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謝濟全 Hsieh, Chi-Chuan |
|---|---|
| 論文名稱: |
日治後期臺灣的國防與軍需產業—以第六十一海軍航空廠及第六海軍燃料廠為例 Japan’s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and military industry in Formosa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 The development of 61st Naval Assembly Plant and the 6th Naval Refinery Plant |
| 指導教授: |
吳密察
Wu, Mee-Cha |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 畢業學年度: | 10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97 |
| 中文關鍵詞: | 高雄警備府 、軍需產業 、第六十一海軍航空廠 、第六海軍燃料廠 |
| 外文關鍵詞: | Takao-Keibihu, Air Facilities, War Production, Naval Okayama Aircraft Plant(Formosa), Naval Takao Refinery Plant(Formosa) |
| 相關次數: | 點閱:151 下載:48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在日治時期之高雄州於1928 年時候,商港進出口貿易熱絡外,本地工業部門的產值已經超越農產、畜產、林產與水產等產值之總和,當時高雄州已經具備了工業都會的雛型。1930 年代中期以降,因日本政府決定廢除華盛頓裁軍條約、退出倫敦裁軍會議後,因此帝國南進政策之經濟侵略後軍備擴張的態勢明顯。臺灣除了在地理位置上是國境之南,更是「南進兵站」前哨基地的定位,因此軍部所屬的陸、海軍競相在1930 年代中期後於臺灣各地擴建軍事相關設施,其中海軍方面在左營桃子園地區成立高雄警備府並進行圈地,還進一步籌備興建規模龐大的港灣、機場,還有各項軍需產業的基礎建設。
本文為從探究高雄警備府之成立,及其當中兩大重要備戰後勤的軍需產業─第六十一海軍航空廠、第六海軍燃料廠等兩大工廠。從建廠過程之始末及在戰爭期間對於作戰支援的重要性,美軍的攻擊破壞與避難措施,以及終戰後初期的處置,有關當時臺籍工員的動向也做相關的討論。戰前兩項軍需產業存在時間很短暫,不過對於戰後的臺灣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但隨著時間的演變而產生某些差異,本文也探討當中形成的重要因素。
In the year of 1928, the output value of industry had exceeded all other departments within Takao Prefecture. This had made Takao the miniature of an industrial city at the time. Then in the middle of the 1930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bolished the Washington as well as the London Naval Treaties to begin arm races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and Great Britain. The Japanese Empire must move south to gain the resources of Southeast Asia. Formosa became very important because of its strategic position. Because Formosa became an important advanced base for the Empire, more and more aviation facilities in were being constructed by the Japanese army and navy in the island.
They built airports, aircraft assembly plant, harbor and oil refinery. These war facilities were numerous and sophisticated. It is important to notice that the 61st Naval Aviation Plant located in Okayama and the 6th Refinery Plant in Takao had transformed the entire prefecture from an agricultural field into a modern military industrial zone. While Formosans were forc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Pacific War, the military industry modernized Southern Formosa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s. Many skillful workers educated by the Japanese during the war became critical manpower for post-war Taiwan.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how significant those aviation facilities had played in the history of Kaohsiung.
