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張博皓 Chang, Po-Hao |
|---|---|
| 論文名稱: |
以法定義務承擔為中心探討文化資產保存法制上私人義務之法理建構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Privatization of Obliga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ct |
| 指導教授: |
王毓正
Wang, Yu-C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 畢業學年度: | 10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1 |
| 中文關鍵詞: | 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保存 、文化資產保存法 、私化 、法定義務承擔 、國家任務 、合作原則 、基本權保障 |
| 外文關鍵詞: |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ct, Privatization, Statutory Obligation, National Task,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Protection of Fundamental Right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1 下載:2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家與社會型態變遷下,國家與社會之互動模式隨之產生改變,以往涇渭分明之國家與社會,在各公共事務領域,多有共同完成任務之實例,近年來民營化與公私協力之浪潮即由此而生。此種國家與社會協力完成任務之種類多端,民營化及公私協力此種出於社會之力非強制性參與公共事務之類型,頻繁地被作為討論之焦點。惟作為國家強迫性規制之法定義務承擔,亦得在「私化」概念之理解下,與民營化及公司協力,共同納入國家攜手社會完成公共任務之脈絡。
法定義務承擔普遍地出現於法規範當中,於本論文討論焦點—文化資產保存領域,文化資產保存法及相關下位規範,亦有以文化資產保存此一公益為目標,於法規範中課與人民特定義務,使國家與人民共同完成文化資產保存之任務。然而,法定義務承擔實質上係限制人民受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利,且涉及國家將其任務移轉的履行主體更易之過程,若未就文化資產保存法上之法定義務承擔於行政組織法層面之論理加以釐清,相關法規範恐將面臨違憲之質疑。
本論文將從國家與社會二元論之討論中探討國家與社會之互動關係,洞悉國家與社會於今日我國社會中各自扮演之角色,進而延伸至國家任務、國家任務私化、法定義務承擔等概念為討論。並對於文化資產保存領域相關規範中,以法定義務承擔作為國家任務之私化手段,進行行政組織法層面之探究,以清晰並試圖建構文化資產保存領域中私人義務於行政組織法之法理。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scattered with various stipulates of statutory obligation. The state compulsory burden specific obligations with the certain people by law. Although i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blic interest purpose of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t simultaneously limits the fundamental rights of the people. It is also difficult to directly inference its constitutionality at the level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legal system.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rn state and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theory, and continue to demonstrate the permissibility, legitimacy, and constitutionality of performing national tasks by the method of statutory obligations.
一、專書
1. A.L. Kroeber/Clyde Kluckhohn, Culture :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1952)
2. Edward B. Tylor, Primitive Culture : 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 Philosophy, Religion, Language, Art and Custom V1, (2006)
3. Lorenz von Stein著、張道義譯注,國家學體系:社會理論,2008年11月。
4. 王澤鑑,民法總則,2014年9月。
5. 田博元編,文化事業概論,2010年5月。
6. 吳英明,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1996年。
7.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第一冊),1993年。
8.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釋論,1965年。
9. 林會承,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2011年4月。
10.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2010年。
11. 夏學理、淩公山、陳媛,文化行政,2006年5月。
12. 劉向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編輯,《說苑》,2012年。
13.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2016年7月。
14. 許育典,文化基本權與多元文化國,2014年3月。
15. 陳敏,行政法總論,2007年5月。
16.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2003年1月。
17.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1995年9月。
18.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2002年。
19. 陳新民,憲法學導論,1995年3月。
20.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2011年9月。
21. 彭懷真,社會學,2009年2月。
22. 曾凡朝注譯,周易,2015年。
23. 愛德華.泰勒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2005年1月。
24. 葛克昌,社會福利與租稅正義,國家學與國家法—社會國、租稅國與法治國理念,1996年4月。
25. 鄒文海,政治學,2001年。
26. 實藤惠秀著、譚汝謙、林啟彥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修訂譯本),2012年4月。
27. 蔡文輝,社會學,2010年。
28. 蕭文生,國家法(I)—國家組織篇,2008年8月。
二、篇章論文
1. Michael Bothe著、李建良譯,永續發展、資源永續經營、預防原則與代際正義,臺灣法學雜誌,第279期,2015年9月。
2. Peter Badura著、林依仁譯,憲法中的國家任務和國家目標條款,收錄於:法治國家的原理與實踐:陳新民教授六秩晉五壽辰文集(上冊),2020年11月。
