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致良 Chen, Chih-Linag |
|---|---|
| 論文名稱: |
豪雨造成南橫公路梅山口-埡口段邊坡破壞特性之研究-以2004年敏督利風災為例 The Study of the Slop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Heavy Rainfall due to the 2004 Mindulle Typhoon on the Section between Meishanko and Yakou of the Southern Cross Island Highway in Taiwan |
| 指導教授: |
王建力
Wang, Chien-Li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資源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Engineer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 畢業學年度: | 9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1 |
| 中文關鍵詞: | 豪雨 、邊坡 、南橫公路 、敏督利 |
| 外文關鍵詞: | rainfall, slope |
| 相關次數: | 點閱:91 下載: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南橫公路梅山口-埡口段作為研究區域,調查與分析2004年7月2日敏督利颱風豪雨造成公路邊坡崩塌之特性,目的在探討不同破壞類型之公路邊坡特質是否有其關聯性,並探討可行之整治工法。
研究結果顯示淺層土壤滑動破壞發生比例最高,其中半數發生在南橫公路樁號110k~120k之間;邊坡坡度在35度~60度且破壞坡高在7公尺~30公尺之間的發生情形較多。近圓弧形滑動破壞亦較多發生於110K~120K之間。其坡度在31度 ~ 60度、破壞坡高在7公尺~33公尺佔多數。逆算分析結果建議116k+750邊坡之地層摩擦角可選用在34.0度~37.7度;地層凝聚力可選用在0.5 t/m2 ~0.6 t/m2之間;117k+950邊坡之摩擦角可選用在17.7度~21.0度;凝聚力可選用在1.6 t/m2 ~1.7 t/m2之間。發生順向坡滑動破壞的案例並不多,且規模與影響交通程度較土石坡之破壞類型小,但需特別注意人為開發所造成之順向坡滑動破壞,避免顧此失彼。在整治工法的選擇上有鑒於研究區域內植生工法的成效大致都還算不錯,故仍可繼續沿用以保護坡面,但需注意植生草種根系的選用搭配以確實發揮功效。
none
1.丁育群、陳至南、廖洪鈞,「地質構造對坡地社區開發之影響評估與探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0。
2.王豐仁,「玉山國家公園新中橫公路路段之落石邊坡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3.王瀚衛,「降雨及入滲對邊坡穩定之效應」,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碩士論文,2004。
4.王鑫,「台灣的地形景觀」,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
5.中央氣象局資訊服務網站,HTTP://www.cwb.gov.tw。
6.江晏佃,「山區道路落石危險度與危害度之評估與預測」,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1999。
7.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Http://www.thbu4.gov.tw/。
8.艾克非、張郇生、劉憲德、費立沅、姚榮燦,「南橫地質」,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88。
9.何春蓀,「台灣地質概論台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97。
10.吳政謀,「影響南部橫貫公路沿線邊坡穩定因子之探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系碩士論文,2004。
11.李吉祥,「集水區內堤防安定性之檢討」,國立中興大學土木系碩士論文,2002。
12.林永德、陳炳燦、陳淮松,「台灣公路坍方問題」,邊坡穩定與坍方研討會論文專集P.83~P.93,1979。
13.林昆賢,「GPS/GIS應用於南橫公路邊坡地工環境災害調查分析與資料庫系統之建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2001。
14.林啟忠,「逆算分析法於破壞邊坡之應用」,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1994。
15.林四川、吳文隆、周功台,「邊坡穩定分析程式(STABL)應用之探討」,地工技術雜誌,第41期,第12-27頁,1993。
16.周南山、王隆昌、林主潔、陳鴻運,「山區公路建設前、中、後在工程管理方面參考作業手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專案研究計畫,2003。
17.洪如江,「地工技術在台灣山崩中之應用」,邊坡穩定與坍方研討會論文專集P.147~P.172,1979。
18.洪如江,「初等工程地質學大綱」,財團法人地工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1997。
19.胡邵敏,「砂岩與頁岩之邊坡穩定問題」,邊坡穩定與坍方研討會論文專集P.117~P.145,1979。
20.拱祥生,「降雨對不飽和土壤邊坡穩定性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1999。
21.范嘉程、馮道偉,「以有限元素法探討暴雨時邊坡之穩定分析」,地工技術第95期P.61~P.74,2003。
22.高申錡,「阿里山公路沿線公路邊坡崩塌與雨量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碩士論文,1994。
23.莊凱麟,「3DEC應用於滲流岩坡穩定性之分析」,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料及資源工程系碩士論文,2004。
24.莊光澤,「阿里山地區道路邊坡穩定性因子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1994。
25.許中立,「降雨滲透對邊坡穩定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博士論文,1998。
26.張嘉倫,「大份田地滑地降雨與地表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碩士論文,2001。
27.陳玉釧、曾麗芬、黃麗玉,「玉山國家公園南橫解說手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7。
28.陳肇夏、莊德永,「台灣中央山脈西南翼之地質兼論中央山脈的一些主要構造」,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五號P.1~P.18,1989。
29.陳時祖,「高雄地區山坡地環境地質之災害特性調查與分析」,第八屆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論文集,第1908-1917頁,2000。
30.陳漢平,「降雨入滲引致邊坡破壞機制之探討─以土石流源頭為對象」,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
31.葉時青,「岩石邊坡穩定之斷裂力學分析」,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碩士論文,2002。
32.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作業系統,HTTP://fhic.wra.gov.tw。
33.經建版二萬五分之一地形圖(第二版),內政部,1994。
34.楊凱勝,「FLAC與STABL程式於邊坡穩定分析之比較研究」,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
35.楊朝平、范正成、黃景春、廖東成、馮國宏、蔡光榮、廖峰正、蘇苗彬,「臺灣地區山坡地土壤力學性質基本資料調查計畫」,臺灣省農民廳水土保持局,1998。
36.廖瑞堂,「山坡地護坡工程設計」,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
37.鄧屬予,「台灣的沉積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97。
38.劉憲德,「南橫公路梅山至啞口間公路沿線地質調查與研究」,國家公園學報第1卷第1期,P.19~P.31,1989。
39.劉進金,「地理資訊系統及其在區域邊坡穩定之應用實例」,礦冶,第30卷,第2期,第128-141頁,1985。
40.劉祥忠,「土石流防治對策及整治實例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
41.鄭正隆,「滲流現象對坡地穩定之影響」,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2004。
42.潘國樑,「坡地開發與調查」,詹氏書局,1991。
43.賴振輝,「地下水位升降與坡頂加載對崩塌後邊坡穩定性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1998。
44.謝玉興,「南部橫貫公路甲仙-天池段公路邊坡崩壞與降雨量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
45.藍世欽,「工程地質因子對道路邊坡穩定性之影響-以南橫公路甲仙至梅山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碩士論文,2000。
46.Varnes, D. J.,”Slope Movement Types and Processes”, in Schuster, R. L. , and Krizek, R. J. (eds), Landslide, Analysis and Control., 1978.
47.Hoek, E. and Bray, J. W. ,”Rock Slope Engineering, Revised Third Ed.”,Chapter 5, P.83~P.126, E&FN Spon., 1981.
48.Saito,M.,”Reverse Caclcalation Method to Obtain C and Friction Angle on a Slip Surface Proceedings”,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dslide, New Delhi , P.281~P.284,1980.
49.Fredlund, D.G. and J. Krahn, ”Comparison of slope stability methods of analysis,”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 14, No. 3, pp.429-439.,1977.
50.Bishop, A. W.,“The use of the slip circle in the stabililty analysis of slopes,”Geotechnique, Vol. 5, No. 1, pp.7~17,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