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賴芷妃 Lai, Chih-Fei |
|---|---|
| 論文名稱: |
方文山「中國風」歌詞意象之研究 Research on Images of Fang Wenshan's Chinese Style Lyrics |
| 指導教授: |
仇小屏
Chou, Hsiao-P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 畢業學年度: | 10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94 |
| 中文關鍵詞: | 方文山 、中國風歌詞 、古典意象 、意象的繼承與創新 、意象的接受與轉化 |
| 外文關鍵詞: | Fang Wenshan, chinese style lyrics, classical imagery,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Image, Image accep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79 下載:2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方文山和周杰倫搭檔十分成功,因此成為台灣最知名的作詞人。方文山的歌詞創作十分多元,尤其以「中國風」歌詞最具代表性,讓華語歌壇吹起一陣「中國風」。觀察方文山的中國風歌詞創作,主要呈現中國文化意象。本論文以方文山的中國風歌詞作為考察對象,以「繼承與創新」意象為基礎,分門別類歸納、統計,期能更細緻分別方文山發揚中國文化的精神。希冀能開闢其歌詞另一個解釋的角度,重探其中國風歌詞意象,再證這位台灣傳奇詞人的地位。
Fang Wenshan and Jay Chou partnered very successfully, so they became the most famous lyricist in Taiwan. Fang Wenshan's lyrics creation is very diverse, especially the "Chinese style" lyrics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o that the Chinese music scene blows a "Chinese style". Observing Fang Wenshan's creation of Chinese style lyrics, mainly presenting Chinese cultural images. This thesis takes Fang Wenshan's Chinese style lyrics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and is based on the imag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t is divided into categories and statistics. It is hoped that Fang Wenshan can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in more detail. I hope to open up another angle of interpretation of his lyrics, re-examine the imagery of his Chinese style lyrics, and prove the status of this legendary Taiwanese lyricist.
參考文獻
一、專書(按姓名筆劃排序)
(一)方文山專書:
《半島鐡盒》,臺北:華人版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年。
《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劇》,臺北:華人版圖文化,2004 年。
《青花瓷──隱藏在釉色裡的文字秘密》,臺北:第一人稱傳播,2008 年。
《中國風──歌詞裡的文字遊戲》,臺北:第一人稱公司,2008 年。
《方道.文山流》,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 年。
(二)古籍類: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等:《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 年,卷
七。
〔魏〕王弼:《周易略例》為明萬曆二十年刊「漢魏叢書」本影印,輯入嚴靈峯編輯:
《易經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 年。
〔魏〕王弼撰;〔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卷八,阮刻十三經
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 年。
〔南朝〕劉勰原著,龍必錕譯注:《文心雕龍.神思篇》,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
1996 年。
(三)一般類:
丁仲祜編訂:《清詩話(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 年。
仇小屏:《篇章意象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
王宏印《「詩品」注譯與司空圖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年。
王澤龍:《中國現代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年。
王夢鷗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里仁書局,2009 年。
朱立元:《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
朱一玄、劉毓忱編:《三國演義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年。
朱浤源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4 年。
朱耀偉:《詞中物:香港流行歌詞探賞》,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10 年。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92 年。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2007 年。
吳曉:《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 年。
孟樊:《論文寫作方法與格式》,新北︰威仕曼文化,2012 年。
胡有清:《文藝學論綱》,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年。
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江蘇:鳳凰出版社,2002 年。
黃永武:《新增本中國詩學.設計篇》,臺灣: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 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10 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年。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灣: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 年。
陳樂融:《我,作詞家》,臺北:天下雜誌,2010 年。
陸正蘭:《歌詞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年。
