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沈俊翔 Shen, Chun-Hsiang |
|---|---|
| 論文名稱: |
九0年代台灣同志小說中的同志主體研究 |
| 指導教授: |
陳昌明
Chcn, Chang-Mi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 畢業學年度: | 9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97 |
| 中文關鍵詞: | 酷兒 、T/婆 、污名.異端 、怪胎 、同志 、九0年代 、性別操演 、同志書寫 、主體性 、芭特勒 、權力 、傅科 、主體建構 |
| 相關次數: | 點閱:182 下載:1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提要
台灣現代文學批評在八0年代末政治解嚴以來,展開一連串「主體性」的研究風潮,從女性主義、後殖民論述、國族論述到酷兒理論,都強調「認同」(identity)與「主體」(subject)課題的重要性。這樣的現象,顯然與台灣社會近年來激烈辯證的國家主體性,以及族群的身份認同不無關連。面對這樣一個如此開放而充滿論辯性的身份認同的文化場域,它自然影響文學思潮的方向,甚至是文學創作的潛在探討。而本文「同志主體性」的研究意義,就在於觀察、探討當代「同志主體」在以「異性戀價值」為中心的社會、文化裡,如何被對待與定位的問題,以及同志如何在外在建構與自我身份間展開認同、掙扎、解構和重塑的過程。因此,本文嘗試以九0年代台灣同志小說為討論對象,試圖從這些小說作品中,指出同志作家如何藉由小說文字的書寫來傳達同志主體受壓抑、掙扎、挑釁與自塑的主體意識。
本文分別從「主體位置」、「情慾認同」與「主體建構」三個層面,討論台灣九0年代同志小說中同志主體的問題,在觀察角度主要援引精神分析學、同志論述和相關的西方文論作為理論思維的基礎。本文之章節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首先回顧現有同志文學的研究成果。其次,則對研究範疇、研究方法、立論觀點來加以說明,最後才概述本論文的篇章架構
第二章「九0年代台灣同志小說之書寫風潮」——首先是對於「同志」一詞的定義與其內涵轉換的過程進行耙梳,並釐清同志與同志書寫的關係。其次則從政治、社會型態、文化運動、文學潮流等面向,探尋「同志書寫」在九0年代引領風潮的原因以及相關時代背景。
第三章「同志主體與書寫主體性」——本章試圖從中國文化的「自我」觀念及西方論述下的「主體」與「主體意識」做一歷史脈絡的耙梳,進而建構出筆者言下的「同志主體」,並且對於異性戀中心一直視為理所當然的性別(主體)差異與權力建構提出反省。
第四章「九0年代台灣同志小說中的同志主體位置」——本章分為三節。首先討論同志書寫在主流機制中是如何被看待與定位的問題;其次則討論同志主體位置被邊緣化的自視和省思;第三節則將焦點擺放在面對如此封閉的異性戀中心,同志如何以出走、自殘的手段對中心提出抗議,以及如何以諧擬的玩謔態度來顛覆中心的建構。
第五章「九0年代台灣同志小說中同志主體的情慾探索」——筆者試圖透過九0年代台灣同志小說的閱讀,從中窺探「同性情慾」在異性戀社會中如何被對待?以及受什麼樣的社會眼光檢視?以及他們如何面對自己情感的問題?他們與主流異性戀情慾之間又產生怎樣的互動、衝突、對抗與挑戰?本文擬從「異性戀的他者」、「掙扎的情慾主體」與「多元流動的性別/情慾演出」三方面著手討論。
第六章「九0年代同志小說的同志主體建構」——本章試圖討論同志書寫者是以什麼樣的小說話語和寫作策略來建構同志的主體性。第一節主要以寫實主義的成長小說為討論對象,第二節則延伸至童話、科幻等異端書寫,及強調同志自身的肉慾書寫,透過不同類型的小說與技巧,探討書寫者如何為同志建構屬於自己的經驗/主體。然而,「同志小說」的書寫並非僅限於「同志」,更多時候是非同志作家所進行的「逾越」書寫,因此,在第三節中筆者亦針對這個部分加以討論;最後則簡單的勾勒「同志書寫」於文學史上的意義及影響。
第七章「結論」——經過以上各章的論述耙梳,總結其成果,並對於未來的「同志書寫」提出期許。
筆者希望本文的研究不僅對於「同志書寫」在文學史上的定位有些助益,更希望能喚起同志的主體意識,並提供社會大眾了解同志的門徑,進而了解、接納、認同與尊重同志。
none
參考資料(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
一、研究文本
五劃
白先勇 1998 《孽子》,台北:允晨,1998初版十一刷。
平 路 1988 《五印封緘》,台北:圓神,1988.4初版。
北京同志 2002 《藍宇》,台北:東販,2002.1初版。
六劃
Matisse‧伍2002 《張先生‧曹先生》,台北:時報文化,2002.1.7初版。
朱天心 1985 《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台北:三三書坊,1985初版。
------ 1988 <浪淘沙>,收於《方舟上的日子》,台北:三三書坊,1988初版。
------ 1992 《想我眷村的兄弟》,台北:麥田,1992初版。(台北:INK,2002.6重新
出版。)筆者採用版本為後者。
朱天文 1990 <肉身菩薩>,收於《世紀末的華麗》台北:遠流,1990.7初版。
------ 1994 《荒人手記》,台北:時報,1994.11初版。
朱少麟 1996 《傷心咖啡店之歌》,台北:九歌,1996.10初版。
七劃
吳繼文 1996 《世紀末少年愛讀本》,台北:時報,1994.12初版。
------ 1998 《天河撩亂》,台北:時報,1998.10初版。
李 昂 1999 《禁色的暗夜》,台北:皇冠,1999.8初版。
------ 《彩妝血祭》
杜修蘭 1996 《逆女》,台北:皇冠,1996.1初版。
李岳華 1995 《紅顏男子》,台北:聯經,1995.3初版。
李美井 1999 <四方月亮與沙甸魚>,收錄於《一九九八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文學獎
得獎作品集:樓蘭女與六月青》,台北:熱愛,1999.2初版。
八劃
林懷民 1974 《蟬》,台北:大地,1974。(台北:INK,2002.5重新出版。)筆者採
用版本為後者。
------ 1978 《變形虹》,台北:水牛,1978。
林俊穎 1997a 《焚燒創世紀》,台北:遠流,1997.2初版。
------ 1997b 《日出在遠方》,台北:遠流,1997.2初版。
------ 2000 《愛人五衰》,千禧國際文化,2000.11初版。
林裕翼 1992 《我愛張愛玲》,台北:聯合文學,1992.3初版。
林聿潔 1999 <妳,不再是我>,收錄於《一九九八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
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樓蘭女與六月青》,台北:熱愛,1999.2
初版。
邱妙津 1991 <柏拉圖之髮>,收於《鬼的狂歡》,台北:聯合文學,1991
初版。
------ 1994 《鱷魚手記》,台北:時報,1994.5初版 (筆者所用為2003.4三版 )。
------ 1995a 《寂寞的群眾》,台北:聯合文學,1995.9出版。
