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坤料
Chen, Kuen-Liau
論文名稱: 兩岸對大陸沙塵暴的防制政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ross-Strait Preventive Strategies on Sandstorm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指導教授: 王慶瑜
Wang, Qing-Yu
張讚合
Chang, Tsan-H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沙塵暴土地沙化防制政策社會管制
外文關鍵詞: Sand/Dust Storm,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ve Strategies, Social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點閱:93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陸的沙化土地,每年正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迄今2003年止已沙化或接近沙化的土地,佔其國土總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的27%。而以沙化土地為主要沙源的沙塵暴,在氣候條件及過度人為活動(如:濫墾、濫伐、濫牧、濫採樵、濫抽地下水)的引發下,便更加肆虐起來,不只大陸各城市首當其衝深受其害,並經由長程輸送,影響到日、韓、美、加等國。

    台灣受到大陸沙塵暴的影響可溯自1988年4月12日,10餘年來沙塵暴對國人健康的影響,已從研究報告中得到證實。目前環保署已自2002年起進行「大陸沙塵密集觀測計畫」,結合氣象、公衛、環保領域學者,及地方環保局人力與監測設備,希望對沙塵暴有更深入的了解並提出因應對策。大陸方面也不斷的推出防制及治理政策,希望延緩及改善沙化土地,尤其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許多具體的政策一一推出,藉由政府的強力介入,直接對農牧用地、草原或沙化土地的使用與復育,訂定明確的法規條文。

    本文蒐集了兩岸對沙塵暴的防制治理政策,從社會管制理論的觀點來分析兩岸的沙塵暴政策之異同,加以探討比較並提出個人意見。

    Desertificat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expands with a speed of 2,460 square kilometers every year. Up to the year 2003, the total desertified and near-desertified land occupied 27% of the total national territory (9.6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The sand in the sandstorms comes chiefly from these desertified lands, and the sandstorms are evoked with the severe conditions of the climate and abusive human behaviors (over-exploitation of farming land, forests, woods and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and are getting worse. Many cities in Mainland China had to confront the hazards and have been deeply affected. The sandstorms even affect countries like Japan, Korea,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etc. through long-distance traveling.

    The impact the sandstorms have on Taiwa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pril 12, 1988. The threats they posed on residents’ health have been verified through the results of some research paper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launched the project of “China Dust Storm Intensive Filed Study,” a project that better integrates the power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fields of weather prediction,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well as the manpower and detecting devices in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s.

    Many preventive and managing strategies have been brought up by Mainland China in the hope of slowing down and improve the desertification of the land, 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and-open development in 1978. One after another, many substantial strategies were being raised. By the forceful interference of the government, specific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use and re-furtilization of the arable land, grassland and desertificated land have been made.

    Preventive and managing strategie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re collected in this thesis. We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rategies taken on sandstorms across the Stra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to offer my personal opinions.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理論架構...................................4 第三節 文獻探討..........................................7 第二章 沙塵暴............................................9 第一節 沙塵暴的定義與產生.................................9 第二節 沙塵暴的劃分標準..................................17 第三節 大陸沙塵暴發生的常見區域與路徑....................21 第四節 沙塵暴的危害......................................25 第三章 大陸對沙塵暴的防制及社會管制理論的運用探討..33 第一節 基本政策的持續推動..................................33 第二節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36 第三節 環首都的防沙治沙規劃...............................37 第四節 西部大開發政策.....................................41 第五節 「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政策...............46 第四章 大陸在防制沙塵暴上的困境...................63 第一節 人口的增長與民族問題..............................63 第二節 小農經濟與社會失序行為............................69 第三節 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成效失真..........................76 第四節 西部大開發政策對生態環境的衝擊....................80 第五章 台灣對於沙塵暴的防制及社會管制理論的運用..84 第一節 資訊提供與空氣品質監測............................84 第二節 直接管制..........................................90 第三節 台灣的困境與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94 第六章 結論..............................................95 第一節 對大陸在沙塵暴防制困境上的回應....................95 第二節 對台灣防制沙塵暴政策的建議........................100 參考文獻....................................................103 專 書.......................................................103 論文及譯作..................................................105 雜誌........................................................106 報紙........................................................108 網站........................................................109 英文專書....................................................111 表 目 錄 表2-1 中國單點沙塵暴天氣劃分標準.............................18 表2-2 大陸區域性沙塵暴範圍標準...............................19 表2-3 台灣地區沙塵暴天氣觀測標準.............................20 表2-4 1993年中國大陸風沙災害一纜表...........................30 表3-1 中國大陸三北防護林政策................................. 37 表3-2 大陸的「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政策............. 59 表4-1 大陸平均每農戶耕地面積(1952-1964年)..................71 表4-2 大陸平均每農戶耕地面積(1965-1983年)..................72 表4-3 大陸平均每農戶耕地面積(1984-2002年)..................73 表4-4 大陸耕地面積減少情形(1978-1990)......................74 表4-5 大陸耕地面積減少情形(1991-2002年)....................75 表5-1 PSI(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86 表5-2 台灣空氣品質72個監測站分布地點........................88 表5-3 各污染物濃度與污染副指標值對照表...................... 89 表5-4 各級空氣品質惡化時受體的管制措施.................... ..93 圖 目 錄 圖2-1 環北京地區強沙塵暴發生地點與次數統計....................23 圖5-1 全台7大空氣品質區分佈圖...............................87 圖5-2 沙塵暴來襲時中央與地方的應變流程...................... 92

