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羚
Li, Jia-Ling
論文名稱: 安⼤簡〈秦⾵〉〈鄘⾵〉集釋
The Study of "Qing Feng", "Yong Feng" of The Shi jing (Classic of Poetry) Bamboo Slip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ollected by Anhui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佑仁
Kao, You-R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4
中文關鍵詞: 安大簡詩經出土文獻鄘風秦風
外文關鍵詞: The Shi jing (Classic of Poetry) Bamboo Slip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ollected by Anhui University, the book of Songs, Qing Feng, Yong Feng, Warring States characters
相關次數: 點閱:89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於2019 年9 月出版,該輯收錄安大簡所見《詩
    經》的內容,共抄寫七國《國風》。本文以其中的〈秦風〉和〈鄘風〉為研究對象,
    兩國風共載17 首詩,合計28 支簡。
    本論文一共分為四章:第一章,首介紹安大簡竹書的背景及形制,同時概述
    《詩經》出土材料,次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最後梳理目前的研究成果。第二
    章與第三章依簡本國風順序對〈秦風〉、〈鄘風〉進行對讀與集釋,本文首先搜羅
    與整理各家之言,提供目前學界對安大簡〈秦風〉〈鄘風〉的研究輪廓;再者,於
    前人研究成果的奠基下,試圖從「文字考釋」或「《詩經》文本」角度上提出補證,
    前者考察文字,後者則是將安大簡納入《詩經》文本的視野,檢視簡本在《詩經》
    訓詁中所能提供的線索與視角,進而補充《詩經》研究。第四章為總結研究成果與
    未來展望。

    "Anhui University Tibetan Bamboo Slip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1)" was published in September 2019. This series contains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of Songs seen on An Da slips and includes the "national style" of seven countries. This article takes " Qing Feng (秦風)" and " Yong Feng (鄘風)"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two countries contain 17 poems and 28 bamboo slips in total.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bamboo slips in Anda University, explains the unearthed materials about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combs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study Qing Feng (秦風) and Yong Feng (鄘風) in order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national style of bamboo slip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two aspects of "font structure" and "the text of the Book of Songs." On the one hand, it studies; on the other hand, it examines the clues and perspectives that Anda Bamboo slips can provide in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further complementing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four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thesis.

    摘要I 英文延伸摘要II 目次V 第壹章、緒論1 第一節《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介紹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方法3 第四節 安大簡〈秦風〉、〈鄘風〉研究現況5 第貳章、安大簡〈秦風〉集釋13 第一節 竹簡形制概況13 第二節 簡文考釋 13 一、〈車鄰〉13 二、〈駟驖〉23 三、〈小戎〉50 四、〈蒹葭〉81 五、〈終南〉94 六、〈黃鳥〉105 七、〈渭陽〉121 八、〈晨風〉131 九、〈無衣〉139 十、〈權輿〉146 第參章、安大簡〈鄘風〉集釋156 第一節 竹簡形制概況156 第二節 簡文考釋 158 一、〈白(柏)舟〉158 二、〈牆有茨〉171 三、〈君子偕老〉192 四、〈桑中〉209 五、〈鶉之奔奔〉222 六、〈定之方中〉225 七、〈干旄〉233 第肆章、結論242 徵引文獻246

    一、 古典文獻
    [漢]韓 嬰:《韓詩外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毛 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2001 年。
    〔東漢〕許 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2016年。
    〔唐〕魏 徵等撰:〈經籍一〉,《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清]焦 循:《毛詩補疏》,收入夏傳才,董治安主編:《詩經要籍集成》第29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影印清道光9年〔1829〕廣東學海堂刊本。
    〔清〕王引之:〈毛詩上〉,《經義述聞》,收入夏傳才,董治安主編:《詩經要籍集成》第29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影印清嘉慶22年〔1817〕南昌盧宣旬刊本。
    〔清〕胡承珙撰,郭全芝校點:《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2014年。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收入夏傳才,董治安主編:《詩經要籍集成》第33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影印清光緒14年〔1888〕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
    〔清〕陳 奐:《詩毛氏傳疏》,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7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清道光27年〔1848〕陳氏掃葉山莊刻本。
    〔清〕陳喬樅述,〔清〕陳壽祺撰:〈韓詩遺說考〉,《三家詩遺說考》,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7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左海續集本。
