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柏岳
Yeh, Po-yueh
論文名稱: 論交通事故之刑事責任
Report to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Traffic Accident
指導教授: 林東茂
Lin, Dong-ma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信賴原則客觀歸責理論過失理論
外文關鍵詞: traffic accident, fault theory, causation, regulation of the traffic safety code
相關次數: 點閱:164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交通事故往往造成生命、身體法益的嚴重侵害,本文嘗試由我國司法實務見解出發,藉由案例類型的分析比較,回顧學理上對於交通過失犯罪的各項觀點。
    學說上對於過失犯的檢驗,主要重點在於因果關係與過失理論。對於因果關係,傳統相當因果關係的判斷標準面臨相當程度的挑戰,客觀歸責理論則提出相對明確的標準。傳統過失理論將過失有無的判斷重點放在注意義務的違反,客觀歸責理論則在於具體行為有無製造法所不容許的危險之上,本文對於這兩個對立學說間的不同觀點,有相關分析與說明。
    學說對於實務見解判斷交通過失犯是否成立,過分依賴僅屬法規命令層次的「交通安全規則」可能違反法治國原則,本文對此一批評有所分析與檢討。實務上判斷行為是否有過失,必須探究具體行為對於交通秩序的違反程度,基於相當的理由,必須從各種交通安全規則來進行具體判斷。不過,交通規則畢竟並非形式意義上的法律,能否作為判斷標準不可一概而論,本文透過不同案例,有深入分析與檢討,有些交通規則適合作為交通過失犯的判斷標準,有些交通規則則純粹基於行政目的,並非交通過失犯的合理判斷標準。
    對於交通犯罪的刑罰目的,本文側重於一般預防,因為在保險制度下,許多交通事故的賠償獲得適度分散,以交通過失致死案件來說,侵害生命法益卻透過民事和解而獲得刑罰外的轉向處遇機會。司法判決對於因交通事故所發生的生命法益侵害如果未能作出嚴肅回應,將間接導致我國交通道德的淪喪,本文在各部分論述均有所檢討。
    另外對於我國實務上處理交通事故的各種程序,以及程序上面臨的問題,本文也有介紹及說明。
    關鍵字:過失理論,客觀歸責理論,信賴原則,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Report to Criminal Responsibilty
    of Traffic Accident
    Abstract
    Traffic accidents always result in the serious damage to life or bodily Rechtsgut. In this article I will try to probe into every opinions of traffic negligent crime from judicial practical views and by the analytical comparison of every cases.
    Theoretically, the main points of how to inspect an unpremeditated criminal is causation and fault theory. Compared to the causation, the traditional 「Theorie der adaquater versachung 」faces up the quite big challenge while the objective incrimination theory points out the relative concrete standards. The traditional Theorie der adaquater versachung to the judgment of being fault focuses on the violation of duty of care while the objective incrimination theory does on the practical behaviors making dangers out of legal authorization. Therefore, in this essay there are relevant analyses and explanation to the different views between the two contrary theori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evaluation and discourse about criticism that theories put the judge of coming into being traffic unintentional crimes over-rely on law and regulation of the traffic safety code against the Constitutionalism principle. Virtually, determining behavior being fault must track down how far a concrete behavior violates the traffic rules basing on the certain reasons from various traffic rules. However, the traffic rules are not the formal regulations and not entirely possible to be the standards of judgment. Thus, this essay gives examination and discuss through the different cases on some traffic rules fit in with being the assessment criterion of traffic unintentional crimes, meanwhile others do not but the administrative purposes.
    To the ends of punishment of the traffic offenc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general prevention due to in the insurance formula many satisfaction of traffic accidents can be adequately contributed. For example about an accidental homicide case, trespassing to life Rechtsgut can result in another chance out of penalty through civil conciliation. The judicial decisions will indirectly cause the national traffic morality vanished if they do not make out the serious responds to life Rechtsgut aggression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s. This part will be stated in this essay.
    Besides, there are some introductions and descriptions to the various procedures of handling the traffic accidents in practice and questions facing in procedures.
    Keywords: Traffic accident , fault theory , causation , regulation of the traffic safety cod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論文結構 5 第二章 交通事故的因果關係 7 第一節 概述 7 第二節 因果關係理論 7 第一項 經驗上的因果 7 第二項 評價上的因果 9 第二節 交通事故因果關係的確定 19 第三章 過失理論 23 第一節 過失犯理論的歷史演繹 24 第一項 古典犯罪論體系 24 第二項 新古典犯罪論體系 25 第三項 目的犯罪論體系 26 第四項 新古典犯罪論與目的犯罪論體系的結合 26 第五項 目的理性體系 27 第二節 過失犯的構成 28 第一項 過失犯理論概況 28 第二項 德國學說及實務見解 32 第三項 晚近學說見解 33 第四章 實務認定交通過失的標準 37 第一節 注意規則的體系定位與存在爭論 37 第一項 注意規則的體系定位 37 第二項 注意規則存在爭論 38 第二節 交通注意規則的類型 46 第一項 駕駛能力 46 第二項 車輛裝載 49 第三項 車輛適行性 54 第四項 車前狀況 58 第五項 速度限制 62 第六項 行車管制 65 第七項 駕駛人生理狀況義務 70 第八項 車輛停放 75 第三節 對於實務見解的反思 81 第五章 交通事故之刑事責任類型 85 第一節 普通過失 85 第一項 交通過失致傷害 85 第二項 交通過失致死亡 92 第二節 業務過失 95 第一項 業務過失加重處罰的依據 95 第二項 業務的意義與範圍 98 第三節 過失共同正犯? 105 第一項 否定說 105 第二項 肯定說 105 第三項 檢討與分析 107 第四節 過失不純正不作為犯 108 第一項 作為或不作為 108 第二項 保證人地位 111 第五節 交通事故的過失認定 113 第一項 製造法所不容許的危險等同違反注意義務 113 第二項 法所容許與不容許的界限 114 第三項 信賴原則 115 第六章 交通事故刑事責任的司法程序 123 第一節 警察機關對於交通事故的處理 123 第一項 警察機關處理交通事故處理標準作業程序 123 第二項 最近的革新程序 125 第三項 警察機關處理交通事故的性質 126 第二節 交通事故的鑑定 128 第一項 鑑定的開始 128 第二項 鑑定考量因素與鑑定難局 129 第三項 鑑定結果於司法實務上的效力 130 第二節 調解程序 131 第一項 調解制度的基本思維與優點 131 第二項 調解機關 134 第三項 調解內容 135 第三節 偵查程序 137 第一項 偵查的開始 137 第二項 交通事故與羈押 140 第三項 起訴裁量 141 第四項 公訴求刑 142 第四節 審理程序 144 第一項 審理程序的進行 144 第二項 量刑形成歷程 145 第七章 建議與結論 153 第一節 建議 153 第二節 結論 153

