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逸潔
Chen, Yi-Chieh
論文名稱: 臨時建築資材碳足跡與資源再利用之環境性能評估研究-以台南市交通設施為例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Research in Carbon Footprint and Material Reuse of Short Life Buildings - The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in Tainan
指導教授: 楊詩弘
Yang, Shih-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2
中文關鍵詞: 臨時建築公共工程生命週期碳足跡再利用
外文關鍵詞: Carbon emissions, The life cycle carbon footprint of buildings, Short Life Buildings
相關次數: 點閱:95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建築產業是一項高能源消耗且高碳排放的產業,為了量化建築產業的環境衝擊與找出解決方法,國內外建築產業碳足跡發展已有時日,臺灣的建築碳足跡評估系統用於評估建築的生命週期碳足跡,可對評估項目進行分級並給予減碳建議,目前已在業界及公共工程都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現有的研究及評估方法多是針對一般建築物,忽略了在政策及人類活動中衍生許多的臨時建築物,例如農業博覽會、中繼市場及臨時車站設施等,雖然臨時建築存在時間短暫,在建造、使用過程中仍會產生環境負荷,拆除後的廢棄物處理更是需要面對的問題。本研究藉由計算臺南鐵路地下化計畫所衍生的兩個臨時車站,臺南火車站臨時後站及臺南轉運站的生命週期碳足跡,來分析在臨時建築中的生命週期碳足跡分布,進而檢討臨時建築的材料與工法,提出合適的建議替代方案。除了致力於減少碳排放之外,本研究中利用文獻回顧方式整理出可運用在臨時建築的建築材料循環方法,廢棄物再利用也是一種減少資源浪費的做法,因此本研究利用建築產業碳足跡評估系統計算方法設定研究假設,針對案例分別計算減少生命週期碳排放與建築資材循環的預期減碳量,並分析生命週期碳足跡評估結果,歸納出對未來相關交通政策的工程相關建議。

    Although temporary buildings exist for a short time, in Environmental loads will still be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use, and the disposal of waste after demolition is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face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life cycle carbon footprint distribution in temporary buildings by calculating the life cycle carbon footprint of two temporary stations derived from the Tainan Railway underground project, the Tainan Railway Station Temporary Rear Station and the Tainan Transfer Station, and then reviews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temporary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 suitable alternatives.

    摘要 I 誌謝 IV 目錄 V 圖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調查計畫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2 第一節 國內建築產業碳足跡發展 12 第二節 國外建築生命週期評估系統 13 第三節 建築材料循環概念及案例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名詞定義 25 第二節 BCF碳足跡評估系統 27 第三節 生命週期減碳假設評估 39 第四節 資材循環假設評估 4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52 第四章 研究內容與結果 53 第一節 臺南火車站臨時後站生命週期碳足跡計算 53 第二節 臺南轉運站生命週期碳足跡計算 63 第三節 生命週期碳足跡分析 73 第四節 資材循環碳足跡分析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0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未來政策建議 94 參考文獻 96 附錄一、臺南火車站臨時後站計算用圖面 97 附錄二、臺南轉運站計算用圖面 101

    [1]Keisuke Kimoto, & Toshiharu Ikaga (2000). Development of Life Cycle CO2 Database for CASBEE-New Co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of Honeycomb Tube High-rise Building.
    [2]李崇德(2012)。建築廢棄物回收系統制度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3]張又升(2002)。建築物生命週期二氧化碳減量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4]許志豪(2012)。台灣都市臨時使用之制度研究-以貨櫃建築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5]劉依明(2015)。建築生命週期評估方法國際發展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6]劉庭芬、陳清楠(2011)。國內外綠建築評估系統比較。
    [7]劉馥維(2019)。台灣都市臨時使用之制度研究-以貨櫃建築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8]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8)。建築產業生命週期CO2減量評估應用之研究。
    [9]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0)。建築產業碳足跡服務平台之建置與發展研究。
    [10]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1)。永續綠建築與節能減碳科技計畫第2案-隔熱材料對建築外殼隔熱性能及節能效益影響之研究。
    [11]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9)。建築材料碳足跡資料系統建置之研究。
    [12]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20)。我國近零能源建築推動進程與策略之研究。
    [13]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11)。「永續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
    [14]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11)。「研訂公共工程計畫相關審議基準及綠色減碳指標計算規則」委託研究案-成果報告減碳規則篇。
    [15]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9)。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綜合規劃報告。
    [16]林憲德(2018)。建築產業碳足跡。詹氏書局。
    [17]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檢自https://e-info.org.tw/node/211962
    [18]檢自https://www.lcba.org.tw/article/?article_item_id=91
    [19]CASBEE建築環境綜合性能評估。https://www.ibec.or.jp/CASBEE/english/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