陸稼祥、池太寧主編《修辭方式例解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0 年。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臺北:桂冠圖書,1998 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 年。
劉忠惠:《寫作指導》,高雄︰麗文文化,1996 年。
潘君昭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年。
鄧國軍:《中國古典文藝美學「表現」範疇及命題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
羅敬之:《文學論文寫作講義》,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
〔美〕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滕守堯譯:《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年。
〔聯邦德國〕H.R.姚斯、〔美〕R.C.霍拉勒原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
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年。
雷蒙(Raman Selden)、彼得.維德生(Peter Widdowson)、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er)合著,林志忠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臺北:巨流圖書出版社,2005 年。
二、期刊論文
王杰:〈方文山「中國風」歌詞對中國古典元素的運用〉,《文學教育》2011卷9B
期,頁108–109。
西渡:〈當代詩歌中的意象問題〉《揚子江文學評論》,2017年第3期,頁59。
朱賢高、胡勃:〈論方文山歌詞「歌中有詩,歌中有畫」的創作特色〉,《蘭州教育
學院學報》第27卷1期,頁26–28。
宋秋敏:〈試論周杰倫專輯中歌詞的古典化傾向〉《詞刊》,2006 年第 11 期,頁 38。
祈立峰:〈不能說的秘密:從「中國風歌詞」論「周杰倫現象」〉,2007年文化研究
研討會與會論文,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陸山花、方磊:〈論方文山的歌詞藝術〉,《麗水學院學報》第32卷6期,頁46–50。
陳滿銘〈論篇章辭章學〉,《國文學報》第 35 期,2004 年 6 月,頁 41。
廖俊逞:〈方文山 舞台,另一種人生風景〉,《PAR 表演藝術雜誌》第189期,頁122-123。
三、學位論文
林哲平:〈中國風歌詞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年。
朱庭慧:〈中國風歌曲融入華語文教學之成效探討:以方文山作詞、周杰倫演唱之歌
曲為範圍〉,國立屏東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17年。
江亭誼:〈華語流行歌曲中國風現象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
教學碩士論文,2009 年。
李淑燕:〈朱少麟長篇小說意象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11 年。
吳琇梅:〈方文山創作歌詞之音韻風格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碩士論文,2014
年。
周佳妮:〈方文山歌詞修辭現象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論文,
2012 年。
俞孟昀:〈中國風流行音樂文本敘事與批判話語分析─—以周杰倫為例〉,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黃寁婷:〈臺灣華語流行歌詞「中國風」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
所碩士論文,2013 年。
黃柏維:〈「中國風」流行音樂之幻想主題分析:以周杰倫個人專輯為例〉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年。
黃香惠:〈蓉子詩花意象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 年。
翁佳佑:〈余光中及其詩的意象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 年。
莊紀瑄:〈臺灣言情小說封面風格應用於方文山歌詞插畫創作之研究〉,國立台東大
學美術產業碩士學位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3 年。
張惠雯:〈方文山歌詞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碩士,2011 年。
劉永筑:〈國風南渡——臺灣戰後「中國風」歌曲之研究 ( 1945-1960 )〉,國立成
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詹珮甄:〈「周杰倫」現象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羅春菊:〈余光中《蓮的聯想》中國典故意象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
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8 年。
鍾墉:〈聽見「中國風」──華語流行音樂之論述分析 2000-2010〉,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謝櫻子:〈方文山華語詞作主題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
2010 年。
四、報章雜誌
丁舟洋:〈方文山:流行音樂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底蘊〉,《每日經濟新聞》,2018
年4月25日。
李翠卿:〈方文山:閱讀幫我一圓人生夢〉,《親子天下雜誌》,2009年,第21期,
頁22。
李蓓潔:〈方文山:閱讀決定視野高度〉,《親子天下雜誌》,2015年,第9期,頁
57-58。
吳垠慧、朱建陵:〈《富春山居圖》今在故宮合璧〉,《中國時報》,2011年6月1
日。
張小剛:〈敦煌石窟考古回顧與展望〉,《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12月13日。
陳宛茜,〈方文山專訪──方:寫詞像寫電影腳本〉,《聯合報》,2008年8月7日。
曾煥富:〈嘻哈起源 人們忘記的事〉,《喀報》,2016年3月13日。
蒲波:〈方文山談《青花瓷》創作:漢字影響創作想像空間〉,《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0年10月12日。
劉英敏:〈青花藍〉,《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年2月25日。
戴吉坤:〈無字碑:道是無言卻有言〉,《陝西日報》,2019年12月24日。
揚•阿斯曼:〈「文化記憶」理論的形成和建構〉,《光明日報》,2016年3月26日。
五、媒體資源
方文山(2011 年 8 月 2 日)。方文山臉書。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FangWenShan/photos/
淘漉音樂(2017年 12月 31日)。【每日頭條】網站:〈在這些歌中,我們找到了俠義
江湖〉。網址:https://read01.com/zh-tw/Ny6PO5E.html#.YDLgaugzY2w
秦綾謙(2012 年 06 月 17 日)。【TVBS 新聞】網站:〈當掌聲響起:周杰倫+方文
山,工筆精雕王牌組合〉。網址:https://news.tvbs.com.tw/local/21428
蕭博陽(2013 年 10 月 15 日)。【新聞群組】網站:〈首執導演筒 方文山新作唯美〉。網址:http://cnavideo.cna.com.tw/Misc/Latest/Video-1/004318700?
v=QDfG5Igq3SDR691kgI4zPg%3D%3D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網站。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