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郭瓊霙 Kuo, Chiung-ying |
|---|---|
| 論文名稱: |
金融控股公司法制下保險公司經營之法律分析 Legal Analysis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 under the Structure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
| 指導教授: |
許忠信
Hsu, Chung-hs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 畢業學年度: | 9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6 |
| 中文關鍵詞: | 金融控股公司 、傳染風險 、利益輸送 、利益衝突 、多重槓桿風險 、道德風險 、風險集中 、保險監理 |
| 外文關鍵詞: |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risk of contagion, conflict of interest, supervision of insurance company, risk of concentrations, moral hazard, risk of multiple gearing, intra-transac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63 下載: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簡單介紹金融跨業的情形、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經營保險公司之責任與風險、再以風險為主軸分析保險公司於金融控股公司下之經營風險、最後討論有關監理方面的問題。由於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立法主要參考外國立法例,尤其是美國金融服務現代法的規定,在美國的輿論認為金融服務現代法的規範過於偏重銀行業務,而關於保險業的規範嚴重不足,然而實際探究之結果,認為應從整體金融控股公司之架構下來探討其風險,也比較可以避免保險業在金融控股公司體制下之經營風險。金融控股公司將保險公司納入金融集團須負擔無限清償責任,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在金融控股公司體制下的保險公司,其風險包括傳染風險、利益衝突、利益輸送、多重槓桿風險、道德風險與風險集中。以上述風險為主,利用法律分析的方式探討保險公司所存在之經營風險。最後,對於相關風險之監理提出意見。
The content of this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introduce the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bout cross-selling briefly. O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holding an insurance company and risk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 under the structure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Third, review the business risk faced by the insurance company when it is under the system of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inally, discuss about the supervision concerned.
Because the legislation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of our country follows the foreign legislative example mainly, especially the Gramm-Leach-Bliley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ct of U.S.A., the public opinion in U.S.A. criticizes the norm of that bill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banking segment, and the norms about the insurance field is insufficient seriously. After probed actually, it should be researched into the risk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whol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the business risk of insurance company under the structur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could be avoided. The business risks contain risk of contagion, conflict of interest, intra-transaction, risk of multiple gearing, moral hazard, and risk of concentrations. And then, probe the above risks concerned further with legal analyses. At the end of the text,discuss about the risks that the authority would concern on field of the supervision.
一、中文期刊
1. 王文宇,建構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相關問題之研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第2期,民國90年6月,第33頁。
2. 王文宇,金融控股公司法制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3期,民國90年5月。
3. 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與監理機制,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民國89年12月,第153頁。
4. 王志誠,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判定標準與類型,政大法學評論,第66期,民國90年6月。
5. 王志誠,金融商品共同行銷與公平競爭(上),台灣本土法雜誌,第58期,民國93年5月。
6. 王志誠,金融商品共同行銷與公平競爭(下),台灣本土法雜誌,第59期,民國93年6月。
7. 王健安,當「農夫」遇到「獵人」-金控架構下銀行跨業經營之選擇策略,保險實務與制度,第1卷第2期,民國91年,第229頁。
8. 余雪明,台灣新公司法與獨立董事,萬國法律,第123期,民國91年6月,第64頁。
9. 李宗賓,美國金融現代化之立法爭議,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4輯,民國,第31頁。
10. 李君屏,巨災保險連結證券財務評價模式之探討,保險專刊,第18卷第1期,民國91年。
