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春輝
Guo, Chun-huei
論文名稱: 王安石政論文研究
The study of Ah-Shi Wang's essays on politics
指導教授: 張高評
Chang, Kao-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4
中文關鍵詞: 王安石王安石變法政論王荊公
外文關鍵詞: Wang Ah-Shi, Wang Jing-Gong, zheng lun(political essays), Wang Ahshi Bianfa
相關次數: 點閱:112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王安石(Ah-Shi Wang,1021-1086)身處積貧積弱的北宋時期,本著傳統士大夫的良心,闡述許多濟世救國的政策方針,政論文於焉形成。歷來研究王安石的文學作品,大多以詩歌為主,專門探討散文的專著,實是寥寥無幾。故本論文以王安石的散文為主題,一方面彌補學界在此區塊的不足,進而喚起前輩後進的接踵開拓;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藉由其政論文,能凸顯他的散文特色,並確認王安石在「唐宋八大家」的歷史定位。
    筆者以《王荊公文集箋注》為研究材料,從中篩選一百一十篇政論文來探討。首先,考察當時的社會情勢及時代風潮,來認識北宋政論的產生背景;接而著手瞭解王安石的人格及其文學觀念,才能洞悉創作的內在成因;然後以寫作藝術、思想內涵、風格美學等三個面向剖析文本,並將前人的研究成果去蕪存菁,如此綜合歸納下,將能清楚掌握政論文的繼承與發展、作者寫作的用心與期盼、整體風貌的價值與成就。由於前人對王安石的思想層面著墨甚多,所以,本論文更側重在創作技巧及整體風格的表現,提供讀者些許的啟發。

    Ah-Shi Wang(1021-1086), who lived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at was an age under poverty. He explicated lots of policies about governing the country with the literati's conscience. The "political essay" had been risen from those articles. Over years, the major part of the study on Ah-Shi Wang is about his poetry, on the contrary, it is rare to see the study on his essays. We dedicated this discourse to fulfill the study on Ah-Shi Wang, and furthermore we hoped that more fellows could study on Ah-Shi Wang. On the other hand, we expected that his characteristic of essay could be established through his political essays, and his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and Song's literature could also be recognized.
    This discourse was based on "The notes and commentaries of Jing-Gong Wang's essay-collections", and we extracted 110 pieces of his political essays from it. First, we observed the past society and trend to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litical comment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Furthermore, we figured out his concept about literature and studied on his personality, and then we could realize the inner ideas of his works. Besides, we analysed his texts in three ways: the art of writing, the logic of thoughts, and the beauty of form, and also refined those former efforts on his literature. After all, we are able to know the progress of political essay, the spirit of the writer, and the value of his literature. This discourse focused on studying his creating skill and form expression in order to inspire the readers and offer some aspects.

