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貞穎 , |
|---|---|
| 論文名稱: |
探討聚落空間形態在都市規劃過程之演變-以永康鹽行地區舊聚落為例- A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of Spati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al in Urban Plan Process-A Case Study of Yen Hang Settlement in Yong Kang |
| 指導教授: |
曾憲嫻
Cheng, Hsien-Hs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 畢業學年度: | 98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96 |
| 中文關鍵詞: | 聚落空間形態 、都市規劃過程 |
| 外文關鍵詞: | spatial morphology of settlement, urban plan proces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5 下載: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的都市空間先後在中國傳統地理風水與西方空間規劃相異之觀念下成長,有鑒於現今都市中的新舊空間因不同時空對於空間發展認知之落差現象,本研究藉由回溯實證基地台南縣永康鹽行地區舊聚落空間的發展,分析聚落空間形態轉化之成因。由瞭解舊聚落空間轉化為現代都市空間之規劃過程,重新檢討得知都市計劃之計畫性規劃對應聚落紋理之落差為永康鹽行地區舊聚落空間形態轉化過程之主要成因。因此,本研究藉由田野調查,檢討實證基地在1978年都市計畫開始實施前後聚落空間形態演變之因素,針對舊聚落實質空間中如舊聚落遷徙過程、交通出入動線改變、土地使用活動的變化與宗教信仰中心的影響等如何構成現行都市空間形態。整合都市規劃過程應考量之因素,作為鹽水溪沿岸台江內海舊聚落未來空間規劃之範例。
Taiwan's urban space successively grow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geography geomancy and under the Western space plan different idea, because in view of nowadays new and old different space in urban and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spatial planning, this research because of recollection real diagnosis base Yong Kang Yen Heng old settlement space development, origin of the analysis settlement spatial morphology transformation. By understood that the settlement transforms plan of process as the modern urban space, examines knows dropping variance of planning of plan correspondence settlement texture the urban plan for the Yong Kang Yen Heng settlement spatial morphology conversion process the main origin. The problem awareness of the study is the fall between the layout of urban plan and the texture of settlement,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the causes fo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ld settlements from the case study of Yen Heng settlement in Yong Kang, and to review the factor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atial morphology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ban Plan of 1978, and to explore how the existing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is form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material spaces in old settlements such as the migrating process of settlements, traffic lines, land use activities and religious belief center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integrate all factors to be concerned during the urban plan process as the example for future planning of old settlements in Taijowan Bay alongside the Yanshuei River.
一、書籍
Cozen,M.R.G.,1981,’Historical townscapes in Britain:a problem in applied geography’,”The Urban landscape: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papers by M.R.G.Conzen ; edited by J.W.R.Whitehand , p.55-74.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Cozen,M.R.G.,1981,’Geography of townscape conservation’,”The Urban landscape: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papers by M.R.G. Conzen ;edited by J.W.R.Whitehand ,p.75-86.London:NeYork :Academic Press