------ 1996 《蒙馬特遺書》,台北:聯合文學,1996.5初版。
阿法@fa 2002 《夜集》,台北:麥田,2002.5初版。
九劃
馬 森 1984 《夜遊》,台北:爾雅,1984。(台北:九歌,2000.12再版)
洪 凌 1995a 《肢解異獸》,台北:遠流,1995.3初版。
------ 1995b 《異端吸血鬼列傳》,台北:皇冠,1995初版。
------ 1996 《末日玫瑰雨》,台北:遠流,1996.12初版。
------ 1997 《在玻璃懸崖上走索》,台北:雅音,1997.10初版。
紀大偉 1995 《感官世界》,台北:皇冠,1995初版(台北:探索文化,2000.8重新出
版)筆者採用版本為後者。
------ 1996 《膜》,台北:聯經,1996.3初版。
------ 1997 《酷兒狂歡節——台灣當代QUEER文學讀本》,台北:原尊文化,1997.12
初版。
十劃
凌 煙 1991 《失聲畫眉》,台北:自立,1991初版。
孫梓評 1998 《男身》,台北:原尊文化,1998.10初版(台北:麥田,2002重新出
版)筆者採用版本為後者。
亞力山大 1999 <橫向發展障礙>,收錄於《一九九八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文學獎得獎
作品集:樓蘭女與六月青》,台北:熱愛,1999.2初版。
振 鴻 2004 《肉身寒單》,台北:麥田,2004.03初版。
十一劃
陳 雪 1995 《惡女書》,台北:皇冠,1995.5初版。
------ 1996 《夢遊1994》,台北:遠流,1996初版。
陳祖彥 1996 《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得獎作品集》,台北:幼獅,1996初版。
陳建志 1999 <人魚男孩>,收錄於《一九九八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文學獎得獎作品
集:樓蘭女與六月青》,台北:熱愛,1999.2初版。
許佑生 1992 <岸邊石>,收錄於《懸賞浪漫》,台北:遠流,1992.3。
------ 1996 《男婚男嫁》,台北:開心陽光,1996.5初版。
許正平 2000 <籃球>,發表於《聯合文學》193期,2001.11。
曹麗娟 1999 《童女之舞》,台北:大田,1999.1初版。
黃碧雲 1994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台北:麥田,1994.10初版。
黃 惑 1999 <樓蘭女與六月青>,收錄於《一九九八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文學獎得
獎作品集:樓蘭女與六月青》,台北:熱愛,1999.2初版。
十二劃
最 矢 1999 <錯肩>,收錄於《一九九八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樓蘭女與六月青》,台北:熱愛,1999.2初版。
十三劃
董啟章 1996 《安卓珍尼》,台北:聯經,1996.2初版。
------ 1997 《雙身》,台北:聯經,1997.1初版。
楊 照 1991a <變貌(上)>《中外文學》第19卷10期,1991.3。
------ 1991b <變貌(下)>《中外文學》第19卷11期,1991.4。
楊宗潤編 1996 《眾裡尋他——開心陽光當代華文同志小說選(一)》,台北:
開心陽光,1996初版。
楊麗玲 1991 《愛染:我的哥哥是台灣第一個AIDS死者》,台北:尚書,1991初版。
葉姿麟 1992 《路上的魚》,台北:遠流,1992.2初版。
十五劃
舞 鶴 1995 <一位同性戀者的祕密手記>,收錄於《詩小說》,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出版,1995.4。
------ 2000 《鬼兒與阿妖》,台北:麥田,2000.8初版。
十九劃
藍玉湖 1990 《薔薇刑》,台中:晨星,1990.8初版。
------ 1994 《狂秀徒》,台中:晨星,1991.1初版。
二十劃
蘇偉貞 1994 《沈默之島》,台北:時報,1994.11初版。
二十一劃
顧肇森 1986 《貓臉的歲月》,台北:九歌,1986.3初版。
二、翻譯書目
Christopher Lohnson著
劉亞蘭譯 1999 《德希達》,台北:麥田,1999.12初版。
Chris Weedon著
白曉紅譯 1994 《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台北:桂冠,1994.08初
版。
Gregory M. Herek著
江淑琳譯 2001 《污名與性取向》,台北:韋伯文化,2001.5初版。
J.G..Merquior 著
陳瑞麟譯 1998 《傅柯》,台北:桂冠,1998.2初版一刷。
Jennifer Harding著
林秀麗譯 2000 《性與身體的解構》,台北:韋伯文化,2000.5初版。
Michel Foucault著
王德威譯 1993 《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1993.07初版。
Rosemarie Tong
刁筱華譯 1996 《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文化,1996.11初版。
Sarah Grogan著
黎士鳴譯 2001 《身體意象》,台北:弘智文化,2001.8初版。
Sigmund Freud著
林塵等人譯 1986 <自我與本我>《佛洛伊德後期著作選》,上海:上海譯文,
1986,頁159-209。
Sigmund Freud著
宋廣文譯 2000 《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台北:米娜貝爾,2000初版。
Sigmund Freud著
楊韶剛譯 2000 《超越快樂原則》,台北:米娜貝爾,2000初版。
Simone de Beauvoir
歐陽子譯 1992 《第二性》,台北:志文,1992初版。
Sophia Phoca
謝小芩譯 1999 《後女性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9.12初版。
Tamsin Spargo著
林文源譯 2002 《傅科與酷兒理論》,貓頭鷹,2002.2初版。
上野千鶴子著
劉靜貞、洪金珠譯 1997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斯主義之女性主
義》,台北:時報文化,1997.6初版。
休伯特‧德雷福斯
保羅‧拉比諾 1992 《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台北:桂冠,1992。
李迪才作
洪凌譯 1999 <穿越幻鏡:吸血鬼/反閃族意念之為某種意識性態產品>《電影
欣賞》101期,1999.11。
阿圖塞著
杜章智譯 1990 <意識型態和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一九六九年一~四月)>收
錄《列寧和哲學》,台北:遠流,1990年11月。
柯采新著
張娟芬譯 1997 《同女出走》,台北:女書文化,1997.7.20初版。
馬嘉蘭著
