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幸誼
Lin, Sing-I
論文名稱: 社會救助中強制工作條款之合憲性檢驗
The Constitutional Conformity of Mandatory work Clause in Public Assistance
指導教授: 蔡維音
Ttsai, Wei-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社會救助強制工作工作福利人性尊嚴生存權合憲性
外文關鍵詞: Public Assistance, Mandatory work, Human dignity, Right to life, Constitutional
相關次數: 點閱:174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工作福利思潮的影響下,當前社會救助思潮也有從消極濟貧理念轉向以投資人力資本、鼓勵自立為最終目標等積極脫貧措施的傾向,其主要意圖在於鼓勵個人負責自立、避免福利依賴。然而此政策下訂定強制工作條款,作為社會救助之需求審查,究竟是防止人民濫用社會救助之道德教化觀點,抑或是個人責任在社會救助的補充性原則下之實現?且在面對該社會政策的立法問題時,憲法對社會救助之基礎原理,究竟提供了何種指示及準據?進而探討強制工作的違憲審查問題。
    這些答案似乎可從國家建構社會安全體系背後的價值取向,進而影響社會共同體協助與個人自我負責的界線為何,亦即「國家的救助義務」與「個人的自助義務」孰先孰後,抑或兩者並非先後而是併行、相輔相成之關係,這不僅涉及社會救助公平性,也會影響到社會福利政策的落實與永續經營。
    本文希望從社會救助制度最根本的法理基礎及制度原理之再思考,探索社會救助制度的基礎理念,及其所欲達成之規範目的,檢討強制工作在社會救助原理上扮演的角色及我國社會救助法之相關條文規定,是否符合之前所建構出的基準原理,並以其為強制工作是否違憲之審查標準,重省在最低生存權下的受領社會福利者之應然的保障程度與範圍,對現行社會救助法第15條之強制工作規定分析檢討並給予建議。

    Follow the influence of work fare, the aim of Public Assistance has been converted from negative supporting to aggressive independent encouragement. However, to draw up Mandatory Work Clause base on government policy to be social assistance is either to prevent people misappropriating or to accomplish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base on subsidiary principl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encourage every individual person to be independent and not rely on welfare dependence too much..During the Constitutional Examination of Mandatory work Clause, we wonder what kind of instruction and basis exactly to be provided by the basic principle on public assistance of constitution when we facing the legislated conflict among social policy.
    The answer is obviously to be detected fr the values behi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example: Human dignity、 Right to life、the principle of social welfare…ect. Moreover, they also affect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ocial community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consider the priority between government’s duty of social relief and obligation of self-help. Further more, we also need to considerate that they have the same significance or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This essay emphasize that whole society should reconsider public assistance structure accord to the human basic theory and the achievement we need to complete.Beyond all questions that we are facing now, review relative rules in The Public Assistance Act is to conform to our original purpose that the stander of constitutional examination on mandatory work clause. Analyze and suggest to the article 15 of Public Assistance Ac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一項 問題之提出 1 第二項 研究動機 2 第三項 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步驟 7 第一項 研究方法 7 第二項 研究範圍與步驟 7 第一款 研究範圍 7 第二款 研究步驟 8 第二章 社會救助之法理基礎 10 第一節 人性尊嚴 10 第一項 人性尊嚴之內涵 10 第一款 傳統理論 11 第二款 「自助」之「協助」 12 第三款 我國實務對「人性尊嚴」之解釋 13 第二項 人性尊嚴在法學之定位 17 第一款 人性尊嚴之作為憲法建構的基本權利 17 第二款 人性尊嚴之規範效力及與基本權之關係 19 第一目 人性尊嚴之規範法律性質 19 第二目 人性尊嚴與基本權之關係 21 第三款 人性尊嚴與法治國之關聯 22 第三項 小結 23 第二節 生存權-兼論社會基本權 25 第一項 社會基本權 25 第一款 社會權之內涵 25 第二款 社會權之法律性質及存在與否之爭議 28 第二項 生存權之意義內涵及功能 