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劉奕均 Liu, Yi-Jyun |
|---|---|
| 論文名稱: |
軍醫官行政契約相關法律爭議之研究 An Analysis of Legal Disputes Concerning Administrative Contracts of Military Medical Officers |
| 指導教授: |
陳宗憶
Chen, Tsung-I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5 |
| 畢業學年度: | 11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79 |
| 中文關鍵詞: | 特別權力關係 、軍費生 、行政契約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 、高倍數賠償金 、自願執行約款 |
| 外文關鍵詞: | special authority relationship, military scholarship students,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high-multiple compensation, voluntary execution clause |
| 相關次數: | 點閱:64 下載:3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2018年「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法,軍醫官得依新規定申請志願退伍,但隨之而來的賠償制度引發實務爭議與法律訴訟。該次修法增訂第15條第1項第10款,開放軍官得在符合條件下申請志願退伍,並於同法第3項授權國防部制定「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未服滿最少服役年限志願申請退伍賠償辦法」,作為賠償金額與程序適用之法源依據。然而隨著制度實施,部分軍醫官對賠償金額與相關程序規定表達強烈不滿,並陸續提起行政訴訟,顯示現行制度在適用上仍存有爭議,需進一步釐清與檢討。
軍醫官作為我國軍費生制度中的一環,其法律地位與服役義務,應從整體軍費生制度脈絡加以釐清軍費生與國家間法律關係之性質,本文從特別權力關係理論出發,同時檢視軍費生契約是否應屬行政契約,並據以剖析軍醫官志願申請退伍賠償之法律依據與正當性。本文就最高行政法院相關判決進行整理與歸納,並對軍醫官個案進行分析,指出現行退伍賠償制度在契約使用方式、志願申請退伍處分性質、賠償金計算方式及自願執行約款適用等實體與程序層面存在諸多法律與實務疑義。尤其針對2018年6月23日前入學之軍醫官所適用之高倍數賠償金額,是否對軍醫官構成不合理差別待遇或違反比例原則,進行深入探討與評析。
最後,本文綜合實務與法制觀察,提出若干改革建議,期盼能提升軍醫官退賠制度之合理性與正當性。包括:釐清賠償制度功能與計算依據、檢討申請退伍年限規定、引入和緩制度、調整賠償金與證書保管制度、設計期限性保管機制、檢討分期償還規定,以及刪除重複簽署自願執行約款之規定。藉由上述立法建議,本文期望制度能在穩定軍力與保障軍醫官權益間達成更妥善的協調與平衡。
Following the 2018 amendment to the "Act of Commissioned and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Serving in the Army, Navy, and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officers were allowed to apply for voluntary discharge. However, the associated compensation system has triggered significant legal and practical controversies. Many military medical officers expressed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compensation amounts and procedures, leading to a series of administrative lawsuits.
This study focuses on military medical officers within the broader military scholarship system, analyzing their legal status and service obligations. It explores the nature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larship recipients and the state, and examines whether such agreement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dministrative contracts, thereby assessing the legal basis and legitimacy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oluntary discharge.
Through a review of Supreme Administrative Court rulings and analysis of specific cases involving military medical officers, this paper identifies multiple legal and procedural uncertainties—particularly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discharge decisions, calculation of compens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voluntary enforcement clauses.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military medical officers who enrolled before June 23, 2018, and were subject to high compensation standards. The study examines whether such standards constitute disproportionate or unequal treatment.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reforms to enhance the fairness and legitimacy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revising compensation calculations, adjusting eligibility periods, introducing mitigation mechanisms, and removing redundant clauses. These recommendations aim to improve the system’s legal soundness while balancing military stability and the protection of military medical officers' rights.