紀大偉譯 1998 <衣櫃,面具,膜:當代台灣論述中同性戀主體
的隱/現邏輯>《中外文學》,1998.05。
馬修‧柯林等著
羅悅全譯 2002 《迷幻異域》,台北:商周,2002.1初版。
葛爾‧羅賓著
李銀河譯 2000 《酷兒理論》,北京:時事,2000.2一版。
莫尼克‧維蒂格著
魏淑美譯 1993 <異性戀思維法統>,《島嶼邊緣》第九期1993.10。
潘恩(Michael Payne)著
李奭學譯 1996 《閱讀理論:拉康、德希達與克麗絲蒂娃導讀》台北:書林,
1996年。
三、中文書目
二劃
丁乃非 1995 <是防治條例,還是犯罪懲處條例?>《婦女新知》163期,1995.12。
四劃
王德威 1993a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1993。
------ 1993b <「考掘學」與「宗譜學」--再論傅柯的歷史文化觀>,收錄於傅柯
(Michel Fouc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1993,
頁65-80。
------ 1996a <愛欲相煎 纏綿不絕:當代小說的情色寫作風潮>《中國時報:開卷
版》,1996.2.1.
------ 1996b <從「狂人日記」到「荒人手記」--論朱天文,兼及胡蘭成與張愛玲>
《現代中文文學評論》,85.6。
------ 1996c <傷心咖啡店之歌>朱少麟著]>《聯合報:讀書人》,85.12。
------ 1996d <近代同志文學的鼻組—論《品花寶鑑》>,吳繼文336-41。
王溢嘉 1997 <新感官小說的情色認知網絡>,收錄於《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蕾
絲與鞭子的交歡》,台北:時報,1997.3。
------ 2001 《情色的圖普》,台北:野鵝,2001.11初版。
王明智 2000 《男同志性別認同的顛覆與移動(從性別弱勢到性別主體、性別論述與榮
格理論)》,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諮商、諮詢與臨床組」碩士論
文。
王雅各 1999 《台灣男同志平權運動史》,台北:開心陽光,1999.4。
王志弘 1996 <臺北新公園的情慾地理學:空間再現與男同性戀認同>《臺灣社會研
究》,85.4。
王浩威 1995 <預先儲存的聲音--評「寂寞的群眾」[邱妙津著]>《聯合報:讀書
人》,84.12。
------ 1997 <書寫、死亡、性倒錯--從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說起>《聯合文
學》,86.2。
王奕婷 1998 <肉身書信--「蒙馬特遺書」[邱妙津著]中書信形式的書寫與踰越>
《聯合文學》,87.3。
王玉波 1992 《中國家庭的起源與演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王書奴 1988 《中國娼妓史》,上海:三聯書店,1988年第一版。
文訊編輯部2000 <九0年代台灣文學現象特寫>《文訊雜誌》,2000.12。
五劃
白佩姬 1996 <文化與政治的雙曲線--淺談九0年代中葉臺灣同志運動
的轉折>《騷動》,85.10。
矛 鋒 1996 《同性戀美學》,台北:揚智,1996.7初版。
------ 1997 <斷袖--漫談「紅樓夢」、「品花寶鑑」中的同性情愛>《聯合文
學》,86.2。
------- 2000 《人類情感的一面鏡子--同性戀文學》,台北:笙易,2000.4初版。
卡維波 1997 <什麼是酷兒[Queer]﹖>《騷動》,86.6。
六劃
江典泰 2000 《台灣男同志的身份歷程、身份管理與現身之研究》,政治大學社會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朱棟霖編 1996 《文學新思維(上中下)》,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3初版。
朱雙一 2002 《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2002.2初版。
朱偉誠 1994 <是敵人還是「同志」﹖--也談「霸王別姬」>《當代》, 83.8。
------ 1995 <受困主流的同志荒人--朱天文《荒人手記》的同志閱讀>,《中外文
學》,84.8。
------ 1998a <臺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論〞現身〞問題>《臺灣社會研究》,
1998.6。
------ 1998b <(白先勇同志的)女人、怪胎、國族:一個家庭羅曼史的連接>,
《中外文學》,1998.5。
------ 1999 <作家與穩私的另類(同性戀)邏輯>《聯合文學》,1999.9。
------ 2000 <建立同志「國」?--朝向一個性異議政體的烏托邦想像>《 臺灣社會
研究》,2000.12。
------ 2001a <「鱷魚手記」[邱妙津著]導讀>《文學臺灣》,2001.4。
------ 2001b <父親中國.母親(怪胎)臺灣﹖白先勇同志的家庭羅曼史與國族想
像>《中外文學》,2001.7。
朱崇儀 2000 <性別與書寫的關連——談陰性書寫>《文史學報》三十期,2000.6。
朱岑樓 1996 <我國家庭制度及其變遷的整體回顧>《現代化研究》,1996.1。
安克強 1999 <種同志的因‧結文學的果>,收錄於《一九九八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
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樓蘭女與六月青》,台北:熱愛,1999.2。
朱家雯紀錄2000 <尋找新的意義——「九0年代台灣文學現象」座談記錄>《文訊雜
誌》182期,2000.12。
七劃
吳瑞元 1997a <正在創造的歷史--介紹臺灣現代同志情慾運動>《史匯》, 1997.6。
------ 1997b <在情慾的視野中發現同性情慾歷史--情慾歷史的特色與古代同性情慾
歷史的建構>《史匯》,1997.6。
------ 1998 《孽子的印記—台灣近代男性「同性戀」的浮(1970-1990)》,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吳素柔 1995 《壓迫與反抗—台灣同志團體出版品的語藝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5.6。
吳翠松 1997 《報紙中的同志--十五年來同性戀議題報導的解析》,文化大學新聞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7.6。
吳 瑪 1994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九○年代臺灣裝置藝術現狀>《現代
美術》,1994.06。
吳 鳴 1999 <把一切不可能化為可能>《文訊雜誌》,1999.04。
李銀河 1998 《同性戀亞文化》,北京:今日中國,1998.1初版。
李英明 2000 《網路社會學》,台北:揚智,2000.11初版。
李金梅 1992 《從《雙鐲》的「姊妹夫妻」論有關女同性戀作品的閱讀與書寫》,台灣