11. 李儀坤,金融控股公司與公司治理,信用合作,第77期,民國92年7月,第31頁。
12. 李智仁,試論金融控股公司之監理問題,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7卷第3期,民國93年3月。
13. 李智仁,談金融監理制度未來所面臨之幾點挑戰,今日合庫,第31卷第4期,民國94年4月,第1頁。
14. 李智仁,日本金融隱私權保障規範之發展—兼論我國面臨之問題與對策,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9期,民國94年11月。
15. 李婉萍、鄭菀瓊,金融服務百貨化與消費者個人資料之保護—法律與經濟分析的觀點,法令月刊,第54卷第10期,民國92年10月。
16. 林江峰、蔡明錩,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有關個人隱私權保障之規範—對我國之啟示,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7卷第9期,民國90年9月。
17. 林建智,保險監理基礎理論之探討,保險專刊,第49輯,民國86年9月,第173頁。
18. 林建智,論保險監理之目標,保險專刊,第50輯,民國86年12月,第180頁。
19. 林建智,論保險業之營業範圍--兼評保險法第一三八條之潛在缺失,保險專刊,第54輯,民國87年12月,第120頁。
20. 林建智,論保險監理之基本架構-兼論我國保險監理制度之改進,保險專刊,第18卷第2期,民國91年。
21. 林維義,金融預警制度與金融控股公司之風險管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7卷第5期,民國93年9月。
22. 林國全,法人代表人董監事,月旦法學,第49期,民國88年6月,第17頁。
23. 林盟成,保險業與銀行業策略聯盟之趨勢分析,保險資訊,第153期,民國88年5月,第25-28頁。
24. 施敏雄,日本金融控股公司法之立法背景與運用,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第2期,民國90年2月,第23頁。
25. 施敏雄,美國銀行與證券業務分離制度及防火牆基本理念,台北市銀月刊,第23卷第6期,第6頁。
26. 姚清瀛,美國金融現代化法案(H.R.10),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4輯,民國88年12月,第38頁。
27. 施峰達,財務隱私權之再建購—以我國現行銀行業監理為中心,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1卷第1期,民國94年1月。
28. 郭土木,論禁止內部人員交易-對芝加哥學派之批判(上),證券管理,第6卷第9期,民國79年9月。
29. 郭土木,論禁止內部人員交易-對芝加哥學派之批判(下),證券管理,第6卷第10期,民國79年10月。
30. 郭土木,公司法修正對證券市場之影響,實用稅務,第324期,民國90年12月。
31. 陳美如、梁懷信,「金融控股公司法」下有關個人資訊隱私權之保護,月旦法學,第91期,民國91年12月,第271頁。
32. 陳俊仁,論公司治理的發展趨勢—企業弊案後之反思,律師雜誌,第310期,民國94年7月。
33. 陳森松,論產物保險業新避險工具-保險衍生商品,保險專刊,第57輯,民國87年9月。
34. 陳斐紋,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之內容及其影響,中央銀行季刊,第22卷第1期,民國89年3月,第13頁。
35. 陳欽奇、趙莊敏,美國金融產業整合趨勢與花旗銀行集團經營策略分析,台灣土地金融季刊,民國90年9月。
36. 陳欽奇,金融控股公司的資本適足性比率與監理原則,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9卷第2期,民國91年6月。
37. 陳盈君、蔡政憲,壽險公司的資本結構與風險,保險專刊,第18卷第1期,民國91年。
38. 陳錦旋,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法制與實務問題(一),集保月刊,第134期,民國94年1月。
39. 陳錦旋,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法制與實務問題(二),集保月刊,第135期,民國94年2月。
40. 陳錦旋,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法制與實務問題(三),集保月刊,第136期,民國94年3月。
41. 郭照榮,「銀行法」對授信利害關係人規範之探討,亞太金融中心-企業融資、授信與金融創新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6年11月。
42. 許碩芬、王俊豪,金融業務範圍自由化與保險業因應對策之探討,保險專刊,第54期,民國87年12月,第92頁。
43. 張國銘,淺談金融集團之監督與管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1卷第1期,民國86年9月,第49頁。
44. 彭金隆、司徒達賢,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集團總體策略與金融機構網絡定位策略,保險實務與制度,第1卷第1期,民國91年,第91頁。
45. 華科,英國金融監理制度一元化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0卷第6期,民國93年6月,第1,2頁。
46. 楊蓁海,在金融控股公司架構下如何防範銀行安全網遭濫用,中央銀行季刊,第24卷第4期,民國91年12月,第47頁。
47. 廖大穎,論公司與董事間之非常規交易—淺釋日本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的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民國88年11月,第136頁。
48. 鄭有為,論非自願性破產,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五十二期,第12頁。
49. 蔡政憲、王為倩,銀行跨業兼營保險之模擬分析,風險管理學報,第3卷第1期,民國90年5月,第71頁。
50. 賴鎮戊,論金融控股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內部稽核,第42期,民國92年3月。
51. 戴銘昇,論一人公司法制對公司執行機關之衝擊,證券暨期貨管理,第20卷第6期,民國91年6月,第1頁。
52. 戴銘昇,淺談金融控股公司法對交叉持股之禁止,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6卷第3期,民國92年3月,第147頁。
53. 戴銘昇,論金融控股公司之資本適足率,證交資料,第495期,民國92年7月。
54. 戴銘昇,論金融控股公司集團內資源共用之規範,證交資料,第496期,民國92年8月。
55. 戴銘昇,金融機構經營風險與金融防火牆之評述,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9卷第10期,民國92年10月,第1頁。
56. 劉連煜,公司利益輸送之法律防制,月旦法學,第49期,民國88年6月,第90頁。
57. 劉連煜,健全獨立董監事與公司治理之法制研究,月旦法學,第94期,民國92年3月,第131頁。
58. 謝坤民,銀行兼營保險業務之探討,保險經營,第161期,民國88年1月,第18頁。
二、中文書籍
1.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社,民國94年7月。
2. 王文宇,公司、關係人交易與地雷股,公司與企業法制,元照出版社,民國89年5月。
3. 王文宇,控股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元照出版社,民國92年10月。