    第一章 緒論………………………………………………………..5 第一節 研究現況…………………………………………………..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2 第三節 「政論文」的義界與選取文本的指標 …………………13 第四節 預期完成的單元及成果 …………………………………14 第二章 王安石政論文之創作背景 ……………………………….17 第一節 社會情勢…………………………………………………..17 一、膨脹腐敗的文官體系…………………………………………..18 (一)中央高度集權………………………………………………..18 (二)科舉數額增多………………………………………………..19 (三)恩蔭制度浮濫………………………………………………..20 二、矛盾層出的軍事政策…………………………………………..21 三、左支右絀的財經環境…………………………………………..25 第二節 時代風潮…………………………………………………..28 一、議論時政 ……………………………………………………….29 二、實用精神………………………………………………………..32 三、尊統理念………………………………………………………..34 四、自成一家………………………………………………………..37 第三章 王安石之人格與文學觀…………………………………...41 第一節 王安石的性格襟抱………………………………………...41 一、廉儉淡泊………………………………………………………...41 二、刻苦勤學………………………………………………………...44 三、好奇創新………………………………………………………...46 四、憂國憂民………………………………………………………...48 五、執著行義………………………………………………………...51 第二節 王安石的文學觀…………………………………………...53 一、實用為主………………………………………………………...54 二、文以貫道………………………………………………………...56 三、文辭相濟………………………………………………………...59 四、審美取向………………………………………………………...62 第四章 王安石政論文之寫作藝術 ………………………………...65 第一節 立意………………………………………………………....65 一、語必歸宗………………………………………………………...66 二、翻空立意…………………………………………………………69 三、題外生意…………………………………………………………72 四、駁難本題…………………………………………………………74 第二節 修辭…………………………………………………………77 一、增加說服的方術…………………………………………………77 (一)引用……………………………………………………………78 (二)層遞……………………………………………………………80 (三)頂真……………………………………………………………82 (四)聯鎖……………………………………………………………84 (五)設問……………………………………………………………85 二、顯豁文意的法則…………………………………………………87 (一)譬喻……………………………………………………………88 (二)映襯……………………………………………………………89 (三)錯綜……………………………………………………………91 (四)往復……………………………………………………………93 (五)排比……………………………………………………………94 (六)感嘆……………………………………………………………96 第三節 章法…………………………………………………………98 一、總提分應…………………………………………………………99 二、正反互襯…………………………………………………………100 三、借賓形主…………………………………………………………102 四、虛實相成…………………………………………………………104 五、立破分設…………………………………………………………106 第五章 王安石政論文之思想內涵………………………………….111 第一節 傳統政治思想的拓展……………………………………….112 一、「變」的思想…………………………………………………….112 二、尊王賤霸………………………………………………………….116 三、君臣關係………………………………………………………….118 第二節 法治思想……………………………………………………..121 一、融合儒、道、法的思想…………………………………………..122 二、擇吏執法,上下守法……………………………………………..126 第三節 人才思想……………………………………………………..128 一、理論基礎…………………………………………………………..129 (一)性無善惡………………………………………………………..129 (二)習成善惡………………………………………………………..131 二、具體作法…………………………………………………………..133 (一)興建學校,養賢教士…………………………………………..133 (二)集財、禮、法的管理原則……………………………………..135 (三)選賢與能,查核名實…………………………………………..139 (四)量才錄用,以誠待士…………………………………………..143 第四節 經濟思想……………………………………………………..146 一、改善財政…………………………………………………………..146 (一)理財意識的形成………………………………………………..146 (二)以義理財………………………………………………………..147 (三)理財用意………………………………………………………..149 二、抑制壟斷…………………………………………………………..151 (一)摧毀土地兼并…………………………………………………..151 (二)限制商業買賣…………………………………………………..152 第五節 軍事思想……………………………………………………..155 一、精簡兵員,採徵兵制……………………………………………..156 二、兵權下放,行將兵法……………………………………………..157 三、重視軍需,開闢財源……………………………………………..159 四、柔靜對外,開納異族……………………………………………..160 第六章 王安石政論文之風格美學…………………………………..163 第一節 周全縝密的博奧美…………………………………………..164 一、據事類義,援古證今……………………………………………..164 二、筆筆環扣,說理綿密……………………………………………..168 (一)使用頂真,緊湊文意…………………………………………..168 (二)運用聯鎖,依因求果…………………………………………..171 三、推理謹嚴,邏輯分明……………………………………………..173 (一)歸納概括………………………………………………………..173 (二)演繹推理………………………………………………………..175 (三)類比推理………………………………………………………..176 第二節 雄健昂然的崇高美…………………………………………..178 一、 氣勢磅礡,波瀾壯闊………………………………………179 (一)運用設問,使氣勢起伏………………………………………..179 (二)運用排比,使氣勢旺盛………………………………………..182 (三)運用感嘆,使氣勢激昂………………………………………..183 二、文筆遒勁,峻切峭拔……………………………………………..185 三、提綱挈領,議論透闢……………………………………………..189 第三節 超詣不群的洗煉美…………………………………………..192 一、取材精當,文字簡潔……………………………………………..193 二、構思新奇,別出心裁……………………………………………..197 三、識見弘奧,發人深省……………………………………………..201 第七章 結論…………………………………………………………..205 參考書目 ……………………………………………………………….207 附錄……………………………………………………………………..219

    壹、古籍文獻(按作者時代先後為序)