大學社會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6。
李癸雲 2001 《從朦朧、清明到流動:論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的女性主體》(1949—
2000),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李元貞 2000 <為誰寫詩?——論台灣現代女詩人詩中的女性身份>,收錄於《女性
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2000.11初版。
李忠翰 1995 《大學男同性戀者生活形態之探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5年。
------ 1998 《我的愛人是男人》,台北:張老師,1998.6初版。
李永平 1996 <戴著枷鎖起舞--簡評吳繼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聯合文學》,
1996.12。
李幼新 1997 <同志電影的影片展演與影響延展>《聯合文學》,1997.2。
李佳穎 1995 <玻璃碎片的迷宮物語--側寫洪凌>《文訊雜誌》,1995.11。
李順興 1997 <「猥褻」的策略運用--讀<一位同性戀者的秘密手記>《中外文
學》,1997.3。
------ 1999 <網路文學形式與「讀寫者」的出現>《文訊雜誌》,1999.4。
李瑞騰 1994 <九0年代台灣文學的脈動>收錄於許慶復主編《邁向21世紀的台
灣》,台北:正中,1994.11初版。
李宇宙 2003 <疾病的敘事與書寫>《中外文學》,2003.5。
杜聲鋒 1998 《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1998.10初版。
汪成華 1995 《黑色蕾絲》,台北:號角,1995.5初版。
何春蕤 1994 《不同國女人》,台北:自立晚報,1994.9初版。
------ 1995a <誰研究誰?>《婦女新知》163期,1995.12。
------ 1995b <婦女運動‧女同性戀‧性解放>《婦女新知》159期,1995.8。
------ 1995c <不要以文化隱喻看待疾病>,《中國時報》1995.12.7第11版。(本文
為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愛滋防治與人權座談會」之發言稿)
何春蕤編 1997a 《性 / 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上)》,台北:
元尊,1997.11初版。
------ 1997b 《性 / 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
元尊,1997.11初版。
------ 1998 《性 / 別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1998.9初版。
------ 2000a 《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台北:麥田,2000.4初版。
------ 2000b 《性 / 別政治與主體形構》,台北:麥田,2000.4初版。
何志宏 1998 <明清男同性戀現象初探--以筆記小說為主要建構>《史苑》,
1998.1。
何 華 1998 <天堂之門——評白先勇《孽子》的救贖主題(上)(下)>,《聯合
報》第25、29版,1998.11.15-16。
何旻燁 1995a <生化人紀大偉>《People》第32期,1995.8。
------ 1995b <異端吸血鬼洪凌>《People》第32期,1995.8。
阮慶岳 1998 <一夜魚龍舞--試看同志空間>《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 1998.7。
------ 1998 《出櫃空間——虛擬同志城》,台北:元尊文化,1998.10初版。
呂郁女 1994 <解嚴後台灣媒體發展的趨勢與特性>,收錄於許慶復主編《邁向21世
紀的台灣》,台北:正中,1994.11初版。
八劃
林燿德 1994a <解剖我,解剖一隻迷宮中不存在的老鼠>《幼獅文藝》,1994.3。
------ 1994b <自體生殖的「吸血鬼寓言」--導讀洪凌的「重逢」>《幼獅文藝》,
1994.9。
林燿德等編1997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1997.3初版。
林芳玫 1999 《色情研究:從言論自由到符號擬像》,台北:女書文化,1999.7.31初
版。
林添發 1995 <紀大偉異色的身分認同>《中國時報:開卷周報》,1995.11。
林幸謙 1992 《生命情節的反思——白先勇小說主題思想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1994年由麥田出版社出版。
林添發 1995 <紀大偉異色的身份認同>《中國時報》42版,11.9。
邱妙津 1995b <中國傳統裡的烏托邦--兼論「荒人手記」[朱天文著]中的「情色」與
「色情」烏托邦>《聯合文學》,1995.9。
邱貴芬 1997a <當西方酷兒遇見華人同志--評《後殖民同志》周華山著 > 《中國時
報:開卷周報》,1997.07。
------ 1997b 《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元尊文化,1997.9
初版。
邱旭伶 1996 <由另類偷窺到主流喜劇--同志電影的化身之路>《影響電影雜誌》,
1996.8。
邱彥彬 1996 <我被決定故我在?論傅柯與拉崗的主體觀>《中外文學》1996.10。
邱雅芳 1998 <「異」國的流亡——解讀女同志作家邱妙津的家國認同>,「第十六
屆中區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靜宜大學中文所主辦,1998年
11月14-15日)。
周慶華 1996 《台灣當代文學理論》,台北:揚智,1996.8初版。
周華山 1995 《同志論》,上環:香港同志,1995.1初版。
------ 1997 《後殖民同志》,上環:香港同志,1997.6初版。
東 年 1998 <孤獨的探索>《聯合文學》,1998.4。
周倩漪 1997 <酷異偶像性別顛覆--流行音樂中的同志特質與文化想像> 《聯合文
學》,1997.2。
孟 樊 1996 <民國八十五年文學傳播>《文訊》139期,1996.5。
------ 2000 <風起雲湧的九0年代台灣文壇>《文訊》182期,2000.12。
九劃
馬 森 1992 <新人類的感情世界﹣﹣評林裕翼的 「我愛張愛玲」>《聯合文學》,
1992.5。
------ 1995 <邊陲的反撲--評三本「新感官小說」(1.紀大偉「感官世界」2.洪凌
「異端吸血鬼列傳」3.陳雪「惡女書」)>《中外文學》, 1995.12。
馬耀民 1990 <「眾聲喧嘩」與正文的口述性>《中外文學》,1990.7。
------ 1991 <作者、正文、讀者——巴赫汀的「對話論」>收入呂正惠編《文學的