3. 文芸、傅朝卿,當代社會中遺產價值的保存與維護,建築學報,第84期,2013年6月。
4. 王中原,文化資產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的指定新規定,地景保育通訊,第45期,2017年12月。
5. 王文宇,政府、民間與法律─論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幾個基本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36期,1998年5月。
6. 王服清,論財產權特別犧牲損失補償原則在行政救濟之實踐問題──無法律,無補償?,興大法學,第14期,2013年11月。
7. 王毓正,從中火操作許可證廢止案論地方制度法與行政程序法之適用關係-兼論氣候變遷時代下環境治理之垂直權力分立的變遷,臺灣法學雜誌,第405期,2020年12月。
8. 王毓正,論國家環境保護任務之私化,月旦法學雜誌,第104期,2004年1月。
9. 王穆衡、張世龍、陳一平、王銘德,公營事業民營化前後績效之比較—以陽明海運公司為例,2005年。
10. 王鑫、李光中、許玲玉、王曉鴻,《文化資產保存法》自然地景觀念的沿革,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41期,2017年9月。
11. 吳信華,基本權利的體系思考,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2003年7月。
12. 宋興無,現代西方語境中的文化與文明,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4期,2007年。
13. 李光中,台灣自然地景保育景點登錄標準芻議,地景保育通訊,第32期,2011年6月。
14. 李酉潭,臺灣民主化經驗與中國未來的民主化—以杭亭頓的理論架構分析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4期,2007年10月。
15. 李建良,「狀態責任」概念的辨正與運用:《台中大里區段徵收土地掩埋物清理案之一》──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370號判決、台中等行政法院99年度訴字第268號判決重點評析,臺灣法學雜誌,第246期,2014年4月。
16. 李建良,代際正義的法律課題:導論,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46卷第2期,2016年3月。
17. 李建良,民營化時代的行政法新思維,收錄於:2011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民營化時代的行政法新趨勢,2012年12月。
18. 李建良,自由、人權與市民社會-國家與社會二元論的歷史淵源與現代意義,收錄於:蔡英文、張福建編,自由主義,2001年
19. 李建良,損失補償,收錄於:行政法(下),2006年10月。
20. 李建良,論環境保護與人權保障之關係,東吳法律學報,第12卷第2期,2000年12月。
21. 李惠宗,一塊布幔的爭執—談行政組織上的形式合法性與實質正當性,月旦法學教室,第57期,2007年7月。
22. 李震山,憲法保障後世代人嗎?—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與代際正義,月旦法學教室,第40期,2006年2月。
23. 周元浙,國家承擔水土保持義務之責任,軍法專刊,第55卷第6期,2009年12月。
24. 林依仁,文化憲法的意義(上),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6月。
25. 林依仁,文化憲法的意義(下),月旦法學雜誌,第291期,2019年7月。
26. 林明鏘,論基本國策—以環境基本國策為中心,收錄於:周志宏、許志雄、蔡茂寅主編,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祝賀論文集,1997年3月。
27. 林明鏘,擔保國家與擔保行政法──從 2008 年金融風暴與毒奶粉事件談國家的角色,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10年1月。
28. 林會承,民俗學與無形文化資產—從學科理論到保存實務的考察,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20期,2012年6月。
29. 林騰鷂,國立中正紀念堂之改名與暫定古蹟—依法行政原則與對物之一般處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6期,2007年7月。
30. 范文清,土地徵收與比例原則—評釋字第732號解釋,月旦裁判時報,第50期,2016年8月。
31. 張文貞,中斷的憲法對話:憲法解釋在憲法變遷脈絡的定位,臺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6期,2003年11月。
32. 張永健,公法問題的私法答案—從民法規定論國土計畫法第18條損失補償責任之界定,收錄於:謝哲勝主編,國土計畫法律與政策,2016年7月。
33. 張永健,財產權的限制與補償:新理論分析框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30卷第4期,2018年12月。
34. 張桐銳,合作國家,收錄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35. 許育典,文化國作為文化憲法的客觀法建構,收錄於:氏著,文化憲法與文化國,2013年5月。
36. 許育典,文化國與文化公民權,東吳法律學報,第18卷第2期,2006年12月。
37. 許育典,多元文化作為憲法價值秩序,臺灣法學雜誌,第184期,2011年9月。
38. 許育典,多元文化國,月旦法學教室,第6期,2003年4月。
39. 許育典、李佳育,從憲法文化國原則檢中央文化組織範問題,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41期,2013年12月。
40. 許宗力,淺談立法怠惰,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家行政,2006年。
41. 許宗力,論行政任務的民營化,收錄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
42. 許登科,建管任務民營化與國家管制─以增訂第三方公正勘驗機制之法制探討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61期,2017年2月。
43. 陳明燦,財產權保障、土地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之探討:兼評都市計畫容積率移轉實施辦法,收錄於:氏著,財產權保障、土地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2001年3月。
44. 陳明燦,從財產權保障觀點論土地之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兼論我國既成道路與公共設施保留地相關問題,收錄於:氏著,財產權保障、土地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2001年3月。
45. 陳信安,由國家擔保責任論電價管制下之再生能源財務補助──兼論我國太陽光電競標制度,科技法律論叢,第13期,2018年12月。
46. 陳信安,由憲法觀點論電力供應任務之履行,憲政時代,第38卷第2期,2012年10月。
47. 陳信安,論國家於電力供應之擔保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0期,2016年12月。
48. 陳信安,論德國行政法上之納用私人(Indienstnahme),月旦法學雜誌,第237期,2015年2月。
49. 陳春生,行政法上之參與及合作—行政程序法對此的回應與面臨的挑戰,收錄於: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二),2007年3月。
50. 陳淑芳,文化憲法,收錄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2006年1月。
51. 陳愛娥,古蹟指定、「召開古蹟指定公聽會」之程序要求的法律性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6期,2005年1月。