一、史料
(一) 報紙媒體:
(1)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
〈飛行場根據地 將來は濁水溪底〉,1919年3月23日
〈屏東飛行場開始式〉,1920年11月22日
〈內地臺灣間の航空隊著陸地▽近く調查員來る或は淡水海岸ならん〉,1921
年2 月19 日。
〈佐世保基隆間海軍大飛行を前に著々準備を整へてゐる基隆〉,1924年2 月20 日,7 版
〈淡水と安平とは著水地として不適當佐世保航空隊 淺田大尉談 基隆其他に選定しやう〉,1924 年2 月27 日,7 版。
〈海軍飛行艇は船に積んで内地に歸る 機體は危險と係官語る〉,1924 年4 月3 日,9 版
〈海軍飛行艇きのふ基隆より一氣に 馬公を經て高雄に飛行ぶ壯觀を呈せる高雄灣頭〉,1924 年4 月21 日,7 版
〈軍艦『若宮』の練習飛行 今日クールヘー 海水浴場に著水〉,1926 年7 月7 日,5 版
〈クールへー濱上空を 妙技鮮やかに 飛翔した「若宮」の二機〉,1926 年7 月8 日,夕刊2 版
〈南瀛鎮護の新威力よ 飛行第八聯隊開隊式〉,1928年2月19日
〈水上機三機基隆のクールべー濱に著水 伊藤少佐搭乘の司令機 魚釣島の南方に不時著水〉,1931 年4 月21 日,7 版
〈佐世保基隆間水上飛行艇抵水孤拔濱觀衆蝟集〉,1932 年6 月5 日,夕刊4 版
〈その日その日 陸奧以下〉,1933年5月27日,夕刊1版
〈佐世保への復航けふ遂に中止洋上の天候惡くて 明朝五時半に出發〉,1933 年6 月3 日,夕刊2 版
〈十一時まで待機天候は遂に惠まず復航飛行また中止〉,1933 年6 月4 日,夕刊2 版
〈澎湖獎勵農民栽培節菜接濟艦隊〉,1933 年6 月4 日,夕刊4 版
〈滑走も鮮やかに——昨朝、海軍機基隆出發 途中瀨底に立寄り一路佐世保へ〉,1933 年6 月5 日,日刊2 版
〈四日午前六時四十分海軍機基隆出發途中在瀨底補油〉,1933 年6 月6 日,夕刊4 版
〈第一艦隊入基隆港陸奥外數隻許拜觀〉,1933 年6 月9 日,夕刊4 版
〈基隆市磋商歡迎方法〉,1933 年6 月9 日,夕刊4 版
〈籌備奉迎兩殿下臺南州市積極進行》,1933 年6 月9 日,夕刊4 版
〈高雄擧市大歡迎碇泊中第二艦隊 園遊晩餐劇場公開等〉,1933年6月14日,夕刊4版
〈基隆市計畫歡迎艦隊〉,1933 年6 月16 日,夕刊4 版
〈臺南 磋商歡迎〉,1933 年6 月29 日,夕刊4 版
〈その日その日 第二艦隊〉,1933年7月6日,夕刊1版
〈荒浪を蹴立てて第二艦隊馬公に入港飛行艇は上空に舞ひ官民は精一杯の歡迎〉,1933年7月6日,夕刊2版
〈第二艦隊入高雄港軍艦載飛行機十餘編隊訪高鳳屏上空〉,1933年7月9日,夕刊4版
〈第二艦隊艦載機十八機飛ぶ 高雄屏東上空を〉,1933年7月10日,日刊7版
〈第二艦隊の精銳威風堂々高雄に入港 俄かに軍港氣分漲る〉,1933年7月10日,日刊7版
〈第二艦隊精銳舳艫相接入高雄港〉,1933年7月11日,夕刊4版
〈觀軍艦者逹一萬餘人〉,1933 年7 月12 日,夕刊4 版
〈兩艦隊は十三日出港夫々馬公、高雄を〉,1933年7月13日,日刊7版
〈第二艦隊廿八隻先後出高雄港〉,1933年7月15日,夕刊4版
〈學校專賣義勇號搭乘官民二十餘名 在高雄遊覽飛行〉,1935 年2 月18日
〈臺南飛行場の候補地 後甲、竹篙厝、安平 この中から一ケ所を選定〉,1935 年12 月25 日
〈臺南飛行場候補地 後甲竹高厝安平 就其中選定一處〉,1935 年12 月26 日
〈佐世保高雄間飛行途遇低氣壓難航 三機抵基隆補油後赴高雄〉,1936年4 月26 日,夕刊4版
〈海軍飛行機高雄發官民歡呼の聲に送●● 一路佐世保●●〉,1936 年4 月28 日,夕刊2 版
〈佐世保海軍機全部廿七日朝飛囘原隊 官民多數于岸壁送行〉,1936 年4 月28 日,日刊12 版
〈高雄飛行場急速に具體化か 内海知事が下檢分〉,1936 年5 月26 日
〈佐世保、屏東間で 海軍の飛行演習 艦上機や、水上機多數參加し 五月十三日から開始〉,1937 年4 月30 日,日刊11 版
〈佐世保航空隊所屬機 十四日大舉して飛來陸上機、水上機、飛行艇が編隊〉,1937 年5 月13 日,夕刊2 版
〈高雄飛行場に初車輪州民の努力見事に實を結ぶ〉,1939年12月4日,日刊
〈高雄飛行場擴張に關する意見書〉,1940年2月24日,日刊
〈高雄飛行場擴張は一期作の收穫後に それ迄は屏東飛行場を使用〉,1940年2月26日,日刊
〈岡山航空廠で海軍守衛募集〉,1942年7月19日,日刊
〈岡山航空廠で工員募集〉,1942年7月21日,日刊
〈雄飛する喜びに燃え海洋訓練生巢立つけわ第一回修了式舉行さる〉,1942年7月24日
〈海洋訓練隊第二期生募集第一期修了生は海軍關係へ就職〉,1942年8月1日
〈拓南農業戰士 虎尾專農訓練準備〉,1942年8月7日(日刊)
〈拓南農業戰士入所∕員林〉,1942年8月20日(日刊)
〈拓南工業戰士訓練終了生を招集各科目每に實務訓練實施〉,1943年1月14日
〈選ばれし南の尖兵百六十五名の入所式〉,1943年3月18日
〈海軍燃料廠工員募集〉,1943年3月26日,4版
〈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 臺灣朝鮮に實施 本年度中に豫備訓練/情報局發表〉,1943年5月13日,夕刊1版
〈海軍特別志願兵制の實施〉,1943年5月13日,日刊2版
〈光榮に起て本島若人よ正に男子の本懷ぞ—齋藤總務長官放送要旨〉,1943年5月13日,夕刊3版
〈拓南農業戰士 新竹州第二回生巢立つ〉,1943年6月20日,夕刊