29 第一款 基本價值之導出及概論 29 第二款 生存權的意義及功能 31 第一目 生存權的意義內涵 32 第二目 生存權的法律性質 33 第三目 生存權之給付面向 35 第四目 小結 37 第三項 禁止不足原則 38 第三節 社會國原則 41 第一項 社會國原則之概念及憲法基礎 41 第二項 社會國原則之內涵 43 第二款 基本生活保障之維持 44 第一目 基本生活保障之內涵 44 第二目 憲法中社會國基本國策條款之規範效力 47 第三款 立法自由形成 48 第一目 立法形成自由之概念 48 第二目 立法形成自由與社會福利立法之連結 50 第三項 社會連帶原則(social solidarity)之內涵、適用 51 第四項 社會國原則下之補充性原則 53 第五項 社會國原則與民生福利國原則、法治國原則之關係及分野 55 第一款 福利國家與民生福利國原則 56 第一目 福利國家之意義 56 第二目 民生福利國原則 57 第二款 國家從事社會任務之界限-由法治國原則而來 58 第四節 小結:社會國原則作為國家目標條款及社會救助原則之功能 61 第三章 強制工作在社會救助法中之相關規定-兼論社會救助法之基本概念 66 第一節 社會救助之制度探討 66 第一項 社會救助法之立法目的及現 況 66 第二項 社會救助法審查制度之概要 68 第三項 社會救助法提供給付之基本原則 71 第一款 補充性原則 71 第一目 補充性原則之概念 71 第二目 補充性原則於社會救助法之運用 72 第二款 需求滿足原則 73 第一目 需求滿足原則之概念 73 第二目 社會救助法之規定 75 第三款 國家救助義務與個人、家庭之自助義務 76 第一目 個人自助之義務 76 第二目 家庭責任扶養之認定 77 第四項 社會救助政策之發展方向 79 第二節 強制工作之相關規定 81 第一項 工作能力及社會救助法第15條之規定 81 第二項 「工作能力」與「收入推計」 之不當連結 82 第四章 強制工作之合憲性檢驗 85 第一節 強制工作涉及之基本權 85 第一項 生存權 85 第二項 工作權 86 第一款 工作權的體系架構 86 第一目 工作權之意義 86 第二目 工作權之體系架構-兼論職業自由之保障內涵 87 第二款 工作權的法律性質 88 第一目 工作權的給付請求權及防禦面向 88 第二目 工作權之限制 89 第三項 一般自由權 90 第四項 人格權 92 第一款 人格權之憲法基礎 92 第二款 人格權的內涵 92 第五項 小結 93 第二節 違憲審查基準之建立 95 第一項 規制基準之考察 95 第二項 強制工作條款所涉之憲法保障 96 第一款 強制工作條款和人性尊嚴的關係 96 第二款 強制工作條款和社會國原則的關係 99 第三款 強制工作條款和生存權的關係 100 第三項 相關基本權利之保障與制約 101 第一款 一般基本權 101 第二款 給付基本權的違憲審查 103 第三款 基本權之競合 104 第四項 違憲審查基準 105 第一款 立法所涉及事務領域的性質-立法裁量之概念及檢驗 106 第一目 立法裁量之憲法依據 107 第二目 立法裁量之界限 107 第三目 立法裁量之檢驗-立法怠惰 110 第二款 立法涉及之基本權的種類及干預強度 111 第三款 立法所欲防禦之法益的重要性與性質 112 第四款 憲法的價值決定 113 第五項 小結 114 第三節 強制工作條款之合憲性檢驗 115 第一項 形式審查 116 第一款 法律保留之檢驗 116 第二款 明確性原則 117 第三款 不當連結禁止原則 119 第二項 實質審查-比例原則之檢驗 119 第一款 適當性 120 第一目 目的正當性 120 第二目 手段目的合致性之檢驗-由工作福利切入 122 第二款 必要性 125 第一目 必要性之內涵 125 第二目 必要性之檢驗-兼論社會排除 126 第三目 小結 130 第三款 狹義比例性-手段與目的的合致性 131 第五章 結論-強制工作制度之檢討 136 參考文獻 140 一、專書 140 二、期刊論文 142 三、碩士論文 144 四、研討會資料 148

    一、專書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臺北,修訂版,92年9月。
    李孟融,福利國家的憲法基礎-極其基本權利衝突之研究,收錄於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月旦:臺北,86年。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臺北,90年。
    李震山,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臺北,90年12月。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臺北,88 年。
    周麗芳,貧窮線界定與社會福利政策相關措施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92年。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三民:臺北,82年9月。
    林萬億,台灣社會的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五南:臺北,95年。
    林萬億,福利國家-歷史的比較分析,巨流:臺北,83年3月。
    林浩譯,生存權論,元照:臺北,90年。
    法治斌、董保成,憲法新論,三民:臺北三版,93年。
    張桐銳,補充性原則與社會政策,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學林:臺北,91年。
    許志雄,憲法上之個人尊嚴原理,收錄於憲法之基礎理論,稻禾:臺北,82年。
    許育典,憲法,元照:臺北,95年10月。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家行政,元照:臺北,88年。
    許慶雄,社會權論,眾文書局:臺北,81年。
    許慶雄,憲法入門,月旦:臺北二版,89年9月。
    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自版,86年。
    郭明政,社會憲法-社會安全制度的憲法規範,收錄於部門憲法,元照:臺北,95年。
    陳清秀,稅法總論,翰蘆:臺北,90年。
    陳清秀,憲法上人性尊嚴,收錄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月旦:臺北,86年。
    陳慈陽,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翰蘆圖書:臺北,96年。
    陳慈陽,憲法學,元照:臺北,93年1月。
    陳愛娥,社會國的憲法委託與基本全保障,收錄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元照:臺北,93年。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論,自版,91年。
    陳新民,公法學劄記,新學林:臺北,94年。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元照:臺北,88年6月。