    專 書
    1. 丁仁方、王慶輝:《政府與企業》,(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二版,2001年2月)。
    2. 大陸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年)。
    3. 王炯華:《毛澤東的書與劍》,(台北:新視野出版社,初版,1999年10月)。
    4. 王慶瑜:《從危機理論看中共意識型態與市場經濟互動關係》,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6月。
    5. 白光主編:《西部大開發,第一部:總體戰略部署》,(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初版,2000年11月)。
    6. 白光主編:《西部大開發,第二部:改善軟硬環境》,(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初版,2000年10月)。
    7. 田雪原:《西部開發戰略中的人口轉變》,(北京.2000年3期(人口與生育計劃))。
    8. 朱秋霞:《中國大陸農村土地制度變革》,(台北:正中書局,初版,1995年8月)
    9. 朱俊鳳:《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建設之鑑》,(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初版,2000年12月)。
    10. 杜平:《西部開發論》,(重慶:重慶出版社,初版,2000年6月)。
    11. 李少民:《中國大陸的社會、政治、經濟》,(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初版,1992年12月)。
    12. 李成貴:《中國農業政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初版,1999年1月)。杜平等著:《西部開發論》,(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年6月)。
    13. 沈孝輝:《沙塵暴:自然的功,人為的過》,(台北:牛頓出版公司,初版,2001年9月)。
    14. 宋國誠:《21世紀中國(卷一)西部大開發》,(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初版,2002年5月)。
    15. 宋國誠:《21世紀中國(卷二)全國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初版,2002年11月)
    16. 周興維:《戰略重心的西移》,(北京:民族出版社,初版,2001年3月)
    17. 夏訓誠等:《中國西部地區沙塵暴災害及防治》,(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年)。
    18. 陳棟生:《西部大開發與持續發展》,(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5月)。
    19. 柯澤東:《環境法論(二)》,(台北:柯澤東發行,初版,1995年6月),頁317。
    20. 黃榮村:《邁向公與義的社會上集--對21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台北:時報文化,初版,2000年2月),頁105。
    21. 郭昱瑩:《公共政策-決策輔助模型個案分析》,(台北市:智勝文化出版社,初版,2002年2月)。
    22. 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出版社,初版二刷,1996年2月)。
    23. 張帆:《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第一版,2000年4月),。
    24. 彭懷恩、俞可平:《中國轉型的挑戰(經濟社會篇》,(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初版,1999年6月)。
    25. 葉光毅:《空間政治經濟學》,(台北:人間出版社,初版,1995年6月)。
    26. 葉俊榮:《環境政策與法律》,(台北:月旦出版社,初版,1993年04月),頁40。
    27. 葉盛茂:《中國大陸綜覽》,(台北,法務部調查局,三版,2001年11月)。
    28. 錢正安、賀慧霞、翟章:《中國沙塵暴研究》(北京:氣象出版社,1997年)。
    29. 詹長權、黃景祥、陳文鐘、王宗倫、蘇大成、江海倫:〈中國大陸沙塵暴對台灣居民健康的影響〉,沙塵暴研討會,國立師範大學,2002年6月29-30日。
    30. 楊致行:《環境經濟學原理--經濟學、生態學與公共政策》,(台北市,揚智文化,初版,2001年8月)。
    31.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初版,1997年9月)。
    32. 劉軍編著:《走出黑洞:當代中國失範現象批判》,(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3月)。
    33. 錢正安、賀慧霞、翟章:《中國沙塵暴研究》,(北京:氣象出版社,1997年)。
    34. 龔忠武:《中國向農村的貧窮開戰》,(台北:人間出版社,初版,1996年5月)。

    翻譯著作
    1. Timothy Doyle Doug McEachern,陳穎峰翻譯:《環境與政治 ENVIRONMENT AND POLITICS》,(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初版,2003年06月),頁96。


