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志偉
Chen, Chih-Wei
論文名稱: 第三代行動電話市場區隔及轉移意願之研究 -以台南地區大學生族群為例
指導教授: 張淳智
Chang, Chun-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交通管理科學系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市場區隔第三代行動電話敘述性偏好二項羅吉特
外文關鍵詞: 3G mobile phone, stated preference, binary logit model, market segment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05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自民國86年第二代行動電話市場開放後,國內電信產業出現了百家爭鳴局面,各式各樣的促銷手法雖使得我國行動電話普及率躍居全球數一數二之位,也使得電信業者獲得之每用戶貢獻度越趨下降,導致行動電話語音市場趨於飽和,未來競爭則在數據傳輸市場。由於第三代行動電話提供高速的數據傳輸速度,不但可以解決第二代行動電話數據傳輸速度的不足,且提供了包含語音、數據、視訊等多樣化的服務。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消費者從第二代轉移到第三代行動電話之意願及其重視因素。本研究以台南地區大學生族群為研究對象,設計一互動式電腦問卷,用敘述性偏好法輔以客制化的屬性水準值及測知轉換底限之方式,進行二項羅吉特模式構建。並以產品屬性、生活形態及社經變數為區隔變數,分別進行K-Means及模式分群等市場區隔方法,探討其分群效果及不同群體之轉換意願。經研究結果,可獲得以下結論:
    1.以測知轉換底限方式設計電腦問卷,在受訪者達到第一次轉換底限後,以第一題及發生第一次轉換底限之題號資料來構建模式可獲得較良好之模式結果。
    2.在K-Means法分群中,以產品屬性構面來區別群體可獲得較佳之模式結果。在模式分群中,以社經變數來區別群體可獲得較佳之模式結果。總體來說,模式分群之分群效果較K-Means分群為佳。
    3.以全體受訪者而言,較重視之因素為數據傳輸速度及影像電話通話費率,且以影像電話通話費率及通話費率之改變對全體受訪者選擇3G之機率影響較大。
    4.以分群後之群體而言,對於重視基本需求、重視個人電子商務、重視購物便利、愛好社交、喜愛新產品、個人收入較高、上網頻率較頻繁、待機時間較長、手機價格較高及教育程度較高等群體,較重視與3G有關之變數,如傳輸速度、影像電話通話費率、數據傳輸費率等。

    ABSTRACT
    Since the deregulation of Taiwan second-generation cellular market,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became competitive. Because of diversity promotion, the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ARPU) of telecom companies declined gradually. In the future, the market competition will transfer from voice to data transmission. The third generation will offer higher-speed data transmission than second-generation and various services, like voice, data, as well as video-phone.
    This study is aimed to discuss the consumers’ desire for using third- generation instead of second-generation. The responders are Tainan’s colleges students. Through the computer-based inquire, stated preference method and the customise attribute level, and measures responders’ switching bottom line to proceed binary logit model structure. Groups are divided by K-Means and model method which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groups divided result and switching desire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The product attribute, life style and social-economic variable are being the segregated variables. The study conclusions are as below:
    1.When responders reached the first switching bottom line, using the data of question one and the question of first switching bottom line could get a better model result.
    2.K-Means got a better model result in using product attribute to divide groups. Divided group by model, using social-economic variables got a better model result. Overall, groups divided model could bring better result than K-means.
    3.To all responders, factors that they place importance on are data transmission speed and video-phone rate. The change of video-phone rate and voice rate would affect responders’ switching desire.