    黃舒芃,正確之法或框架秩序?一個對「法官受法拘束」意義的方法論反省,收錄於變遷社會中的法學方法,元照:臺北,98年。
    葛克昌,國家學與國家法,月旦:臺北,85年4月。
    葛克昌,稅法與民生福利國家,收錄於國家學與國家法,元照:臺北,85年。
    蔡茂寅,社會權(二),收錄於現代憲法論,元照:臺北三版,91年。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臺南,90年9月。
    鍾秉正,社會福利法制與基本人權保障,自版,93年。

    二、期刊論文
    王正,價值的選擇:社會福利與政府財政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93期,90年3月。
    王永慈,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王惠玲,社會基本權與憲法上工作權之保障,律師通訊第153期,81年6月。
    王篤強,「強制工作」與「財產累拒」:兩種貧窮對策觀點,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王篤強,資產脫貧方案、參與意願、可能阻礙因素以及相關的一些省察一以某縣低收入經濟戶長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19期,96年12月。
    呂朝賢,「新貧」的意義、政策及其限制,社區法展季刊第119期,96年12月。
    呂朝賢,新貧的異議、政策及限制,社區發展季刊第119期,96年12月。
    李惠宗,論比例原則作為刑事立法界限----評大法官釋字第五一七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18 期,90年1月。
    李建良,淺說原住民族的憲法權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7期,92年6月。
    李建良,經濟管制的平等思維-間平大法官有關職業暨營業自由之憲法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102期,97年4月。
    周宗憲,人性尊嚴與人民最低限度生活權的保障,司法週刊第1239期,94年6月。
    周海娟,紐西蘭社會救助政策-強化家庭與住宅救助,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林明昕,原住民地位之保障作為「基本權」或「基本國策」?,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93年1月。
    林萬億,影響台灣民眾社會福利態度的因素,臺大社會學刊第25期,86年6月。
    社論,社會救助政策決定的取向,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社論,國際社會福利趨勢:潮流與務實,社區發展季刊第117期,96年8月
    社論,超越依賴與對抗-福利民營化的新思維,社區發展季刊第108期,94年1月。
    孫建忠,社會價值與社會控制:以社會救助為例,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1期,88年5月。
    孫建忠,社會價值體系:以社會救助為例,台大社工學刊第1期,88年5月。
    孫建忠,社會救助制度的新思考,社區發展季刊第91期,89年10月。
    孫建忠,親屬責任與社會救助:扶助或控制?,社區發展季刊第103期,92年9月。
    孫迺翊,社會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嚴保障--一個憲政國家興起前後的比較觀察社會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嚴保障,月旦法學第136期,95年6月。
    孫迺翊,恩給性社會給付沒保障?-憲法與行政法角度的分析,月旦法學教室第52期,96年2月。
    郝鳳鳴,我國社會救助法之現況分析與檢討,東海法學研究第10期,85年3月。
    郝鳳鳴,法國社會安全法概念、體系與範疇,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86年6月。
    郝鳳鳴,社會法之性質及其於法體系中之定位,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0期,92年1月。
    張世雄,社會救助、新貧窮問題與多層次多面向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許志雄,憲法上之個人尊嚴原理,法學研究第7期,82年2月。
    許雅惠,社會救助新契約-英國福利改革經驗與省思,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陳愛娥,立法怠惰之回應,憲政時代第21卷第1期,84年7月。
    陳愛娥,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台大法學論叢26卷第2期,86年1月。
    黃舒芃,社會權在我國憲法中的保障,中原財經法學第16期,95年6月。
    黃越欽,憲法中工作權之意義暨其演進,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89年10月。
    楊孝濚,積極性社會救助體系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詹震榮,社會國原則-責任主體、類型及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42期,95年4月。
    詹鎮榮,社會國原則-起源、內涵及規範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41期,95年3月。
    雷文玫,低受入社會救助給付與涉及限制之違憲審查-Saenz v. Roe一案判決之分析,歐美研究第33卷第3期,92年9月。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做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88年2月。
    蔡維音,人性尊嚴作為人類基因工程之基礎法律規範理念-「人性尊嚴」作為法律概念其內涵開展之可能性, http://myweb.ncku.edu.tw/%7Eweintsai/socialfarm.html。
    蔡維音,何謂「中低收入戶」,月旦法學教室第72期,97年10月。
    蔡維音,低收入戶認定之需求審查,興大法學第5期,98年5月。
    蔡維音,社會福利制度之基礎理念及架構---以德國法制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 28 期,86年9月。
    蔡維音,待業人口有多少收入?,月旦法學教室第76期,98年2月。