〈海軍特別志願兵令敕令 けふ官報で公布 八月一日から施行〉,1943年7月28日,日刊1版
〈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 陛下の股耾たる光榮長谷川總督諭告を發す/諭告〉,1943年7月29日,夕刊1版
〈拓南農業戰士 虎尾訓練生修了式〉,1943年12月18日
〈荒ぶる海へ鍛ふ心身海洋訓練隊第五期生入隊式〉,1944年3月21日
(2)興南新聞臺灣分社,《興南新聞》(臺北市:興南新聞臺灣分社):
1942年6月10日,第2版
1943年6月18日,第2版
1943年7月23日(夕刊),第2版
1943年9月22日,第2版
(3)臺灣三成協會,《まこと》:
〈輝く高雄空港第一機を迎へて祝賀會〉《まこと》,1939年12月10日
(二)防衛省史料閱覽室
田中春男,〈第61海軍航空廠(台湾.岡山)に於ける93式陸上中間練習機の生産について〉,《(1)中央—日誌回想—261》(東京:防衛省史料閱覽)
田中春男,〈第61海軍航空廠に於ける93中練生産の思出〉,《(1)中央—日誌回想—262》(東京:防衛省史料閱覽室)
〈修理兵器月報調書 昭和17年8月22日—昭和19年8月16日〉,《(5)航空關係—全般—96》(東京:防衛省史料閱覽室)
水路部,《航空路資料(第10)昭和15年4月 阣行 台湾地方飛行場及不時著陸場》(請求番號:(6)水路(航路)–211)(東京都:防衛省,1940年4月)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飛行場記錄內地(千島・樺太・北海道・朝鮮・台灣を含む)》(請求番號:陸空本土防空48)
(三)英文檔案
1.第二十航空軍檔案(20th Air Force):
20th Air Force, Headquarters XX Bomber Command Intelligence Section APO 493,Tactical Mission Report No.10, Target: Okayama Aircraft Assembly Plant, Okayama, Formosa, 28 October 1944, RG18, Box.5434 (NARA).
20th Air Force, Headquarters XX Bomber Command APO 493, RCM Report –
Combat Mission No.11, Okayama, Formosa, 16 October 44 – Daylight, 23
October 1944.
20th Air Force, Headquarters XX Bomber Command Intelligence Section APO 493, Tactical Mission Report No.11-12, 23 October 1944, RG18, (NARA).
20th Air Force, Headquarters XX Bomber Command Intelligence Section APO 493, Japanese Fighter Tactics-Mission Report No.11, 23 October 1944, RG18, Box.5434 (NARA).
20th Air Force, HeadquartersXX Bomber Command Intelligence Section APO 493, Damage Assessment Report No.11, Target:Okayama Aircraft Assembly Plant, Okayama, Formosa, 25 Oct 44.
20th Air Force, Headquarters XX Bomber Command Intelligence Section APO 493, Annex B, Execution of the Mission, Formosa, 28 October 1944, RG18, (NARA).
Formosa Bomb Damage Survey Party, Bomb Damage Survey. Report No. 32-a (1), USSBS Index Section 6, 2 Jan, 1946.
2.太平洋艦隊與太平洋戰區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Fleet and Pacific Ocean Areas):
United States Pacific Fleet and Pacific Ocean Areas, Information Bulletin: Formosa, Takao andKoshun Peninsula, CINCPAC – CINCPOA Bulletin No.119‐44, 1 August 1944, RG38, 330/24/21/3‐5 (NARA).
3.海軍航艦任務報告(United States Navy Aircraft Carriers Operational Reports):
USS Hornet, Serial 0031, Action Report – Ryukyu Inlands, Formosa, and Philippine Operations, 2 to 27 October 1944 (Cover Activity in Task Group 38.1), Vol.1‐2, 28 October 1944, RG38, Box.1041
4.美國海軍臺灣機場調查:
18th Photo Intelligence Detachment, Headquarters Fourteenth Air Force, “Okayama Aircraft Plant” (From Photos of 12 Jan 1944 with Additions as of 29 June 1944), RG.226, A1 154, Box.87 (NARA).