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台北:中正,1991。
洪 凌 1996 《酷異劄記》,台北:萬象圖書,1996.10初版。
------ 1997 <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從當代臺灣小說註釋女同性戀的慾望流動>,收
錄於林燿德編《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1997.3
初版。
------ 1998 <差異化過程以及再疆域化的慾望:電化情慾/政治的邪液/酷異交
感>《中外文學》,1998.5。
紀大偉 1994 <尚待怒放的薔薇:當代台灣小說的男同性戀面目>《中國時報:開卷
周報》,1994.10.6。
------ 1995a <帶餓思潑辣: 「荒人手記」的酷兒閱讀>《中外文學》,1995.8。
------ 1995b <冷酷的放逐:文學中的愛滋>《婦女新知》163期,1995.12。
------ 1995c <同性戀書寫:新世代的冷酷觀點>,《中國時報》,民國84.9.23-
24,39版。
------ 1996a <男色的光譜—閱讀《重審風月鑑》的「男色」文學論述>《破週報》
「豚小屋」專欄,1996.3.10。
------ 1996b <置身紅寶石果子叢林中--側寫杜修蘭>《文訊月刊》,1996.6。
------ 1996c <閱讀世紀末少年愛讀本>《破週報》,1996.9。
------ 1997a <台灣小說中男同性戀的性與流放>收錄於林燿德等編《當代台灣情色
文學論——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台北:時報文化,1997.3初版。
------ 1997b 《酷兒啟示錄--台灣當代QUEER論述讀本》,台北:元尊文化,
1997.12初版。
------ 1997c <酷兒文學>《幼獅文藝》,1997.04。
------ 1998a 《戀物癖》,台北:時報,1998初版。
------ 1998b 《晚安巴比倫——網路世代的性慾,異議,與政治閱讀》,台北:探索
文化,1998.11初版。
柯乃熒 1995 《自我效力、自覺愛滋病威脅及性行為之相關—南台灣108例男同性戀之
研究》,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叔青 1995 <同性戀有罪乎?>《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5.10。
南方朔 1995 <這莫名的悲哀從何而來?—論女作家的自殺兼談邱妙津>《自由時報
副刊》,1995.7.28第29版。
------ 2003 <蓮花池畔籲天錄>《聯合報:聯合副刊》,2003.2.26第39版。
胡錦媛 1996 <曖味而美麗《慾望新地圖》張小虹著>《聯合報:讀書人》,
1996.10。
保 真 1997 <小說:愛恨織交的主題趨勢>收錄於《1996台灣文學年鑑》,台北:
文建會,1997.6。
十劃
高宣揚 1991 《哈伯馬斯論》,台北:遠流,1991.12初版二刷。
高宣揚 1990 《結構主義》,台北:遠流,1990.4台灣初版。
高宣揚 1998 《解釋學簡論》,台北:遠流,1998.10台灣初版。
高敬文 1996 《質化研究方法論》,施大書苑,1996.9初版。
徐正芬 2002 《朱天文小說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6。
徐淑卿 1997 <同女之舞--有情無慾的女同志小說賞析>《中國時報:開卷周報》,
1997.07.17第43版。
------ 1998 <有志一同攻佔文學獎>《中國時報》,1998.06.25第41版。
徐青逸 1995 <同性婚姻應當合法化>《中國時報》,1995.04.14。
倪家珍 1995a <期待民間主導的愛滋病防治政策>《婦女新知》152期,1995.1。
------ 1995b <台灣的愛滋防治到底做了什麼?>《婦女新知》163期,1995.12。
------ 1997 <九0年代同性戀論述與運動主體在台灣>收錄於《第一屆四性研討會
論文集(上)》,台北:元尊文化,1997。
袁世珮 1995 <同性戀打破沈默向法律「求」婚>《聯合報》,1995.06.21。
孫隆基 1990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台北:唐山,1990.6初版。
孫琴安 1995 《中國性文學史(上)(下)》,台北:桂冠,1995年初版。
孫瑞穗 1995 <重新思考情慾——從「情慾的利用」一文談起(上)(下)>《婦女
新知》159-160期,1995.08-09。
孫瑞穗譯 1995 <情慾的利用——情慾作為一種力量而言>《婦女新知》159期,
1995.8。
郝譽翔整理1999 <文學獎,獎文學(下)>《中央日報》1999.02.20第五版。
唐毓麗 2002 <「新感官小說」的美學與政治——九0年代情色小說的文學觀察>
《當代》182期,2002.10。
十一劃
陳錦華 2001 《網路社會運動:以本土同志運動在網路上的集結與動員為例》,政治大
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益源 1997 <明末流行風--小官當道:明代的三部同性戀小說>《聯合文學》,
1997.2。
陳芳明 1999 <台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聯合文學》178期,1999.8。
陳清僑 1998 <模擬的姿采--淺說董啟章敘述文體的道德面向>《當代》, 1998.6。
陳綾琪 2000 <世紀末的荒人美學: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與「荒人手記」>
《中國現代文學理論》,2000.3。
------ 2002 <顛覆性的模倣與雜匯--由朱天文的「荒人手記」談臺灣文學的後現
代>《中外文學》,2001.3。
陳長房 1994 <讀「記憶的故事」>《幼獅文藝》,1994.3。
陳耀民 1999 <我們都是一家人?——論《孽子》與《逆女》中的家庭機制/身份認
同及抗爭之可能性>收於《第四屆性教育、性學、、性學、性別暨同性
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大會手冊》(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
辦,1999年5月1-2日)。
陳美伶 1997 <同性戀問題對傳統身分法之衝擊>《月旦法學雜誌》,1997.10。
陳柏伶 2003 <鐘面下的「荒人」面目——以美學質素「時間」觀照《荒人手記》的
主題意識>,收錄於吳達芸主編《當代小說論評》,高雄:春暉,
2003.2初版。
陳宛蓉 2000 <九0年代台灣文學大事紀要(一九九0~一九九九)>《文訊雜
誌》,2000.12。
陳莉萍整理1999 <短篇小說類決審會議記錄>,收錄於《一九九八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
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樓蘭女與六月青》,台北:熱愛,1999.2。
魚玄阿璣 1997 <幸福正在逼近--臺灣同性戀社會史的初步回顧>《聯合文學》,