    蔡維音,財產權之保護內涵與釋義學結構,成大法學第11期,95年6月。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18卷第1期,81年7月。
    鄭麗珍,財產形成與社會救助政策對話,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蕭玉煌,我國社會救助政策回顧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薛承泰、方姿云,社會救助法第四條的影響與修正建議,社區發展季刊第108期,94年1月。
    謝秀芬,日本社會救助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90年9月。
    謝榮堂,社會法治國之分配正義,華岡法粹第30期,82年12月。
    鍾秉正,論社會法之生存權保障功能-以社會救助制度為例,臺大法學論叢第54期,93年6月。

    三、碩士論文
    王信仁,再訪社會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2年。
    王淑月。社會救助審查中工作能力人口群界定問題之探討─以台中縣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92年。
    王喬涵,由政策學習觀點論台灣脫貧政策─ 以九O年代後期南部縣市脫貧方案為例國立高雄,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5年。
    王菁菁,以工作福利的理念檢視以工代賑方案執行之效果—以嘉義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3年。
    何華欽,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2年。
    吳千里,我國長期照護機構法制之探討,東吳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6年。
    吳佩真,德國社會國發展之研究,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吳佩瑩,新貧問題與社會救助政策的改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3年。
    吳明孝,社會保險與司法審查之研究—以全民健康保險法為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5年。
    巫懿真,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3年。
    李月香,我國社會福利政策與預算關聯性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89年。
    李立文,台灣貧窮問題之因素討論:跨縣市資料分析,國立清華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
    李國隆,從社會正義看身心障礙者工作權相關法規之保障,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
    李鎨澂,我國憲法上民生福利國家原則之研究-以德國基本法第二十條社會國原則(Sozialstaatsprinzip)為借鏡-,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3年7月。
    辛年豐,人民參與環境行政程序之研究─以開發行為之環境評估為核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5年。
    周光輝,離職後競業禁止及其替代措施之研究-以車燈業技術勞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2年。
    周宗憲,憲法上人民最低生存權的性質與司法保障―我國與日本學說及司法判決(大法官釋憲)見解的檢討―,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周振宇,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規範之合憲性探討,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
    林正平,中國大陸社會救助體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
    林民凱,我國生活扶助給付規範之研究-兼論日本生活保護制度,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3年。
    林宇文,貧窮議題法規範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93年。
    林佳穎,國家干預與自己決定—以菸害防制法吸菸限制為例,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6年。
    林俊廷,社會福利行政之裁量統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7年6月。
    林美伶,我國貧窮門檻之建構、調整與影響,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研究所碩士論文,88年。
    林桂香,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法規範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勞動社會法組碩士論文,93年8月。
    林基豐,「勞動派遣」相關法律問題及在我國勞動法制適用上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林瑞鑫,「以工代賑」就業補助措施政策執行之研究──以九二一大地震「以工代賑」就業補助措施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88年。
    林瓊嘉,論老年財產權之保障,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邱顯智,平等原則對社會立法的限制─以軍公教福利立法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洪銀山,國家機關的結構與政策傳承-台灣社會福利政策發展的歷史結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7年。
    范瑞珠,就業之體格檢查與基本權利保障,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5年。
    孫健忠,臺灣地區社會救助政策發展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82年。
