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吳南葳 Wu, Nan-Wei |
|---|---|
| 論文名稱: |
台灣日治時期建築外牆面磚之研究-以公共建築為主要探討對象 The Study of Exterior Wall Tile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 Taiwan-an investigation focus on public Buildings |
| 指導教授: |
傅朝卿
Fu, Chao-Ch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 畢業學年度: | 9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52 |
| 中文關鍵詞: | 日治時期 、面磚 、表面裝修材料 、公共建築 |
| 外文關鍵詞: | pubic buildings, tile,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 相關次數: | 點閱:154 下載:4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本治台的五十年間,曾引進許多新的技術與材料,其中在建築外牆裝修方面,面磚是日治中期之後很常出現的一種表面裝修材料,這種表面裝修材料大量運用於建築物的外牆,這種面材必須由窯廠生產再運送到現場施工貼覆的材料,其中所蘊含的精密程度不難想像,而這種面材在日治初期幾乎沒有被使用,為何在日治中期之後如此普遍、其影響程度甚至延續至今?這種面磚的興起與運用情形是很值得探討的課題。雖然面磚的運用同時出現在公共建築與私人宅邸,但是私人宅邸並沒有如公共建築般制度化地興建,二次大戰後私人宅邸拆除或改建的情形嚴重,故本論文的調查研究範圍針對台灣本島的公共建築為主。
本論文針對台灣日治時期公共建築外牆面磚的運用背景與發展加以探討,論文內容包括:
一、面磚運用的背景與分布:對於面磚的興起、發展與戰時的消退作一敘述,並討論面磚運用的分布狀況、與生產面磚的廠商的運作。
二、面磚的種類與構法:概述面磚主要量產的種類、以及當時貼覆面磚可能運用的構造方式。
三、影響面磚呈現之因素:以設計者的設計觀點、和其他面磚拼貼考量之因素,討論面磚呈現其背後之因素。
四、面磚呈現模式解析:分別以跳脫建築元素的角度之點、線、面討論面磚的組合表現情形,另外以立面構成部位討論面磚在這些部位呈現的特徵。
本論文試圖建構出日治時期外牆面磚的發展與運用的情形,希望可提供往後面磚的相關研究與歷史建築保存修護一個初步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日治時期、面磚、表面裝修材料、公共建築
We may see a lot of kinds of tiles on the exterior walls of a building, which built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re were lots of technologies and materials introduced into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aiwan (50 years.) Tiles were the most familiar used materials on exterior wall of a building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Before pasting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tiles, these surface materials should be produced from factory of kiln. It is not hard for us to imagine how precise in manufacturing and pasting tiles on walls process are. These precise processes are also the reason why can’t we see tiles on buildings, which built before the middle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iles were both used in public places and personal apartment. However, tiles were not so institutionalize in personal houses than in public places, and apartments were almost pulled down or removed after the World War Two. Therefore, this thesis’s investigation is about the tiles on public places in Taiwan. However, why tiles are so popular to be used on buildings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until now. It is a worth issue to be discussed how tiles’ rise and perform.
The thesis including four issues, they are performing tile’s background and distribution, types and construct of tiles, factories of influencing on tiles, and explanation of tiles’ present modality.
Performing tiles’ background and distribution—statement about tiles’ ris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while fighting. Also, discussing about performing of tiles’ distribution and factories’ statement, which produced tiles.
Types and construct of tiles—summary of main tiles’ varieties, and probabilities of pasting ways at that time.
Factories of influencing on tiles—discussing about tiles’ the reasons, such as factories from what designer’s point of view and piecing together of tiles.
Explanation of tiles’ present modality —discussing about display of combination tiles’ by the abscission of architectural element individually. Also, discussing about characteristics in displaying of tiles’ façade composition.
This study try to make up how tiles’ performing and developing on exterior wall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hoping that she may suffer some researches information and reconditioned, protection some historic buildings what need to be conserved).
