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建宏
Chen, Chien-Hung
論文名稱: 消費者對於非接觸式電子票證使用意願之研究 -以台北悠遊卡為例
The study of consumers’ use intention on contactless smartcard –the case of Taipei EasyCard.
指導教授: 魏健宏
Wei, Chien-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交通管理科學系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行銷研究非接觸式結構方程模式電子票證使用意願
外文關鍵詞: electronic ticket, use intention, Contactless smartcar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相關次數: 點閱:117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非接觸式電子票證(智慧卡)係新一代的大眾運輸票證,除了滿足使用者最大之便利性外,更可提升大眾運輸乘客之搭載率。使用上有安全性高、具儲值性、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可以預期的是,因非接觸式智慧卡的優異性,將大為提升持卡人對相關應用系統的滿意度與接受度。由於推廣初期硬體普及性較低的原因,台北悠遊卡之持有率仍不理想,國外案例亦顯示民眾使用意願往往有一段相當長的導入期。如何縮短此導入期,強化民眾之使用意願,提昇系統績效乃為重要之課題。
      本研究主要在於探討消費者對非接觸式電子票證之使用意願,藉由國內外的文獻整理歸納、訪談各業者的經驗,了解業者角色接收到消費者反應的事項,成為本研究構面骨幹。研究架構分「產品性能」、「行銷客服」、「基礎硬體」、「功能價值」四大決策目標構面,檢驗四大構面對使用意願是否有正向因果關係影響.。
      本研究問卷發放300份,調查地點選定在火車站、大眾運輸據點(捷運站、公車站牌),有效問卷數為194份,有效回收率約為65%。經過信度分析檢驗、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以及相關統計分析後,得知非接觸式電子票證使用意願之影響因素並提出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重要性與滿意度交叉分析,可將票證公司所提供服務或技術分為優先保持、優先改善、次要改善、過度重視等類別,進而採取適當之對應做法。集群分析結果顯示在重要性因素可分成3個集群,各別是集群1為「各因素皆不重視」、集群2為「各因素皆較重視」,集群3對於票卡外觀及多元應用兩項因素特別重視,因此命名為「追求新潮型」,業者可依照集群特性進行推廣策略的研擬。
      SEM模式結果顯示「產品性能」、「行銷客服」、「功能價值」對使用意願皆有正向因果關係,表示在此等構面要素的滿意度提升,可正向提升消費者之使用意願。此結果能給台北悠遊卡公司對於目前所提供服務或技術作一檢視,以便了解民眾期望服務與真實感受之差距,亦可為後進票證如台中、基隆系統作為票證推廣策略之參考。

      The contactless smartcard is a new ticketing medium used in public transport. Besides satisfying the consumers’ convience, it could promote the rate of u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refore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use intention. Data for this study was collec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300 consumers at public transport locations in Taipei, 194 vail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65%.
      By the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nine determinants are correctness, ticket appearance, cost, security, generality, consumers service, advertisement, diversification, and service coverag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consumer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all-importance oriented, all-non importance oriented, and pursuing newfangled oriented.
      The Structual Equation Model (SEM)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Product Performance, Infrastructure, Marketing, and Function Values on consumers’ use inten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roduct Performance, Marketing and Function Values influenced the use intention directly. Finally,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to the EasyCard company, subsequent studies and future ticket systems, to prevent the same mistatkes from happening again.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3 1.3研究對象與範圍 4 1.4研究假設與限制 5 1.5研究程序 5 第二章 非接觸式電子票證介紹 7 2.1非接觸式智慧卡之使用特性 7 2.2國外非接觸式智慧卡系統發展現況 9 2.3國內非接觸式智慧卡系統發展現況 14 第三章 文獻回顧 18 3.1 消費者行為理論 18 3.1.1 消費者決策 18 3.1.2 滿意度定義 21 3.2 影響使用意願之因素 23 3.2.1 主要參考文獻 23 3.2.2 次要參考文獻 30 3.3 方法論回顧 33 3.3.1結構方程模式概說 33 3.3.2結構方程模式使用特性 36 3.3.3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流程 38 第四章 研究方法 39 4.1 研究架構及假設 39 4.1.1 研究架構 39 4.1.2 研究假設 40 4.2 各構面變數之操作定義 41 4.2.1 產品性能構面定義 41 4.2.2 基礎建設構面定義 42 4.2.3 行銷客服構面定義 42 4.2.4 功能價值構面定義 43 4.3 問卷設計 45 4.3.1問卷尺度衡量 45 4.3.2構面問項、問句設計說明 46 4.3.3 問卷填寫內容、採用問法 47 4.4 問卷調查 55 