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照賢
Yeh, Chao-Hsien
論文名稱: 全明管RC住宅設計-以臺東鹿野施宅為例
RC Residential Design with Open Piping System- A Case of Shih’s House in Luye, Taitung
指導教授: 吳光庭
Wu, Guang-T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全明管模矩化建築住宅設計農舍
外文關鍵詞: open piping system, Modular Structure, residential design, farmhouse
相關次數: 點閱:108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共分成五章。第一章、緒論,內容描述本研究的動機、課題、範圍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案例及相關設計研究,根據研究議題針對的住宅設備空間及相關維修需求,以及設計原型研究的相關資料及案例進行回顧及評析,藉此提出設備環境模矩化的建立方法。第三章、鹿野施宅設計發想透過本案業主空間需求、基本生活單元尺寸研究,以模型及圖面的方式進行。第四章、全明管系統模式構想,模矩化建立與設計發展,依照各系統設備及管線需求的設計成果說明,並提出空間與空間在平面上及剖面上的各項新關係。第五章、結論,整合研究過程中所得的具體設計成果,提出現階段本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並說明未來研究可延續發展的可能議題與方向。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the introduction, the content describes this research motive, the topic, the scope and the research technique. The second chapter, case studies and the correlation design research, according to residential space and related equipment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for the issue of research, and design prototype research correlation data and the case studies carry on the review and the assessment, whereby the proposed device context of the establishment method of Environment Module. The third chapter, Shih’s House design thoughts through the owner in this case space requirements, the basic life unit size research, and carries on by the model and drawing ways. The fourth chapter, Ming pipe system mode Conception, Module establishment and design of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various systems equipment and the pipeline demand design achievement explanation, and proposes space and space on a flat surface and section palne with each new relationship. The fifth chapter, the conclusion obtained in the course Integration of concrete design results, proposed the initial results of the study stage, and describe possible topics for future research can be extended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標 2 1-3 研究範圍與課題 3 1-4 研究方法 4 1-5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案例及相關設計研究 6 2-1 第一屆宜蘭厝的設計精神與主張 6 2-2住宅設備的分類以及維護管理需求 8 2-2-1住宅設備的分類原則 8 2-2-2 管線及設備的維護管理需求 9 2-3 模矩化的研究 11 2-3-1 建築元件模矩化的相關研究 11 2-3-2 模矩尺寸與組合關係 12 2-3-3 日式空間尺度的應用與設計發展 16 第三章 鹿野施宅設計發想 17 3-1 背景資料說明 17 3-1-1相關法規 17 3-1-2基地條件 20 3-1-3業主的設計需求 28 3-2配置計畫說明 33 3-2-1配置計畫 33 3-2-2平面計畫 35 第四章 全明管系統模式構想 39 4-1 模矩模式建立 39 4-1-1 居住模矩建立 39 4-1-2 設備模矩建立 42 4-1-3 設備及管線計畫 44 4-2 特殊通道構想 47 4-2-1 風的通道 47 4-2-2 光的通道 49 4-2-3 音(情感)的通道 51 4-2-4 熱(溫度)的通道 52 第五章 結論 53 5-1結論 53 5-2回顧與後語 54 參考文獻 55 附錄 60

    期刊
    [1] 王為、江哲銘,〈透天住宅室內照明環境之調查研究—以台南及高雄地區為例.〉,《照明學刊》第20期,頁4,2003。
    [2] 呂文弘、鄭政利、杜功仁,〈周衍均 公寓式住宅建築排水配管系統現況調查及發展課題分析〉,《建築學報》第43期,頁69-85,2003。
    [3] 松村秀一,〈マス八ウジグ期集合住宅の位置付けと再生工事內容の分類. 〉,《建築学會計画系論文集》第514号,1998。
    [4] 陳鴻圖,<農業環境與移民事業--臺東廳下私營移民村的比較>,《兩岸發展史研究》第4期,頁35-80,2007。
    [5] 黃蘭翔,<花蓮日本官營移民村初期規畫與農宅建築>,《台灣史研究》第三卷第2期,1996。
    [6] 郭斯傑、黃契介、吳俊達,〈建築工程施工作業空間規劃與衝突分析流程之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2002。
    [7] 堀込憲二,<日治時期使用於台灣建築上彩磁的研究>,《台灣史研究》第八卷第2期,2001年。
    [8] 張素玢,<移民與山豬的戰爭—國家政策對生態的影響(1910-1930)>,《師大臺灣史學報》第4期,2001。
    [9] 張智元、黃世孟、郭斯傑、蕭文雄,〈建築物專業健診機制之供給與需求探討〉,《建築學報》第59期,頁93~11,2007。
    [10] 鄭政利、詹肇裕、徐豪廷,〈太陽光電系統導入建築構造計畫及外殼設計之研究〉,《設計學報》8卷第3期,頁35-52,2003。
    [11] 賴榮平、謝宏仁、陳裕益,〈都市住宅建築設備永續性能現況研究〉,《建築學報》第42期,頁115-131,2003年。
    [12] 羅時麒、陳伯勳,〈生命週期方法應用於室內環境政策 之優先度評估〉,《建築學報》第64 期增刊,頁91-107 ,2008。

    專書、論文與研究報告
    [1] David K. H. Chua, M.ASCE and Myriam Godinot,” Use of a WBS Matrix to Improve Interface Management in Projects”, ASCE, 2006, 132(1).
