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姚創文 Yao, Chuang-Wen |
|---|---|
| 論文名稱: |
以產品之安全性論專利法之專利審查要件 The Research of Patentability in Patent Acts With Respect to Product Safety |
| 指導教授: |
郭麗珍
Kuo, Li-J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 畢業學年度: | 9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75 |
| 中文關鍵詞: | 可專利性,產品安全性,消費者保護 |
| 外文關鍵詞: | consumer protection, Patentability, Product Safe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8 下載: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專利制度的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科技發明成果產權歸屬的問題,進而通過國家對專利申請的科學審查,給技術商品流通打上了合格的標記,再由專利實施許可契約對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明確約定,使技術能在被規範地導引下進入市場,並通過技術市場的公平競爭,從而保證了科技成果的發明人能夠及時地回收資金,並開始新一輪的開發。這樣一種良性的經濟循環機制,無疑有利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與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所謂產品責任就是指,出賣人因所生產、出售或分配的產品有缺陷(設計或生產上出現的錯誤、產品不符合安全標準或沒有提供適當的警告標籤及說明書等),導致使用或操作該產品的第三者受到人身傷害或財物損失所負的法律責任,以產品具安全或衛生上之危險為責任之前提。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中所稱安全或衛生上之危險係指商品於其流通進入市場或服務於其提供時,未具通常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而言。然而,所謂「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多數學者認為,亦係以「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作為判斷標準。
最早的專利法距今已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亦即各國實施專利制度的時間,最早者已有三百年以上,甚至最晚實施者亦有百餘年之久。但是,消費者保護意識的抬頭與消費者保護法案的制定,卻是近百餘年的事,明顯地消費者保護的制度比專利制度晚了約一、兩百年以上,也就是說,在消費者保護法被制定實施以前,專利制度或是專利法早已在運作,這些早期在沒有消費者意識考量下之專利制度或專利法,隱含著若干牴觸消費者保護概念之缺失。
本文作者從事專利審查之經驗中,從實務運作上發現專利審查過程太過於注重技術的創新性,因而忽略了專利產品的功能安全性,在專利機構中產品的功能安全性並未受到重視性的審查,因此有可能發生ㄧ種情況,即一個完全符合專利要件的新技術產品,卻可能有安全上的問題未被察覺。
在專利審查的過程中,依據現行專利法的規定,只要專利客體符合1.產業利用性(可實現性)2.新穎性3.進步性三條件,且無不予專利情事(違反公序良俗等),依法均需賦予同意專利申請。
另一方面,申請發明專利的產品與已經市場化的產品,兩者本質上有些不同,在產品安全檢驗的實務做法上,現行是以訂定國家標準做為對產品安全檢驗的準據,但是對一個發明專利產品而言,有可能在安全法規上並無標準可用,例如,「當愛迪生發明電燈時,依當時科技水準有何標準可對其檢驗?」
對於一個通過專利審查之新產品,專利法及專利審查機構在未對其『安全性』,或『潛在健康危害性』作任何的審核,現行專利法(世界各國皆然)就賦予專利的審查內容有嚴重之法律漏洞,也就是說,只要其技術上的創新條件符合,國家便依法審核通過其專利案。若該產品挾著國家專利名號上市銷售,而使用後對消費者造成生命財產上明顯(或潛在長期)的侵權行為時,消費者可否要求國家連帶負擔損害賠償責任?
另ㄧ專利法疏漏之處為,當專利是「方法發明」而非「物之發明」時,更無現行法律可予以作安全性審核,以上應當是專利法之法令本身規範不足或有漏洞所致,本論文將對此一問題作相關探討與研究。
ABSTRACT
The Patent Act has over 300 years of history. That is to say, it is more than 300 years since the earliest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ent system anywhere in the world. Even the most recent system is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ol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s/laws however, have only been passed in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Obviously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s were later than the patent acts by approximately for two hundred years. It has now been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conflicts between the early patent Act and the recent consumer protection concepts.
