. S/RES/787 (Nov. 16, 1992).
    S.C. Res 1244, U.N. SCOR, 54th Sess., 4011th Mtg.,U.N. Doc. S/RES/1244 (Jun. 10, 1999).
    三、國際法院判決
    East Timor (Portugal v. Australia), Judgment, I.C.J. Reports 1995.
    Military and Paramilitary Activities in and against Nicaragua (Nicaragua v.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erits, Judgment, I.C.J. Reports 1986.
    Frontier Dispute, Judgment, I.C.J. Reports 1986.
    四、國際法院諮詢意見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Respect of Kosovo, Advisory Opinion, I.C.J. Reports 2010.
    Legal Consequences for States of the Continued Presence of South Africa in Namibia (South West Africa) notwithstanding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276 (1970), Advisory Opinion, I.C.J. Reports 1971.
    Western Sahara, Advisory Opinion, I.C.J. Reports 1975.
    五、其他文件
    United Nations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Document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ume VI, (1945).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