52. 陳愛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中財產權概念之演變,收錄於: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1998年6月。
53. 陳愛娥,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臺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2期,1997年1月。
54. 陳愛娥,行政組織法:第三講 行政任務取向的行政組織法—重新建構行政組織法的考量觀點,月旦法學教室,第5期,2003年3月。
55. 陳愛娥,國家角色變遷下的行政任務,月旦法學教室,第3期,2003年3月。
56. 曾冠球、黃偉誠,公共管理者對於公私合夥風險的認知:調查與反思,公共行政學報,第41期,2011年12月。
57. 程明修,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以公私協力行為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年5月。
58. 程明修,私人履行行政任務時之法律地位,收錄於: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2006年9月。
59. 黃忠正,論世代正義,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50卷第3期,2012年9月。
60. 黃錦堂,行政契約法主要適用問題之研究,收錄於:行政契約與新行政法,2002年6月。
61. 黃錦堂,環境憲法,收錄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2006年1月。
62. 楊佳燕,古蹟指定及歷史建築登錄之法律性質,臺灣博物季刊,第115期,2012年9月。
63. 葛克昌,國家與社會二元論及其憲法意義,臺大法學論叢,第24期第1卷,1994年12月。
64. 葛克昌,從大法官會議解釋論產權之保障,科技部(原國科會)計畫,2001年7月。
65. 葛克昌,綜合所得稅與憲法,收錄於:氏著,所得稅與憲法,2009年2月。
66. 詹鎮榮,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以組織私法化與任務私人化之基本型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15卷第1期,2003年8月。
67. 詹鎮榮,行政合作法之建制與開展—以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為中心,收錄於:行政契約之法理/各國行政法學發展方向,2009年7月。
68. 詹鎮榮,國家任務,月旦法學教室,第3期,2003年3月。
69. 詹鎮榮,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2003年10月。
70. 詹鎮榮,憲法基本原則:第五講 社會國原則—起源、內涵及規範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41期,2006年3月。
71. 詹鎮榮,憲法基本原則:第六講 社會國原則—責任主體、類型及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42期,2006年4月。
72. 詹鎮榮,變遷中之行政組織法—從「組織形式選擇自由」到「組織最適誡命」,中研院法學期刊,第6期,2010年3月。
73. 廖元豪,走自己的路—大法官「法律保留本土化」之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8期,2004年5月。
74. 蔡宗珍,從給付國家到擔保國家──以國家對電信基礎需求之責任為中心,臺灣法學雜誌,第122期,2009年2月15日。
75. 蔡維音,財產權之保護內涵與釋義學結構,成大法學,第11期,2006年6月。
76. 戴華,我們和未來世代之間的道德關係:跨世代正義如何可能?,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46卷第2期,2016年3月。
77. 謝哲勝,物權法定原則與限制,月旦法學教室,第27期,2005年1月。
78. 顧以信,論基本國策在我國憲法中之定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6期,2018年6月。
三、學位論文
1. 下元宏展,來自日語的同形詞對日本漢語學習者的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7月。
2. 王世安,台灣有形歷史保存法制發展史(1895-2015):從國家目標與權利保障之互動談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7月。
3. 王泰和,行政任務私人化之研究—兼論警察任務脫警察化,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4. 史怡倩,有機農產品法制中認證與驗證之制度建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5. 李東穎,行政任務委託民間的憲法界限-以警察機關危害防止任務作為觀察對象-,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6. 李盈慧,跨國行銷方法的文化導向分析—以McDonald’s與UNIQLO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6月。
7. 李惠圓,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法律分析—以私有文化建築保存為核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6月。
8. 辛年豐,人民參與環境行政程序之研究─以開發行為之環境評估為核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9. 辛年豐,環境風險的公私協力:國家任務變遷的觀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
10. 林芳儀,遺址保存的理論與現實:淺論《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考古規範,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人類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7月。
11. 張均溢,論再生能源發展任務私化之合憲性框架—以法定義務承擔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20年7月。
12. 許登科,德國擔保國家理論為基礎之公私協力(ÖPP)法制-對我國促參法之啓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13. 陳芷璇,國際文化遺產法之法源及其操作原則,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14. 陳柏全,論著作權人主張圖書館公共借閱權之可能,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7月。
15. 陳皇希,臺灣遺址保存維護制度:以法律為中心探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8月。
16. 陳唯宗,私有歷史性建造物之強制保存的法律關係論-兼論日本法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8月
17. 陳雅慧,古蹟管理維護法制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
18. 馮欣中,無形文化資產之法制建構與檢討,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1月。
19. 榮芳杰,文化遺產管理之常道:一個管理動態變化的維護觀點,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7月。