王澤鑑(1992),《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七冊》,自版。
吳志光(2017),《行政法》,8版,新學林。
吳庚、盛子龍(2020),《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16版,三民。
吳瓊恩(2006),《行政學》,增訂3版,三民。
李仁淼(2020),《教育法與教育人權》,2版,元照。
李允傑、丘昌泰(2009),《政策執行與評估》,2版,元照。
李建良(2020),《行政法基本十講》,10版,元照。
李惠宗(2012),《行政法要義》,6版,元照。
李震山(2011),《行政法導論》,9版,三民。
林明鏘(2021),《行政法講義》,6版,新學林。
林錫堯(2016),《行政法要義》,增修4版,元照。
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2011),《經濟學概論》,3版,雙葉書廊。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許育典(2020),《教育行政法》,3版,元照。
莊國榮(2022),《行政法》,增訂8版,元照。
陳敏(2016),《行政法總論》,9版,新學林。
黃毅志(2011),《台灣的教育分流、勞力市場階層結構與地位取得》,心理。
監察院(2011),《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研究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監察院。
Richard, A. P.(著),蔣兆康(譯)(2010),《法律經濟學》,五南。
Richard, H. T., & Cass, R. S.(著),張美惠(譯)(2022),《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時報文化。
李建良(2002),〈公法契約與私法契約之問題區別〉,收於:黃錦堂(等著),《行政契約與新行政法》,頁165-203,元照。
李建良(2002),〈論基本權利的位階與司法審查〉,收於:張嘉尹(等著),《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頁129-191,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林明鏘(2006),〈行政契約〉,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3版,頁559-598,元照。
林明鏘(2006),〈行政契約法論—以德國行政契約法為中心試評法務部行政契約法民國八十三年四月草案〉,收於:林明鏘(著),《行政契約法研究》,頁1-55,翰蘆。
林明鏘(2006),〈行政契約與行政處分—評最高法院88年判字第3837號判決〉,收於:林明鏘(著),《行政契約法研究》,頁155-181,翰蘆。
林明鏘(2006),〈行政契約與私法契約之比較研究—從戒嚴時期不當審判事件之和解契約談起〉,收於:林明鏘(著),《行政契約法研究》,頁101-127,翰蘆。
林明鏘(2006),〈行政契約與私法契約—以全民健保關係契約為例〉,收於:林明鏘(著),《行政契約法研究》,頁129-154,翰蘆。
林明鏘(2006),〈行政契約初論—以行政程序法為中心〉,收於:林明鏘(著),《行政契約法研究》,頁57-100,翰蘆。
法治斌、張明珠(2006),〈行政法律關係與特別權力關係〉,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3版,頁221-239,元照。
張文郁(2002),〈行政契約與私法契約之區別-以最高行政法院關於僱傭契約之裁判最高行政法院七十年裁字第二○八號裁定、八十年判字第一四九○號判決以及八十二年裁字第二○四號裁定為中心〉,收於:黃錦堂(等著),《行政契約與新行政法》,頁409-438,元照。
許宗力(1990),〈行政契約法概要〉,收於:翁岳生(主持),《行政程序法之研究—行政程序法草案》,頁295-320,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
許宗力(2002),〈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於:林子儀(等著),《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55-294,元照。
許宗力(2006),〈行政處分〉,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3版,頁475-558,元照。
陳淳文(2004),〈論行政契約法上之情事變更問題〉,收於:蔡英文(等著),《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論文集》,頁621-659,元照
陳愛娥(2002),〈行政上所運用契約之法律歸屬-實務對理論的挑戰〉,收於:黃錦堂(等著),《行政契約與新行政法》,頁77-130,元照。
朱敏賢(2024),〈行政契約準用民法規定之射程-以行政契約締約過失為核心〉,《月旦律評》,32期,頁76-97。
江嘉琪(2002),〈公私法混合契約初探—德國法之觀察〉,《中原財經法學》,9期,頁63-112。
江嘉琪(2004),〈論行政契約自願接受執行之約定〉,《中原財經法學》,12期,頁25-65。
江嘉琪(2005),〈行政契約與履行行政契約之行政處分〉,《中原財經法學》,14期,頁1-42。
江嘉琪(2005),〈無效的行政契約與履約處分〉,《月旦法學教室》,35期,頁30-31。
江嘉琪(2006),〈請求作成履約行政處分之爭訟途徑〉,《月旦法學教室》,65期,頁28-38。
江嘉琪(2007),〈行政契約:第二講—行政契約的類型〉,《月旦法學教室》,54期,頁43-52。
江嘉琪(2007),〈行政契約:第三講—行政契約的合法要件〉,《月旦法學教室》,57期,頁28-38。
