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林意瑋 Lin, Yi-Wei |
|---|---|
| 論文名稱: |
五四時代女性藝術家蘇雪林書畫作品之研究 Research on Su Xuelin’s Works as A Female Artist in the May Fourth Era |
| 指導教授: |
王雅倫
Wang, Ya-Lu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7 |
| 中文關鍵詞: | 蘇雪林 、五四作家 、《棘心》 、黃山 、書畫藝術 、成功大學蘇雪林文化資產研究室 |
| 外文關鍵詞: | Su Xue-lin, May Fourth writer, ji xin, Mount Huangsha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Su Xuelin Cultural Relics Laborator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22 下載:2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蘇雪林,Su Xue-lin(1897~1999),同時身為作家、學者、教授,他 的文學地位被稱為「第一代新文學女作家」,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與冰心、凌叔華、鹿隱等人齊名。1956年任職於省立成功大學(現國立成功大學)至1973年退休後定居成大, 1999年4月21日,在國立成功大學醫院去世,享年103歲,為最後故去的一位五四作家 。很多人都喜愛蘇雪林的《綠天》 與《棘心》 兩著作,但是蘇雪林的讀者們大都沒看過他的書畫作品。由於研究過程中未能看見蘇雪林的原作,所以在書畫作品的分析中有所限制。筆者透過文獻探討、爬梳蘇雪林的文學作品,再將其文學作品與書畫作品比對後,發現蘇雪林的書畫作品以臨摹入手,不僅是他自學的方法,也是蘇雪林創作的發想,並且賦予這些畫作新的靈魂。透過技法、構圖、設色、人物姿態、象徵物等描繪,給予觀者一種「蘇雪林式」的新意象。此外,蘇雪林作品中反覆繪畫的「黃山」主題往往更像是畫家本人的心境反映,不只是鄉愁,更是他心中山水畫的真正模樣。因此,藉此次整理蘇雪林的作品,了解到蘇雪林身為女性藝術家在當時代的創作歷程。本論文研究希冀讓更多人認識蘇雪林的藝術才華和書畫藝術作品,讓更多人真正認識蘇雪林多方面的才華,並重新給予蘇雪林在藝術史上一位畫家的地位,期盼成功大學蘇雪林文化資產研究室假以時日重啟,能公開展示其作品。
Su Xue-lin(1897~1999)as a writer, professor and scholar, her literary status is known as the "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of female writers", and she is as famous in literary history as Bing Xin, Ling Shuhua, Lu Yin and others. She worked at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ow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from 1956 to 1973, and settled in NCKU after retirement. Passed away at Cheng Kung University Hospital on April 21, 1999, at the age of 103. The last May Fourth writer who passed away. Many people appreciate Su Xuelin's " lu tian" and "ji xin", but most of Su Xuelin's readers have never seen hi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Even du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we were unable to see Su Xuelin's original works, so there were limita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The author explored and combed through Su Xuelin's literary works through literature, and then compared her literary works with her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She found that copying as the theme of Su Xuelin'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was not only her self-taught method, but also Su Xuelin's creative idea. Giving these paintings a new soul, through techniques, composition, coloring, character postures, symbols, etc., they give viewers a new "Su Xuelin-style" image. In addition, the " Mount Huangshan" theme repeatedly painted in Su Xuelin's works is often more like a reflection of the artist's own state of mind, rather than a realistic depiction of Huangshan's appearance. Therefore, through this compilation of Su Xuelin's works, we can learn about Su Xuelin's creative process as a female artist in that era. I hope that through this article, more people will understand Su Xuelin’s artistic talent and appreciate hi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It is hoped that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will restart the Su Xuelin Cultural Relics Laboratory in a timely manner, manage and update the Su Xuelin Cultural Relics Laboratory website, and publicly display Su Xuelin’s works.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have allowed more people to truly understand Su Xuelin's multi-faceted talents and re-understand Su Xuelin's due position in art history.