    一、經學
    作者不詳:《書經集註》(台北:新陸書局,1986年12月出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5年9月初版)

    二、史部
    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9月2版1刷)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趙汝愚、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校點整理:《宋朝諸臣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1版1刷)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見王雲五編:《四部叢刊.史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9月台2版)冊15
    宋.王稱:《東都事略》(台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2月)
    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北京第1版)
    元.佚名撰、李之亮校點:《宋史全文》(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04年8月1版)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2版1刷)
    清.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9月新1版)
    明.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1版1刷)
    清.王夫之:《宋論》(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2月版)
    清.徐松編:《宋會要輯稿》(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國史研究室,1973年11月重印3版)

    三、子部
    春秋.孫子著、魏汝霖註釋:《孫子兵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2月修訂5版)
    戰國.荀子撰,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88年6月5版)
    東漢.揚雄:《法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東漢.王充:《論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1版1刷)
    魏.王弼著、樓宇烈校釋:《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83年9月初版)
    宋.司馬光撰,鄧廣明、張希清點校:《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宋.程顥、程頤撰:《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9月初版)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宋.朱弁:《曲洧舊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彭乘:《墨客揮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王明清:《揮麈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魏泰:《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鄭景望:《蒙齋筆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陳善:《捫虱新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作者未詳:《道山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邵伯溫:《河南邵氏聞見前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徐度:《卻掃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3月台1版)
    宋.朱熹著、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宋.王銍:《默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洪邁:《容齋續筆》(台北:廣文書局,1995年6月初版)
    明.楊慎:《丹鉛餘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1版)
    明.鄭曉:《古言類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清.姚範:《援熟堂筆記》(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8月初版)

    四、集部
    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5刷)
    唐.韓愈撰,清馬其昶校注,馬茂元編次:《韓昌黎文集校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11月初版)
    唐.杜牧:《樊川文集》(台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3年11月初版)
    宋.柳開:《河東柳仲塗先生文集》;宋.蔡襄:《蔡忠惠公文集》;宋.陳師道:《後山先生集》;宋.吳儆(1125-1183):《吳文肅公文集》;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見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編:《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版),冊1、冊8、冊28、冊64
    宋.包拯:《孝肅包公奏議》(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范仲淹撰,李勇先、王蓉貴校點:《范仲淹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1版1刷)
    宋.歐陽脩:《歐陽脩全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公司,1975年3月臺初版)
    宋.張方平撰,鄭涵點校:《張方平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1版1刷)
    宋.蘇洵撰、曾棗莊、金成禮箋註:《嘉祐集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3月1版1刷)
    宋.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台1版)
    宋.蘇軾撰、穆儔標點:《蘇軾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1版1刷)
    宋.曾鞏撰,陳杏珍、晁繼周點校:《曾鞏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1版2刷)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見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台北:漢京文化出版,1983年1月)
    宋.陸佃:《陶山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楊時:《龜山集》。見《四庫珍本全書四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版)
    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見王雲五編:《四部叢刊.集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1月台1版),冊49
    宋.蘇舜欽:《蘇舜欽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7月初版)
    宋.范浚:《香溪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1版2刷)
    宋.吳聿:《觀林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8月初版)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4月初版)
    宋.陳騤:《文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1版1刷)
    金.王若虛:《滹南遺老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元.吳澄:《吳文正集》。見《四庫全書珍本二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版)
    明.歸有光:《文章指南》(台北:廣文書局,1985年10月再版)
    明.方孝孺:《遜志齋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
    明.吳訥等著:《文體序說三種》(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6月1版1刷)
    明.陶宗儀編:《說郛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月1版2刷)
    明.王宗沐:《敬所王先生文集》,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台南:莊嚴文化公司,1997年版)
    明.李漁撰、張立點校:《閒情偶記》(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1版1刷)
    清.永瑢、紀昀等撰:《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0月初版)
    清.劉熙載:《藝概》(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9月版)
    清.劉師培:《漢魏六朝專家文》(台北:中華書局,1982年3月台5版)
    清.方薰:《山靜居畫論》(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一版)
    清.姚鼐:《惜抱軒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10月初版)
    清.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6月再版)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台北:台灣東方書店,1963年12月再版)
    清.林紓:《畏廬論文》(台北:文津出版社,1978年7月版)
    清.顏元:《習齋記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1版)
    清.唐彪:《讀書作文譜》(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11月)
    清.錢基博:《模範文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2月台1版)