HQS, 14th USAF, Underground Aircraft Equipment Storage, Okayama Airdrome, Formosa, RG226, Box87 (NARA).
Joint Army-Navy Intelligence Study of Formosa (Taiwan),“Naval and Air Facilities”, JANIS 87, ChapterⅩⅢ,June, 1944, RG.319, NM3 82A, Box.421 (NARA.)
Joint Intelligence Study Publishing Board, Air Facilities Supplement to Janis 87, Formosa (Taiwan), July 1945.
Aren Landing Ground, 31 Jan, 1945, Joint Intelligence Study Publishing Board, Air Facilities Supplement toJanis 87, Formosa (Taiwan), July 1945.
5.澳洲軍方臺灣機場調查:
Joint Intelligence Bureau (Melbourne), Department of Defence, Australia, Spot Report No J.I.B.(M) 4/12/49, Airfield Summary Formosa, August 1949.〔 調查底稿:(1)Provisional Airfield List, Japan and Formosa, A.C.A.S. Intelligence, Washington. 5th Edition. 15th June 1945.; (2)Provisional List of Selected Airfields and Flying Boat Bases Far East. J.I.B. (London)5/38, amended to Jan. 1949.; (3)H.O.No.503, Pacific Airways Route Manual Central, amended to May 1949.〕
6.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地圖圖書館(Map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ap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ASP 259 NO.1‐30, WASP 259‐
12OCT44 ‐0100 GCT 12”‐7500’10000’ FORMOSA REST JICPOA 7717‐220.
(四)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http://www.jacar.go.jp/):
〈大正15年徵集飛行第8聯隊要員取扱方の件〉(Code:C03022741300)
〈飛行第6第8連隊へ轉属に関する件〉,(1926.10.18)(Code:C01003715100)
〈飛行第四連隊編制改正完結の件〉,(1929.1.17)(Code:C01003839400)
〈第五野戰航空廠人員增加に関する件〉,(1937.11.29)(Code:C04120129400、C0311002005)
〈飛行場使用に関する件〉(Code:C01004215600、C0010200017)
〈海軍航空廠工員規則施行細則/第2章 身分〉(Code:C18010064000)
〈海軍航空廠工員規則施行細則/附表第1號~附表第3號〉(Code:C18010064800)
〈海軍航空廠令ノ制定ニ際シ海軍工廠令中○海軍軍需部令中○大正九年勅令第五百五十六号中○大正十年勅令第百二十二号中ヲ改正ス・(海軍航空廠ノ新設等ニ伴フ為)〉(Code:A02030267000)
〈高雄より旗役に通ずる電線架設の件〉(Code:C05021416500)
〈第1627 号 10.4.17 飛行機離着に高雄海軍用地使用の件〉(Code: C05034523500)
〈鹿港飛行場移轉ノ件〉,(1935.12.19)(Code:C01002095300)
〈高雄海軍航空隊位置図 縮尺6千分の1〉,(1936)(Code:14120291800)
〈第11航空隊主計科事務報告 第11航空隊 昭和11年12月/第2章所見〉(Code:C14120655900)
〈第 号9.7.30 海岸海面に土木工事施行に関する件〉(Code:C05023776800)
〈第208号9.5.15 高雄市過仔戯子甲所在用地に関する件〉(Code: C05023829300)
〈馬要第26 号 9.11.14 高雄港内海海面埋立に関する件〉(Code: C05023776700)
〈高雄飛行場用地買収外三廉工事要領変更ノ件〉,(1937.5.1)(Code:C05111104400)
〈軍港預定地偵察に關する件〉(Code:C010043880)
〈海軍航空廠令中ヲ改正ス・(海軍航空技術廠ト改ム)〉(1939.3.25)(Code:A02030096400)
〈南鵬丸〉(1938.10.15〜1938.11.23),(Code:B09030206800)
〈南鵬丸〉(1941.7.2〜1941.8.5),(Code:B09030208800)
〈寫真週報292号〉(1943.10.6),(Code:A06031088700)
〈寫真週報352号〉(1944.10.20),(Code:A06031094600)
〈高雄州高雄ヲ要港ト為シ其ノ境域ヲ定ムルノ件〉(Code:A03022813000)
〈飛行機 表1〉(Code:C08010567900)
〈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実施等ニ伴フ增員ニ関スル件ヲ定ム〉,(1943.7.22)(Code:A03010086100)
〈海軍特別志願兵令制定ニ際シ海軍人事部令及海兵团練習部令中改正ス〉,〈1943.7.23〉(Code:A03010076700)