引用文獻
一、中文專書
蘇雪林教授百齡壽誕籌備委員會編輯。《慶祝蘇雪林教授百齡華誕專集》。國立成功大學編印,1995年。
方維保。《蘇雪林 : 荊棘花冠》。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華經銷,2006年。
蘇雪林。《蘇雪林作品集: Su Xue-lin’s work collection. 短篇文章卷》。2011年。
張瑞芬。《棘地荊天霜雪行――論蘇雪林散文》。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年。
二、中文期刊
陳學勇。<林徽因的美術作品>。出版廣角,1999年。
尚永亮,、張艷華 <文情詩畫間的營構與追求——蘇雪林《 燈前詩草》藝術略論>。《武翰大學學報: 人文科學版》。第57(1)年,2004年。頁52-57。
胡晨鷺。<蘇雪林早期散文中的 「畫意」 構成論析>。《淮海工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3)期,2006年。頁32-34。
石楠。<蘇雪林年表>。《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5期(2006年9月。頁61-64。
吳榮富。<從文人畫原型論蘇雪林畫趣>。《成大中文學報》。第16期,2007年。 頁131-170。
黃中模。〈蘇雪林楚辭研究的創新意義及其先導性〉。 《古今藝文》。第33期,2007年5月。頁27-36。
蔡玫姿。〈域外文化的想像與詮釋――蘇雪林學術研究方法〉。 《成大中文學報》。第18期,2007年10月。頁143-176。
張潔。<彩墨揮灑, 用色如神——淺論蘇雪林早期散文的色彩美>。《內蒙古電大學刊》。第5期,2008年,。頁47-49。
蔡曉妮。<用文學的情感來鑄就畫面——談民國女作家的繪畫>。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4),2009年。頁70-73。
吳姍姍。 <最近十年蘇雪林研究綜述 (1999-2008)>。 《漢學研究通訊》。第28.3期,2009年。頁36-47。
吳姍姍。<最近十年蘇雪林研究綜述 (1999-2008) >。《漢學研究通訊 》。第28期 (總 111 期),2009年。
何雲霞、錢素芳。<與繪畫藝術的交錯——蘇雪林散文審美一觀>。《蘭州交通大學學報》第29(2)期,2010年。頁80-83。
Chen, C. M.。<蘇雪林文物與作品整理>。海峽兩岸蘇雪林學術研討會,2010年。
林運鴻。<[文學革命] 的運動策略與結構條件──新青年如何建構關於 [現代文學] 的象徵鬥爭>。臺大文史哲學報。第85期,2016年11月。頁91-134。
王嵩。<從彩筆 「畫夢」 到縱談人生——論 「人生三部曲」 在蘇雪林散文創作中的地位及藝術特色>。《閩江學院學報》。第38(6)期, 2017年。頁50-56.
蘇敏逸。〈訪問有關蘇雪林問題〉,2022年4月20日下午14時至17時,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蘇敏逸教授研究室。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安徽大學等校友代表主編。《慶祝蘇雪林教授寫作五十年暨八秩華誕專集》。臺南巿 : 安徽大學等校友代表,1978年。
安徽省文學藝術研究所編。《論黃山諸畫派文集》。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蘇雪林。《浮生九四 : 雪林回憶錄》。臺北市 : 三民,1991年。
盧啟元等。《蘇雪林.廬隱.凌淑華.馮沅君》。臺北市 : 海風出版社,1992年。
楊仁愷。《中國書畫》。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慶祝蘇雪林教授九秩晉五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暨詩文集》。臺北市 : 文史哲,1995。
張長虹。《朵雲:石濤《黃山圖》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年。
薛翔。《中國畫派研究叢書─新安畫派》。吉林美術出版社。2003年。
田維謙。《名家筆下的黃山與徽州》。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
吳姍姍。《蘇雪林研究論集》。臺北市 : 臺灣學生,2012年。
二、中文期刊
萬青力。<論李可染藝術風格的形成>。《名家翰墨》。1992年。
黃天才。<張大千詩書畫三絕的精心巨構─《黃山前後澥圖》的藝術成就>。《名家翰墨》,1993年。
熊永生(Yung-Sheng Hsiung)。<黃山山水畫創作的美學理論與黃山畫派Aesthetics Theory of Huang-Shan Artistic Creations and Huang-Shan School>。《書畫藝術學刊 》第11期,2011年12月。頁P261 – 278。
陳安悅。<清初的摹古與集大成 ——探索」四王」山水畫中的」變」>。《美術教育研究》。2021年。頁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