江嘉琪(2008),〈行政契約:第五講—行政契約法律關係的進展〉,《月旦法學教室》,63期,頁30-42。
江嘉琪(2017),〈公務人員聘用法律關係運用行政處分之容許性〉,《東吳公法論叢》,10卷,頁113-135。
吳信華(2024),〈「比例原則」與「平等原則」作為法規範合憲性審查基準的差異─以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6號判決為說明〉,《月旦法學雜誌》,354期,頁20-31。
李建良(2002),〈行政法上不當聯結禁止原則〉,《月旦法學》,82期,頁20-21。
李建良(2008),〈行政契約的概念、有效性及行政法上請求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7期,頁55-74。
李建良(2008),〈行政契約與私法契約區分的新思維─從「青年公園設施委託經營管理維護契約」定性問題談起〉,《月旦法學雜誌》,157期,頁304-324。
李建良(2009),〈受羈押被告之訴訟防禦權的憲法保障─釋字第654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122期,頁169-174。
李建良(2009),〈憲法訴訟權之保障與受羈押被告之司法救濟權─釋字第六五三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120期,頁165-171。
李建良(2022),〈行政契約與行政法律關係(之一)〉,《月旦實務選評》,2卷4期,頁28-59。
李建良(2023),〈行政法裁判精選─行政法上之不當聯結禁止原則(之一)〉,《月旦實務選評》,3卷4期,頁32-61。
李建良(2024),〈行政契約法的體系思維與法制續造─尋繹行政法律關係論的新視角〉,《月旦法學雜誌》,346期,頁6-20。
李惠宗(2020),〈學生訴訟權的大躍進?─從具體爭議的「可司法性」評司法院釋字第784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298期,頁32-44。
林君潔(2016),〈高中生選讀軍事院校緣由探究-以應用藝術學系為例〉,《復興崗學報》,109期,頁77-98。
林宗弘(2015),〈臺灣階級不平等擴大的原因與後果〉,《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5卷2期,頁45-68。
林明昕(2005),〈行政契約法上實務問題之回顧-兼論公、私法契約之區別〉,《國立中正大學法學期刊》,18期,頁263-296。
林明鏘(2013),〈我國行政契約理論與實務發展趨勢-以全民健保醫療契約為例〉,《法學叢刊》,58卷2期,頁1-53。
翁岳生(1971),〈行政法院對特別權力關係之審查權〉,《臺大法學論叢》,1卷1期,頁243-246。
張宜君、林宗弘(2015),〈台灣的高等教育擴張與階級複製:混合效應維續的不平等〉,《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5卷2期,頁85-129。
張桐銳(2007),〈公務員與基本權〉,《中原財經法學》,18期,頁159-190。
張嘉尹(2003),〈大學「在學關係」的法律定位與其憲法基礎的反省〉,《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0期,頁3-23。
莊國榮(2011),(大學學生行政爭訟權的重要突破—評釋字第684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171期,頁62-73。。
莊奕琦、陳晏羚(2011),〈紈袴子弟與流氓教授:台灣的教育與階級流動〉,《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3卷1期,頁61-91。
許育典(2021),〈法治國下的公務員特別權力關係與程序基本權—釋字第785號解釋後的公務員程序保障〉,《月旦法學雜誌》,317期,頁29-45。
許育典(2021),〈釋字第785號解釋後的公務員救濟〉,《月旦法學教室》,227期,頁10-14。
許品鵑、謝秉弘、陳麒竹(2015),〈25年來臺灣大專校院校數變動趨勢〉,《評鑑雙月刊》,58期,頁24-25。
許登科(2011),〈行政法院對行政契約中違約金約定之審查與法則適用-最高行政法院一百年度判字第三六六號判決(含原審判決)之評析〉,《月旦裁判時報》,10期,頁12-22。
陳仲嶙(2024),〈憲法財產權保障的司法自制與積極〉,《臺大法學論叢》,53卷1期,頁7-78。
陳愛娥(2011),〈憲法與行政法的互動場域:第一講 從特別權力關係到特別身分關係〉,《月旦法學教室》,103期,頁32-44。
曾育裕(2011),〈醫師法制對醫師執業資格條件之法律分析〉,《全國律師》,15卷9期,頁85-96。
程明修(2003),〈行政契約標的理論〉,《月旦法學教室》,8期,頁36-39。
程明修(2009),〈別說羈押法沒被「特別權力關係」的惡靈附身!司法院釋字第653號解釋簡評〉,《台灣法學雜誌》,124期,頁201-204。
程明修(2024),〈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與合意審判權之巧栽或誤植?-以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250號裁定為例〉,《台灣法律人》,36期,105-117頁
黃昭元(2013),〈大法官解釋審查標準之發展(1996-2001):比例原則的繼受與在地化〉,《台大法學論叢》,42卷2期,頁215-258。
黃舒芃(2016),〈「特別權力關係」的隱晦終結──評司法院釋字第736號解釋〉,《裁判時報》,48期,頁109-114。
黃銘福、黃毅志(2014),〈台灣地區出身背景、國中學業成績與高中階段教育分流之關聯〉,《教育實踐與研究》,27卷2期,頁67-98。
