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姿儀
Lu, Tzu-Yi
論文名稱: 臺灣近代紡織廠作為產業遺產的保存-以王田毛紡和中和紡織工廠為例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for Modern Textile Mill in Taiwan - The Cases of Wang Tien Woolen Mill and Chung Ho Spinning Mill
指導教授: 傅朝卿
Fu, Chao-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近代紡織廠紡織產業遺產保存王田毛紡王田廠中和紡織烏日紗廠
外文關鍵詞: modern textile mill, heritage of textile industry, conserve, Wang Tien Woolen Mill, Chung Ho Spinning Mill
相關次數: 點閱:108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紡織產業的崛起從十八世紀初開始,隨著機械發明、磨坊〈mill〉到工廠制度系統〈factory system〉的產生,影響了周圍環境的各個層面。產業技術的提升帶來相關建築技術的演進,乃至於對於都市規劃和環境的重視;企業主與勞工之間的互動影響社會的整體發展。紡織產業開創於歐美國家並延續到亞洲國家的發展,直到今日已蘊含豐富的產業遺產。
    紡織是臺灣重要的民生工業,為臺灣經濟帶來繁榮發展,也讓臺灣得到紡織王國的美譽,然而1980年代後期受到國內工資調漲和東南亞國家紡織業的興起等因素影響,許多紡織工廠開始關閉或者轉型。以較具規模的台中市大肚區的「王田毛紡王田廠」和烏日區的「中和紡織烏日紗廠」為例,其前身即為日治時期「臺灣紡績株式會社」所設置的紡織廠。這些臺灣現存的近代紡織廠,經歷了日治時期和光復後的經營發展,近七十年的紡織廠可告訴我們一段過去紡織產業歷史和紡織產業遺產所擁有的內涵。
    然而面對這些遺留下來的臺灣近代紡織工廠如何作為產業遺產的保存。本論文先透過英國紡織工廠的案例和影響臺灣較深的日本紡織廠案例,來了解紡織廠發展源流和特徵,進而探討臺灣近代紡織廠的「王田毛紡王田廠」和「中和紡織烏日廠」。再藉由產業遺產保存的指認來分析這兩間紡織廠的產業內涵為何。在面對這些紡織產業遺產保存所遇見的困境和問題,提出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Textile industry emerged in the beginning of eighteenth century, along with the invention of machine and the generation of mill and factory system, it affected all facets of its peripheral environments. The enhancement in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the evolution of related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emphasis on the urban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labor has affected the entir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extile industry started from European country and was further extended to the Asian countries, today, it has carried rich industrial heritage.
    Textil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eople’s livelihood industry in Taiwan. It has brought prosperity to Taiwan’s economy, and it also brought the name of “Textile Kingdom” to Taiwan. However, at the latter half of 1980s,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factors such as the rise in domestic wages and the emergence of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lots of textile factories closed or started to transform. Let’s take the larger scale “Wang Tien Woolen Mill” in the Tatu District and “Chung Ho Spinning Mill” in the Wujih District of Taichung City as example, their predecessor is the textile factory as set up by “Taiwan’s textile Co., Ltd.” in the Japan-colonized period. These existed modern textile factories in Taiwan have experienced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Japan-colonized period and the period after Taiwan’s recovery from Japan, which is a period of nearly 70 years. And such textile factories not only tell us the past history of textile industry, but also the great content preserved in the heritage of textile industry.
    However, facing with these remained modern textile factories in Taiwan, a topic to think about is how to preserve them as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ase of English textile factory and the case of Japanese textile factory, which has deeper influence on Taiwan, an attempt is made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and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factory, and then,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made to “Wang Tien Woolen Mill” and “Chung Ho Spinning Mill” of Taiwan’s modern textile factories. Moreover,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the industrial content of these two textile factories is analyzed. Facing with the dilemma and issues met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hese textile industrial heritages, feasibl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目 錄 第一章緒論1-1 第一節研究動機和目的1-1 一、研究動機1-1 二、研究目的1-2 第二節研究對象與範圍1-2 一、國外案例1-2 二、國內案例1-3 第三節參考文獻 1-4 一、國內紡織產業相關歷史論文 1-4 二、紡織產業相關技術論文1-4 三、產業遺產保存相關內容1-5 第四節研究方1-6 第二章近代紡織工廠發展2-1 第一節近代紡織產業的發展脈絡2-2 一、紡織工業化的源流2-2 二、紡織亞洲近代紡織的發展2-4 第二節英國紡織工廠的發展和影響2-6 一、水力作為工廠動力來源的開始─德文特河谷紡織聚落2-7 二、企業家人本精神的展現和模範社區─新拉納克紡織聚落2-11 三、工廠形式的改變和工業城市的規劃─索岱爾工業鎮2-13 第三節日本紡織工廠的發展和影響2-15 一、日本近代棉紡織的開端2-15 二、日本官營紡織廠─富岡製絲廠2-16 三、日本紡織技術的改良和發明─豐田自動紡織工2-18 第四節近代紡織工廠的特徵2-20 一、從機能的考量到工廠美學的呈現2-20 二、紡織工廠設立的要點2-24 三、小結2-30 第三章 臺灣近代紡織工廠「王田毛紡王田廠」及「中和紡織烏日紗廠」 之發展3-1 第一節紡織廠之歷史沿革3-2 一、日治時期發展3-2 二、光復後的發展3-3 第二節日治時期的廠房發展3-7 一、工廠擇址3-8 二、建廠過程的技術運用3-11 三、廠房建築構造形式3-14 第三節光復後紡織廠的建設3-19 一、工礦公司時期的重整和修復3-19 二、開放民營後的擴建和改建3-21 第四節紡織廠現況3-38 一、王田毛紡工廠3-38 二、中和紡織烏日紗廠3-40 第四章臺灣近代紡織廠作為產業遺產的指認和困境4-1 第一節紡織廠案例作為產業遺產的指認4-2 一、英國案例4-2 二、日本案例4-4 第二節國外案例的保存發展4-7 一、德文特河谷紡織工廠4-7 二、新拉納克紡織工廠4-8 三、索岱爾紡織工廠4-10 四、富岡製絲廠4-10 五、豐田紡織自動工廠4-11 六、小結4-12 第三節臺灣紡織廠作為產業遺產的指認4-14 一、王田毛紡王田廠4-14 二、中和紡織烏日紗廠4-15 第四節臺灣近代紡織廠保存的困境和問題4-17 一、面對土地重劃問題4-17 二、機械設備的保存4-19 三、價值認知角度差異4-19 四、地方政府的漠視4-20 第五章 產業遺產保存的策略和機制5-1 第一節他國的保存經驗借鏡5-1 一、第三部門的力量5-1 二、空間的再利用5-2 第二節保存的策略與機制5-3 一、臺灣紡織廠保存機制的不足5-3 二、後續研究和建議5-4 參考文獻參-1