4. 石人仁、劉文斌,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制與實務,台灣金融研訓院,民國90年8月。
5. 江朝國,保險業之資金運用,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民國92年5月。
6. 李家泉,壽險經營,作者自版,民國76年8月。
7. 李儀坤、張捷昌、黃建森,金融風險管理,民國89年6月,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 宋明哲,風險管理(三版),民國87年9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9. 沈中華,金融市場,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10月。
10. 金桐林,銀行法,三民書局,民國94年10月。
11. 凌氤寶,保險業跨業經營之研究,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民國88年。
12. 陳允進、任慧莉、王邦旭,金融集團之監理,財政部金融局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民國89年2月。
13. 陳春山,金融改革及存款法制之研究,元照出版社,民國93年2月。
14. 陳森松、康裕民、吳瑞雲、莊文昌譯(Bernard L. Webb、Connor M. Harrison、James J. Markham原著),保險經營-上冊(Insurance Operations Volume I),民國84年3月,中華民國產物保險核保學會。
15. 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智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3年9月。
16. 黃昱程,貨幣銀行學,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5月。
17. 黃建森,貨幣銀行學,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9年8月。
18. 黃達業、林容竹譯(Anthony Saunders & Marcia Millon Cornett原著),金融機構管理精要(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民國93年7月。
19. 黃鴻棋,美國金融機構內部交易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84年5月。
20.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民國91年2月。
21. 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元照出版社,民國92年3月。
22. 鄭素卿,美國金融制度及其監督與管理,財政部金融局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民國78年8月。
三、外文專論
1. Arthur E. Wilmarth, Jr.,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S.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 1975-2000: Competition, Consolidation, and Increased Risks,U. Ill. L. Rev. 215,2002。
2. Cassandra Jones Havard,Back to the parent: Holding company liability for subsidiary banks - A discussion of the net worth maintenance agreement, the source of strength doctrine, and the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 provision,16 Cardozo L. Rev. 2353,April, 1995。
3. Kuan-Chun Chang,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in China in the Post WTO Era -- The Challenges of Risk Concentration and Risk Contagion,11 U. Miami Int'l & Comp. L. Rev. 1,Summer, 2003。
4. Danielle F. Waterfield,Note and Commentaries:Insurers Jump on Train for Federal Insurance Regulation : Is it Really what they Want or Need,9Conn. Ins. L.J. 283,2002/2003。
5. David L. Glass , Symposium 2000:the effect of the repeal of the Glass Steagall Act on consumers and communities articles, essays, and summarized remarks of the panelists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overview of the key provisions; presentation before the state of New York Banking Department ,17 N.Y.L. Sch. J. Hum. Rts. 1(2000)。
6. Edward G. Eisert, Isaac B. Lustgarten, Paul N. Watterson, and Lynn Kaplan,Understanding the Banking Industry under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Banking Policy Report,vol.19, no.4,Feb22 ,2000。
7. Eilis Ferran,Symposium: Do Financial Supermarkets Need Super Regulators? Examining the United Kingdom’s Experience in Adopting the Single Financial Regulator Model,28 Brooklyn J. Int’l L.257,2003,。
8. Isaac B. Lustgarten,Framework fo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upervision,Banking &Financial Services Policy Report,vol.19 no.15,Oct. 2000。
9. James R. Barth, R. Dan Brumbaugh Jr. &James A. Wilcox,Policy Watch: The Repeal of Glass-Steagall and the Advent of Broad Banking,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14, no.2,Spring 2000。
10. John C. Deal, Bob F. Thompson &Bennet L. Ross,Capital Punishment: The Death of Limited Liability for Shareholders of Federally Regula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apital University Law Review,24 Cap. U.L. Rev. 67,1995,p82。