4.4.1抽樣方式 55 4.4.2調查方法 55 4.5 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 56 4.5.1 敘述性統計分析 56 4.5.2 重要性-滿意度分析 56 4.5.3 因素分析 56 4.5.4 信效度分析 57 4.5.5 集群分析 58 4.5.6 區別分析 59 4.5.7 變異數分析 60 4.5.8 結構方程模式 60 第五章 資料分析 62 5.1 基本敘述統計 63 5.1.1 受訪者基本敘述統計分析 63 5.1.2 影響使用因素之重要性認知 66 5.1.3 影響使用因素之滿意度感受 70 5.1.4 使用意願之基本敘述統計分析 72 5.2 使用非接觸式電子票證影響因素之重要性-滿意度分析 73 5.2.1 產品性能構面之重要性-滿意度分析 73 5.2.2 基礎硬體構面之重要性-滿意度分析 75 5.2.3 行銷客服構面之重要性-滿意度分析 76 5.2.4 功能價值構面之重要性-滿意度分析 77 5.3 影響使用因素重要性之差異性分析 78 5.3.1 因素分析 78 5.3.2 信度分析 82 5.3.3 集群分析 83 5.3.4 區別分析 87 5.3.5 ANOVA分析 88 5.3.6 差異性分析小結 89 第六章 非接觸式電子票證影響因素與使用意願分析 91 6.1 SEM信效度分析 91 6.2 SEM模式建立 93 6.3 SEM模式分析 103 6.3.1各影響構面對於使用意願的關係 103 6.3.2各影響構面與問項的關係 105 6.3.3模式分析之小結 107 6.4與其他 研究結果之比較 10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10 7.1 結論 110 7.1.1 使用意願之滿意度及重要性分析 110 7.1.2 不同集群重視程度的差異(驗證 H5) 112 7.1.3 產品性能、行銷客服、功能價值與使用意願有因果關係113 7.2 建議 115 7.2.1 對票證公司的建議 115 7.2.2 對後進票證系統的建議 115 7.2.3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17 中文文獻 117 英文文獻 118 附錄一 正 式問卷 I 附錄二 豫立公司訪談紀錄 V 附錄三 台北悠遊卡公司訪談紀錄 VII

    中文文獻
    1. 丁介棡,高雄港電子商務市場區隔與服務滿意度之研
    究,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
    月。
    2. 王啟彬,「如何使用無接點IC卡於捷運系統」,現代
    營建,第201期,民國85年9月。
    3. 方正榮,高雄港發展國際物流中心競爭優勢之研究-從
    資源基礎理論觀點,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
    理科學所,民國91年6月。
    4. 交通部科技顧問室、中華電信研究所,電子票證系統
    多功能卡片規劃書(第一版),民國88年9月。
    5. 阮智立,行動通訊服務業者促銷活動對購買意願、購
    後使用行為及再購買意願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成
    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所,民國92年6月。
    6. 吳穎飛,「IC智慧卡發展前景」,台研兩岸產業與投
    資,第38-43頁,民國88年。
    7. 林麗珠,應用智慧卡整合台北都會區公車與大眾捷運
    系統票證整合之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交通運輸
    研究所,民國86年6月。
    8. 洪浩凱,台北悠遊卡使用者對於台北大眾捷運公司顧
    客忠誠度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
    管理研究所,民國90年6月。
    9. 邱皓政,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
    雙葉書廊有限公 司,民國92年9月。
    10. 陳李逸,定期航商電子商務市場區隔與使用意願之研
    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所,民國
    90年6月。
    11. 陳順宇,多變量分析,華泰書局,民國92年。
    12. 夏明橋,「香港非接觸智慧卡(CSC)的成功案例-八達
    通專案」,都市交通季刊,第十四卷,第三期,第61-
    67頁,民國88年9月。
    13. 周聰明,「電子商務環境的IC卡安全性探討」,電腦
    科技,第49期,第58-62頁,民國87年4月。
    14. 周逸衡譯,服務業行銷,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
    國88年。
    15. 張醒亞,航空運輸業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購買意
    願因果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技術學院企
    業管理科技研究所,民國84年。
    16. 張淑娟,「新加坡大眾運輸票證與非接觸式IC卡計
    畫」,都市交通季刊,第十五卷,第一期,第58-63
    頁,民國89年3月。
    17. 黃崇焜,「智慧卡在大眾運輸票證整合之應用趨
    勢」,資訊與電腦,第114-116頁,民國85年10月。
    18. 曾柏興,企業購買選擇行為與使用意願之研究-以網路
    電話閘道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
    科學所,民91年6月。
    19. 彭懋芝,「智慧卡應用系統之安全性探討」,電腦與
    通訊,第64期,第54-62頁,民國86年11月。
    20. 楊清喬,廠商在自由貿易港區內投資之影響因素研
    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所,民國
    92年6月。
    21. 賴明德,IC智慧卡(Smart Card)在大眾運輸系統的應
    用,高雄捷運工程技術研討會,民國91年7月。
    22. 豫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台灣大眾運輸智慧卡電子
    票證系統整合與實施報告,民國92年3月。
    23. 藍武王等,南韓釜山市HANARO非接觸式IC智慧卡之實
    施概況,都市交通季刊,第十四卷,第二期,第47-53
    頁,民國88年6月。
    24. 盧紹祖,「淺談IC卡市場潛力及技術發展概況」,電
    工資訊,第56-58頁,民國89年10月。
    25. Kolter, P.,方世榮譯,行銷管理學,台灣東華書局股
    份有限公司,民國89年。
    26. Peter, P. J.& Olson, C. J.,賴其勛譯,消費者行
    為,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9年2
    月。

    英文文獻
    1.Ampelas, A., “Toward a Urban Pass Contactless
    Smartcard for ticketing,electronic money and city
    services, ” ITS World Congress (CD-ROM), 2000.