    論文
    1. 王慶瑜:《從危機理論看中共意識形態與市場經濟互動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7月。
    2. 李崇德、張順欽:〈大陸沙塵暴對台灣空氣品質之影響及因應〉,中韓兩國的環保問題與東北亞地區的環保合作會議,台北,2002年7月29日。
    3. 唐秀君:〈農地產權制度創新與可持續利用〉,兩岸永續發展研討會,台北,2002年6月5-7日。
    4. 朝倫巴根,肖飛:〈內蒙古沙塵暴及其防制對策〉,沙塵暴學術研討會,國立師範大學,2002年6月29-30日。
    5. 劉景濤、鄭明倩:〈內蒙古中西部強和特強沙塵暴的氣候學特徵〉,沙塵暴學術研討會,國立師範大學,2002年6月29-30日。
    6. 劉志揚:〈論中國耕地資源保護的兩大課題〉,兩岸永續發展研討會,台北,2002年6月5-7日。
    7. 顧文選:〈以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迎接大陸城市化的新階段〉,海峽兩岸城市變遷與展望研討會,台南,2002年8月24日。
    8. 蔣高明:〈與沙塵暴作戰--自然力在退化沙地與草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大自然》(台北),7卷4期 (2002年1月)。

    雜誌
    1. 王希恩:〈西部大開發中民族問題的基本屬性和內容〉 ,《民族研究》,第5期(北京),2000年5月。
    2. 王濤,陳廣庭,錢正安:〈中國北方沙塵暴現狀及對策〉,《中國沙漠》,(北京),21卷第4期,(2001年)。
    3. 中國『自然災害學報』(北京)2000年第3季季刊。
    4. 王有星:〈西部大開發中的民族問題探析〉,《前沿》(呼和浩特),第9期(2000年)。
    5. 石鳴:〈億元工程為什麼失敗?〉 ,《新西部》,總9期(北京)(2001年2月)。
    6. 林克:〈沙漠化下的北京面臨遷都威脅〉,《商業周刊》(台北),671期,(2000年10月)。
    7. 吳玉宗:〈西部大開發形勢下,西部民族政治關係的新發展〉,《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台北),第47期(2001年6月)。吳漢:〈中國大陸沙塵暴現象及其影響〉,《共黨問題研究》,27卷5期,(台北,2001年5月)。
    8. 吳仁傑:〈沙塵暴迭起與大陸土地荒漠化現況分析〉,《中共研究》,34卷7期,(台北,2000年7月)。
    9. 高村:〈天災+人禍=?--來自陜北的生態報告〉 ,《新西部》,總15期(北京)(2001年8月)。
    10. 柳中明 :〈沙塵暴的基本特性〉,《全球變遷通訊雜誌》,(台北),31期,(2001年9月)
    11. 柳中明 吳佳純:〈大陸北方沙漠化現況、趨勢與問題分析〉,《全球變遷通訊雜誌》(台北),31期,(2001年12月)。
    12. 許軍:〈西部開發與西部脫貧〉,《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北京),第一期(2001年)。
    13. 黃國雄:〈西部開發與新形勢下的民族統戰工作〉,《民族問題研究》(北京),第1期(2001年)。
    14. 郭霖:〈3分天災7分人禍,哪來替罪羊〉 ,《新西部》,總15期(北京)(2000年10月)。
    15. 陳小瑋:〈兩會代表為西部開發建言〉 ,《新西部》,總12期(北京)(2001年5月)。
    16. 陳武駿:〈剖析中國大陸西部大開發戰略〉,《共黨問題研究》,28卷2期,(台北,2002年2月)。
    17. 張建新:〈西部大開發與民族發展〉 ,《學習研究參考》,第5期(北京)(2000年2月。
    18. 張錫盛:〈討論西部開發過程中少數民族權益的保障問題〉,《思想戰線》(昆明雲南大學),第4期(2001年)。
    19. 楊瑪利 :〈全球沙漠化風暴 強烈吹襲臺灣〉,《天下雜誌》,(台北)233期(2000年10月)。
    20. 劉昭民:(中國歷代氣候變遷大勢),《科學月刊》,(台北),1979年9月
    21. 劉吉昌:〈論誰也離不開誰思想〉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貴陽)(2000年3月)。
    22. 劉衛星:〈西部大開發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思考〉,《貴州社會科學》,(貴州),第3期,2003年6。
    23. 劉勝驥 :〈大陸開發西部地區旅遊資源中自然財與文化財的保育問題〉,《共黨問題研究》,28卷3期,(台北,2002年3月)。
    24. 錢正安,宋敏紅,李萬元:〈近50年來中國北方沙塵暴的分佈及變化趨勢分析〉,《中國沙漠》,(北京),第2期,(2002年)。
    25. 劉學銚:〈內蒙沙化與華北之沙塵暴〉,《蒙藏地區現況雙月報》(台北),10:2期,(2001年3月)。
    26. 湯曉虞:〈WSSD後記--聯合國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大自然》(台北)7卷7期,(2002年10月 。