1997.2。
梅家玲 1999 <孤兒?孽子?野孩子?——戰後台灣小說中的父子家國及其裂變>,
「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灣大學學務處主辦,
1999年11月12-14日)。
------ 2000a <閱讀「安卓珍尼」——雌雄同體/女同志/語言建構>《性別論述與
台灣小說》,台北:麥田,2000.10初版。
梅家玲編 2000b 《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2000.10初版。
黃楚雄 1998 《當代台灣男同性戀恐懼現象一瞥之哲學探究》,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8年。
------ 1998 <酷兒發妖:酷兒/同性戀與女性情慾「妖言」 座談會紀實>《性/別研
究》,1998.9。
黃錦樹 1996 <神姬之舞:後四十回﹖(後)現代啟示錄﹖--論朱天文>《中外文
學》,1996.3。
黃靜宜 1996 <朱天文短篇小說中幾個重要主題探討>《書評》,1996.10。
黃道明 1998 <召喚同性戀主體:渾名、污名與台灣男同性戀文化的表意>,「第三
屆性教育、性學、性別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主辦、台灣大學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協辦,1998年4月24-26
日)
黃筱慧 2000 <女性、陰性論述與書寫的誕生>《哲學雜誌》,2000.8。
許佑生 1995 《當王子遇見王子》,台北:平氏,1995.7初版。
許慶復編 1994 《邁向21世紀的台灣》,台北:正中,1994.11初版。
許琇禎 1998 <回歸女性本質的烏托邦建構--論董啟章「安卓珍尼」的雌雄同雄意
識>《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998.3。
許劍橋 2001 <1998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文學獎」的發聲(生)觀察(之一)>
《第五屆青年文學會議》,2001.11。
------ 2003 《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3.6。
莊慧秋 1995 《中國人的同性戀》,台北:張老師,1995.2初版。
莊宜文 1997 <陳雪:赤裸也是一種隱藏>《文訊月刊》,1997.3。
------ 1998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小說獎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1998.6。
張 維 1995 <期待一塊清新的土地,在其中暢快呼吸——談愛滋病感染者之權益侵
害及社會歧視>《婦女新知》157期,1995.6。
張人傑 1997 <情慾叢結與身體政治--從斷袖、同性戀到酷兒>《月旦法學》,
1997.11。
------ 1997 <男同志當道--時裝設計界的性別與性慾取向之爭>《聯合文學》,
1997.7。
------ 2001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導讀>《文學臺灣》,2001.4。
張火慶 1986 <白先勇短篇小說的同性戀世界>《鵝湖》,1986.6。
張小虹 1993 《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1993。
------ 1996 《慾望新地圖》,台北:聯合文學,1996.10初版。
------ 1999 《情欲微物論》,台北:大田,1999.2.28初版。
------ 2000 《怪胎家庭羅曼史》,台北:時報文化,2000.3初版。
------ 2003 <《孽子》的恥辱踐屢>《聯合報:聯合副刊》2003.3.1第39版。
張宏誠 2000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歧視審查基準之研究--從「性別
平等」論同性戀者平等權基礎>《東吳法律學報》,2000.12。
張志維 1997 <以同聲字鏈製造同性之戀--「荒人手記」的ㄈㄨ、語術>《中外文
學》,1997.3。
------ 1997 <穿越「鏡像誤識」:閱讀「品花寶鑑」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中
外文學》,1997.8。
------ 2003 <從假聲借題到假身借體:紀大偉的酷兒科幻故事>《中外文學》,
2003.8。
張啟疆 1994 <「我」的裡面有個「她」——專訪朱天文>《中國時報‧人間副
刊》,1994.6.14。
張啟豐 2003 <我唸著我自個的經——《荒人手記》中荒人形象之探討>,收錄於吳
達芸主編《當代小說論評》,高雄:春暉,2003.02初版。
張娟芬 1994 <同志「素」寫同性殘酷物語>《中國時報‧開卷版》,1994.12.29。
------ 1995 <沈默之島謊人手記——再談扮裝與同性戀運動>《婦女新知》160期,
1995.9。
------ 1997 <與男同志錯身--評董啟章《雙身》>《聯合文學》, 1997.3。
------ 1998 <姊妹「戲」牆--女同志運動學> 《聯合文學》, 1998.11初版。
------ 2001 《愛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書》,台北:時報文化,2001.5.21初版。
張靜兒 1996 <自在與不自在的新人作家董啟章>《文訊月刊》,1996.02。
張誦聖 1994 <朱天文與臺灣文化及文學的新動向>《中外文學》,1994.03。
------ 1999 <台灣女作家與當代主導文化>《中外文學》,1999.9。
康正果 1996 《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麥田,1996。
郭強生 2002 《在文學徬徨的年代》,台北:立緒文化,2002。
郭洪國雄 1994 《男同性戀者需求與適應之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
梁濃剛 1989 《回歸佛洛依德—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1989版。
連俊欽 2002 《席德進繪畫中的同性情慾》,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十二劃
傅大為 1997 <性學的性邏輯--一個「性史」的討論>,收錄於《性別研究的新視
野》,何春蕤主編,台北:原尊文化,1997。
曾陽晴 1994a <舊籍中的同性物語>《誠品閱讀》,1994.8。
------ 1994b 《色情書:中國性學報告》,台北:皇冠,1994。
曾秀萍 1999 <九0年代臺灣「女同志小說」書寫的顛覆性及其矛盾>《水筆仔》,
1999.04 。
------ 2000 <生死往覆,以愛封緘--論「蒙馬特遺書」[邱妙津著]中書信、日記的
書寫特質與意義>《中文研究學報》,2000.06。