〈高雄警備府 昭和19年4月1日~昭和19年5月31日 高雄警備府戦時日誌(1)〉(Code:C08030512600)
〈建築物 表9〉(1945)(Code:C08010568300)
〈公用地 表11〉(1945)(Code:C08010568400)
〈昭和20年2月1日~昭和20年6月30日 高雄海軍警備隊戦時日誌戦闘詳報(2)〉(Code: C08030489300)
〈高雄警備府 昭和19年4月1日~昭和19年5月31日 高雄警備府戦時日誌(4)(Code:C08030512900)
〈昭和19年4月20日~昭和20年3月31日 高雄海軍警備隊戦時日誌戦闘詳報(6)〉(Code:C08030488900)
〈寫真週報352號〉(Code:A06031094600)
〈第5章 天號作戰準備(自昭和20年1月至昭和20年3月中旬)/其5 作戰準備〉,《臺灣方面軍作戰記錄 昭21年8月》(Code:C11110355800)
〈六燃情報〉(Code:A03032250800 )
二、檔案文獻
(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檔案》:
〈臺灣總督府職員加俸支給規則中改正〉(1897年5月31日),〈明治三十年甲種永久保存第一卷〉,典藏號:00000480110
〈土人ニシテ本官タル者ニハ加俸ヲ給ス〉(1899年5月27日),〈明治三十二年甲種永久保存第一卷〉,典藏號:00000348009
〈臺灣總督府職員加俸支給規則中改正〉(1899年5月31日),〈明治三十二年甲種永久保存第一卷〉,典藏號:00000348011
〈總督府職員加俸增額內規制定各官衙ヘ內訓ノ件〉(1907年4月25日),典藏號:00001273010
(二)國防部檔案:
國軍史政檔案,檔號0035511.14010,《台灣海軍情報資料(接收資料)》
三、中文專書
臺灣總督府編(山本壽賀子•曾培堂譯),《臺灣統治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1945年)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接收委員會發行,《臺灣省軍事接收總報告書》(臺北市:正氣出版社,1946年)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編,《日軍佔領臺灣期間之軍事設施史實》影印本,(臺北市:編者,1948年3月)
高雄煉油廠編,《廠訊》第1~294期,(高雄市:廠訊出版社,1961年~1974年)
劉魁餘,《輸油儲油業務》(嘉義市:中油公司員工訓練中心,1965年9月初版,1970年10月再版)
凌鴻勛,《廿五年來之中國石油》(臺北市:中國石油公司,1971年5月)
中國石油志編輯小組,《中國石油志》(臺北市: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
廠史編輯委員會,《廠史文粹》(高雄市:高雄煉油總廠,1979年6月)
中國石油(股)公司,《中油工業史料輯》(臺北市:中油,1981年6月1日)
高雄煉油廠編,《廠史》(高雄市:高雄煉油總廠,1981年10月)
中國石油公司慶祝四十週年紀念專集出版委員會,《四十年來之中國石油公司》(臺北市:中國石油公司,1986年6月)
李永炤,《航空,航空五十年—七二憶往》(臺北市:道聲,1987年)
陳水逢,《日本近代史》(臺北市:臺灣商務,1988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聯合艦隊之最後決戰》(臺北
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決」號作戰與投降》(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
黃銘明紀錄.陸寶千訪問,《金開英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市: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5月)
宜蘭縣政府,《日治時期之軍事設施、部署及公工經驗耆老座談會》,(宜蘭:宜蘭縣政府,1994年)
許雪姬,《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上、下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2月)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體系之研究》(台北縣板橋:稻鄉,1996年)
蔡慧玉編,《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市: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劉鳳翰,《日軍在台灣:1895 年至1945 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臺北:國史館,1997年)
鍾堅,《台灣航空決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二刷)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臺北市:聯經,1998年)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陳蒼杰、沈永嘉譯,《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市:福祿壽興業,1999年)
坂井三郎著•黃文範譯《荒鷲武士》(臺北市:九歌,1999年)
葉榮鐘著,《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臺中市:晨星,2000年)
鄭水萍,《後勁大代誌:2000年後勁甘尾會》(高雄市: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2000年)