Too much attention could be paid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the current patentability requirements, thus neglecting the fact that the patented product may have safety problems for the consumers. Under the current Patent Acts of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 patent can be awarded if the application corresponds to the criteria of novelty, non-obviousness, utility and disclosure. A patent could completely conform to these requirements but have safety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 discussion focuses on why safety should be added into the patentability requirements.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依姓氏比畫排序)
1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1992年9月,第13版。
2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1992年9月,第11版。
3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1992年9月,第10版。
4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六冊,1992年9月,第6版。
5 王澤鑑,商品製造人責任與消費者之保護,正中書局,1979年10月。
6 吉藤幸朔著,宋永林、魏啟學譯,1990年,專利法概論,初版,北京,專利文獻出版社。
7 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增訂版),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9月,增訂版第一刷。
8 何連國,專利法新論,三民書局,1992年。
9 黃文儀,申請專利範圍的解釋與專利侵害判斷,三民書局,1994年2 月。
10 李伸一,消費者保護法論,凱崙出版社,民國84年4月,初版。
11 李茂堂,專利法實務,民國88年5月。
12 林益山,消費者保護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8年10月,第二版一刷。
13 林益山,商品責任及保險與消費者保護,六國出版社,民國77年1月。
14 林誠二,民法理論與問題研究,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7月,初版。
15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輔仁大學法學叢書(4),元照出版社,2003年9月,初版。
16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民國89年9月,新訂一版一刷。
17 城仲模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憲法體制與法制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三民書局,1998年初版。
18 姜炳俊、姜志俊、馮震宇及謝穎青合著,消費者保護法解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二版一刷。
19 姚志明,債務不履行-不完全給付之研究,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12月,修訂版。
20 姚志明,誠信原則與附隨義務之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一刷。
21 范建得,消費者保護法-基礎理論,漢興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8年。
22 孫森焱,新版民法債編總論(下冊),自版,民國89年8月,修訂版。
23 郭麗珍,產品瑕疵與製造人行為之研究-客觀典型之產品瑕疵概念與產品安全注意義務,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6月。
24 郭麗珍,瑕疵損害、瑕疵結果損害與繼續侵蝕性損害-契約法與侵權行為法鄰接範圍之釐清與責任基礎之探討,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5月,初版。
25 郭麗珍,論製造人之產品召回與警告責任,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元照出版公司,民國89年10月。
26 陳文吟,我國專利制度之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4年11月。
27 陳哲宏、陳逸南、謝銘洋、徐宏昇四人合著,專利法解讀,月旦出版社,1997年。
28 最高法院民刑事判例全文彙編(共三冊),最高法院法律叢書編輯委員會, 民國70年。
29 曾陳明汝著,「商標專利法選論」,台大法學叢書,三民書局,民國72年9月,增訂版。
30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第二版一刷。
31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993年7月,增訂三版。
32 黃茂榮,買賣法,植根法學叢書編輯室,2002年5月,增訂第五版。
33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書局,民國84年10月。
34 楊淑文,新型契約與消費者保護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四十五),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8月。
3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發明專利審查基準,2004年11月。
36 詹森林、馮震宇、林明珠,消費者保護叢書之二-消費者保護法問答資料,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印,1995年2月。
37 詹森林、馮震宇、林明珠合著,認識消費者保護法,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印,民國84年2月。
38 趙文伋、徐立、朱曦合譯,德國民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1年2月,初版一刷。
39 劉宗榮,定型化契約論文專輯,三民書局,民國82年9月再版。
40 劉春堂,民法債編通則(一)契約法總論,三民書局有限公司,民國90年9月,初版第一刷。
41 劉春堂,消費者保護法要義,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印,民國84年11月。
42 劉春堂編,外國消費者保護法第三、四、五、七、九輯,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
43 蔡坤財、謝銘洋等五人合著,智慧財產權入門,月旦出版公司,1998年11月。
44 蔡明誠,發明專利法,作者自刊,2000年3月,三版。
45 蔡明誠,發明專利法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998年。
46 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上冊),三民書局,民國81年10月,第15版。
47 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民國79年9月,第13版。