    報紙
    1. 《人民日報》(北京),2003年2月21日第14版。
    2. 《人民日報》(北京) (2003年03月12日第八版)。
    3. 文現深:〈開發處女地山川秀美誰都沒把握〉,《聯合報》(台北),2001年10月20日,第13版。
    4. 《中國經濟時報》 (北京)2001年3月29日,第一版。
    5. 王淑美:〈每人國民所得今年13167美元〉,《 中國時報》(台北),2003年11月15日,第B1版。
    6. 石開明:〈沙塵暴由北向南一路擴大〉 ,《聯合報》(台北),2001年5月26日,第13版。
    7. 〈沙塵天氣分類標準〉,《北京青年報》(北京),2003年3月1日7版
    8. 宋丙宗:〈開發西部已成另一次大躍進〉 ,《中國時報》(台北),2000年10月13日第14版。
    9. 〈沙塵暴敲響西部生態警鐘〉,《 文匯報》(:香港),2000年4月18日,第6版。
    10. 楊玉峰:〈北京克沙工程啟動--將播草蓋沙五萬畝〉,《北京晨報》 2003年4月08第6版。
    11. 李佳路等:〈這次沙塵暴是怎樣發生的?〉,《新華社》,(北京),(2002年3月20日)。
    12. 段世文:〈中國荒漠面積年均增長一萬多公里〉新華社(呼爾浩特)2002年9月13日。
    13. 馬力:〈北京告別今春沙塵天,專家表示歷史上少見〉,《北京娛樂信報》(北京),2003年4月30日1版。
    14. 彭啟明::〈沙塵暴對台灣的影響及因應〉,《中央日報》﹙台北﹚,2002年06月30日,第3版。
    15. 《環球時報》 (北京)2002年3月28日,第十三版。

    網站
    1. 人民網,網址:http://www.people.com.cn〈環保,綠色風標〉,(2003年1月14日)。
    2. 人民網〈退耕還林條例產生大翩轉〉,網址:http://www.people.com.cn(2003年2月20日進入)。
    3. 人民網〈退耕條例與脫貧工作的展開〉,網址:http://www.people.com.cn(2002年12月30日進入)。
    4. 人民網:〈2002年中國國土綠化公告〉網址:http://www.people.com.cn(2003年3月12日)。
    5. 中國互聯網: http://www.china.org.cn(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政策(2003年2月18日)。
    6. 中國互聯網:〈災後重建三十二字方針〉 http://www.china.org.cn(2003年3月20日)。
    7. 中國互聯網〈退耕還林的積極成分〉: http://www.china.org.cn(2003年1月17日進入)。
    8. 王文化:〈北京距沙零公里天漠流沙仍在走〉,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2002年04月28日進入)。
    9. 李斌 :(沙塵暴本質上是一種自然現象),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2002年3月21日進入)。
    10. 李佳路等:〈這次沙塵暴是怎樣發生的?〉,新華網:ttp://www.xinhua.org,(2002年3月20日)。
    11. 明慧網,網址:http://www.minghui.ca/(2001年12月)。
    12. 張景勇、鄒聲文:(防治沙塵暴關鍵在於改變人與自然的關係),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2002年3月22日進入)。
    13. 趙勝玉:〈京津風沙源治理初見成效,政策限制再放寬〉,人民網,網址:http://www.people.com.cn 2003年1月14日。
    14. 秦杰、鄒聲文:〈國家環保局確定我國沙塵暴原因及路徑〉,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2002年01月25日進入)。
    15. 楊之遠:(大陸沙塵暴影響台灣地區空氣品質之監測與預報),( http://cats.as.edu.tw/weather/envi/沙塵暴影響與預測final.pdf,2002)。
    16. 揚守勇:〈年年種樹年年不綠〉新華網:http://www.xinhua.com,(2002年3月20日)。
    17. 趙蔚:〈我國出台一列激勵政策加快京津風沙源治理〉新華網,(2003年02月09日)。
    18. 聯合國蘇丹、撒哈拉組織網站:http://www.unso.org(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2001年11月20日進入)。
    19.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何謂荒漠化),http://www.unep.org ,(2002年12月17日進入)。

    20. 環保署網站,〈沙塵暴監測〉:網址:http://www.epa.gov.tw(2002年12月11日進入)。

    英文專書

    1. Liu Show Chen ,Shiu Chein-Jung “Asian Dust Storm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Air Quality of Taiwan”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1(2001),pp1-8.
    2. Melinda Liu:“Waiting for Rain ”Newsweek,August21,(2001),p,38。
    3. Xuan Jie “Dust emission factors for environment for North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33,(2002),pp,61-76。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4-01-14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