鄭德慶編,《看見老高雄》(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新聞處,2001年)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文集》(臺北市:允晨,2002年)
梁華璜,《臺灣總督府南進政策導論》(臺北縣板橋市:稻鄉,2003年)
杜劍鋒,《失落的桃子園》(高雄市:高市文獻會,2004年)
吳淑真、吳淑敏,《拓南少年史─探尋拓南工業戰士們的身影》(臺北縣新店市:向日葵,2004年)
黃有興編,《日治時期馬公要港部-臺籍從業人員口述歷史專輯》(馬公:澎湖縣文化局,2004年)
楊雙福.蘇坤輝,《岡山鎮軍眷村老照片專輯》(高縣鳳山市:高縣政府,2004年)
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年譜•追思錄》(臺北:海峽學術,2005年)
程玉鳳訪問.張美銓紀錄,《胡新南先生訪問談》(臺北:國史館,2005年)
香港園藝學會,《樹影花蹤-九龍公園樹木研習徑》(香港:天地圖書,2005年)
陳鵬仁•王雪娥編,《世紀之足跡:臺灣人日本海軍志願兵》(臺北:致良,2007年)
石井寬治著•黃紹恆譯,《日本經濟史》(臺北市:五南,2008年)
坂野潤治著•鍾淑敏譯,《近代日本政治史》(臺北市:五南,2008年)
林玉萍,《臺灣航空史:戰爭羽翼下的1935年-1979年》(臺北市:新銳文創,2011年)
林身振、林炳炎著•黃萬相譯,《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臺灣石油/石化工業發展基礎》(高雄:春暉,2013年)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
杜正宇.吳建昇.金智.謝濟全合著,《日治下大高雄的飛行場》(臺北:新銳文創,2014年3月)
郭吉清.廖德宗著.林家棟繪圖,《左營二戰秘史:「震洋特攻隊駐臺始末」》(新北市:遠足文化.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
半藤一利著.許哲睿譯,《燃燒的海洋(レイテ沖海戦)—雷伊泰灣海戰與日本帝國的末日》(新北市:八旗文化/遠足文化,2018年)
陳柏棕,《護國丸:被遺忘的二戰臺籍海軍史》(新北市:月熊/遠足文化,2018年7月)
四、外文專書
(一)日文
高雄市役所,《高雄市勢要覽》(高雄市:市役所,1929年)
東京交通社,《大日本職業別名細圖:高雄市:No.180》(東京:東京交通社,1929年)
本田喜八等編,《高雄州地誌》(高雄:高雄州教育會,1930年)
早川政之輔,〈聯隊の編制〉《飛行隊見學》(臺北:日日新報社,1930年)
篠原哲次郎,《臺灣市街庄便覽》(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1932年)
海老原耕水編,〈附錄:帝國軍艦之種別〉,《三宮殿下奉迎帝國聯合艦隊歡迎紀
念帖》(臺北:臺灣產業評論社,1933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臺北:南天,1933-1942;吳密察解題)
大日本國防青年會,《蘭船ジュノウ号事件を語る》(臺北:大日本國防青年會臺灣總支部,1935年)
宮川次郎,《小林總督―何故に武官總督を要求したか》(臺北:臺灣文物社,1936年)
片岡直道,《航空五年》(東京:遞信學館,1937年)
大竹文輔,《臺灣航空發達史》(臺北市:臺灣國防義會航空部,1939 年)
竹內清,《事変と台湾人》(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9年12月)
臺灣總督府,《昭和二十年統治概要》(臺北市:臺灣總督府,1945年)
嘉納吉彥,《日本航空燃料史》(東京:養賢堂,1956年)
永石正孝,《海軍航空隊年誌》(東京:出版共同社,1961)
原田熊雄,《西園寺公望と政局》第四卷,(東京:岩波書局,1967年)
日本海軍航空史編纂委員会編,《日本海軍航空史(1)用兵篇》(東京:時事通信社,1969年)
日本海軍航空史編纂委員会編,《日本海軍航空史(2) 軍備篇》(東京:時事通信社,1969年)
日本海軍航空史編纂委員会編,《日本海軍航空史(3)制度.技術篇》(東京:時事通信社,1969年)
防衛省防衛研修所戰史室,《陸軍航空の軍備と運用(1)-昭和十三年初期まで-》,(東京:朝雲新聞社,1971年)
燃料懇話會編,《日本海軍燃料史》(東京:原書房發行,1972年)
生田惇,《陸軍航空特別攻擊隊史》(東京:ビジネス社,1978年)
飛八会,《まぼしの滑走路》(和歌山市:飛八会事務局,1979年1月)
木俣滋郎,《陸軍航空戰史》(東京:経済往來社,1982年)
池田清,《海軍と日本》(東京:中央公論社,第六版,1983年10月)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 》(東京:原書房,1984年4月25日第四版)
海軍大臣編,《帝國議會海軍關係議事速紀錄》第二卷(下),(東京:原書房,1984年)
高橋武弘,《第六海軍燃料廠史》(東京:第六海軍燃料廠史編集委員会,1986年)
日本國際政治學會•太平洋戦爭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戦爭への道》第一卷,(大阪:朝日新聞社,1987年)
早川金次編,《流星─高座工廠と台湾少年の思い出》(東京:株式会社そうぶん社,1987年)
高橋泰隆,《中島飛行機の研究》(東京:日本經濟評論社,1988年)
台湾引き揚げ者会.事務局編集,〈終戦秘話台湾の8月15日」〉,《ブックレット》No2,(那霸:月刊沖繩社,1989年6月15日)
堀幸雄,《右翼事典》(東京:三嶺書房,1991年)
飛八会,《紺碧の空轟々と─飛行第八戦隊第十九飛行場大隊 戦記第四集》(和歌山市:飛八会事務局,1991年)
中村政則,《昭和歷史②―昭和の恐慌》(東京:小學館,1994年)
松井覺進,《阿波丸はなぜ沉んだか 昭和20年春、台湾海峽の悲劇》(東京:朝日新聞社,1994年5月)