------ 2001 《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小說中的同志書寫研究》,政治大學中文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2003年已由爾雅出版)。
焦 桐 1998 《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一九七七~世紀末)》,台北:時報文化,
1998.11初版。
須文蔚 1999 <新瓶中舊釀與新醅的纏綿:淺談本土網路文學的現況與隱憂>《文訊
雜誌》,1999.04。
甯應斌 1997 <獨特性癖與社會建構—邁向一個性解放的新理論>《第一屆「四性研
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元尊文化,1997。
------ 2000 <介紹性倫理及其他>《哲學雜誌》,2000.8。
湯芝萱 1997 <得獎心情>《文訊》1997.2。
十三劃
董成瑜 1996 <打開台灣社運史>《中國時報:開卷版》,1996.9.5。
楊澤主編 1999 《狂飆八0--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台北:時報文化,1999.11
初版。
楊 照 1992 <新人類的感官世界, 評邱妙津的「鬼的狂歡」>《聯合文學》
1992.4。
------ 1995a <何惡之有?——序陳雪小說集《惡女書》>,收錄於《惡女書》,台
北:皇冠,1995.8初版。
------ 1995b <向姐妹靠近和同志握手--周華山的性別論述>《中國時報:開卷周
報》,1995.10。
------ 1999 <隱私與文學>《聯合文學》,1999.9。
楊錦郁整理1992 <清新、諷刺、顛覆--聯合報第十三屆小說獎中短篇小說決審會議紀
實>《小說潮》,1992年初版。
楊長苓 1997 <虛擬空間與情慾論述的流動>《第二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暨大會
手冊》,1997年。
詹益宏 1984 <白先勇小說中的同性戀世界>《文訊》,1984.12。
葉石濤 1997 <迷失的方向感>《聯合文學》149期,1997.3。
雷靜海 1997 <同志文學的意義>《聯合文學》151期,1997.5。
葉德宣 1995 <陰魂不散的家庭主義魑魅:對詮釋《孽子》諸文的論述分析>《中外
文學》,1995.12。
------ 1998 <兩種「露營/淫」的方法:<永遠的尹雪豔>與《孽子》中的性別越
界演出>《中外文學》,1998.5。
------ 1999 <不忠不孝/肖的猥褻國度:《孽子》中的父系國/家身體規訓>,
(台灣大學口中心婦女研究室婦女與兩性研究獎助論文,1999)。
葉美瑤採訪1997 <愛情與性別:一個社會學的觀點--專訪孫中興>《聯合文學》,
1997.2。
虞戡平 2003 <上一個世紀的《孽子》>《聯合報:聯合副刊》,2003.2.28第39版。
十四劃
廖朝陽 1996 <批判與分離:當代主體完全存活手冊>《中外文學》,1996.10。
裴學儒 2001 《軍隊文化、男性氣概與性傾向壓迫~台灣男同性戀者的兵役經驗分
析》,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廖國寶 1997 《台灣男同志的家庭與婚姻——從傳統婚姻壓力談起》,台灣大學新聞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 1998 <男大當婚--男同志的婚姻壓力>《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
1998.7。
廖瑩芝 1999 《九0年代台北同志戲劇研究》,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廖勇超 2003 <尋求認同,洞穿幻見:《荒人手記》中(同性情欲)創傷空間與認同
政治的對話>《中外文學》,2003.08。
趙彥寧 1997 <性、性意識及身體建構:形塑台灣女同性戀的身體美學>《第二屆
「四性研討會」論文集暨大會手冊》,1997年。
------ 1997a <出櫃或不出櫃?--這是一個有關黑暗的問題>《騷動》,86.01。
------ 1997b <自我複製的快感--評洪凌「末日玫瑰雨」>《聯合文學》, 1997.2。
------ 1998a <新酷兒空間性: 空間、身體、垃圾與發聲>《中外文學》,
1998.5。
------ 1998b <面具與真實: 論臺灣同志運動的「現身」問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
研究所集刊》, 1998.12。
------ 2000 <臺灣同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個關於文化生產的分析>《 臺灣社會
研究》, 2000.6。
趙 煬 1998 <網路同性戀實踐的結構限制:倫理與權力的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
訊》, 1998.1。
十五劃
劉 康 1995 《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1995。
劉亮雅 1995 <擺盪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朱天文近期作品中的國族、世代、性別、
情慾問題>《中外文學》,1995.6。
------ 1996a <酷異的慾望迷宮:評紀大偉的「感官世界」>《中外文學》 1996.2。
------ 1996b <洪凌的「肢解異獸」與「異端吸血鬼列傳」中的情慾與性別>《中外
文學》,1996.6。
------ 1997a 《慾望更衣室:情色小說的政治與美學》,台北:元尊文化,1998初
版。
------ 1997b <九0年代臺灣的女同性戀小說--以邱妙津、陳雪、洪凌為例 >《中
外文學》, 1997.7。
------ 1997c <愛慾、性別與書寫: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中外文學》,
1997.8。
------ 1998 <怪胎陰陽變:楊照、紀大偉、成英姝與洪凌小說裡男變女變性人想
像>《中外文學》,1998.5。
------ 1999 <世紀末臺灣小說裡的性別跨界與頹廢:以李昂、朱天文、邱妙津、成
英姝為例>《中外文學》,1999.11。
------ 2001 <邊緣發聲:解嚴以來的台灣同志小說>,收錄於《情色世紀末》,台
北:九歌,2001.9。
------ 2003 <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交錯之中:白先勇、李昂、朱天文和紀大偉小說
中的男同性戀呈現>《中外文學》,2003.8。
劉于琦整理1996 <在情慾書寫中翻轉身分定位--訪談陳雪>《臺灣文藝(新生版)》,
1996.12。
劉介民 1995 <《沉默之島》[蘇偉貞著]嘉年華文體與「雌雄同體」的象徵>,《中
外文學》,1995.6。
劉人鵬 2000 <尋找遺失的女同性戀與T婆文本>《誠品好讀》第五期,2000.11。
