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瑞德
YEH, RUEI-DE
論文名稱: 高型RC剪力牆-構架互制實驗研究
Experiment Research of High-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de-Shearwalls Interaction
指導教授: 邱耀正
Chiou, Yaw-J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剛度強度撓曲高型RC剪力牆剪力
相關次數: 點閱:82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系統中,剪力牆對於中低層建築物而言,是一種相當有效的耐震構件,已是無庸置疑。尤其是台灣地區,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繁,它的重要性更加顯著。目前國內外對於剪力牆已有不少研究,但有鑒於試驗尺寸縮小的關係,使得所提出的經驗公式對於全尺寸試體的適用性有待執疑。本文總共試驗了6個試體,試體之高寛比為2之高型RC剪力牆,加上以混凝土抗壓強度、邊界條件、垂直鋼筋比為變數對剪力牆強度與剛度之影響。
    結論歸納如下:
    1. 強度計算:撓曲開裂載重,依ACI規範對樑開裂彎矩之規定計算。撓曲極限載重,依ACI規範對樑極限彎曲之規定計算。剪力開裂載重,依賴慶鴻剪力開裂公式計算。剪力極限載重,依賴慶鴻剪力極限公式計算。
    2. 總開裂、極限位移計算:將試體當成懸臂梁求自由端變位,並乘上經回歸而得之修正係數 、 ,即可直接求得開裂與極限點位移。
    3. 曲線模擬棌用彈性、軟化、破壞三階段,其軟化階段以自然對數曲線模擬,其餘為直線。

    none

    目 錄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符號說明 IX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1-2 相關文獻回顧 1 1-3 研究方法 4 1-4 本文適用範圍 5 第二章 試體規劃、準備與試驗方法 2-1 試體規劃 6 2-2 試驗準備計劃 6 2-3 材料之物理性質 6 2-3-1 混凝土 6 2-3-2 鋼筋 7 2-4 試驗設備 7 2-4-1 基座鋼樑 7 2-4-2 千斤頂 7 2-4-3 傳力剛帽 8 2-4-4 油壓機 8 2-5 量測儀器 8 2-5-1 資料收集系統 8 2-5-2 荷重計 8 2-5-3 位移計 9 2-5-4 應變計 9 2-6 試體製作 9 2-7 試驗前準備工作 10 2-7-1 試體拆模 10 2-7-2 試體吊上試驗構架 11 2-7-3 試體連接側力千斤頂 11 2-7-4 試體塗白色水泥漆及彈墨線 11 2-7-5 裝設位移計 11 2-7-6 電腦連線及攝影器材之架設 12 第三章 試驗過程與試驗結果 3-1 概述 13 3-2 試驗過程及結果 14 第四章 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4-1 概述 30 4-2 基本力學性質 30 4-2-1 遲滯圈圖 30 4-2-2 基準曲線 30 4-2-3 能量消散 31 4-3 各試體試驗結果之比較 31 4-3-1 無邊柱剪力牆與含邊柱剪力牆之比較31 4-3-2 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同之比較 31 4-3-3 垂直牆筋比不同之比較 32 4-4 剪力牆強度計算 32 4-4-1 概述 32 4-4-2 撓曲開裂強度計算 33 4-4-3 剪力開裂強度計算 34 4-4-4 撓曲極限強度計算 35 4-4-5 剪力極限強度計算 36 4-5 剪力牆載重-位移曲線之預測 38 4-5-1 概述 38 4-5-2 賴慶鴻載重-撓曲位移曲線介紹 38 4-5-3 賴慶鴻載重-剪力位移曲線介紹 41 4-5-4 本文對剪力牆載重-位移曲線模式建立 43 4-5-4-1 總開裂位移與總極限位移之計算公式 44 4-5-4-2 彈性階段模擬曲線之建立 45 4-5-4-3 軟化階段模擬曲線之建立 46 4-5-4-4 破壞階段模擬曲線之建立 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49 5-2 建議 50 參考文獻 52 附表 54 附圖 57 附錄一 應變計量測結果 98

    參考文獻
    1.郭雄銘,”鋼混凝土低型剪力牆承受方向重覆重行為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許茂雄教授指導,民國75年5月。
    2.李嘉泰,”型鋼混凝土剪力牆之牆筋配置對其耐震行為之影響”,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
    3.羅必達,”低型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承受反向重覆荷重之行為”,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77年6月。
    4.Jack. K. Benlamin,A. M. ASCE,Harry A. Williams, ”The Behavior of one 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Proceedings of ASCE. May. 1957, pp. 1254-1-1254-49.

    5.M. Yamada, H. Kawarnura, K. Katagihara,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Without Openings Test and Analysis”, in “Shear in Reinforced Concrete”Vols. 1&2 Combined Edition 1974, pp.539-pp.558.

    6.F. Barda J. M. Manson. W. G. Corley, “Shear Strength of Low-Rise Wall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R. C. Structures in Seismic Zones, ACI,edited by N. M. Hawkins, 1977.

    7.ACI 318-77,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re.

    8.A. E. Cardenas, H. G. Russell, and W. G. Corley, “Strength of Low-Rise Structural Wall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ubject to Wind and Earthquake Forces, ACI. Special Publication, SP 63-10, 1980.

    9.T. Paulay, M. J. N. Priestley, A. J. Synge, ”Ductility in Earthquake Resistings Squat Shear Walls”, ACI Jounnal, July-August, 1982.

    10.R. G. Oesterle, J. D. Aristizabal-Ochoa, K. N. Shiu, W. G. Corley, “Wed Crushing of R. C. Structural Walls”, ACI Journal, May-June 1984.
    11.許茂雄教授,黃錦旗,郭雄銘,”Experie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Low-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Without Boundary Elements”,日本第七回地震工程年會,日本東京,1986,12.
    12.黃冠勳,”雙層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承受友向重覆載重之剛度變化及耐震診斷研究”,國誠功大學築系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13.林仕修,”低型剪力牆實驗與理分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系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14郭正一,”低型剪力牆振動臺試驗”,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系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15詹啟明,”軟化模式低型剪力牆力學行為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系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16.賴慶鴻,”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強度與剛度之試驗與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17.李威璁,”含牆鋼筋混凝土構架試驗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7月。
    18.ACI Committee 318,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re, Detroit, 1995.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2-06-04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