    [2] 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Using the balance scorecard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1996.
    [3] Kaplan Robert S. & Norton David P.〈Link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39(1):65-66,1996.
    [4] Leonhard E. Bernold,”Spatial Integration in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2002.
    [5]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Standards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BOOK Guide 2008 Edition.
    [6] ShinjiKosaka. “Change in water consumption in a quarter of a century and study on water load calculation method.” 3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IB W62. Taipei, 2006.
    [7] T.C.Pavitt and A.GF.Gibb,”Interface Management within Construction,In Particular Building Facede.”, Journal of the Conrtuction Engin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2003, 129(1).
    [8] 王建翔,〈住宅電氣設備健康檢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9] 山田浩幸(譯者:沈曼雯),〈圖解建築設備:110個規劃與應用知識,有效營造舒適安全、又節能的居家生活〉,易博士出版社,2014
    [10]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材解說與評估手冊》,內政部 建築研究所,臺北,2007。
    [11]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築物外遮陽暨屋頂隔熱設計參考手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臺北,2008。
    [12] 「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制度」,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13]「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作業要點」,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14]「用水設備設計、施工、檢驗 作業規範」,臺北市自來水事業處。
    [15] 江文章,〈界面表達系統與界面管理體系之研究-以土建 與機電之界面為對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16]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機電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訓練班教材〉,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網站,2007。
    [17] 李四川,〈建築與設備施工界面〉,淡江大學,1997。
    [18] 李四川,〈空調與水電設備施工實務〉,內政部營建署,1997。
    [19] 李惟義,〈維護觀點探討及合住宅給排水管路配設空間之研以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0] 何恭聖,〈住宅給排水設備健康檢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1]「作業程序書」,台灣電力公司。
    [22] 空調衛生設備士協會,〈建築設備更新マニュアル〉,技術書院, 1987。
    [23] 林麗珠,〈開放式界面之建築構造理論〉,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24] 吳聰明,〈建築施工界面整合與管理實務〉,中華國土建設人才育成中心,2009。
    [25] 周家鵬,〈集合住宅系統化工法技術性規範分析整理-設備水電部份〉,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1995。
    [26] 洪亮辰,〈國內高低層輕鋼構住宅外牆施工介面整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7] 洪聰賢,〈手術部建築與設備系統設計整合之研究〉,國 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28] 施順隱,〈RC構造平屋頂雨水排水設備之現況調查研究〉,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29] 郁宜華,〈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作業介面在設計規劃階段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6。
    [30]「建築物屋內外電信設備工程技術規範」,交通部電信總局。
    [31] 徐燕琦,〈建築工程施工界面管理之實務探討〉,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32] 「屋內線路裝置規則」,經濟部。
    [33] 「屋外供電線路裝置規則」,經濟部。
    [34] 「配管技術(給排水衛生工程)」,臺灣區水管工程工業同業公會。
    [35] 陳天來,《水電工程施工與監造實務》,詹氏書局,1996
    [36] 陳志泰,《水電工程監造實務》,詹氏書局,1998。
    [37] 陳志泰,《水電工程規劃與管理》,詹氏書局,1999。
    [38] 郭哲明,〈建築工程施工介面整合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1999。
    [39] 陳念祖〈建築開口部裝設導風板對自然通風之效益〉,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40] 陳曉晴,〈建築工程機電系統施工界面整合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41] 陳志宏,〈高品質建築外牆 GPC、TPC 施工介面管理及工法效益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42] 陳啟中,《建築設備概論》,詹氏書局,2005。
    [43] 游立偉,〈建築物雙層通風之隔熱性能研究-以平屋頂構造為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44] 黃士賓,〈南部地區透天住宅開口部自然採光現況調查〉,《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九屆第二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建築學會,2007。
    [45] 黃桂蓉,<移民與永興村的形成與發展—從日本移民到客家移民>,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所,碩士論文,2008。
    [46] 葉宏安、汪俊男、王維志,〈施工介面管理之改善〉,中華民國第一屆營建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3),1999。
    [47]「臺北市建築物設置機電設備空間配置規範」,臺北市政府。
    [48] 謝文通,〈高層集合住宅建築與設備介面之整合-介面整合編碼系統及資料庫模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49] 戴培達,〈施工階段介面圖繪製整合〉,台灣營建研究院工程設計品保與界面圖說整合研討會,1999。
    [50] 謝宏仁,〈台灣都市住宅設備現況永續性及評估系統擬議〉,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博士論文,2005。
    [51] 蕭炎泉,〈建築與水電工程施工階段介面管理之探討〉,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下載圖示 校內:2020-09-08公開
    校外:2020-09-0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