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碩鋒 Huang, Shou-Feng |
|---|---|
| 論文名稱: |
運用TELES探討梅山斷層對於嘉義台南地區之震災防救作為 Exploring TELES on Meishan fault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plan in Chiayi and Tainan areas |
| 指導教授: |
饒瑞鈞
Rau, Ruey-Ju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理學院 - 地球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 畢業學年度: | 10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0 |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 、梅山斷層 、災害防救 |
| 外文關鍵詞: | TELES, Meishan fault, disaster prevention, earthquake simul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8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792年的嘉義地震與1906年3月17日發生的嘉義民雄梅山大地震(ML=7.1),在當時皆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且重創了嘉南地區的財產損失。我們懷疑這兩起地震皆是梅山斷層的地殼能量釋放所造成,且相關研究指出未來10到50年梅山斷層發生錯動的機率很高。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aiwan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 Syastem,簡稱TELES)是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整合地理資訊系統、分析模式與資料庫,開發適用於個人電腦的震災境況模擬軟體,是國內目前進行地震風險評估與危害度分析的本土化地震風險評估模型。是以本研究以TELES系統模擬梅山斷層震源參數進行各式的地震模擬如PGA分布、人員傷亡情形、土壤液化潛能指數及火災發生總數等。最後依模擬結果嚴重區域進行重要的建築設施如地區急救責任醫院、水庫設施等地震風險評估之震災防救作為強化。模擬結果分析,發現嘉義市及嘉義縣民雄地區為重災區;臺南市僅有白河及後壁地區有較嚴重的影響;土壤液化除了TELES模擬液化潛能指數高的區域外,仍需考量沿海地區地層下陷嚴重區域;因嘉義市及嘉義縣在模擬結果中皆為重災區,其重要的消防能量及責任醫院亦受影響,跨縣市的支援協定與平時的地震演練合作十分重要。
The 1792 Chiayi earthquake and the March 17, 1906 (ML = 7.1) Meishan earthquake caused significant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damage in the Chiayi area at the time of the earthquakes. We suspect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are both resulted from the rupture of the Meishan fault that released energy in the earth's crust. Related research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Meishan fault may rupture again in the next 10 to 50 years. This study used TELES to simulate the earthquake scenario parameters, such as PGA distribution, casualty case,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dex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fires occurred based on the Meishan fault seismic sourc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most damaging area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 propose to strengthen the important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such as the reservoir area, and the emergency responsive hospitals for a better seismic risk estimation and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alysis, we found the serious disasters areas are in Chiayi City and Chiayi County. The more serious impact areas are only in Baihe Dist and Houbi Dist of Tainan City. In addition to TELES simulates soil liquefaction areas of high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dex, we have to consider the serious subsidence near coastal areas. Due to the serious disasters areas are in Chiayi City and Chiayi County, the important fire energy and liability hospitals are also affected. It is very important the support agreements that cross city counties and the usual cooperation.
大西有三(2011),京都大學隊東日本大震災之因應與風險管理,2011台日科技高峰論壇-東日本大震災的影響與啟示,台北,共51頁。
內政部消防署網站,嘉義縣民雄鄉地區災害防救計畫,共99頁。2014.04.20取自(http://www.nfa.gov.tw/main/Unit.aspx?ID=&MenuID=644&ListID=2980)。
內政部消防署(2007),災害防救深耕5年中程計畫,共74頁。
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2012,內政部消防署組織條例修正草案總說明,共9頁(2012年02月16日送立法院審查)。
石同生、盧詩丁、石瑞銓、林啟文(2006),梅山斷層之調查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共35頁(梅山地震百週年紀念研討會)。
吳子修、黃明偉、劉淑燕、張芝苓、吳秉儒,地震災害潛勢圖的製做與應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共7頁。
呂佩玲、蕭乃祺(2011),從日本宮城外海地震探討台灣地震測報作業,日本宮城外海地震(M9.0)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共27頁。
林啟文、盧詩丁、石同生、劉彥求、林偉雄、林燕慧(2007),臺灣西南部的活動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17號,1頁。
林啟文、張徽正、盧詩丁、石同生、黃文正(1998),台灣活動斷層概論,五十萬分之一臺灣活動斷層分布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10號,共103頁。
林美聆、陳銘鴻、沈建志(2011),全國液化潛能圖之製作及評估方法之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20-133頁。