麻田貞雄,《兩大戦間の日米関係》(東京:東京大學出版会,第二版,1994年)
蔡錦堂,《日本帝國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1994年)
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会編《日本海軍史》(東京:第一法規出版株式会社,1995年)
近藤正己,《総力戦と台湾:日本植民地崩壞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96年)
石井正紀,《石油技術者たちの太平洋戦爭》(東京:光人社,1998年)
清原道壽,《昭和技術教育史》(東京:農山漁村文化協會,1998年)
武光誠,《完全制霸 日本史》(東京:立風書房,1999年)
戶高一成,《海軍特別攻擊隊戦鬪紀錄–航空隊編–》(東京:アテネ書房,2001年)
佐用泰司,《海軍設営隊の太平洋戦争:航空基地築城の展開と活躍》(東京:光人社,2001年)
前田裕子,《戦時期航空機工業と生產技術形成—三菱航空エンジンと深尾淳二》(東京:東京大學,2001年)
薄會編,《回想薄部隊:海軍第二十震洋特別攻擊隊》(神戶市:薄會,2001年)
坂本正器、•福川秀樹編,《日本海軍編制事典》(東京:芙蓉書房,2003年)
上原轍三郎,《植民地として観たる南洋群島の研究》(東京:大空社,2004年)
神野正美,《臺灣沖航空戰》(東京:光人社,2004)
原 勝洋,《真相.カミカゼ特攻》(東京:KKベストセラーズ,2004年)
秦郁彥編,《日本陸海軍總合事典》第2版,(東京:東京大學,2005年)
宮崎聖子,《植民地台湾における青年団と地域の変容》(東京:御茶の水書房,2008年)
クリエイティブ・スイート(Creative-Sweet),《ゼロ戦の秘密》(東京:PHP研究所,2009年)
原賀定一,《拙い思ひ出》(自力出版,出版年不詳)
(二)英文
Samuel Eliot Morison, “Formosa Air Battle”,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Ⅱ. Vol. 12:Leyte, June 1944- January 1945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58).
五、學位論文
李淑芬,〈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高雄建設〉(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黃錫謙,〈日治時期屏東市街都市與建築發展之歷程〉,(中壢:中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0年)
黃文珊,〈高雄左營眷村聚落的發展與變遷〉(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曾令毅,〈日治時期臺灣航空發展之研究(1906〜1945)〉(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李銀脗,〈產業變遷與地方發展—以後進勁為例(1661–1973)〉(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0年)
高本幸和,〈日治時期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之研究〉(中壢: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曾令毅,〈近代臺灣航空與軍需產業的發展及技術轉型(1920s-1960s)〉(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8年1月)
六、中文期刊
李達海,〈高雄煉油廠話舊〉,《石油通訊》第119期,(臺北市:臺灣中油公司,1961年6月)
葉振輝,〈半世紀前的高雄煉油廠與台鋁公司—史料選讀〉,《走過從前走向未來—歷史見證與回顧》(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85年)
許雪姬,〈唐榮鐵工廠之研究(一九四○~一九四五)〉,《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二輯,(高雄市: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1995年10月)
張炎憲,〈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市 :玉山出版社,1996年)
李適彰,〈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史拾零我國臺灣地區航空發展的關鍵機構—第三飛機製造廠〉,《航太工業通訊季刊》49期,(臺北市 : 航太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3年9月)
李文環,〈漁塭變軍港—萬丹港之歷史地理研究〉,《白沙歷史地理學報》第二期,(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06年10月)
杜正宇,〈日治時期的「高雄」飛行場研究〉,《高市文獻》(高雄市:高市文化局,1:2,2011年9月)
洪致文,〈二戰時期日本海陸軍在臺灣之飛行場〉,《臺灣學研究》第12期,(新北市:國圖臺灣分館,2011年12月)
鄭麗玲,〈戰爭動員下的中等工業教育(1938—1945)〉,《台灣史學雜誌》第11期,(台北市:台灣歷史學會,2011年12月)
杜正宇,〈日治下的臺南機場〉,《臺南文獻》第1 期,(2012 年7 月)
杜正宇.謝濟全,〈盟軍記載的二戰臺灣機場〉,《臺灣文獻》第63卷3期(南投:
國圖臺灣文獻館,2012年9月)
謝濟全,〈日治時期的嘉義機場〉,《嘉義研究》第九期,(嘉義市:嘉義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2014年)