    [清〕馮登府:《三家詩異文疏證》,收入夏傳才,董治安主編:《詩經要籍集成》第40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影印清道光9年〔1829〕廣東學海堂刊《皇清經解續編》本。
    〔清〕俞 樾:《群經平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7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清光緒25年春在堂刻本。
    〔清〕王先謙撰,吳格點校:《詩三家義集疏》,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
    〔清〕陶定山:〈唐孔穎達五經義疏得失論〉《詁經精舍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卷六,頁170-173。
    二、 近人專著
    于茀:《金石簡帛詩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續編編纂委員會:《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續編・敦煌學文獻卷》,蘭州市: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 年。
    王 輝:《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王海根編:《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白於藍:《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編、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楚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 年。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年。
    李春桃:《古文異體關係整理與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李玲璞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九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年。
    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 年。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
    汪慶正:《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林清源:《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2年。
    洪湛侯:《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胡平生,韓自強:《阜陽漢簡詩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概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年。
    陳立:《楚系簡帛文字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年。
    曾憲通、陳偉武主編;楊澤生編撰:《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8 年。
    湖北省博物館編:《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程燕:《詩經異文輯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
    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
    禤健聰:《戰國楚系簡帛用字習慣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
    三、 期刊論文與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仇小屏:〈論章法的移位、轉位及其美感〉,《辭章學論文集》上冊,福州: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2年,頁98-122。
    吳洋:〈讀安大簡《詩經》札記二〉,《出土文獻研究》第19輯,上海:中西書局,2020年12月,頁85-93。
    李二年:〈釋安大簡《詩經》「牆有蒺藜(茨)」〉,《漢字文化》2022年第9期(2022年5月),頁90-92。。
    李佳羚:〈試論安大簡《詩經》與《毛詩》之章次安排—從章法角度切入〉,《雲漢學刊》第43期(2022年4月),頁1-38。
    李松儒、單育辰:〈談安大簡《詩經》中的一些文字問題〉,《戰國文字研究》(第二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20年,頁19-23。。
    李輝:〈《詩經》章次異次現象考論〉,《「古典學的重建」出土文獻與早期中國經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0年12月19日—2020年12月20日,頁432-454。又見《文化遺產》2021年第6期(2021年12月),頁52-64。
    杜澤遜:〈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發布會上的講話〉,《戰國文字研究》(第二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20年,頁5-7。
    汪梅枝:〈從安大簡看《詩經・權輿》之「於我乎」〉,《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2020年2月),頁55-63。
    沈培:〈《詩.秦風.權輿》毛詩本與安大簡本對讀〉,《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十一輯),2020年第一期(2020年6月),頁98-112。
    沈培:〈試析安大簡《詩經》中《秦風.渭陽》的詩義—兼論簡本與毛詩本的關係〉,《文獻語言學》2021年第12輯(2021年4月),頁13-22。
    周翔、邵鄭先:〈安大簡《詩經》專字叢考〉,《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1期(2020年3月),頁18-25。
    周翔、陸雲清:〈安大簡《詩經》新見專字輯證〉,《戰國文字研究》(第二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20年,頁28-39。
    周翔:〈「騏馵」「騏驥」考辨〉,《北方論叢》2019年第6期(2019年11月),頁11-14。
    季旭昇:〈從安大簡與上博簡合證《孔子詩論》「既曰天也」評的應是《鄘風・君子偕老》〉,《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2020年9月),頁71-75。
    林清源:〈讀上博八〈李頌(桐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9本,臺北:中央研究院,2018年。
    阜陽漢簡整理組:〈阜陽漢簡《詩經》〉,《文物》1984年第8期(1984年8月)。
    侯瑞華:〈讀安大簡《詩經》二題〉,《戰國文字研究》(第二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20年,頁51-62。
    俞紹宏、宋麗璇:〈安大簡《詩經》與毛詩韻讀對比研究〉,《管子學刊》2021年第1期(2021年3月),頁95-101。