48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制度與實務,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二、學位論文(依姓氏比畫排序)
1 王秀鳳,論定型化契約之免責條款,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2 何靜宜,瑕疵產品製造人之刑事責任,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0年7月。
3 吳秉叡,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研究-與債權人其他請求權或撤銷權之競合關係,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4 吳錦墀,契約解除之損害賠償-以民法第二六○條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5 周美雲,商品責任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
6 林志輝,消費契約之安全確保與公平維護-以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7月。
7 林映彤,耐久財產品之最適品質保證,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8 林菊芳,「論無過失責任與責任保險」,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7年6月。
9 施柏宏,論消費者保護法之商品無過失責任-以第七條之解釋適用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10 洪勝利,「高科技產業實施全面品質管理與提昇競爭力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1999年。
11 高富月,發明專利之首要要件-新穎性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12 高瑞錚,發明專利法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論文,民國57年6月。
13 張正雄,網路購物契約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14 張明智,方式規定之突破-以誠實信用原則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15 莊修文,「責任保險之研究」,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5年6月。
16 許志勇,物之瑕疵擔保之研究-以1980年聯合國國際商品買賣契約公約為主,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17 郭家駿,商品品質保證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18 黃光宇,「國內製造業推動ISO 9000與ISO 14000之現況研究」,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4年12月。
19 劉春堂,締約上過失之研究,台大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2年5月。
20 劉懷先,從比較法之觀點論我國消保法上無過失責任相關規定之法律理論,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7月。
21 蔡江泉,定型化契約條款之行政規制-以汽車買賣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22 蔡婉裕,中美發明專利要件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12月。
23 蔡陸弟,消費者保護法中「產品瑕疵」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24 鄧朝貴,「 提昇高科技公生產力之研究」,交通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
25 羅美秀,定型化契約之研究-以消費者契約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7月。
26 羅清安,「責任保險契約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4年5月。
三、中文期刊(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王千維,德國民法債編修正有關消滅時效制度之變動,月旦法學教室,第8期,2003年6月,第109-123頁。
2 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一) – 特殊侵權行為的類型構成及規範體系,台灣本土法學,第58期,民國93年5月,第41-50頁。
3 朱柏松,民法定型化契約規範之適用與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第52頁。
4 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製造人責任規定之適用與解釋(下),民國 84 年 6 月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4卷2期,457-494頁。
5 汪華斌,企業我不斷自完善品質管理體系的途徑研究,品質月刊,第39卷6期,頁66-69。
6 周業進,淺談專利與審查實務,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第65期,民國87年8月,頁58-66。
7 林建基,全面品質思維的進化,管理雜誌,第319期, 2002年1月,頁86-90。
8 林益山,論商品製造人責任與保險之關係,軍法專刊,第41卷11期,民國84年11月,頁7-18。
9 邱圭介,由專利審查基準看用途發明,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第58期,民國87年1月,頁57-62。
10 姚志明,民法債務不履行之新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9期,2003年8月,頁86-99。
11 姚志明,民法債編修正後對債務不履行規定變動部分問題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55期,1999年12月,頁40。
12 姚志明,德國民法債編修正介紹-一般給付障礙與買賣契約,月旦法學教室,第8期,2003年6月,第 95-108 頁。
13 胡大武,房屋預售格式條款的法律思考,法律評論第68卷第4-6期合刊,民國91年6月,頁37-44。
14 孫森焱,論不完全給付,法官協會雜誌,第2卷第1期,民國89年6月,頁1-23。
15 宿文堂,評我國專利法中新型專利的進步性要件,法令月刊,第48卷,第12期,頁18-25。
16 陳自強,法律行為、法律性質與民法債編修正(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期,2000年1月,第1頁。
17 陳忠五,2003年消費者保護法商品或服務責任修正評論-消費者保護的「進步」或「退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0期,2003年9月,頁24-69。
18 陳昭華,受雇人發明專利權之歸屬及競業條款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87期,民國91年8月,頁 30。
19 陳洸岳譯,加賀山茂著,日本「債務不履行」的新開展-以債務不履行之解除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99期,2003年8月,第 57-64 頁。
20 陳聰富,契約自由與定型化契約的管制,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2002年12月,頁51。
21 曾品傑,論消費者保護法上定型化契約規定對於非消費關係之適用(上)-最高法院四則相關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3期,2003年12月,第218 頁以下。