    徐文堂,國家在職業災害中之角色,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7年。
    張源泰,德國社會法立法及社會法院體制之研究-兼論我國社會立法法典化之可行性,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12月。
    盛子龍,比例原則作為規範違憲審查之準則-西德聯邦憲法法院判決及學說之研究,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78年。
    許瑞麟,我國社會救助法制之研究--以德國聯邦社會救助法為借鏡,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7年。
    連俐婷,建構科技社會的個體責任--以異種移植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郭明愷,我國憲法上比例原則應用之研究---以刑事制裁對人身自由之限制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6年。
    陳世嫈,社會救助受助者烙印感受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
    陳正峰,貧窮的落入,持續,與脫離--以嘉義縣低收入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6年。
    陳定輝,政策性保險與社會安全功能關聯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3年。
    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有關工作權違憲審查基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5年。
    陳建德,台灣地區失業保險制度政策規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8年。
    陳澤榮,國家對商業性言論的管制界限 ---以強制菸品警示說明與禁止廣告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92年。
    陸敏清,日本照護保險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
    黃文卿,人性尊嚴與死刑制度,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2年6月。
    黃文照,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
    黃映湘,美國社會經濟結構、社會保險結構、社會救助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93年。
    黃國益,立法裁量與違憲審查,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7年。
    黃雅慧,檢視當代社會救助制度之規範基礎--社會交換觀點的反思,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
    黃慈音,社會達爾文主義影響作用的考察─以社會救助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黃鼎馨,給付抑或不給付?-從憲法受益權╱社會權保障功能論社會救助給付行政之目的及正當程序,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6年。
    楊政憲,社會基本權之研究-以德國法為借鏡,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84年6月。
    楊展嘉,論人格尊嚴在法律上之地位-依社會國原則論我國對人民最低限度生存保障之實踐,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5年。
    賈裕昌,社會救助與人權維護--一個社會學的批判反思,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7年。
    廖宗侯,社會救助制度中村里幹事的審查行為與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台中縣為例,暨南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5年。
    熊德仁,論全民指紋制度之合憲性問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鄭乃蓉,社會排除與社會福利政策─以新竹市女性單親低收入戶個案為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93年。
    謝宜容,臺北市社會救助政策脫貧方案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
    盧廷彰,警察職權行使法中監視錄影器設置管理之法律問題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94年。
    鍾志強,兩岸社會救助法律制度比較研究-以低收入家庭成員之救助為中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2年。
    四、研討會資料
    李玉君,全民健保法「全民強制條款」合憲性之再議,收錄於勞動法、社會法與基本人權研討會,政治大學,88年11月。
    李建良,論社會給付立法的違憲審查基準:社會國原則的實現難題,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違憲審查基準與社會國原則,97年9月。
    孫迺翊,跨體系的平等-以我國社會保險被保險人之分類及其權利內涵之差異為例,收錄於第七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郝鳳鳴,社會國原則與社會法制之憲法解釋,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違憲審查基準與社會國原則,97年9月。
    黃舒芃,立法者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形成自由及其界限: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49號解釋為例,收錄於第七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下載圖示 校內:2011-07-28公開
    校外:2011-07-2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