    貳、近人研究論著(以出版先後為序)

    一、與王安石相關的著作
    (一)王安石生平及年譜
    宋.詹大和等撰,裴汝誠點校:《王安石年譜三種》(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1月1版1刷)
    清.梁啟超:《王荊公》(台北:中華書局,1978年台三版)
    張白山:《王安石》(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1年7月初版)
    王明蓀:《王安石》(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初版)
    洪本健:《宋文六大家活動編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1版2刷)
    孫光浩:《王安石冤屈新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4月初版)
    鄧廣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1版2刷)
    范文汲:《一代名臣王安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1版1刷)
    張祥浩、魏福明、匡亞明等撰:《王安石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1版1刷)

    (二)王安石作品及其評論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台北:華正書局,1975年4月初版)
    李德身:《王安石詩文系年》(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1版1刷)
    牟世金主編:《中國古代文論家評傳(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1版1刷)
    劉乃昌、高洪奎:《王安石詩文編年選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1版1刷)
    方元珍:《王荊公散文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
    宋.王安石撰,宋.李壁注,王水照編:《王荊公詩李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王晉光:《王安石論稿》(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
    李燕新:《王荊公詩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宋.王安石:《王安石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1版1刷)
    宋.王安石撰,宋.李壁注,李之亮補箋:《王荊公詩注補箋》(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元月1版1刷)
    宋.王安石撰、李之亮箋注:《王荊公文集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5月1版1刷)
    王晉光:《王安石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8月1版1刷)

    (三)王安石變法及思想
    熊公哲:《王安石政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3月初版)
    張先覺:《王安石之教育思想》(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12月初版)
    羅傳奇、吳雲生:《王安石教育思想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1版1刷)
    李之鑒:《王安石哲學思想初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12月1版1刷)
    趙益:《王霸義利--北宋王安石改革批判》(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1版1刷)
    徐文明:《出入自在--王安石與佛禪》(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1版2 刷)
    漆俠:《王安石變法》(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1版2刷)
    陳曉芬:《傳統與個性--唐宋六大家與儒佛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1版1刷)
    李祥俊:《王安石學術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1版2刷)
    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1版1刷)

    (四)其他
    曾棗莊、李凱、彭君華等編:〈王安石卷〉,《宋文紀事》(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1版1刷)
    中華大典委員會編纂:〈王安石卷〉,《中華大典:宋遼金元文學分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1版1刷)

    二、唐宋八大家相關著作
    吳小林:《唐宋八大家匯評》(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7月1版1刷)
    呂晴飛編:《唐宋八大家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2刷)
    陳祥耀:《唐宋八大家文說》(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1版1刷)
    陳友冰:《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11月初版1刷)
    吳孟復:《唐宋古文八大家概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1版2刷)
    陳耀南:《唐宋八大家》(台北:台灣書局,1998年8月初版)
    清.茅坤輯,高海夫主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1版1刷)
    崔際銀 :《唐宋八大家新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9月1版1刷)
    吳小林:《唐宋八大家》(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12月初版)