    姚道林:〈說「屯」與「毛」〉,《簡帛》(第19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頁83-88。
    夏傳才:《現代詩經學的發展與展望》,《文學遺產》1997年第3期(1997年6月),頁98-107。
    徐在國:〈談《詩・秦風・終南》「顏如渥丹」之「丹」〉,《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1期(2020年3月),頁3-5。
    徐在國:〈談安大簡《詩經》中的一些文字現象〉,《中國文字》(第11輯)(2021年4月),頁114-123。
    徐在國:〈談安大簡《詩經》的一個異文〉,《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頁103-105。
    徐在國:〈據安大簡考釋銅器銘文一則〉,《戰國文字研究》(第ㄧ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9年。
    徐在國:〈關於安大簡《詩經・君子皆壽》中一個字的考釋〉,《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十一輯),成都:巴蜀書社,2020年6月。
    郝士宏:〈新出楚簡《詩經・秦風》異文箋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高佑仁師:〈取膚盤的「麗」字析辨〉,《第二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化大學,2014年5月16-17日。
    張宇衛:〈談卜辭「中 」、〈尹至〉「 」相關問題〉,《第25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化大學主辦,2014年。
    許文獻:〈北大漢簡《蒼頡篇》簡42「某枏皂蠸」句試說——兼談「賫購」章之版本問題〉,《古文字研究》第33輯,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郭永秉:〈清華簡〈尹至〉「 至在湯」解〉,《清華簡研究(第一輯)》,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
    陳民鎮:〈安大簡《秦風・小戎》讀札〉,《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詩」類文獻專題)論文集》, 2021年11月27日-11月28日。
    陳劍:〈簡談安大簡中幾處攸關《詩》之原貌原義的文字錯訛〉,《中國文字》2019年冬季號。
    彭慧賢:《殷商至秦代出土文獻中的紀日時稱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游帥:〈讀安大簡《詩經》札記二則〉,《文獻語言學》2020年第1期。
    程 燕:〈《牆有茨》新解〉,《安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2018年5月)。
    程燕:〈由安大簡《君子偕老》談起〉,《戰國文字研究》(第一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9 年。
    程燕:〈安大簡《詩經》用韻研究〉,《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2期。
    黃一村:〈談談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詩經》幾例文字的時代特徵〉,《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詩」類文獻專題)論文集》, 2021年11月27日-11月28日。
    黃天樹:《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黃德寬:〈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概述》,《文物》2017年第9期。
    黃德寬:〈略論新出戰國楚簡《詩經》異文及其價值〉,《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黃德寬:〈新出戰國楚簡《詩經》異文二題〉,《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5期(2017年10月)。
    黃德寬:〈釋新出戰國楚簡中的「湛」字〉,《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
    黃錫全:〈談談楚國「 郢」問題〉,《出土文獻》2020年第1期。
    楊玲、尚小雨:〈比較視域下的安大簡《詩經》章次互易異文產生原因和價值探析〉,《渭南師範大學學院學報》第35卷第10期(2020年10月)。
    董珊:〈釋「?」——兼說哀成叔鼎銘文〉,《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8年11月。
    賈連翔:〈論「標」字本義與字形的關係—兼釋戰國竹書中的「標」字〉,《簡帛》2020年第21期。
    劉剛:〈《詩・秦風・晨風》的再討論〉,《漢字漢語研究》2020年第2期。
    劉剛:〈《詩・鄘風・干旄》臆解—以出土文獻與器物中的馬飾為參照〉,《北方論叢》,2019年第6期。
    劉澤敏:〈讀安大簡《秦風・小戎》札記一則〉,《珞珈史苑》2019年第00期,。
    蔡一峰:〈安大簡《詩經》異文考辨叢札〉,《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
    蔣偉男:〈談上博簡中從「執」的兩個字〉,《戰國文字研究》(第一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9 年。
    盧海霞、袁金平:〈《詩・鄘風・牆有茨》「中冓」釋義新證〉,《三峽論壇》2019年第4期。
    駱珍伊:〈談《秦風.駟鐵》的章次問題〉,《中國文字》2021年夏季號。
    駱珍伊:〈談安大簡〈秦南〉的「四䮅孔屖」〉,《中國文字》2021年冬季號。
    謝奇懿:〈《詩經・周頌》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關係探析──以天人意象與章法結構為討論對象〉,《章法論叢(第一輯)》,臺北:萬卷樓圖書,2006年。
    顔世鉉:〈說幾組安大簡《詩經》的異文〉,《簡帛》2019年第2期。
    魏宜輝:《出土文獻〈詩經〉校讀(六題)》,《古典文獻研究》2020第24輯。
    蘇建洲:〈上博九《靈王遂申》釋讀與研究〉,《出土文獻》(第五輯)(上海:中西書局,2014年)。
    蘇建洲:〈說安大簡《詩經・秦風・小戎》的「五備桹?」〉,《漢字漢語研究》2021年第3期,頁10-18。
    蘇建洲〈安大簡《詩經》字詞柬釋〉,《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詩」類文獻專題)論文集》, 2021年11月27日-11月28日。
    顧史考:〈安徽大學藏簡〈君子偕老〉與《毛詩》〈君子偕老〉對讀〉,《「經學史重探(Ⅰ)—中世紀以前文獻的再檢討」第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0年11月19日—2020年11月20日。
    四、 學位論文
    孫興金:《安徽大學藏戰國楚簡《詩經》異文整理與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20年。
    姚道林:《出土文獻與《毛傳》訓詁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0 年 。
    鄭婧:《安大簡《詩經》文獻學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21年。
    王錦華:《楚簡帛文字內部構形差異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吳佳鴻:《《詩經》與天文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五、 網路資料