20. 潘玉芳,臺北市古蹟保存歷程的回顧與探討,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論文,2014年1月。
21. 蘇郁涵,女性大學生化妝文化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8月。
四、網路資源
1. 「恢復原色」南美館1館10/17「開門入厝」試營運,民報,https://www.peoplenews.tw/news/13e97f62-d698-4ced-a3ea-4359986aaefe(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5月5日)。
2. Joy愛十三行,第5期,2017年6月,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網站,https://www.sshm.ntpc.gov.tw/files/file_pool/4/0H244527874002626613/JOY十三行半年刊_第五期_.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14日)。
3. 土地開發踩雷!挖到考古遺址 有建商付出3億元代價,聯合新聞網站,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4929495(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12日)。
4. 不是自毀就是自燃:當文資不被視作文資,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s://pnn.pts.org.tw/project/inpage/2255/90/270(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0日)。
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網站,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2_1/site_Preservation/index.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3日)。
6. 什麼、你也關心巴黎聖母院火災嗎?,想想論壇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559(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
7. 文化部文資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網站,https://twh.boch.gov.tw/taiwan/learn_detail.aspx?id=32(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
8. 文化部文資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網站https://twh.boch.gov.tw/world/index.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6日)。
9. 文化部文資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ulturalLandscape/20080317000001(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5月5日)。
10. 文化部文資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80919000001(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5日)。
11. 文化部文資局網站,https://nchdb.boch.gov.tw/applicationReport/sop/building(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
12. 文化部文資局網站,https://www.boch.gov.tw/information_163_6028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3日)。
13. 文化部文資局網站,https://www.boch.gov.tw/qainfo_150_88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3日)。
14. 王中原,自然地景與自然紀念物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簡介,行政院農委會網站,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6839(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4月26日)。
15. 王毓正,(司法院大法官會台字第12860號釋憲案,後為釋字第803號解釋之)鑑定意見書,司法院大法官網站,https://cons.judicial.gov.tw/jcc/Uploads/files/yafen/24_鑑定人王毓正副教授提出之書面鑑定意見.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6月16日)。
16.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網站,https://www.pcc.gov.tw/News_Content.aspx?n=C61062639C0CD29F&sms=21EF9CF82726C1BB&s=EAF760724C4E24A5,(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5月18日)。
17. 宋昱潔,發現考古遺址,然後呢?,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網站,https://beta.nmp.gov.tw/enews/no433/page_0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3日)。
18. 李作婷,遺址上施工之「考古監看」的Q與A,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站,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105/349/a-6.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1日)。
19. 李德仁,Q:什麼是「搶救考古」?,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網站,https://beta.nmp.gov.tw/enews/no6/no6_8.htm(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1日)。
20. 每月都有老屋「離奇自燃」! 台灣86件歷史建物被燒光,ETtoday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416/1423522.htm#ixzz6oiAi6DhP(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0日)。
21. 周可真,從「文化(Culture)」的本義看中西方固有的文化概念之區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6-393518.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4月11日)。
22. 拆除古蹟太原第 4人判刑10月緩刑3年,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406001843-260402?chdtv(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
23. 建商挖到「清朝城牆、新石器時代遺址」5千萬蒸發,Line Today網站,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WKNlWL(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12日)。