J.van Braam (荷蘭人),1626,《Kaart van het Eyland Formosa en de Eylanden van Piscadores (台灣島與澎湖群島圖) 》。
石萬壽,1988,《永康鄉誌》,出版項不詳。
吳美雲,1997,《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 上冊》,漢聲雜誌社。
吳美雲,1997,《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 下冊》,漢聲雜誌社。
林美容,2000,〈村庄史的建立〉《鄉土史與村庄史》,第230~239頁,臺原出版社。
林皎宏,1999,《臺灣地形圖 :日治時代二萬五千分之一/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原圖調製》,遠流。
林會承,1998,《藝文資源調查作業參考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周俊霖、許永河,2007,《南瀛鐵道誌》,台南縣政府。
洪英聖,1999,《畫說康熙臺灣輿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洪英聖,1999,《畫說乾隆臺灣輿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侯怡泓,1989,《早期臺灣都市發展性質的研究》,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格斯.冉福立Kees Zandvliet;江樹生譯,1997,《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漢聲雜誌。
陳正祥,1993,《臺灣地誌 = A geography of Taiwan》,南天。
許永河,2005,《台南:愛鄉文教基金會─永康鹽行地區的產業發展歷程》,紀念蘇添水先生南瀛學研究教師研究論文集。
許清保,2007,《南瀛港口誌》,台南縣政府。
陳芳惠,1984,《村落地理學》,五南圖書。
陳坤宏,1991,《空間結構—理論與方法論》,明文書局。
郭肇立,1998,〈傳統聚落空間研究方法〉《聚落與社會》,田園城市。
張景森,1993,《臺灣的都市計劃.1895-1988》,業強。
黃文博,2006,《南瀛五營誌》,台南縣政府。
黃文博,1998,《南瀛地名誌》,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黃世孟,1987,《日據時期台灣都市計畫範型之研究》,台大土木工程所都市計畫研究室。
黃世孟,1993,〈日治時期台灣都市發展及史料分析〉《台灣史與台灣史料》,第221~243頁,台北:自立晚報社。
黃秋月,1990,《台灣都市計畫的繼承與塑造》,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都市計畫系暨研究所。
黃武達,2006,〈日治時期臺灣之近代都市計劃〉《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發展地 圖集》,南天。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96,《臺灣堡圖:一九○四年(明治三十七) 年調製》,遠流。
蔣元樞,1987,《臺灣文獻史料叢刊.189冊—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臺灣大通。
錢學陶,1987,《都市計劃學導論》,茂榮。
聯勤四0一廠,1998,《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聯勤四0一廠繪。
謝慶達,1998,《現代都市地景》,田園城市。
二、期刊文章
林子瑜,1973,〈臺灣之都市計劃與區域計劃〉《臺銀季刊》,第24卷,第3期, 第30 - 41頁。
林美容,1987,〈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2期,53-114頁。
李琦華,2007,〈台灣聚落的空間型構法則分析〉《建築學報》,第60 期,27~45 頁。
李琦華,2008,〈台灣聚落的空間結構與社會脈絡研究〉《建築學報》,第65 期,45~62 頁。
許嘉明,1978,〈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1卷,第6期,59~68頁。
陳湘琴,2005,〈日治至戰後時期台灣都市細部規劃法制的功能與特性之變遷歷程(1895-1976)〉《都市與計劃》,第32卷,第3期,253~275頁。
三、學術論文
王怡雯,2003,《中興新村的現代性—西方理想城鎮規劃的台灣經驗》,東海建研所碩論。
余憶雯,1997,《日治時代臺灣都市計畫史料調查與計畫建立之研究》,文化建都所碩論。
林明璋,2008,《近代都市街道規劃對台南府城總爺街區空間開發的衝擊》,成大建研所碩論。
倪佩君,2008,《從傳統聚落發展探討都市計畫之因應對策-以美濃永安聚落為例》,成大都計所碩論。
陳胤霖,2000,《臺南市安南區傳統村落祭祀空間之研究》,成大建研所碩論。
黃春滿,2008,《大溪、大甲、鹿港三城鎮之街道空間結構與產業分布歷史變遷》,逢甲建研所碩論。
黃皎怡,2004,《明鄭與清領時期下營地區聚落演變與民宅構成之研究》,淡江建研所碩論。
楊啟正,2006,《日治時期台灣州治城市的基礎空間型態比較》,成大建研所碩論。
楊儒乾,2001,《景美地區都市計劃對空間紋理之影響初探》,台科大建研所碩論。
廖本全,2004,《空間規劃與聚落空間性轉化之研究—西螺地方的構成》,北大都計所博論。
蔡之豪,1999,《日治時代臺灣都市計畫法制歷程之研究》,文化建都所碩論。
賴建良,1999,《臺灣都市計畫建立歷程之研究(1945-1976)》,文化建都所碩論。
戴政新,2003,《ㄧ個農村聚落人地關係轉化之研究—以新竹縣六家地區為例》,北大地政所碩論。
四、報告書
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都市規劃處,1977,《鄰里單元模型之研究》,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都市規劃。
永續空間設計有限公司,2008,《台江內海遺跡與古官道歷史生態網之先期規劃》,台南縣政府城鄉發展處。
徐一鋒著,1988,《台灣省都市計畫述要-中部、南部區域部分》,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市鄉規劃處。
臺南縣政府,1978,《高速公路交流道永康附近特定區計畫核定案》,台灣省政府。
五、網站資料
〈能資所航照查詢系統〉《中研院台灣歷史文化地圖》,中研院。http://thcts.sinica.edu.tw/aerialphoto_ch.htm
《台南縣門牌號碼及位置管理查詢系統》,台南縣政府。
http://address.tainan.gov.tw/
《都市計畫書查詢系統》,台南縣政府城鄉發展處。
http://urban.tainan.gov.tw/city/code/都市計畫書查詢.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