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楊惠婷 Yang, Hua-Ting |
|---|---|
| 論文名稱: |
都市計畫農業區污染場址再發展機制面之研究 A Study of Re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Urban Plan Agricultural Area |
| 指導教授: |
孔憲法
Kung, Shiann-Far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 畢業學年度: | 9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2 |
| 中文關鍵詞: | 污染場址 、再發展 、都市計畫農業區 |
| 外文關鍵詞: | Redevelopment, Contaminated Sites, Urban Plan Agricultural Area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4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文獻回顧、現行機制分析比較、實證案例與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進行機制面之探討。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的實施做為研究背景,透過對於環境意識與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相關文獻回顧,以及再發展概念與土地使用與社會互動模式的使用,建立研究之中心議題。後續探討台灣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機制所師法的美國,其在處理棕地問題的經驗與整治後再發展之機制。再以都市計畫農業區污染場址為研究主體,探討目前都市計畫農業區污染狀況、污染整治、再發展效益,以及再發展程序在機制面上所會遇到的問題。其次以案例實證檢視都市計畫農業區污染場址再發展實務面上所面臨之各機制面問題,套用土地使用與社會互動模式解讀之,以發現從法制環域引導污染場址進行再發展時,資源管理向度應修正之方向。最後在結論與建議提出本研究對於都市計畫農業區污染場址再發展機制面之建議。
By using some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mechanism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case study aod interview,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the implementation law of soil and underground water pollution remediation. First of all, this study reviews some literature about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and soil and underground water pollution, and uses the concept of re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model of land use and society to establish the issues of this study. Secondly, it also probes into the mechanism and experiences of brownfield problems in United States which is the example of the law of soil and underground water pollution remediation of Taiwan. And then, it takes urban plan agricultural area as the main body to find its polluted conditions, problems, redevelopment benefits and some difficulties on the redevelopment process. At last, this study finds some real problems by using a case study to check actual redevelop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urban plan agricultural area and interprets the consequences by the interaction model of land use and society. It could be modified the resources management vectors when the contaminated sites redevelopment guided by legal circles. Finally, the study will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ward the re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urban plan agricultural area.
一、中文文獻
1. 丁力行,2000,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實務與因應對策,永然文化出版。
2. 王景哲,2002,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效益的經濟評價,國立臺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 王子英,2003,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之研究─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之溯及責任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2003,擬定北二高內環線南桃園交流道附近地區特定區計畫書,桃園縣政府。
5. 立法院公報,2001,第八十三卷第二期。
6. 行政院環保署,2002,農地土壤重金屬調查與場址列管計畫期末報告,
7. 行政院環保署,2004,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雙年報。
8. 行政院環保署,2005,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9. 行政院農委會,2004,中華民國農業統計要覽。
10. 李雅惠,2004,台灣農地污染控制場址區位特性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所碩士論文。
11. 呂宗盈,2003,環境變遷與土地使用管理機制關係之研究:土地與法律互動模式之應用,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
12. 吳濟華譯,1989,環境規劃與決策(Ortolano原著),金名出版。
13. 吳先琪,2003,土壤污染調查與檢測之品保品管問題二則,台灣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學會通訊第10期。
14. 沈武恩,2005,產業結構轉型下都市計畫工業區再發展機制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林奇青,1988,行政法學上公害對策之研究,五南圖書出版。
16. 林熙弼,1995,舊市中心區再開發推展觀光策略之研究:以北港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林榮裕,2002,由農業發展條例論農地政策之發展,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8. 林正芳,2004,由健全整治基金運作淺論污染土地都市開發,台灣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學會通訊第12期。
19. 林健三,2004,環境保護法規,高立出版。
20. 孫義崇,1988,台灣的區域空間政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卷第2、3期。
21. 孫岩章,2001,環境污染與公害鑑定,科技圖書出版。
22. 陳威成,1997,民間參與都市更新開發評估模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陳志仲,1997,土壤污染與土地利用政策之研究 :以桃園縣蘆竹鄉鎘污染事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陳尊賢、許正一、江天因、倪雅惠、劉禎祺,1996,民國76年至84年台灣地區十縣市土壤污染細密調查資料分析。行政院環保署委託代執行計畫報告。
25. 陳尊賢、李毓琪、蔡呈奇,1998。台灣地區土壤環境重金屬背景值調查分析。行政院環保署委託計畫期末報告。
26. 陳尊賢、賴鴻裕,2002,重金屬污染物之整治技術與評估。台灣土壤與地下水環境保護協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7. 陳尊賢,2004,整治基準與整治目標之研訂與案例分析,污染土壤調查與整治課程講義。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
28. 陳明燦,2005,農地政策與法律:學術論文集,翰蘆圖書出版。
29. 桃園縣環保局,2001,桃園縣蘆竹鄉中福地區鎘污染區第二期翻土改善工程監工與管理期末報告,南亞技術學院環境與安全衛生中心。
30. 許紹峰,2001,有害廢棄物污染與環境管制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31. 許紹峰 徐世榮,2002,土壤污染整治政策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32. 張正賢,1997,區內地主對辦理區段徵收開發與中福鎘污染區合併改善意願調查報告,桃園縣環保局。
33. 張尊國、徐貴新、邱鼎翔,2002,台灣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特性分析,第一屆海峽兩岸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研討會。
34. 張學聖、廖紫蘭,2003,以案例式思考台灣地區再發展之規劃策略,長榮大學全國土地管理與開發學術研討會。
35. 張志豪,2004,臺灣地區都市計畫農業區治理與變更機制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許育誠,2003,棕地再發展之研究—都市計畫內工業區更新之新方向,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許銘志,2004,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中損害賠償責任機制之經濟分析,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康文尚,2002,論我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之污染責任人及其責任範圍,工業污染防治,第82期。
39. 黃隆洋,1981,臺北市都市更新策略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40. 黃山內,1989,有機農業之發展及其重要性,謝順景、謝慶芳主編「有機農業」,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41. 葉俊榮,1997,土壤污染防治法之修訂,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研究計畫。
