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彥谷
Lin, Yan-Gu
論文名稱: 低矮鋼筋混凝土民房震損圖之研究
Study on Damage Maps for Low-Rise RC Private Buildings
指導教授: 洪李陵
Hong, Li-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易損度曲線分組估計法累計估計法最大概似法貝氏估計法
外文關鍵詞: fragility curve, grouping estimate, cumulative estimat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 Bayesian estimate
相關次數: 點閱:78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處於地震發生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如何在地震發生前,作好災害風險管理與建築物耐震設計,在地震發生後,快速評估災害,執行有效率的救災行動,將為一重要課題。根據921集集大地震所造成的實際民房損壞資料與強地動紀錄,配合房屋稅籍資料,本文先進行整理和分析的作業,包括篩選與資料處理,並以分組估計法、累計估計法、最大概似法與貝氏估計法等四種方法,建立二樓和三樓鋼筋混凝土民房的易損度曲線。最後再製作這兩類民房的震損圖。

      Taiwan locates on high seismic Pacific ring of fire.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 to design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and manage disaster risk before earthquake occurrence and to quickly assess disaster and efficiently arrange rescue after earthquake occurrence. The damaed building data and free-field records of the Chi-Chi earthquake together housing tax Information are processed and analyzed. Then, we construct the fragility curve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of two and three storys by four statistics methods: grouping estimate, cumulative estimat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 and Bayesian estimate. The damage make of those buildings are finished finally.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文獻回顧 3 第2章 建築物和強地動資料 4 2.1 資料搜集 4 2.1.1 921集集大地震的震損民房資料 4 2.1.2 房屋稅籍資料 5 2.1.3 強地動資料 5 2.2 損壞指標之建立 7 2.3 資料整理 8 第3章 資料分析和篩選 14 3.1 位於斷層上之村里 14 3.2 斷層上盤與下盤之損壞指標推估 15 3.3 小結 16 第4章 易損度曲線之建立 30 4.1 易損度曲線 30 4.2 分組估計法(GE) 31 4.3 累計估計法(CE) 32 4.4 最大概似法(MLE) 35 4.5 貝氏估計法(BE) 36 4.6 各方法優缺點比較 38 4.7 PGA易損度曲線 39 4.8 PGV易損度曲線 40 4.9 小結 40 4.10 震損圖 41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81 5.1 結論 81 5.2 建議 82 參考文獻 83 附錄一 自由場強地動測站資料 84 附錄二 村里二樓RC民房損壞資訊 87 附錄三 村里三樓RC民房損壞資訊 104

    [1] 黃偉倫 (1996) ,「建築物基本振動周期與尺寸之迴歸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2] 盧志清 (1998) ,「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模態參數之不確定性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3] 中央氣象局,921大地震各地震度原始資料,網頁資料:
    http://scman.cwb.gov.tw/eqv5/special/19990921pga.asp
    [4] 羅啟源 (2005) ,「以等震度與等母體數建立建築物易損曲線-以集集地震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中壢。
    [5] 林宜德 (2007) 「鋼筋混凝土結構物之地震易損性分析-不同時期規範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中壢。
    [6] 胡智淵 (2008) ,「利用集集大地震震損資料建立建築物易損性曲線之研究」,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台中。
    [7] 葉錦勳、林主潔、陳緯蒼(2009),「住宅地震保險地震風險評估系統:震災境況模擬技術手冊」,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台北。
    [8] A. H-S Ang, and W. H. Tang(1979), Probability Concepts in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Chinese Institute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9] ATC-13 (1985), Earthquake Damage Evaluation Data for California,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10]Bozorgnia, Y., and V. V. Bertero (2001). “Improved shaking and damage parameters for post-earthquake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SMIP01 Seminar on Utilization of Strong-Motion Data, pp. 1-22.

    下載圖示 校內:2012-12-28公開
    校外:2014-12-2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