Keywords: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tile、pubic buildings
日文部分-
Kenchiku Sekai
1907-1942 《建築世界》,東京:日本建築學會。
八木憲一、南省吾、森徹、角南隆、永澤毅一
1933 《高等建築學 第七卷》,東京:常磐書房。
1934 《高等建築學 第八卷》,東京:常磐書房。
上村健堂
1919 《台灣事業界中心人物》,台北:台灣案內社。
下茂民夫
1941 《新竹州產業其資源》,新竹:新竹州商工獎勵館。
千草墨仙
1934 《會社銀行商工業主名鑑》,東京:圖南協會。
1943 《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昭和18年版,台北:圖南協會。
三稜會
1928 《建築構造圖集》,東京:三稜會。
川端柳枝
1936 〈一講習會其前後〉《台灣建築會誌》第八輯第五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井手薰
1922 〈地震家屋建築〉《台灣日日新報》,台北:。
1929 〈台北的都市美〉《台灣建築會誌》第一輯第四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2 〈建功神社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四輯第一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3 〈警察會館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三輯第四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7 〈台北市公會堂落成式於工事報告〉《台灣建築會誌》第九輯第三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2 〈建功神社建築樣式就〉《台灣建築會誌》第四輯第一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9 〈台灣於建築今昔〉《躍進台灣大觀續篇》,東京:中外每日新聞社。
日本建築學會
1915-1942 《建築雜誌》,東京:日本建築學會。
1936 《建築術語集》,東京:丸善出版株式會社。
平山嵩
1984 《新編建築學》,東京:共立社。
永井彰一郎
1935 《煉瓦、瓦、及耐火物》,東京:共立社。
竹本伊一郎
1933-1942 《台灣會社年鑑》,台北:台灣經濟研究社。
西田竹治
1943 《建築材料研究》,東京:山海堂出版部。
羽牟秀康
1931 〈台南州下震災建物被害調查〉《台灣建築會誌》第三輯第五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宇敷赴夫
1929 〈北港公會堂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一輯第三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2 〈二水驛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五輯第三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2 〈嘉義停車場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五輯第五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3 〈台南驛改築工事就〉《台灣建築會誌》第八輯第三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3 〈新營驛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八輯第三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安齋源一郎
1901 《寫真俱樂部》,台北:台灣週報社。
伊藤憲太郎
1938 《建築統制 第一編》,東京:工業圖書株式會社出版。
芝田知重
1934 《建築請負工事經營》,大阪:丸善株式會社大阪支店。
佐佐英彥
1920 《臺灣銀行會社要錄》,台北:台灣興信所。
1925 《臺灣產業評論》,台北:佐佐英彥。
杉本伸之
1912 《花蓮港商工會會報》第4號,花蓮:花蓮港商工會。
杉浦和作
1912 《台灣商工人名錄》,台北:台灣雜誌社。
1912 《台灣會社銀行錄》,台北:台灣實業興信所。
阿木香、新見隆、日野永一、山本正之
1991 《日本博物誌》,東京:株式會社INAX。
松田清隆
1950 《建築積算》,東京:相模書房。
板本登
1931 〈台南州下震災地巡〉《台灣建築會誌》第三輯第五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金高佐平
1935 《台灣民間職業別職員錄》,台北:台灣民間職員錄發行所。
服部武彥
1935 〈台灣的陶業〉《台灣經濟叢書》二五九五號,台北:台灣經濟叢書。
林進發
1934 《台灣官紳年鑑》昭和9年版,台北:民眾公論社。
1936 《台灣產業大觀》昭和11年版,台北:民眾公論社。
柯萬榮
1931 《台南州名士錄》,台南:台南州名士錄編纂局。
栗山俊一
1930 〈台北郵便局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二輯第四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3 〈台北放送局演奏所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三輯第三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4 〈新竹市有樂館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六輯第一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畠中正行
1938 《台灣殖產年鑑》,台北:台灣海外社。
畠中泰治
1943 《台灣專賣事業年鑑人物篇》,台北:台灣海外社。
高杉造酒太郎
1956 《JIS建築材料規格集Ⅰ》,東京:財團法人日本建築學會。
桑原政夫
1933 《市廳舍落成記念展覽會》,基隆:基隆市役所。
高梨由太郎
1928 《作品集》,東京:洪洋社。
高雄市役所
1939 《高雄市產業要覽》,高雄:高雄市役所。
原澤東吾
1944 《日本建築經濟史》,東京:合資會社富山房。
堀紫朗
1942 《最新建築施行法》,東京:丸善株式會社。
1942 《新建築材料學》,東京:丸善株式會社。
梅澤捨次郎