11. John F. Mogg, Regulating Financial Service in Europe: A New Approach,26 Fordham Int’l L.J. 58,Nov. 2002。
12. Jonathan G. Filas,Proposed and Adopted Rules to Implement Section 23A and Section 23B of the FRA,Banking &Financial Policy Report,vol. 20 no. 8,Aug. 2001。
13. Jonathan R. Macey,The Business of Banking Before and After Gramm-Leach-Bliley,25 Iowa J. Corp. L. 691(summer 2000)。
14. Larry D. Wall and Robert A. Eisenbeis,Financial regulatory structure and the resolution of conflicting goals,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vol.17 no.1,2000。
15. Lissa L. Broome&Jerry W. Markham,Banking and Insura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25Iowa J. Corp. L.,Summer 2000。
16. Mark E. Nance, Bernd Singhof, Banking’s influence of non-bank companies after Glass-Steagall:A Gernam universal comparison ,14 Emory Int'l L. Rev. 1305,Fall 2000。
17. Mark J. flannery,Modernizing financial regula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bank transactions and supervisory reform,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vol.17 no. 1,2000。
18. Michael P. Malloy,Bank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5 Iowa J. Corp. L. 787(summer 2000)。
19. Paul J. Polking / Scott A. Cammarn,Overview of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4N.C. Banking Inst.,April 2000。
20. Philip M. Linsley and Philip J. Shrives,Transparency and the disclosure of risk informa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 ,Vol. 13 No. 3,2005。
21. Richard K. Kim,The Federal Reserve’s Proposed Interpretation Regarding The Anti-tying Restrictions of Section 106 of The Bank Holding Company Act Amendments of 1970,8 N.C. Banking Inst. 1,April 2004。
22. Richard Dale and Simon Wolfe,The UK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Unified regulation in the new market environ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Regulation,Vol. 4 No. 3,2003。
23. Sandra K. Miller,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among affiliated companie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in the U.S.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S., German, and U.K. veil-piercing approaches,36 Am. Bus. L.J. 73,Fall 1998。
24. Scott A. Sinder,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and State Regulation of the Business of Insurance – Past, Present and … Future?,5 N.C. Banking Inst. 49,April 2001。
25. Shawn A. Bailey,Tearing Down the Wall Between Banking and Commerce: An Evaluatio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s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 for Permissible Non- Banking Activities,91 Ky. L.J. 205,2002/2003。
26. Satish M. Kini,New FED Letter Eases Limits on Use of Affiliate Securities as Loan,Banking Policy Report,vol. 18 no. 10,May 17, 1999。
27. Vincent DiLorenzo,COST-BENEFIT ANALYSIS, DEREGULATED MARKETS, AND CONSUMER BENEFITS: A STUDY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EXPERIENCE,6 N.Y.U. J. Legis. & Pub. Pol'y 321,2002 / 2003。
28. Ville Mälkönen,Capital Adequacy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Conglomerat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Regulation,vol. 6 No. 1,2004/6。
四、論文
1. 林美娟,金融跨業經營保險業防火牆設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民國89年,第頁。
2. 張晏慈,論金融控股公司法制下對外國銀行業之規範-與美國法之比較,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92年7月,第12~34頁。
3. 張家溢,日本獨占禁止法對控股公司之規範,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第201-203頁。
4. 張冠群,論保險業與其他金融機構組織上結合之監理,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民國89年,第頁。