    4.To divided groups, groups place importance on basic needs, personal e-commerce, shopping convenient, social life, high personal income, frequently on line, cell phone battery long time stand by, high price of cellular phones, and high education,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on data transmission speed, video-phone rate and data transmission rate which are related to third-generation.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 3 1-4 研究內容與流程 3 第二章 理論及文獻回顧 5 2-1 行動通訊系統之演進 5 2-1-1 類比及數位行動通訊 5 2-1-2 第2.5代行動通訊發展概況 7 2-1-3 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 9 2-2 生活形態理論 13 2-2-1 生活形態之意義與衡量方法 13 2-2-2 生活形態之應用 14 2-3 市場區隔理論 14 2-3-1 市場區隔的意義 15 2-3-2 市場區隔之條件 15 2-3-3 市場區隔之基礎 16 2-3-4 市場區隔方法之設計 16 2-3-5 市場區隔化之步驟 17 2-3-6 市場區隔化之效益 18 2-4 電信相關文獻探討 18 2-4-1 行動電話有關行銷管理類論文 18 2-4-2 有關第三代行動電話論文 22 2-4-3 有關敘述性偏好法之論文 23 第三章 模式理論與架構 27 3-1 二項羅吉特模式 27 3-1-1 模式之理論基礎 27 3-1-2 模式統計特性 29 3-2 敘述性偏好模式實驗設計之相關課題 30 3-3 研究流程 31 第四章 問卷設計 34 4-1 問卷結構 34 4-2 第一部份:基本資料調查 36 4-2-1 社經資料 36 4-2-2 上網經驗 36 4-2-3 行動電話使用行為 37 4-3 第二部分:產品屬性重視程度調查 40 4-4 第三部分:3G轉換意願調查 42 4-4-1 問卷流程 42 4-4-2 屬性及水準值 47 4-5 第四部分:生活形態調查 51 第五章 資料整理與分析 53 5-1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53 5-1-1 社經資料 53 5-1-2 上網經驗 55 5-1-3 行動電話使用行為 56 5-2 依樣本產品屬性重視程度來進行分群 60 5-2-1 產品屬性因素分析 60 5-2-2 產品屬性K-Means分群法 64 5-3 依樣本生活形態來進行分群 65 5-3-1 生活形態因素分析 65 5-3-2 生活形態K-Means分群法 70 5-4 依樣本社經變數來進行分群 70 第六章 模式建立及比較分析 72 6-1 基本說明 72 6-1-1 解釋變數之定義 72 6-1-2 分群檢定標準 73 6-2 模式樣本取樣之實驗設計 74 6-3 K-Means分群法之市場區隔模式 79 6-3-1 產品屬性構面之市場區隔模式 79 6-3-2 生活形態構面之市場區隔模式 79 6-3-3 社經變數之市場區隔模式 80 6-3-4 小結 80 6-4 模式分群之市場區隔模式 84 6-4-1 模式分群演算法 84 6-4-2 產品屬性構面之模式分群過程 84 6-4-3 產品屬性構面之模式分群結果 87 6-4-4 生活形態因素構面之模式分群 89 6-4-5 生活形態構面之模式分群結果 96 6-4-6 社經變數之模式分群 100 6-4-7 社經變數之模式分群結果 108 6-5 市場區隔方法之比較 113 小結 114 6-6 彈性分析 115 6-6-1 全體受訪者 116 6-6-2 分群後之群體 116 6-7 小結 122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25 7-1 結論 125 7-2 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28 附錄 問卷程式 表目錄 表1-1、國內網際網路之比較 2 表2-1、三代行動通訊標準比較 10 表2-2、各國3G執照發放時程及方式 11 表2-3、我國3G執照競標結果 11 表2-4、應用3G在消費大眾之服務內容 12 表2-5、應用3G在企業行動商務之服務內容 12 表4-1、問卷流程與題目(社經資料) 36 表4-2、問卷流程與題目(上網經驗) 37 表4-3、問卷流程與題目(行動電話使用行為) 38 表4-4、問卷流程與題目(行動電話使用行為2) 39 表4-5、問卷流程與題目(行動電話使用行為3) 40 表4-6、問卷流程與題目(第二部分) 41 表4-7、轉換意願填答說明 43 表4-8、沒有使用數據傳輸服務之SP假設 43 表4-9、SP問題提示受訪者之條件 44 表4-10、SP屬性水準值變動之依據 45 表4-11、待機時間水準值 47 表4-12、手機價格水準值 49 表4-13、傳輸速度水準值 49 表4-14、通話費率水準值 50 表4-15、影像電話通話費率水準值 50 表4-16、數據傳輸費率水準值 51 表4-17、問卷題目(第四部分) 51 表5-1、樣本社經資料 54 表5-2、樣本上網經驗 55 表5-3、樣本行動電話使用行為(一) 57 表5-4、樣本行動電話使用行為(二) 59 表5-5、產品屬性命名、特徵值、解釋變異量與累積解釋變異量 60 表5-6、網路功能因素結構表 61 表5-7、基本需求因素結構表 61 表5-8、多媒體服務因素結構表 62 表5-9、外型設計因素結構表 63 表5-10、個人電子商務因素結構表 63 表5-11、附加功能因素結構表 64 表5-12、產品屬性K-Means法分群後之樣本數 65 表5-13、生活形態命名、特徵值、解釋變異量與累積解釋變異量 66 表5-14、善用資訊因素結構表 66 表5-15、自我完成因素結構表 67 表5-16、考慮周詳因素結構表 67 表5-17、愛好社交因素結構表 68 表5-18、精打細算因素結構表 68 表5-19、品牌忠誠因素結構表 68 表5-20、自主控制因素結構表 69 表5-21、購物便利因素結構表 69 表5-22、生活形態K-Means法分群後之樣本數 70 表5-23、社經變數之區別變數 70 表5-24、社經變數K-Means法分群後之樣本數 71 表6-1、模式各變數之預期符號 73 表6-2、模式所使用之統計量 73 表6-3、不同轉換底限位置之模式樣本取法 76 表6-4、各模式之校估結果 76 表6-5、產品屬性構面之K-Means法分群模式結果 81 表6-6、生活形態構面之K-Means法分群模式結果 82 表6-7、社經變數之K-Means法分群模式結果 83 表6-8、產品屬性因素構面之模式分群結果 85 表6-9、B1模式之分群結果 85 表6-10、B2模式之分群結果 86 表6-11、B3模式之分群結果 86 表6-12、B4模式之分群結果 87 表6-13、產品屬性構面之模式分群結果 88 表6-14、生活形態因素構面之模式分群結果 89 表6-15、模式C1之分群結果 90 表6-16、模式C2之分群結果 90 