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梅君 HUANG, MEI-CHUN |
|---|---|
| 論文名稱: |
影響定期航商純損風險管理因素之研究 FACTORS AFFECTING THE PURE RISK MANAGEMENT IN LINER SHIPPING |
| 指導教授: |
呂錦山
Lu, Chin-Sh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交通管理科學系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 畢業學年度: | 9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6 |
| 中文關鍵詞: | 純損風險管理 、定期航商 、結構方程模式 |
| 外文關鍵詞: |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ure risk management, Liner shipping |
| 相關次數: | 點閱:79 下載: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定期貨櫃航商實務純損風險管理因素之研究,透過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之建立,分析「公司正式化程度」、「高階主管支持度」與「資訊化程度」等因素對定期航商實施純損風險管理績效之影響。分析結果得出定期航商普遍認同風險管理之重要性,「公司正式化程度」、「高階主管支持度」與「資訊化程度」對定期航商實施純損風險管理績效皆有正向影響,其中以「高階主管支持度」影響最高,其次為「公司正式化程度」與「資訊化程度」,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給定期貨櫃航商實施風險管理策略之參考。
This research seeks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ure risk management in liner shipping.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approach was us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the levels of executive’s support, organizational form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on the performance of pure risk manag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ntainer carriers generally perceived the importance of risk management. The degree of executive’s support, organizational form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was fou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erformance of pure risk management.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一、中文部分:
1. 王俊雄,「台灣地區企業風險成本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
2. 王範萱,「車輛製造業財產風險管理之個案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3. 王衛恥,海上保險的理論與實務,文笙書局,民國77年10月。
4. 林明瑩,「以創新理論探討企業發展電子商店之研究」,大業大學資管所,全國管理碩士論文獎暨研討會,民國88年。
5. 吳萬益,企業研究方法,華泰書局,民國89年。
6. 李浩淇,「我國石化原料業對危險管理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民國71年。
7. 李宗軒,「影響企業成功建立企業網路(Intranet)的關鍵因素模式之實證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8. 宋明哲,企業財產風險管理之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2年7月。
9. 宋明哲,「101條風險管理準則要義」,基準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民國79年9月。
10. 宋明哲,風險管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9年11月。
11. 林光、張志清,定期航業經營,民國89年9月。
12. 林東清,「影響高階主管對資訊科技支持之關鍵因素研究」,資管評論,第7期,民國86年,頁23-43。
13. 凌氤寶,「人身風險管理」,保險專刊,第40輯,民國84年6月,頁48-61。
14. 徐文華、呂錦山、曾文瑞、楊雅玲,「海上貨物運輸風險因素分析與對策」,中華民國第七屆運輸安全研討會,民國89年11月,頁271-279。
15. 徐文華、呂錦山、曾文瑞、楊雅玲,「國內定期航商風險管理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國90年。
16. 陳一如、蘇法,「資訊化發展與銀行獲利關聯性之探討」,企銀季刊, 24卷1期,民國89年7月,頁213-223。
17. 陳克穎,「超級市場危險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保險研究所,民國77年。
18. 陳淑惠,「保險管理不等於風險管理--長榮陸海空的風險管理」,現代保險,64期,民國83年4月,頁41-44。
19. 陳順宇,多變量分析,華泰書局,民國87年。
20. 許朝欽,「組織文化、領導行為與員工工作態度間關係之實證研究-台灣某一商業銀行之個案研究」,朝陽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1. 葉桂珍,「管理型態對研發人員工作特性認知之影響一LISREL模式」,中山管理評論,3卷4期,民國84年12月,頁42-63。
22. 黃仁慶,「航運公司金融性風險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23. 黃俊英,企業研究方法,東華書局,民國85年。
24. 陽肇昌,「企業對純損風險之管理」,華僑產物保險雙月刊,8卷5期,民國75年9月。
25. 張力仁,「影響中小企業管理者導入電子商務因素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民國89年。
26. 張新立,「我國運輸業之營運風險與因應對策」,風險管理季刊,第3期,民國89年1月,頁65-67。
27. 張慶麟,「銀行危險管理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
28. 蔡世田、謝順金,「影響企業導入IC-POS系統的關鍵因素之研究」,資管評論,第4期,民國83年12月,頁1-17。
29. 蔡佩鈴,「台灣高科技廠商使用網路銀行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民國89年。
30. 蔡政達,「組織結構、網際網路應用、供應鏈管理與競爭優勢之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民國90年。
31. 劉勇志,「高階主管參與和資訊科技成功之關連性分析」,中山大學管理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32. 劉欽宏,「影響企業採用新科技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33. 蕭明仙,「船東貨櫃營運風險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34. 鄭燦堂,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民國78年6月。
35. 鄭家駒,「風險管理之理念與執行策略」,保險資訊,5卷1期,民國87年3月,頁100-113。
36. 鍾振輝,「企業文化、組織運作、製造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7年1月。
二、英文部分:
1. Boynton, A. C. and Zmud, R.W., “IT Planning in 1990’s—Directions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 ” MIS Quarterly, May 1985, pp. 59-71.
2. Cummins, J. D. and Freifelder, L.R.,“Statistical Analysis in Risk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 Data Requirements,”Risk Management, April 1979, p. 51.
3. Churchill, G. A., Marketing Research :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7th ed., New York:The Dryden Press, 1999.
4. Greene, M. R., and Trieschmann, J. S., Risk and Insurance, 7th ed., Cincinnati Ohio: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1985.
5. Head, G. L. and Horn, S II., Essentials of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Malvern Pa.:Insurance Institutw of America, 1988.
6. Head, G. L., Essentials of Risk Management, Vol. 1, U.S.A:Insurance Institute of America, 1986.
7. Hoyle, R. 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ncept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1st ed, 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5.
8. Jarvenpaa, S. L. and Ives, B., “Executive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June 1991, pp. 205-227.
9. Kulp, C. A. and Hall, J. W., Casualty Insurance, 7th ed., The Ronald Press, 1968.
10. Leavit, H. J. and Whisler, T. L., “Management in the 198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 1985, pp. 41-48.
11. Lenz, M ., Risk Management Manual, California:Merrit Comopany, 1983.
12. McFarlan, F. 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e the Way You Compet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 1982, pp. 98-103.
13. Mester, J. A. and James, J. C.,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41, No. 1, 1977, pp. 77-79.
14. Olson, M. H., ”New Information System and Organization Culture,” MIS Quarterly, 1982, pp 71-92.
15. Porter, M. E., and Millar, V. E.,”How Information Gives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Aug 1985, pp. 149-160.
16. Robert, I. M. and Cammack, E.,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Homewood Ill.:R.D. Irwin, 1985.
17. UK P&I CLUB,”Analysis Of Major Claims-Ten Year Trends in Maritine Risk,” 1997.
18. Williams, C. A. and Heins, R. M.,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6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 1989.
19. Willet, A. H., The Economic Theory of Risk and Insurance, Columbia U. Ph.D. Thesis, 1901.
20. Yap, C. S.,”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s Using Computer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Vol. 18, 1990, pp. 9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