42. 葉俊榮,1998,土壤污染與土地利用-從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談起,律師雜誌,第225期。
43. 葉俊榮,1999,土壤污染整治法之立法與相關問題,第六屆土壤污染防治研討會-受有機物污染土壤之整治復育技術論文集。
44. 葉琮裕,2002,重金屬污染農地整治,工業污染防治,第八十四期。
45. 曾文成,1991,台灣地區工業區再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楊璦禎,1999,臺北市都市產業用地再發展之研究,以工業用地變更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47. 楊閎仁,2002,臺灣農地政策與農村社經結構變遷之研究:以桃園縣大園鄉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楊逸萍,2004,從國外棕地再發展經驗探討六堵工業區未來發展方向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蔡慧君,2002,論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之仲介者責任主體判斷標準,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七期。
50. 鄭欽龍,1991,美國超級基金法之立法、修正與執行,美國月刊第六卷第四期。
51. 鄭介松,2000,論「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中地主的責任,工業污染防治報導,第148期。
52. 顏愛靜,2003,農地管理與農地違規使用之研究,農委會92年度科技研究計劃研究報告。
53. 簡莉莎,2003,以公私合作模式推動工業區再生可行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城鄉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54. 羅惠宜,2002,「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機制變遷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國外文獻
1. Alker, S., et al., 2002, The Definition of Brownfiel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 Burnham-Howard, C.E., 2004, Building on Brownfields:Predicted effect of new liability protections for prospective purchasers and an exploration of other redevelop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n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July.
3. Dennison, M.S., 1998, Brownfields re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strategies for rehabilitating contaminated real estate, Government Institutes,Rockville, Md.
4. De Sousa, C.A., 2000, The brownfield problem in urban Canada: Issues, approaches and solutions, Ph.D. Thesis,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region planning,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5. De Sousa, C.A., 2001, Contaminated sites:The Canadian situ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 62.
6. Eskew-Herrmann, H.M., 2003, Brownfields : Shades of brown. A redevelopment vision, from contamination to cleanup: A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Brownfields legis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t the federal level and in the states of Nevada, California and Arizona,M.S. Thesis,Department of land use and planning.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7. Erzi-AkÇelik, I, 2000, An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in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using real options, Ph.D. Thesis,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A.
8. Hammond, E.L., 1998, Incent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development of brownfield site in New Jersey, M.S. Thesis,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9. Home, R.K., 1982,Inner City Regeneration,Spon,London.
10. Kingdon, J.W., 1995,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Boston, MA: Little,Brown and Company.
11. Platt, R.H., 2004, Land use and society:Geography, law and public policy, Island Press.
12. Revesz, R.L.and Stewart, R.B., 1995, Analyzing superfund:Economics, science, and law: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Washington. D.C.
13. Simons, R.A., 1998, Turning Brownfields into greenbacks,Washington, D. C.:Urban Land Institute.
14. Singer, M., et al., 2000, Brownfields Redevelopment: A Guidebook for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mmunities,International City/Coun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nd the Superfund/Brownfield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15. U.S. Conference of Mayors, 2003, Recycling America’s Land, A National Report on Brownfields Redevelopment, Volume 4.
16. Visic, M., 2000, Sustainable Brownfields development, M.S. Thesi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Royal Road University, B. C.
17. Vitulli, A., et al., 2001, Urba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Brownfields Redevelopment, http://www.Brownfieldss2001.org/proceeding-old/rack5.htm.
三、網站與網頁
1.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網,http://ww2.epa.gov.tw/SoilGW/index.asp
2. 永續台灣評量系統,http://www.initiate.com.tw/demo/sdi/section02_6_img.htm
3. 行政院主計處,2003,綠色國民所得帳,
http://www129.tpg.gov.tw/mbas/green/index.html
4. 行政院主計處,2004,綠色國民所得帳試編結果,
http://www.epa.gov.tw/b/b0100.asp?Ct_Code=05X0006210X0006576&L=
5.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http://ivy2.epa.gov.tw/NSDN/
6. 行政院環保署,http://www.epa.gov.tw/main/index.asp
7. 行政院農委會,http://www.coa.gov.tw/show_index.php
8. 美國環保署USEPA,http://www.epa.gov/
9. 賴偉傑,2005,對不當既定政策的抵抗權就是環境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http://www.gcaa.org.tw/article/policy/p020128.htm
四、新聞與專題報導
1. 呂理德,1993/7/26,「地鎘污染求償無門農民盼土地變更他用」,中國時報第七版。
2. 何榮幸,2005,「休耕啟示錄─農地休耕政策的破敗與出路」專題系列,中國時報。
3. 環保署,2002/06/10,「環保署長郝龍斌視察彰化縣遭重金屬污染農地地上食用作物全數剷除、銷燬」,網站新聞稿資料。
4. 羅幸惠,1993/11/06,「種鎘?跳躍式汙染 炒地皮陰謀?」,聯合晚報第三版。
五、會議記錄與簡報資料
1. 中興工程,2005,土汙法第八、九條規定與實施後之影響宣導簡報。
2. 行政院環保署,2003,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3. 行政院環保署,2004,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委員會第七次會議
4. 行政院環保署,2005,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土地開發利用執行措施建置計畫權益關係人(金融業、保險業)研商會議題說明資料。
5. 行政院營建署,2003,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第556次會議紀錄。
6. 行政院營建署,2004,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第146次會議紀錄。
7. 李永然,2004,土壤及地下水應用技術講習會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