    子居:〈安大簡〈邦風・鄘風・鶉之奔奔〉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918/14/34614342_996121612.shtml,2021年9月18日。
    子居:〈安大簡〈邦風.秦風.小戎〉解析〉,中國先秦史論壇,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09/20/34614342_934815269.shtml,2020 年9月9日
    子居:〈安大簡〈邦風.秦風.蒹葭〉解析〉,中國先秦史論壇,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24/21/34614342_937444831.shtml,2020 年9月24日
    子居:〈安大簡〈邦風.秦風.駟驖〉解析〉,中國先秦史論壇,https://www.xianqin.tk/2020/08/24/1059/,2020年08月24日。
    王寧:〈安大簡《詩經・秦風・晨風》「炊」字臆解——兼說《說文》「欻」字的音義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s://www.tafnmachine.com/Web/Show/4374.html,2019年1月11日。
    王寧:〈據安大簡《詩經》解《書・舜典》「朱虎熊羆」之「朱」 ——兼釋《毛詩・秦風・小戎》中的「鏤」〉,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s://www.tafnmachine.com/Web/Show/4544.html,2020年3月4日。
    杜澤遜:〈如何認識安大簡《詩經》的價值〉,杜澤遜在安大簡發佈會上之發言,http://hz.ahu.edu.cn/2019/0923/c6037a209601/page.htm,2019年9月22日。
    沈培:〈試析安大簡《詩經》《秦風・渭陽》的詩義及其與毛詩本的關係〉,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chujian/8141.html,2019年10月6日。
    郭理遠:〈談安大簡《詩經》文本的錯訛現象〉,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chujian/8149.html,2019年10月10日。
    謝亦章:〈安大簡《秦風・車鄰》對讀小記〉,見武漢網〈安大簡《詩經》初讀〉213樓,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87&extra=&page=22,2021年08月16日。
    羅小華:〈曾侯乙墓簡合文研究〉,《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89,2011年12月08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0.13)〉,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21/3891350.html,2019年10月21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0.19-10.20)〉,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07/3901894.html,2019年11月7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0.21)〉,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09/3902770.html,2019年11月7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0.23)〉,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09/3902773.html,2019年11月9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0.24)〉,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09/3902829.html,2019年11月10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0.25)〉,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10/3902885.html,2019年11月10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0.26~27)〉,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11/3903740.html,2019年11月11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0.31)〉,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13/3904760.html,2019年11月11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0.6)〉,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007/3887091.html,2019年10月12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1.01)〉,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14/3905622.html,2019年11月11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1.02-11.03)〉,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14/3905634.html,2019年11月11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1.04)〉,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16/3906234.html,2019年11月16日。
    讀書會:〈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2019.11.05~07)〉,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中心網站,http://wxs.swu.edu.cn/s/wxs/index52/20191116/3906237.html,2019年11月16日。
    梁利棟:〈論安大簡《詩經・秦風》之異文——兼論〈秦南〉在安大簡《詩經》中的次序〉,《樂山師范學院學報》網路首發,https://t.cnki.net/kcms/detail?v=Mbym5TNiRQHVAfnIvdwyTPmB7jXffoD1Hv8NiPVOxXeV4pT5KD1oML9B_wQHeN5aIgl1sAsbMzCOjrZdRcJYZDMRJZv9eXf08re89hgsidmAN42-Ofpavg==&uniplatform=NZKPT,2021年11月5日。
    王寧:〈據安大簡《詩經》解《書・舜典》「朱虎熊羆」之「朱」 ——兼釋《毛詩・秦風・小戎》中的「鏤」〉,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 https://www.tafnmachine.com/Web/Show/4544.html,2020年3月4日。
    張峰:〈安大簡《詩經》與毛詩異文〉,武漢大學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chujian/8146.html,2019年10月9日。

    下載圖示 校內:2023-02-11公開
    校外:2023-05-24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