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吳昱成 Wu, Yu-Cheng |
|---|---|
| 論文名稱: |
戰後建築媒體與建築專業之研究-以台灣建築獎為例 A study on Post-War architectural media and the profession of architecture -case of Taiwan Architecture Award |
| 指導教授: |
吳光庭
Wu, Kwang-Ty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 畢業學年度: | 10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03 |
| 中文關鍵詞: | 戰後台灣 、建築媒體 、建築師 、建築專業 、台灣建築獎 |
| 外文關鍵詞: | post-war Taiwan, architectural media, architects,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 Taiwan Architecture Award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74 下載:4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建築獎由建築師雜誌主辦,而建築師雜誌是建築師公會發行之專業刊物,是公會對社會大眾釋出信息的媒體,若欲理解台灣建築獎,我們必須先了解現今建築師公會與建築師制度形成之源由,然後藉由觀察各時期雜誌獎與台灣社會脈絡之間的關係,找出媒體如何影響建築領域的發展,以及在何種力量的作用下形成今日台灣建築的風貌,本研究內容將釐清:
1.臺灣「建築師」專業的形成
2.建築專業雜誌做為媒體的功能
3.台灣建築獎的意圖;同樣做為媒體,獎與雜誌有什麼異同?
專業是出現在近代趨向工業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時,生產分工過程下的產物。專業者們並非秉持技術理性的中立者,也非無私地付出其特殊專門知識的人群。他們所進行的「專業化」也就是一方面建立同業之間專業能力的標準化,一方面也尋求國家以法律制度界定或保障其權利義務與行使範圍,企圖以組織性的力量對社會某些領域進行知識與經濟的壟斷。
因此這些媒體受制於必須回應社會現實以免與之脫節,這個條件而展現出多種樣貌,雖然這代表建築師能處理的業務更加多元,但由於前面討論的轉變並沒有回饋到框定「專業」的教育、考試及法規上,這些多劃出的範圍顯然離核心的「建築學」漸行漸遠,以至於還是難以回答究竟建築師「專業」為何。
The Taiwan Architecture Award is sponsored by the Architect Magazine, and the Architect Magazine is a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 issu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Architects. It is a media that releases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Taiwan Architecture Award,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current architects’ association and architecture. The sourc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teacher system, and then by obser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azine awards in each period and the social context of Taiwan, to find out how the media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tectural field, and under what forces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aiwan today is formed. The research content will clarify:
1. Formation of the profession of "architect" in Taiwan
2. The function of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 magazines as media
3. The intention of the Taiwan Architecture Award; as a media,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ward and the magazine?
However, since the changes discussed above have not been fed back to the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nd regulations that frame the "professional", these over-delimited areas are obviously diverging from the core "architecture", so that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answer whether the architect " "Professional".
論文
孫立和,1993,台灣建築思潮與設計教育之發展分析 (1949-1973)
江博鴻,2003,<<建築師>>雜誌建築論述的形成與轉變(1975~1999 年)
王紀鯤,1991,建築師執業型態與權責劃分之研究
林芳正,台灣現代建築論述之形構 : 以 70 年代漢寶德為例
蕭瑞綺,2001,1954-76 台灣建築刊物論述意義之探討
黃俊昇,1996,1950~60 年代台灣學院建築論述之形構 : 金長銘/盧毓駿/漢寶德為例
王增榮,1983,光復後台灣建築發展之研究. 1945-1976
許家彰,1994,建築雜誌中菁英論述的意向分析 : 以『雅砌』為對象
郭炳宏,1992,台灣現代建築地域主義初探
專書
Guy Debord 著、張新木 譯,1967,景觀社會
Lisa Taylor/Andrew Willis 著、簡妙如、管中祥、林婉蓉、張貝雯、林智惟 譯,2002,大眾傳播新論
Pierre Bourdieu 著、劉暉 譯,1979,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評
吳光庭 著,2015,意外的現代性
徐明松、王俊雄 著,2008,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許志祥 著,2012,巨塔之男 郭茂林
建築師雜誌社,2019,2009~2018台灣建築獎十年合輯
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2000,第一屆遠東傑出建築設計獎專輯
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出版社,1991,台灣的住宅建築(1976~1990)
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2003,遠東建築獎921校園建築獎
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出版社,2003,2002台灣建築獎專輯
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出版社,2003,2001台灣建築獎專輯
期刊/雜誌
郭文亮,1988,建築專業雜誌的「論述的實踐」,《華岡建築》
王俊雄、孫全文、謝宏昌,1999,國民政府時期建築師專業制度形成之研究,《城市與設計學報》
1975,光復以來台灣建築的回顧專集,《建築師》
郭肇立,2004,逐夢者-漢寶德的建築觀,《東海學報》
郭文亮,2004,幾何與程序:洛韶山莊看早期漢寶德先生的設計與論述策略,《東海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