陳亮全(2011),近年台灣大規模地震防救災之科技研發,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共50頁。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網站,關於TELES。2014.04.20取自(http://teles.ncree.org.tw/AboutTELES.aspx)。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2013),TELES常見問題與解答,共114頁。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網站,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簡介,國科會科技部地球科學研究推動中心,共16頁。2014.04.20取自(http://esrpc.ncu.edu.tw/attachment/new_conf_ppt/09/1005-4.pdf)。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ncree.org/ZH/Home.aspx)。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2012),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使用手冊,共143頁。
張徽正、林啟文、陳勉銘、盧詩丁(2000c),台灣活動斷層概論,五十萬分之一臺灣活動斷層分布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13號,共122頁。
黃歆宜(2010),應用1941年中埔地震探討台灣地震災害損失評估系統,清雲科技大學空間資訊與防災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共69頁。
雲林縣消防局網站(http://www.ylfire.gov.tw/)。
溫國樑、何美儀、蒲新杰(2012),臺灣地區地震潛勢評估之研究(II),16-19頁。
溫國樑、吳子修、陳俊德、黃雋彥(2012),臺灣地區地震潛勢評估之研究(II),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期末成果報告,6-10頁。
溫國樑、張毓文,簡文郁(2006),梅山斷層地震潛勢評估,台灣地震科學中心,共24頁(梅山地震百週年紀念研討會)。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地質知識服務網地質百科。2014.04.20取自(http://twgeoref.2002.moeacgs.gov.tw:8080/GipOpenWeb/wSite/ct?xItem=134290&mp=105&ctNode=1233)。
經濟部水利署工業技術研究院,地層下陷資料庫(Land Subsidence Database),2014.04.20取自(http://www.subsidence.org.tw/)。
經濟部水利署水庫主題網,台灣水庫的概況。2014.04.20取自(http://www.e-river.tw/e_reservoir/p-4.aspx)。
經濟部水利署地理資訊倉儲中心網站。(http://gic.wra.gov.tw/gic/HomePage/Index.aspx)。
葉錦勳(2003),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Taiwan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 System-TELES),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137頁。
葉錦勳(2013),機率式液化潛勢評估與應用,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44頁。
葉勇凱、鍾立來、黃世建、邱聰智、蕭輔沛、周德光、林金祿、葉祥海、陶其駿(2007),消防廳舍耐震評估與補強之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237頁。
鄭世楠、江嘉豪、陳燕玲(2012),臺灣地區歷史地震資料的建置,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共448頁。
鄭世楠,葉永田(2006),梅山地震歷史回顧,台灣地震科學中心,台灣地震科學中心,共34頁(梅山地震百週年紀念研討會)。
鄭世楠(2014),塵封的裂痕歷史地震第三講-1906年梅山地震,台灣地震科學中心,嘉義,共92頁。
鄭世楠、張建興、葉永田、辛在勤(2011),台灣地區歷史災害地震之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共36頁。
鄭文柱(2004),台北盆地地下水位變化對土壤液化潛勢及地層下陷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論文,共127頁。
臺灣歷史地震文獻資料庫網站。(http://tec.earth.sinica.edu.tw/TEM/hisevent/hisdoc.php)。
嘉義縣消防局網站(http://www.cycfd.gov.tw/)。
嘉義市政府消防局網站(http://www.cyfd.gov.tw/)。
衛生福利部,102年度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基準及評分說明。
衛生福利部網站法規檢索,2012年10月30日修正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標準。
衛生福利部網站(2013),102年度急救責任醫院名單,共9頁。2014.04.20取自(http://search.mohw.gov.tw/TSSearch/SearchResult?DataSource=MOHW_CHT&SearchTemplate=4&Keyword=%e6%80%a5%e6%95%91%e8%b2%ac%e4%bb%bb%e9%86%ab%e9%99%a2#)。
蔡光超(2010),亞東紀念醫院通過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內涵與意義,亞東院訊第130期。
顏銀桐(2011),台灣地區有限斷層錯動量分佈尺度分析及模擬,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共150頁。
饒瑞鈞、余致義、胡植慶、李建成、詹瑜璋、洪日豪、許麗文(2006),地震地質調查及活動斷層資料庫建置計畫,活動斷層監測系統計畫,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共222頁。
Iwasaki, T., Arakawa, T., and Tokida, K. (1982)., Simplified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Soil Liquefaction During Earthquakes,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outhampton, p.925-939.
Omori, F. (1907a) Earthquake of the Chiayi area, Taiwan, 1906: Introduction of Earthquake, p.103-147.(In Japanese)
Omori, F. (1907b) Preliminary note on the Formosa earthquake of March 17, 1906: Bull. Imp.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Commttee, vol. 1, no. 2, p.53-69.
Tsai, Y. B. (1986), A study of disastrous earthquakes in Taiwan, 1683-1895. Bull. Inst.Earth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5, p.1-44.
Wells, D. L. and K. J. Coppersmith (1994), New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Magnitude, rupture length, rupture width, rupture area, and surface displacement, Bull. Seismol.Soc. Am., 84, p.974-1002.
Wu, Y. M., T. C. Shin, and C. H. Chang (2001), Near real-time mapping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peak ground velocity following a strong earthquake, Bulletin of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91, 5, p.1218-1228.
校內:2019-08-08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