5. 張漢斌,論金融整合原理與投資人保障法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民國89年。
6. 黃瑞堂,由美、日金融控股公司法評析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立法—防火牆制度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7. 賴惠瑛,論我國銀行經營保險業務之策略分析-以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模式為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研究所,民國90年。
8. 蔣淑芬,金融集團監理之法制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國87年。
9. 戴銘昇,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國91年。
五、外文書籍
1. Emmett Vaughan,ESSENTIAL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second editon,John Wiley & Sons, Inc.,p133。
2. Gerhard Schroeck,Risk Management and Value Creation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2002,John Wiley & Son, Inc.。
3. George E. Rejda, Principle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7th editi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4. Kenneth Black &Harold D. Skipper,LIFE & HEALTH INSURANCE(13th edition),2000,Prentice-Hall, Inc.。
5. Kazuhiko Konguchi,Financial Conglomerates,OECD,1993。
6. Jonathan R. Macey & Geoffrey P. Miller,Banking Law and Regulation,Aspen Law & Business,Second Edition,1997。
7. Nicholas Dimsdale & Martha Prevezer,Capital Marke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1994,Clarendon Press. Oxford。
8. OECD,Insurance Solvency Supervision,1995,OECD。
9. R. Glenn Hubbard,MONEY,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ECONOMY(3th),1999,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0. Ross Cranston,Principles of Banking Law,1997,Oxford。
11. Xavier Freixas & Jean-Charles Rochet,MICROECONOMICS OF BANKING,1999,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六、網路資源
「金融控股公司法之適用問題探討」系列座談會紀要,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民國90年8月20日。From:http://www.iiroc.org.tw/grall/groupothers/financial.htm。最後瀏覽日民國94年6月30日。
「財產保險特別準備金之探討」座談會會議記錄,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民國90年1月18日。From:http://www.iiroc.org.tw/grall/groupnolife/財產保險特別準備金之探討.htm。最後瀏覽日民國94年6月30日。
「金控經營與保險財務工程」研討會紀要,台灣財務工程學會、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民國93年12月29日。From:http://www.iiroc.org.tw/grall/groupnolife/財產保險特別準備金之探討.htm。最後瀏覽日民國94年6月30日。
Prof. dr. L.A.A. Van den Berghe, Dr. K. Verweire & S.W.M. Carchon,CONVERGENCE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Sep. 1999,OECD。from:http://www.oecd.org/searchResult/0,2665,en_2649_34851_1_1_1_1_1,00.html。最後瀏覽日:民國95年4月20日。
Joint Forum on Financial Conglomerates,Intra-Group Transactions and Exposures Principles,1999,Basle。From:http://www.bis.org/publ/bcbs62.htm。最後瀏覽日:民國95年4月20日。
Joint Forum on Financial Conglomerates,Risk Concentration Principles,1999,Basle。From:http://www.bis.org/publ/bcbs62.htm。最後瀏覽日:民國95年4月20日。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Framework fo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upervision SR 00-13 ,August 15, 2000,WASHINGTON, D. C.。From:http://www.federalreserve.gov/BoardDocs/SRLetters/2000/sr0013.htm。最後瀏覽日:民國95年4月20日。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Adoption of Regulation W Implementing Sections 23A and 23B of the Federal Reserve Act SR 03-2 ,January 9 , 2003,WASHINGTON, D. C.。From:http://www.federalreserve.gov/boarddocs/srletters/2003/sr0302.htm。最後瀏覽日:民國95年4月20日。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A New Capital Adequacy Framework:Pillar 3 Market Discipline,2000,Basel,p60,61。From:www.bis.org/publ/bcbs50.pdf。最後瀏覽日:民國95年4月20日。
Insurance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Privacy of Consumer Financial and Health Information Regulation。From: www.ins.state.ny.us/acrobat/reg169p.pdf。最後瀏覽日:民國9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