1932 〈台南警察署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四輯第二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2 〈台南市末廣町店舖住宅〉《台灣建築會誌》第四輯第六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7 〈專賣局新竹支局廳舍附圖說明〉《台灣建築會誌》第九輯第一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渡邊耕策
1953 《建築積算法》,東京:理工学社。
新竹州資源調查委員會
1937 《新竹州苗栗郡於陶土及陶業調查》,台北:新高新報社。
新高新報社
1937 《台灣紳士名鑑》,台北:新高新報社。
鈴置良一
1934 〈基隆港合同廳舍工事概要〉《台灣建築會誌》第六輯第六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37 〈台北電話局廳舍新築工事概要〉《台灣建築會誌》第九輯第二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1940 〈嘉義電話局廳舍工事概要〉《台灣建築會誌》第十二輯第二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雄野城造
1932 《本島會社內容批判》,台北:。
臺中市役所勸業課
1939 《台中市產業統計》,台中:台中市役所。
臺北市役所勸業課
1931 《台南市產業要覽》,台北:台南市役所。
臺北州勸業課
1938 《台北州物品販賣業狀況調查》,台北:台北州內務部勸業課。
1938 《事變下台北物價》,台北:台北州內務部勸業課。
臺南市役所
1937 《臺南市產業要覽》,台南:台南市役所。
臺灣日日新報社
1898-1944 《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名錄》,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刊行會
1931 《臺灣商工業總覽》,台北:。
臺灣建築會
1929-1945 《台灣建築會誌》,台北:台灣建築會。
臺灣經濟研究會
1943 《台灣會社年鑑》,台北:台灣經濟研究會。
橋場信雄
1970 《建築用語図解辞典》,東京:理工学社。
濱田捻、小野薰
1937 〈台灣建築於鐵筋一就〉《台灣建築會誌》第九輯第五號,台北:台灣建築會。
關西庄役場
1937 《關西庄產業大觀》,新竹:關西庄役場。
中文部分-
宋光梁
1974 《陶瓷技術概論》,台北:徐氏基金會。
李宏堅
1994 《台灣日據時期鋼筋混凝土建築技術與樣式發展間之關係探討》,桃園:中原建築所碩論。
李俊華
2000 《台灣日據時期建築家鈴置良一之研究》,桃園:中原建築所碩論。
李乾朗
1987 《台灣近代建築》,台北:雄獅出版社。
1993 《台閩地區近代建築調查第一輯》(台中縣以北),台北:內政部。
1994 《台閩地區近代建築調查第二輯》(彰化縣以南、花東及離島地區),台北:內政部。
2001 《20世紀台灣建築》,台北:玉山社。
余佩瑛
1998 《台灣地區近代瓷磚業與外牆瓷磚演變之研究》,台中:東海建築所碩論。
吳南茜
1999 《台灣日治時期都市之地方警察機關建築研究》,台南:成大建築所碩論。
巫基福
1995 《歷史性建築空間形態之再利用研究-以台灣日治時期公共建築為例》,台南:成大建築所碩論。
林怡君
1998 《台灣日治時期磚造建築立面構成之式樣化研究》,台南:成大建築所碩論。
林育菁
1998 《裝飾藝術式樣在台灣日據時期建築之運用》,台南:成大建築所碩論。
徐文琴、周義雄
1993 《鶯歌陶瓷史》,台北:北縣文化出版。
徐裕健
1994 《台北市二級古蹟台北公會堂研究調查與修護建議》,台北:台北市民政局、華梵人文科技學院建築系。
陳正哲
1998 《日治時期台灣地震災害對建築與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桃園:中原建築所碩論。
陳新上
1996 《日據時期台灣陶瓷發展狀況之研究》,台北:師大美術所碩論。
黃建鈞
1995 《台灣日據時期建築家井手薰之研究》,台南:成大建築所碩論。
黃俊銘
1993 《台灣地區近代建築現況之調查研究》,桃園:國科會計劃。
1999 《國定古蹟「台北賓館」調查研究》,台北:內政部。
1999 《新竹市日治時期建築文化資產調查研究》,新竹:新竹市政府。
葉俊麟
2000 《日治時期洗石子技術之研究》,桃園:中原建築所碩論。
曾汪洋
1952 《台灣交通史》,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曾健洲
2001 《台灣日治時期測候所建築之研究》,台南:成大建築所碩論。
傅朝卿
1995 《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台南:台南市政府。
1999 《日治時期台灣建築1895-1945》,台北:大地。
2001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台南: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蔡日祥
2001 《日治時期台灣地區建築上使用彩磁裝飾之研究-以雲林、嘉義、台南地區傳統民宅為主》,台北:淡江建築所碩論。
劉舜仁
2001 《台灣七大經典車站建築圖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謝文泰
1995 《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計劃之外部構造材料之研究-以台灣日治時期建築為例》,台南:成大建築所碩論。
簡俊桐
1982 《陶瓷面磚之性能及施工研究》,台南:成大建築所碩論。
魏稽生
1992 《陶瓷製造技術:陶瓷面磚》,台北:中華民國陶業研究學會。
蘇信宇
2001 《台灣日治時期中學校與高等女學校建築之研究》,台南:成大建築所碩論。
期刊部分-
永田達也
2001 〈磁磚和施工法〉《土木技術》第43期,台北:土木技術雜誌社。
林柏年、許月仙
1996 〈台灣瓦的生產開發生態變遷:以新發窯業的經驗為例〉《空間雜誌》第85期,台北:空間雜誌社。
徐文琴
1996 〈台北市陶瓷藝術回顧-工廠篇〉《現代美術》第68期,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堀込憲二
1998 〈圓山別莊磁磚之相關研究〉《台灣近代文化資產圓山別莊修復研討會》,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2001 〈日治時期使用於台灣建築上彩磁的研究〉《台灣史研究》第八卷第二期,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陳新上
1998 〈訪栗瓶先生談北投陶瓷往事〉《台灣文獻》125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 〈苗栗傳統陶瓷窯〉《陶業季刊》第18卷第2期,台北:陶業雜誌社。
蕭讚春、蕭富隆
1992 〈台灣的陶業〉《台灣文獻》43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