    一、專書論著(依姓氏筆畫遞增排列)

    1、王兆鵬,新刑訴、新思維,元照出版,民國93年10月。
    2、林山田,刑法總論(上)(下),作者自版,台北市,民國90年。
    3、林東茂,刑法綜覽,一品文化出版社,修正4版,台北市,民國95年4月。
    4、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圖書出版,台北市,民國90年。
    5、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圖書出版,台北市,民國85年。
    6、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社,台北市,民國95年。
    7、李惠中,憲法要義,元照出版,台北市,民國90年。
    8、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聯經出版社,台北市,民國90 年。
    9、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一卷),作者自版,民國90年。
    10、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作者自版(九版),台北市,民國94年。
    11、柯耀程,變動中的刑法思想,元照出版,台北市,民國90年。
    12、柯耀程,刑法的思與辯,元照出版,台北市,民國92年。
    13、柯耀程,刑法問題評釋,元照出版,台北市,民國93年。
    14、許玉秀,主觀與客觀之間,春風煦日論壇叢書,作者自版。
    15、陳子平,刑法總論(上),元照出版,台北市,民國94年5月。
    16、楮劍鴻,刑法總則論,民國81年9版。
    17、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下),作者自版,台北市,民國92年5月。
    18、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月旦出版社,台北市,民國85年3月。
    19、黃榮堅,刑罰的極限,月旦出版社,台北市,民國90年。
    20、張麗卿,交通刑法,學林文化出版,台北市,民國91年12月。
    21、張麗卿,驗證刑訴改革脈動,五南出版,民國93年9月。
    22、郭棋湧,交通過失犯量刑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21輯第11篇,民國90年11月。
    23、張佛泉,自由與人權,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4年1月。
    24、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民國80年7版。
    25、韓忠謨,刑法原理,民國81年重訂版。
    26、鄭健才,刑法總則,民國70年初版。
    27、廖正豪,過失犯論,大雅叢刊,台北市,民國82年。
    28、蘇俊雄,刑法總論(一)(二)(三),作者自版,台北市,民國84年。
    29、Franklin l. Baumer著,李日章譯,西方近代西方史,民國77年5月。
    30、Mark J. Smith著,吳翠松譯,社會科學概說,民國92年1月。

    二、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遞增排列)