黃謝文,〈淺談中油管線維運模式〉,《石油通訊》第757期,(臺北市:臺灣中油公司,2014年9月)
廖德宗、郭吉清,〈左營舊城的日軍震洋隊神社及遺址探查〉《高雄文獻》第4卷第3期,(高雄市: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4年12月)
周杰,〈高雄氣爆事件誌〉,《高雄醫師會誌》第23期,(高雄市:高雄醫師會誌雜誌社,2015年)
陸寶原,〈24位廠長的故事〉,《石油通訊》第772期,(臺北市:臺灣中油公司,2015年12月)
陸寶原,〈獨在山中人未識:功業彪炳的沈覲泰廠長〉,《石油通訊》第815期,(高雄市:臺灣中油公司,2019年7月)
陸寶原,〈獨留青塚向黃昏:賓果廠長典型在夙昔〉,《石油通訊》第815期,(高雄市:臺灣中油公司,2019年7月)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高雄市文化景觀原日本海軍航空隊 岡山宿舍群(醒村)保存維護計畫暨結案報告書〉(高雄市:文化局,2018年)
七、日文論文、期刊
〈國際飛行場設置を兩州共同で計畫〉,《まこと》(臺北:臺灣三成協會,1936 年5 月20 日)
海老原耕水編,〈附錄:帝國軍艦之種別〉,《三宮殿下奉迎帝國聯合艦隊歡迎紀念帖》,臺北:臺灣產業評論社,1933年
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高雄飛行場の初飛行祝賀會〉,《部報》,1939年12月
臺灣總督府,〈軍備制限〉《加除自在臺灣法令輯覽》第七輯,(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41年)
新見幸彥,〈ワシントン条約廃棄—海軍の論理と心理〉,《政治経済史学199号》(東京:政治経済史学会編集,1982年12月)
大江志乃夫,〈植民地領有と軍部:とくに台湾殖民地征服戦爭の位置づけをめぐって〉《展望日本歴史(20)帝国主義と殖民地》,(東京:東京堂,2001年)
七、其他:
(一)網路:
德州大學圖書館:
http://www.lib.utexas.edu./maps/ams/formosa_city_plans/txu-oclc-6594558.jp
日本航空館︱埼玉スバル自動車:
http://www.saitama-subaru.co.jp/%E6%97%A5%E6%9C%AC%E8%88%AA%E7%A9%BA%E9%A4%A8/
鄭秀貴,《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9-曾紀恩》:
http://ir.meiho.edu.tw/ir/bitstream/987654321/2654/2/%E9%84%AD%E7%A7%80%E8%B2%B4%E8%87%BA%E7%81%A3%E7%99%BE%E5%B9%B4%E9%AB%94%E8%82%B2%E4%BA%BA%E7%89%A9%E8%AA%8C9-%E6%9B%BE%E7%B4%80%E6%81%A9[1].pdf
〈訪古趣‐ 淡水水上機場〉,「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http://www.tshs.tpc.gov.tw/child/b/b16_4.asp (2013/4/3)。
曾明財,〈左手打棒球,右手修飛機-巫乾龍歐利桑〉(2015);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768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及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分別典藏:
http://139.175.13.20/kmh/oldphoto/findpic2.asp?recordNo=100062-hp-cp2003_009_027ss-0001
大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AD%97(2019.07.29)
小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5%AD%97(2019.07.29)
「空軍第三後勤指揮部」:
http://www.epochtimes.com/b5/8/8/30/n2246569.htm(2019.08.01)
陳柏棕,〈臺灣囡仔造飛機:臺灣少年工〉:
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45141084128.pdf(2019.08.05)
海軍特別志願兵: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8%BB%8D%E7%89%B9%E5%88%A5%E5%B
〈沖繩戰:最後的南丁格爾〉:
http:m.xuite.net/blog/godpig100/twblog126361475(2019.08.12)
臺塑王國十大功臣: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3/post/200411180025/台塑王國10大功臣p.88(2019.08.15)
(二)口述訪談
謝濟全,〈謝天化先生訪問紀錄(訪問日期:2009年10月26日)〉,《台灣文獻》
第63卷3期附錄,南投:台灣文獻館,2012年9月
金智、謝濟全,〈陳木河先生訪問紀錄(訪問日期:2016年1月15日)〉(未刊稿)
(三)紀錄片
《綠的海平線》,導演:郭亮吟(臺北市: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出版,2006年)
吳密察•井迎瑞編,《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修復館藏日治時期紀錄影片成果》(臺南市:史博館,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