    中文參考文獻

    1.王玉豐主編《現代考工記 臺灣產業文化資產調查與再生實務座談會專輯》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2.石鳳翔,《棉紡學》大秦紗廠印行,1954
    3.吳三連口述 ; 吳豊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 臺北:自立晚報,1991
    4.林忠正,《臺灣近百年產業發展-以紡織業為例〉《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
    5.邱永亮譯《紡紗工程 》臺北: 徐氏基金會印行,1977
    6.涂翠花、黃世輝譯《產業遺產觀察與調查方法》日本產業遺產研究會+日本文化廳歷史建築調查研究會編著,2005
    7.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產業文化資產清查操作參考手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
    8.許永綏 郭東瀛編譯《紡織概論》臺北: 徐氏基金會,1980
    9.烏日文史協會編《烏日文史彙編第二集》臺中:烏日文史協會,2003
    10.陳介英,《牽紗引線話紡織─臺灣紡織產業發展史》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7
    11.傅朝卿 建築保存理論專題討論〈工業(產業)文化遺產之保存維護〉2009
    12.楊凱成主編《廢墟的再生 工業遺址再利用國案例探索》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
    13.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經濟動員計劃審議委員會編 《臺灣之紡織工業》 臺北: 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及經濟動員計劃審議委員會印行,
    14.袁明道,《日治時期臺灣建築教育發展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5.陳佩琪,《日治時期台灣新式製糖工廠空間之研究》臺南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2000年
    16.莊濠賓,《從國營到民營:戰後台灣國營紡織業之變遷(1950-1972) 》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7.蔡芳梅,《戰後初期台籍建築專業人員職場之適應--以留日建築專業人員徐迺欣為例》,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8.Jerry Bentley Herbert Ziegler著 魏鳳蓮 張穎 白玉廣譯 《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第三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5年
    19.John.K.Galbraith 著 徐淑真譯《不確定的年代》臺北:九大文化,1991年
    20.徐文琴,〈台中早期留日建築師-徐迺欣〉,《台中鄉圖》,2010年12月,11期
    21.《臺灣銀行季刊第一卷第三期》〈臺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紡織分公司概況〉,1947年六月

    外文參考文獻

    1.William FairBairn《Treatise On Mills and Millwork》1789– 1874
    2.Joseph Nasmith《Recent Cotton Mill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1896
    3.Dr Gary Firth《Images of England Salt and Saltaire》British Library 2009
    4.David Weber Barlo E Shaw《A vistor’s Guide to Saltaire》Nemine Juvante 2008
    5.United National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sation《Nomination of New Lanark for inclusion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Historic Scotland

    6.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舊富岡製絲場建造物群調查報告書》富岡市教育委員會2005
    7.日本產業遺產研究會,文化廳歷史的建造物調查研究會編著 《近代產業遺產 : 建物の見方.しらべ方》東京都 : ぎょうせい1998
    8.石館達二《工場建築學大系編委員會編》 東京 : 彰國社1969
    9.伊藤喜三郎建築研究所編集《建築設計製圖》東京都 : 理工圖書, 1959
    10.神奈川縣勞働衛生協會編集《美しい工場 工場美化のすすめ方》 東京:彰國社1953
    11.栙田喜一郎《工廠設備計畫》1935年

    檔案

    1.〈臺灣紡績株式會社事業概要〉 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藏
    2.〈中和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烏日紗廠概況〉臺北:吳三連基金會

    網路資料

    1.文化資產局官方網站http://www.boch.gov.tw/boch/
    2.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TICCIH官方網站 http://www.ticcih.org/
    3.世界遺產UNESCO官方網站http://whc.unesco.org/
    4.德文特河谷官方網站 http://www.derwentvalleymills.org
    5.Robert Owen and New Lanark http://www.robert-owen.com/
    6.Crisis At Saltaire http://www.bradfordhistorical.org.uk/antiquary/third/vol03/saltaire.html
    7.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官方網站 http://www.th.gov.tw/

    圖籍資料

    1.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航空攝影基本圖 底片號碼66272-4 攝影日期 1977/10/29
    2.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航空攝影基本圖 底片號碼65975-257攝影日期 1976/12/10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