24. 挖到陶片恐列遺址 金山市地重劃停擺,環境資訊中心網站,https://e-info.org.tw/node/115602(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12日)。
25. 挖到遺址須付考古費 商總促修法,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013000538-260114?chdtv(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14日)。
26.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網站,https://ch.cksmh.gov.tw/home/zh-tw/historic(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5月5日)。
27.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網站,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16520/(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6月21日)。
28.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網站,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8459/(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4月11日)。
29. 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https://www.ndc.gov.tw/cp.aspx?n=F76D008BCCD327E4&s=855C223482EE983B(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5月15日)。
30.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mTOpoU&o=e0&sec=sec1&op=v&view=6-1(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4月10日)。
31. 傅朝卿,(空間與建築類)文化資產保存基本概念,頁2,http://www.fu-chaoching.idv.tw/file/ca01.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
32. 陽明海運急拆百年古厝 地方譁然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271774(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
33. 當開發遇到遺址說明手冊:拆解考古遺址14題,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網站,https://culture.tycg.gov.tw/home.jsp?id=161&parentpath=0,132,141&mcustomize=multimessages_view.jsp&dataserno=202101280001&aplistdn=ou=data,ou=publish,ou=ap_root,o=tycg,c=tw&toolsflag=Y(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10日)。
34.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網站,https://www.moea.gov.tw/Mns/cnc/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10215(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5月15日)。
35. 趙軒翎,由《我們共同的未來》到《格羅‧布倫特蘭獎》──「永續發展教母」格羅•布倫特蘭的貢獻與傳承,唐獎網站,https://www.tang-prize.org/knowledge_detail.php?id=930(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6月21日)。
36. 憲法訴訟新制簡介,司法院網站,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571-58277-e3adc-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7月28日)。
37.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網站,https://www.cbd.int/doc/legal/cbd-en.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6月22日)。
3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http://whc.unesco.org/?cid=175(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4月26日)。
3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http://whc.unesco.org/archive/convention-en.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8月3日)。
4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https://ich.unesco.org/en/convention(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
4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https://whc.unesco.org/archive/convention-ch.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6日)。
4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https://whc.unesco.org/en/conventiontext/(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
4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https://zh.unesco.org/about-us/introducing-unesco(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
44. 聯合國網站,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content/documents/5987our-common-future.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6月21日)。
45. 聯合國網站,https://www.un.org/en/development/desa/population/migration/generalassembly/docs/globalcompact/A_CONF.151_26_Vol.I_Declaration.pdf(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6月22日)。
46. 蘆洲「秀才厝」遭縱火 大廳全燬,苦勞網,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16912(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