    1、方文宗,交通事故一案到底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09期,民國93年6月,第162至171頁。
    2、方文宗,交通事故當事人是否為現行犯,律師雜誌第314期。
    3、李開,臺北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實施科學鑑定概述,都市交通季刊第17卷第4期,第43頁以下。
    4、何秉松,犯罪論體系的重構,日新雜誌第6期,民國95年1月,第65至74頁。
    5、余振華,信賴原則之體系地位極其適用範圍-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五八六號判決,刑法深思深思刑法,元照出版社,民國95年,第75至91頁。
    6、林立,由Jakobs「仇敵刑法」之概念,反省刑法「規範論」傳統對於抵抗國家暴力問題的侷限性—對一種導源於 Kants「法」概念先天性信念之思想的分析與批判,政大法學評論第81卷,民國81 年。
    7、林東茂,2001年學界回顧-刑法,月旦法學雜誌第81期。
    8、林東茂,從客觀歸責理論判斷交通事故的刑法責任,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出版社,第283至324頁,民國85年。
    9、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出版社,第23至57頁,民國90年。
    10、林東茂,刑事政策與自由主義,刑事法學的理想與探索-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第四卷。
    11、林鈺雄,客觀歸責理論之判決評釋-從北濱車禍案之判決談起,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第231頁以下,民國91年。
    12、甘添貴,業務過失與普通過失之界限(上),月旦法學雜誌第26期。
    13、李佳玟,死刑與理性正義,月旦法學雜誌第92期。
    14、周治平,汽車事故與刑事責任,法學叢刊第25期,第23頁以下。
    15、許玉秀,客觀歸責概念的射程範圍,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期,民國89年7月,第98至113頁。
    16、許玉秀,探索過失犯之構造-行為人能力的定位,主觀與客觀之間,第194頁以下。
    17、施俊堯,從審判觀點談論基層警察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流程,警光雜誌第538期,民國90年5月,第46頁至49頁。
    18、高金桂,論刑法上的和解制度,東海法學研究第14期。
    19、湯儒彥,從過失理論探討道路交通的路權內涵,都市交通季刊第15卷第4期,民國89年,第1至9頁。
    20、陳子平,打擊錯誤與過失共同正犯之關連性-肇事逃逸罪與不作為殺人罪、違背義務罪之關連性,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期。
    21、曾淑瑜,成立過失共同正之立論根據,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第一卷刑法總則-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第446頁以下。
    22、黃榮堅,論相當因果關係理論,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第312至327頁,民國92年5月。
    23、黃榮堅,衛爾康事件的基本刑法問題,刑罰的極限,第57至78頁,民國89年。
    24、黃榮堅,論風險實現,刑罰的極限,第139至166頁,民國89年。
    25、黃榮堅,從醫療疏失論過失概念,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第249頁以下,民國91年。
    26、黃榮堅,交通事故與容許信賴,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第187頁。
    27、黃榮堅,拼命三郎,月旦法學雜誌第59期,第24頁以下。
    28、黃榮堅,業務過失概念之範圍,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3期,民國89年,第181至185頁。
    29、黃慧娟,論交通事故之刑事責任要件,交通學報第5卷第2期,民國94年12月,第63至90頁。
    30、黃惠婷,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別,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7期,第134頁以下。
    31、黃惠婷,由「滿月圓森林遊樂區案例」探討業務過失致死罪之構成要件該當性,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5期,第84頁以下。
    32、翟唳霞,刑事上信賴原則之理論與實務,刑事法雜誌第16卷第5期,第46頁至48頁。
    33、蕭開平,法醫鑑定概論,萬國法律137期,民國93年10月。
    34、盧映潔,論危險行為的成立要件-以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見解為說明,月旦法學雜誌第78期。
    35、蔡聖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論因果歷程偏離現代犯罪論體系中的定位,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1期,第168至179頁。
    36、蔡尚穎,酒精對人體生理與行為之影響,刑法第一八五條之三酒後駕車不能安全駕駛認定標準論文集,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編印,民國88年11月。
    37、蔡墩銘,過失犯之結果責任,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4期,民國92年3月,第141至143頁。
    38、蔡墩銘,一方共同正犯與同時犯之分際,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
    39、劉幸義,「傷害」的意義內涵與體系,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3期,第90頁。
    40、蘇俊雄,量刑法理與法制之比較研究,法官協會雜誌第1卷第2期,第25頁以下。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遞增排列)

    1、林萍章,論醫療過失與刑事裁判,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民國94年。
    2、吳世敏,過失犯中注意義務違反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3、葉益發,從犯罪論體系的演進看構成要件論的發展,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4、黃榮德,論刑法上注意義務之違反與業務過失,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3年。
    5、張姿倩,注意規範保護目的在刑法客觀歸責理論上的功用-重新檢驗德國文獻上的實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四、其他

    1、2005年中華民國刑法暨刑法施行修正立法資料彙編上、下,法務部編印,民國94年12月。
    2、法學檢索系統(資料庫,光碟版),法務部製,民國96年2月份更新版。
    3、法務統計摘要,法務部統計處,民國96年3月21日,法務部部內網站:http://www.stat.moj/public/Attachment/732218362960.pdf
    4、交通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tc.gov.tw。
    5、藥物濫用,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編印,民國91年5月。
    6、內政部統計資料:http://www.moi.gov.tw。
    7、秀傳醫療體系網站:http://www.show.org.tw/health-detail.asp?x-no=00000003117&page=121
    8、聯合新聞網:http://www.udn.com。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7-09-07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