    三、文學史、文學運動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主編 :《中國文學講話(七)兩宋文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6年6月 1版1刷)
    程千帆、吳新雷著:《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1版1刷)
    陳柱:《中國散文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臺8版)
    何寄澎:《北宋的古文運動》(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92年8月初版)
    葛曉音:《唐宋散文》(台北:群玉堂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9月初版)
    張嘯虎:《中國政論文學史稿》(武漢:武漢出版社,1992年10月1版1刷)
    劉一沾、石旭紅:《中國散文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1刷)
    孫望、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9月1版1刷)
    程杰:《北宋詩文革新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張夢新主編:《中國散文發展史》(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1版1刷)
    李道英:《唐宋古文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1版2)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1版1刷)
    張高評:《左傳文章義法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10月再版2刷)
    郭預衡:《中國散文史(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1版1刷)
    孫以昭、陶新民主編:《中國古代散文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1版1刷)
    張毅編:《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1版1刷)
    李春青:《宋學與宋代文學觀念》(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1版1刷)
    朱漢民等:《中國學術史.宋元卷(上)》(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1 版1刷)
    楊慶存:《宋代散文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9月 1版1刷)
    林宜陵:《北宋詩歌論政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3月1刷)
    陳飛主編:《中國古代散文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四、文藝美學、文學理論
    張高評:《中國散文之面貌》(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年5月出版)
    趙則誠、張連弟、華萬忱合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辭典》(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7月1版1刷)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8月初版2刷)
    (蘇)T.H.波斯彼洛夫主編,邱榆若、陳寶維、王先進譯:《文藝學引論》(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4月1版1刷)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
    胡經之:《文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2月1版2刷)
    張健:《文學理論》(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7月)
    彭會資主編《中國文論大辭典》(廣西: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7月1版1刷)
    李正西:《中國散文藝術論》(台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1月初版)
    郭紹虞編:《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3月版)
    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6月初版)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1版2刷)
    姚一葦:《美的範疇論》(台北:開明書局,1992年5月5版)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3月2版1刷)
    敏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1版1刷)
    黃保真、成復旺、蔡鐘翔:《中國文學理論史-隋唐五代宋元時期》(台北:洪葉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1刷)
    狄其聰、王汶成、凌晨光:《文藝學新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年1月1版1刷)
    吳小林:《中國散文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7月初版)
    劉衍文、劉永翔:《文學鑑賞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1刷)
    吳孟復、蔣立甫主編:《古文辭類纂評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朱世英、方遒、劉國華:《中國散文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1版1刷)
    顧易生、蔣凡、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肆)-宋金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1版1刷)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王景科:《中國散文創作藝術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1版1刷)
    賴力行:《中國古代文論史》(長沙:岳嶽書社,2000年11月1版1刷)
    蔡芳定:《北宋文論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2月修訂初版)
    王之望:《文學風格論》(深坑:學海出版社,2004年5月1版)
    周振甫:《文學風格例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1版1刷)

    五、修辭學、寫作理論
    來裕恂:《漢文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新1版)
    曹冕:《修辭法》(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4月版)
    吳闓生:《桐城吳氏古文法》(台北:中華書局,1973年9月台3版)
    王葆心:《古文辭通義》(台北:中華書局,1984年4月台2版)
    朱任生編:《古文法纂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九月初版)
    王德春主編的《修辭學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1版1刷)
    鄭奠、譚全基編:《古漢語修辭學資料匯編》(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8年3月1版2刷)
    謝旡量:《實用文章義法》(台北:華正書局,1990年3月版)
    武占坤:《常用辭格通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1版1刷)
    鄭文貞:《篇章修辭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6月1版1刷)
    陳滿銘:《國文教學論叢》(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1年7月初版)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2年4月1版2刷)
    宋文蔚編:《評註文法津梁》(高雄:復文出版社,1993年2月修訂2版)
    鄭頤壽:《文藝修辭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1版1刷)
    張紅雨:《寫作美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6年10月初版)
    熊琬:《文章結構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8年3月初版1刷)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11月初版)
    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上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2月初版)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局,2002年7月增訂二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1月增訂三版二刷)

    六、歷史、政治、哲學、其他專著
    國立編譯館編:《宋史研究論集》(台北:國立編譯館)
    薩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1979年8月增補三版)
    曹伯森:《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82年4月9版)
    鄭樹森編:《現象學與文學批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7月初版)
    王文科:《課程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出版)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12月修訂15版)
    林瑞翰:《宋代政治史》(台北:正中書局,1989年7月初版)
    張金鑑:《政治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9月3版)
    陳植鍔:《北宋文化史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3月1版1刷)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1版10刷)
    劉澤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1版2刷)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著:《中國老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1版1刷)
    鄭昌淦:《中國政治學說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1刷)
    鄧廣銘:《鄧廣銘治史叢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1版1刷)
    奧斯丁.倫尼(Austin Ranny)著,倪達仁譯:《政治學》(台北:雙葉書局,1998年8月1版2刷)
    楊武能、劉碩良編:《歌德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1版1刷),冊12
    王水照:《王水照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1版1刷)
    (美)包弼德著、劉寧譯《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1版1刷)
    盧國龍:《宋儒微言》(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4月1版1刷)
    漆俠:《宋學的發展和演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1版1刷)

