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沈家妤 Shen, Jia-Yu |
|---|---|
| 論文名稱: |
高雄海事博物館之都市設計研究 An Urban Design Study on the Maritime Museum in Kaohsiung |
| 指導教授: |
洪傳祥
Hung, Chuan-Hsi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 畢業學年度: | 11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05 |
| 中文關鍵詞: | 高雄港 、鼓山漁港 、鼓山輪渡站 、都市設計 、博物館設計 |
| 外文關鍵詞: | Port of Kaohsiung, Gu-Shan Fishing Harbor, Gu-Shan Ferry Station, urban design, museum desig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4 下載:8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高雄港在近代歷史上從荒煙漫草的潟湖漁場,至列強聚居貿易的海灣,到與海爭地強勢創建的港邊城鎮和國際貿易港口,再成為軍國主義的後勤要地,而後歷經砲火轟擊,滿目瘡痍地政權更迭,終成為今日我們所熟知的樣貌。而在發展的過程中,第一港口逐漸無法契合新時代的海運需求,慢慢地喪失原有功能,最後淪為閒置的空間。
本研究透過文獻蒐集與調查彙整高雄第一港口的發展脈絡,並聚焦於鼓山漁港周遭的都市現況進行剖析,總結出此區域、乃至整個舊港區觀光軸線的發展問題。而後透過案例研究及區域條件分析,針對前述問題提出都市規劃的解決方案,並在軸線節點置入海事博物館機能建構區域樞紐。
高雄不僅傍海而生、更是從海中誕生的城市,然而市民不僅對城市的歷史陌生,對海洋更加陌生。有鑑於此,希望透過研究提出的方案,能第一港口的水岸空間從愛河河口到西子灣進行整合,完整地串連出一條文化廊帶,並在這樣的歷史場域設立一座海事博物館,紀錄並講述高雄與海洋的文化與歷史,強化在地人對家鄉文化的認知與自我認同,也讓外地遊客能夠認識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與魅力。
Since its construction, the Port of Kaohsiung has consistently ranked amongst the leading ports in Taiwan, and its import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s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second-largest city in the nation.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the Port of Kaohsiung through data organizing, and investigate through issues of the current urban landscape around not only the Gu-Shan Fishing Harbor district, but also the whole area of the old Kaohsiung Harbor. With case studies and analysis, this study presents an urban design plan and an architecture program for proposal as in solutions for current issues.
中文學位論文
1. 劉碧株(2017),〈日治時期高雄的港埠開發與市區規劃〉。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市
2. 陳銘城(2005),〈二次大戰後高雄市都市空間結構之變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市
中文書籍
1. 張守真、許一南(1996),《高雄港紀事》。高雄市: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
2. 吳連賞(2005),《高雄市港埠發展史》。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發行
3. 伊能嘉矩著、江慶林等譯(1991),《台灣文化志》(中譯本)。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 江樹生譯註(1999),《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5. 張世民撰文(2005),《高雄地圖樣貌集》。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6. 張守真(1998),《哈瑪星風華》。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報章期刊
1. 洪啟文、吳連賞(2010),〈高雄市灌溉系統開發與區域發展之相關分析(1683-1894)〉。地理學報第60期,133-151
2. 黃于津(2020),〈日治時期高雄市原鼓山魚市場初探〉。《高雄文獻》,10:2,頁76–107
3. 蔡東宏(2017),〈找尋高雄哈瑪星 沉沒的濱線鐵路〉。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1067期
4. 林柏均、高志豪(2018),〈德國漢堡舊工業區大轉型~城市中的新城市~Hafen City港口新城〉。《台北地政》36期
網頁資料
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網站,1991至2020年統計資料。引用於2022/12/8取自https://www.cwb.gov.tw/V8/C/C/Statistics/monthlymean.html
2. 地層下陷地質防治資訊網,高雄水文地質環境。引用於2022/12/8,取自http://www.lsprc.ncku.edu.tw/zh-tw/trend.php?action=view&id=72
3.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網站,國家自然公園歷史與人文。引用於2022/12/9取自https://nnp.cpami.gov.tw/cp.aspx?n=16266
4.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2009),美援。引用於2022/12/20,取自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920
5. 苓雅寮(2016),眾利輪爆炸案(民國38年)。引用於2022/12/21,取自lingyaliao.blogspot.com/2016/05/39.html
6. 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網站,高雄港沿革。引用於2022/12/21,取自https://kh.twport.com.tw/chinese/cp.aspx
7. 長榮海事博物館官方網站,展區介紹。引用於2022/12/23,取自https://www.evergreenmuseum.org.tw/index.jsp?moj=exhibition_01
8. 鄭伃倢(2021),〈荷蘭|居住與人本都市更新〉,眼底城事專欄。引用於2022/12/15,取自https://eyesonplace.net/2021/12/06/19215/?doing_wp_cron=1674096894.4329750537872314453125
9. 海獅號潛艇,wikiwand。引用於2022/12/29,取自https://www.wikiwand.com/zh-tw/%E6%B5%B7%E7%8D%85%E8%99%9F%E6%BD%9B%E8%89%87
10. Amsterdam.info 引用於2022/12/15,取自https://www.amsterdam.info/basics/history/
11. Irina Vinnitskaya(2012),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Dok Architecten. 引用於2022/12/15,取自https://www.archdaily.com/269125/national-maritime-museum-dok-architecten
12. Het Scheepvaart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引用於2022/12/15,取自https://www.hetscheepvaartmuseum.nl/
13. Sydney.com, History of Sydney. 引用於2022/12/16,取自int.sydney.com/things-to-do/arts-and-culture/history-of-sydney)
14. Australian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引用於2022/12/16,取自https://www.sea.museum/collections
15. Internationales Maritimes Museum Hamburg. 引用於2022/12/17,取自https://www.imm-hamburg.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