劉紀惠 1989 <女性的複製:男性作家筆下二元化的象徵符號>《中外文學》,
1989.6。
劉靜怡 1997 <資訊科技與隱私權焦慮:誰有權塑造我的網路形象?>《當代》,
1997.12。
劉詠聰 1998 《中國古代育兒》,台北:台灣商務,1998初版。
劉安貞 2002 《「女同志」性認同形成歷程與污名處理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博士論文,2002年。
劉毓秀 1996 <佛洛伊德:性與性別特質建構的精神分析觀>,收錄於《女性主義理
論與流派》,台北:女書,1996年。
蔣 勳 1996 <另一種性慾—柏拉圖《饗宴》與希臘的少年愛>吳繼文342-49。
鄭美里 1997a <幸福正在逼近—台灣同性戀社會史的初步回顧>《聯合文學》,
1997.2。
------ 1997b 《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台北:女書文化,
1997.3初版。
鄭敏慧 1997 <網路(網絡)作為女同志活動的公共場域>《城市與設計》,
1997.12。
鄭學庸 1997 <台灣同志運動的後現代文化政略>《破報》,1997年。
潘金英整理2000 <董啟章談文學創作和評論>《文采》,2000.6。
蔡美麗 1997 <從資本主義的文化特質談「情慾解放」的雙面性>《當代》,
1997.12。
蔡淑玲 1996 <評論:書寫與主體性:書寫布朗秀的書寫經驗>《中外文學》,
1996.10。
蔡祝青整理2001 <台灣同志學>《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8期,2001.3。
蔡淑惠 2000 <癡狂中的愛慾/鬱:詭譎幻象與主體空白>《哲學雜誌》,2000.8。
談大正 1998 《性文化與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初版。
十六劃
賴正哲 1998 <新公園男同志之集體記憶與空間拼貼>《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
1998.7。
------ 1998 《在公司上班—新公園作為男同志演出地景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8年。
賴守正 1999 <叫「色情」太「政治」:色情系譜學初探>收於《第四屆性教育、性
學、、性學、性別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大會手冊》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1999年5月1-2日)。
十七劃
謝臥龍編 2002 《性別:解讀與跨越》,台北:五南圖書,2002.2初版。
謝佩娟 1998 《台北新公園同志運動—情慾主體的社會實踐》,台灣大學城鄉所碩士論
文,1998年。
謝芷霖 1995 <城堡型塑過程--我所認識的紀大偉>《文訊月刊》,1995.4。
謝嘉琪 2001 <雌雄同體的理想國度--董啟章「安卓珍妮」一個面向的分析>《中正
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2001.5。
謝肇禎 2002 <放逐與追逐--閱讀孫梓評《男身》>,收錄於楊宗翰主編《文學經
典與台灣文學》,台北:富春文化,2002.1。
------ 2003 《群慾亂舞——舞鶴小說中的性政治》,台北:麥田,2003.9初版。
鍾道詮 1998 <男同志從事HIV檢驗經驗的研究>《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
1998.7。
蕭瑞莆 1996 <另一種視觀/看法:閱讀/書寫邱妙津的「鱷魚手記」及德瑞克.賈
曼的電影「花園」>《中外文學》,1996.6。
蕭義玲 1998a 《台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象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
觀察對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6。
------ 2000 <九0年代新崛起小說家的同志書寫——以邱妙津、洪凌、紀大偉、陳
雪為觀察對象>,收錄於紀大偉《感官世界》書末「評論」,台北:探
索出版,2000.8初版。
魏偉莉 2003 <論《鬼兒與阿妖》中女同志性別角色的刻板書寫>《台灣文學評
論》,2003.7。
鍾雲記錄 1994 <在孤獨的月夜裡歌唱>《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94.11.19。
十八劃
韓培爾 1998 《社會科學方法論Q&A》,台北:風雲論壇,1998.4初版。
簡家欣 1995 <台灣同志運動向體制內轉進>,中國時報1995.3.26第17版。
------ 1997a <書寫中的現身政治--九0年代同志言說戰場的流變>《聯合文學》,
1997.2。
------ 1997b <九0年代臺灣女同志的性別抗爭文化:T婆角色的解構、重構與超越>
《思與言》,1997.3。
------ 1997c 《喚出女同志: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論述形構與運動集結》,台灣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6。
------ 1998 <九0年代臺灣女同志的認同建構與運動集結:在刊物網絡上形成的女
同志新社群>《臺灣社會研究》, 1998.6。
簡宗梧 1991 <心靈真實的記錄﹣﹣談林俊穎的小說>《文訊月刊》,民1991.9。
簡瑛瑛 1997 《當代文化論述:認同、差異、主體性》台北:土緒,1997。
簡淑怡 2001 <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以「鱷魚手記」為例> 《受業集》,
2001.8 。
十九劃
羅敬堯 2002a <如果在世紀末,一個荒人:《荒人手記》中的主體形構與當代台灣酷
兒文化>《第二屆全國研究生文學社會學學術研討會》2002.4。
------ 2002b <妖姬治「國」亦或是打造一個性異議異質空間:九0年代台灣同志運
動與國家權力的交鋒:以「台北同玩節」為例>, 全國研究生社會學
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2002.6。
譚國根 2000 《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初版。
二十劃
蘇子中 1996 <書寫與主體性:書寫布朗秀的書寫經驗>《中外文學》1996 .10。
蘇偉貞 1997 <尋找生命的出路—《蒙馬特遺書》讀後感>《中國時報副刊》,
1997.1.10. 第31版。
二十一劃
顧燕翎編 2003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2003.8再版。
顧燕翎 1997 <臺灣婦運組織中性慾政治之轉變--受害客體抑或情慾主體> 《思與
言》,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