    參、期刊論文(按出版先後為序)

    一、單篇論文
    黃盛雄:〈王安石之文論〉,《靜宜學報》,第1期,1978年6月
    張志烈:〈宋代散文簡論〉,《四川大學學報》,1979年第1期
    郭預衡:〈北宋文章的兩個特徵〉,《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第3期
    王更生:〈論中國散文之藝術特徵〉,《教學與研究》,第9期,1987年6月
    王更生:〈簡論我國散文的立體、命名與定義〉,《孔孟月刊》,第25卷第11期,1987年7月
    莫莫:〈宋代古文運動〉,《古典文學知識》,1988年第4期
    吳小林:〈論王安石的散文美學思想〉,《江西社會科學》,1994年第12期
    張希清:〈北宋貢舉登科人數考〉,《國學研究》,1994年第2卷
    王更生:〈從「答司馬諫議書」看荊公的古文造詣〉,《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復文出版社,1995年5月初版1刷)
    馬茂軍:〈「荊公新學」與王安石散文的風格〉,《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
    孫樹霖:〈論王安石的經濟思想〉,《安徽史學》,1997年第2期
    張仁木:〈略論王安石的法律思想〉,《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第9期
    蔡文彥:〈試析論王安石議論文〉,《孔孟月刊》,第38卷第7期,2000年3月
    王水照:〈王安石的散文理論及寫作實踐〉,《王水照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1版1刷)
    肖永明:〈荊公新學的兩個發展階段及其理論特點〉,《湖南大學學報》,第14卷第1期, 2000年3月
    張扶直:〈王安石理財思想述略〉,《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田莉姝:〈論王安石的經濟法律思想〉,《雲南大學學報》, 2001年第2期
    吳萍:〈王安石的法治思想探略〉,《撫州師專學報》,2001年第2期
    王書華:〈荊公新學的學術淵源〉,《文史哲》,2001年第3期
    王書華:〈荊公新學的創立與發展〉,《社會科學論壇》,2001年第4期
    周楚漢:〈王安石文章論〉,《河南社會科學》,第9卷第3期,2001年5月
    郭學信:〈以儒立國與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風貌〉,《山東師大學報》,2001年第6期
    董剛:〈論王安石文學思想之嬗變〉,《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姜國柱:〈王安石的軍事思想〉,《南昌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楊瀾:〈王安石軍事思想初探〉,《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井澤耕一撰、李寅生譯:〈略論王安石的性情命論〉,《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第23卷
    第1期,2004年3月
    劉成國:〈論王安石散文的創作歷程〉,《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6月
    李亞靜:〈淺議王安石的散文創作〉,《青海師範學報》,2006年第4期
    嚴清華:〈王安石財政思想評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王省民:〈淺探王安石散文中的創新意識〉,《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6年12月
    張高評:〈雕版印刷之繁榮與宋代文化之形成-印本之普及與朝廷之監控(上)〉,《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12月),第11期
    張高評:〈雕版印刷之繁榮與宋代文化之形成-兼論印本圖書對學風文教之影響(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6月),第12期
    張高評:〈印刷傳媒與宋詩之學唐變唐〉,《成大中文學報》,第16期,2007年3月

    二、學位論文
    夏長樸:《王安石的經世思想》(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1年6月)
    黃碧端:《王安石政治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黃良昇:《商鞅與王安石治國思想的比較》(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
    李雅鳳:《王安石人才思想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陳德財:《王安石墓誌銘研究》(私立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陳玉蓉:《歐陽脩與王安石墓誌銘研究-以韓愈文體改創為中心的討論》(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翁志萍:《王安石及其散文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下載圖示 校內:2008-07-25公開
    校外:2008-07-2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