22 黃文儀,發明與新型專利要件之審查,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第19卷,民國83年10月,頁56-84。
23 黃立,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之商品與服務責任(一),月旦法學教室,第八期,2003年6月,第 68-78 頁。
24 黃立,論產品責任,政大法學評論,第43期,民國80年6月,第 173 頁。
25 黃立,我國消費者保護法的商品與服務責任(二),月旦法學教室,第10 期,民國92年7月,第75-88頁。
26 黃立,剖析債編新條文的損害賠償方法,月旦法學雜誌,第61期,民國 89年6月,頁87。
27 黃茂榮,民法債編部分修正條文要論(債各部分),植根雜誌,第16卷第1期,民國89年1月,頁1。
28 黃茂榮,積極侵害債權,植根雜誌,第18卷第5期,民國91年5月,頁1。
29 黃茂榮,品質保證不免除檢查通知義務,法商顧問第 1 卷 2 期,民國69年2月,頁82 。
30 黃銘傑,日本產品責任法簡介-兼論我國產品責任法制之運用與修正方向,法政學報,第八期,1997年8月,頁1。
31 黃賢福,契約自由衰落之前,法令月刊第54卷第4期,2003年4月,第 68-75 頁。
32 詹森林,不完全給付-最高法院決議與判決之發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4期,2002年5月,頁23。
33 詹森林,消費者權利之保護學術研討會導言,台大法學論叢,第 27 卷 4 期,民國87年7月,頁 1。
34 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之定型化契約最新實務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2002年12月,頁28。
35 趙子榮,物之瑕疵擔保、不完全給付與同時履行抗辯間之競合-幾則最高法院判決與最高法院77 年4月19日民事庭判決,法官協會雜誌第1卷第1期,民國88年6月,頁237。
36 劉春堂,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事業,保險專刊 第 38 卷,民國 83 年 12 月,頁 27-37。
37 蔡晶瑩,從德國民法債務不履行之修正看給付不能規定的轉變,中原財經法學,第9期,民國91年12月,頁113-144。
38 蕭忠仁,論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擔保競合-以「檢查通知義務」、「除斥期間」之遵守為中心,法學叢刊第41卷3期,民國85年7月,頁40-59。
39 戴志傑,論消費者保護法之定型化契約-以保證契約為中心,法律評論第68卷7-9期合刊,民國91年9月,頁43-51。
三、外國文獻(依字母排序)
1 A.Sanuel Oddi, Beyond Obviousness: Invention Protec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38 Am. U.L.Rev. 2002.
2 Arthur R. Miller & Michael H. Davi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 1990.
3 C. Glenn Walters, Consumer Behavior : Theory and Practice, Revised Edition Irwin. Inc. 1974.
4 C. H. Greenstreet, History of Patent System, Edited by F. Liebesny, Mainly on Patents, The use of Industrial and its literature, London, Butterworths, 1972.
5 CJA Consultants Ltd,Patent Litigation Insurance -- a study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on possible insurance schemes against patent litigation risks,Jan. 2003.
6 David E. Wigley,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Non-obviousness of the Novel Invention: From a Flash of Genius to the Trilogy, Arizona Law Review, 42 Ariz. L. Rev. 2000.
7 Donald S. Chisum, Michael A. Jacobs, Understan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1992.
8 Donald S. Chisum, "Patents", Mathew Bender & Company, 1991.
9 E. Penrose, The Econo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System, 1973.
10 E. Penrose, The Econo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System, 1973。
11 Fred H. Rhodes, Elements of Patent Law, Vail-Ballou Press, Inc., 1949.
12 Irving Kayton, Patent Practice, 6th ed., 1998.
13 James J. White and Robert S. Summer, Uniform Commercial Code(Volume 1,Chapters 1-18),Third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1988.
14 Jennifer Chung, Does Simultaneous Research Make an Imvention Obvious, Albany Law Journal of Science & Technology, 11 Alb. L.J. Sci, & Tech.
15 Kathleen N. McKereghan, The Non-obviousness of Inventions: In Search of A Functional Standard, Washington Law Review, 1991.
16 Kirk M. Hartung, "Prior Art": The Undefined Key to Section 103 of the 1952 Patent 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view Vol. 16, 1984.
17 Kitch, Graham v. John Deere Co.:"New Standards for Patents," 1966 Sup. Ct. Rev. 366(1966).
18 Mandy Haberman and Roland Hill, Patent Enforcement for SMEs and Lone Inventors - A System Failure, 18.Nov. 2003
19 Mark E. Roszkowski, Business Laws(Principles,Cases,and Policy),Fifth Edition,Prentice Hall Co.,2002.
20 Mehr Robert I. & Emerson Cammack,Principles of Insurance,1980。
21 Mette Gortz & Merete Konnerup, Welfare Effects of a Patent Insurance -Microeconomic Evaluation and 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June 2001
22 Peter D. Rosenberg, Patent Law Fundamentals, Second Edition, U.S, West Group, Volume Two,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