黃錦堂(2011),〈我國特別權力關係的新定向─釋字第653、654與684號解釋之發展〉,《法令月刊》,62卷9期,頁1-24。
黃錦堂(2021),〈釋字第785號解釋與公務人員訴權之發展—德國法之比較〉,《月旦法學雜誌》,317期,頁6-28。
楊子慧(2020),〈複審後可救濟、再申訴不行?—釋字第785號解釋與公務人員訴訟權保障〉,《月旦裁判時報》,100期,頁52-64。
劉邦繡(2012),〈軍費生違反義務與應遵行事項時之賠償責任-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998號判決探討〉,《軍法專刊》,58卷1期,頁71-101。
蔡茂寅(2002),〈切結書之法律性質〉,《月旦法學》,87期,頁24-25。
蔡淑鈴(2004),〈高等教育的擴展對教育機會分配的影響〉,《台灣社會學》,7期,頁47-88。
蔡震榮(1988),〈從德、日兩國特別權力關係理論,探討我國當前特別權力關係應發展方向〉,《警政學報》,14期,頁49-82。
蕭文生(2002),〈行政契約書面方式之意義—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年度第三八四五號判決〉,《月旦法學》,83期,頁218-226。
賴怡樺、林水波、陳敦源(2018),〈行為主義導向的公共政策研究:以政策工具「推力」為核心的初探〉,《行政暨政策學報》,67期,頁1-37。
駱明慶(2002),〈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30卷1期,頁113-147。
駱明慶(2004),〈升學機會與家庭背景〉,《經濟論文叢刊》,32卷4期,頁417-445。
Dambe, K., Hunt, S., Iscenko, Z., & Brambley, W. (2013). Applying behavioural economics at the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Occasional Paper No. 1).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江嘉琪(2009年12月),〈定型化行政契約之研究〉,發表於:第九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學術研討會,最高行政法院、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公法研究中心(主辦),臺北。
余竣翔(2024),《志願役軍士官提前退伍制度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宓穎(2017),《機器人投資顧問法制之建構-以行為經濟學為觀點》,國立台灣大學科技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明儀(2015),《定型化行政契約之研究-理論與實務之探討》,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秦雯(2001),《行政契約之效力與履行-以法國法制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巫智帆(2012),《從釋字第六四八號解釋探討軍校學生的權利保障》,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宥承(2024),《以特別權力關係之發展探討學生之在學關係》,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育廷(2018),《軍校生選擇就讀軍校的原因分析》,國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曾筱棋(2018),《資訊接露管制規範之界線-由行為經濟學檢視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保險人說明義務規範》,國立台灣大學科技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簡銘儀(2003),《行政契約在國防事務上運用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鏡傳媒(2019),〈國防醫學院招生辦法形同「賣身契」?軍醫投訴:服役未滿14年竟要賠超過2000萬!〉,載於: https://www.storm.mg/article/993037(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26日)。
江嘉琪,〈定型化行政契約之研究〉,第九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學術研討會,載於:https://www.angle.com.tw/media/Web/Video/ListDetailShow.aspx?iS=1432&iMG=0&iC=0&iM=1&T=&sS=Web(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26日)。
ETtoday新聞雲(2016年8月30日),〈軍士官退場機制!上尉發函求退伍 洪慈庸喊給正常管道〉,載於: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830/765770.htm(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26日)。
公共政策參與平台(2017年9月12日),〈希望志願役軍士官的退場機制草案能推動〉,載於:https://join.gov.tw/idea/detail/6f2e3a77-1c9d-4a0a-9366-a2de9db5e9fd(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