表6-17、模式C3之分群結果 91 表6-18、模式C4之分群結果 92 表6-19、模式C5之分群結果 92 表6-20、模式C6之分群結果 93 表6-21、模式C7之分群結果 94 表6-22、模式C8之分群結果 94 表6-23、模式C9之分群結果 95 表6-24、模式C10之分群結果 95 表6-26、社經變數之區隔條件 100 表6-27、社經變數之模式分群結果 100 表6-28、模式D1之分群結果 101 表6-29、模式D2之分群結果 102 表6-30、模式D3之分群結果 103 表6-31、模式D5之分群結果 104 表6-32、模式D6之分群結果 104 表6-33、模式D7之分群結果 105 表6-34、模式D8之分群結果 106 表6-35、模式D9之分群結果 106 表6-36、模式D11之分群結果 107 表6-37、社經變數之模式分群結果 109 表6-38、各種市場區隔方法之模式結果 113 表6-39、全體受訪者之直接彈性 116 表6-40、產品屬性構面模式分群之直接彈性 117 表6-41、生活形態構面模式分群之直接彈性 118 表6-42、社經變數模式分群之直接彈性 120 圖目錄 圖1-1、我國行動電話用戶成長趨勢 1 圖1-2、我國網際網路成長趨勢 2 圖3-1、研究流程 33 圖4-1、問卷結構流程圖 35 圖4-2、第三部分之SP問題 44 圖4-3、SP問題流程圖 46 圖6-1、原始模式選取樣本方法 75 圖6-2、產品屬性構面之模式分群結果示意圖 87 圖6-3、生活形態構面之模式分群結果示意圖 96 圖6-4、社經變數之模式分群示意圖 108

    參考文獻
    1.交通部89年度交通年鑑。
    2.交通部統計處,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之調查,90年3月。
    3.林廷銘,行動電話購買之行為,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4.許慶賜,行動電話使用者生活形態與市場區隔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5.王銘德,消費者對呼叫器及行動電話產品屬性偏好與價格知覺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6.吳明德,我國行動電話從獨占市場到寡占市場行銷組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7.王建旺,台北市數位式行動電話消費者之市場區隔及其購買決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8.楊秉杰,台北市行動電話用戶之市場區隔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9.魏錫鈴,行動電話消費者購買行為及其市場區隔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居民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0.王嘉鵬,以生活形態區隔之台北市民對第三代行動電話接受意願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1.郭蔚真,行動通訊之發展與我國行動電話製造商之競爭策略分析,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2.王欣玉,我國無線上網產業發展趨勢,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民國89年。
    13.劉慧燕,敘述偏好模式之實驗設計,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14.陳玉屏,個體電動機車選擇模式,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15.劉秋怡,行動電話門號系統業者選擇模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16.張瑞樺,行動電話電信公司與費率方案選擇模式-以學生族群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17.Sadahiko Kano,”Technical innovations,standardization and regional Comparison-a case stud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4,pp305-321,2000.
    18.Wind.Y.,”Issues and Advances in Segment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15,p217-337,1978.
    19.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9th Edition,Prentice-Hall,1997.
    20.Wendell R. Smith,”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as Alternatives Marketion Strategies”,Journal of Marketing,Vol.21,p3-8,1956.
    21.Plummer,Joseph T.,”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Vol.38,1974.

    相關網頁
    1.ITU, http://www.itu.int/home/index.html
    2.FOMA, http://foma.nttdocomo.co.jp/
    3.J-PHONE, http://www.j-phone.com/h-e/index.html
    4.朝鮮電信, http://www.kt.co.kr/
    5.3GNewsRoom, http://www.3gnewsroom.com/
    6.手機王, http://www.sogi.com.tw/zplane/index.asp
    7.3G Forum, http://www.3g.com.tw/
    8.WapSight, http://wapsight.com/
    9.交通部電信總局, http://www.dgt.gov.tw/
    10.MyWap.to, http://www.mywap.to/html/home.asp
    11.聯邦電信, http://www.mobile.com.tw/
    12.大眾電信, http://www.phs..com.tw/index.htm
    13.IThome電腦報, http://www.ithome.com.tw/
    14.商業週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
    15.資策會MIC, http://mic.iii.org.tw/

    下載圖示 校內:2005-08-15公開
    校外:2005-08-1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