    2.Breckler, S. J., “Applications of convariance
    structure modeling in psychology: Cause for
    concern,” Psychological Bulltion, Vol.107,
    pp.260-273, 1990.
    3.Cardozo, R. N.,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2, pp.244-249,
    1965.
    4.Donavan, D. T. & Hocutt, M. A., “Customer
    evaluation of service employee’s customer
    orientation: extention and application,” Journal
    of Quality Management, pp293-306, 2001.
    5.Hachiga, A., “The Development Tri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Ticketing
    In Japan,” ITS World Congress (CD-ROM), 2000.
    6.Foxall, G. R., “The behavior analysis of
    consumer choice: A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pp581-588, 2003.
    7.Garver, M. S. & Mentzer, J. T., “Logistics
    research method: Employ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test for construct validity,”Jounal
    of Bussiness Logistics, Vol.20, No.1, 1999.
    8.Foxall, G. R., “The behavior analysis of
    consumer choic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ou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pp.581-588,
    2003.
    9.Hachiga, A., “The Development,Trial And
    Implement of Electronic Ticketing In Japan,” ITS
    World Congress (CD-ROM), 1999.
    10.Hackl, P. & Westlund, H.A.,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for customer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Vol.11, 2000.
    11.Mitchell, V. W. & Greatorex, M.,“Risk
    Perception and Reduction in the Purchase of
    Comsumer Services,”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pp.179-200, 1993.
    12.Martilla, J. A & James, J. C.,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Journal of
    Marketing, pp.77-79,1977.
    13.Jöreskog, K.G., & Goldberger, A. S., “Estimation of a model with multiple indicators
    and multiple causes of a single latent variabl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Vol.70, pp.631-639,
    1975.

    14.Kwaku, A. G.,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Market Orientation on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A Contingency Approach,”J PROD
    INNOV MANAG, pp.275-293, December 1995.
    15.Najman, G., “Contactless fare payments in
    public transport: what to know about new
    trends,”ITS World Congress (CD-ROM), 2002.
    16.Oliver, R. L., “What is Customer atisfaction,”
    Wharton Magazine, Vol. 5, pp. 36-41, 1981.
    17.Olié, J. L., “Contactless Fare Payments Systems
    For Large Multimodal Transport Networks,” ITS
    World Congress (CD-ROM), 2003.
    18.Ostorm, A. & Iacobuci, D., “Consumer Trade-Off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rv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9, No. 14, pp. 17-28, Jan 1995.
    19.Peter, P.J. & Olson, C.J., Consumerbehavior and
    Marketing Strategy 5thed, McGraw-Hill, 2000.
    20.Rick, H. 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ncept, Issues, and Application.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1995.
    21.Skadsheim, A., “Takinf Tolling One Step
    Further,” ITS World Congress(CD-ROM), 2000.
    22.Sweeney, J. C., Soutar, G. N., and Johnson,
    L.W., “Retail Service Quality and
    Percevied Vaule: A comparison of Two Model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
    Vol.4, No.1, pp.39-48, 1997.
    23.Tan, K. C., “A strucutural Equation Model of
    New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Vol.32, No.2,
    pp.195-226, Spring 2001.
    24.Woodruff et al, “Model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Processes Using Experience-Based N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pp296-304, August 1983.
    25.Yi, Y.,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In V. A. Zeithaml (Ed.), Review of
    markting.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ssociation,
    1990.
    26.Zeithaml, V. A., Berry, L.L., and Parasurament,
    A.,“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
    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60, NO.2,
    pp.31-46. 1996.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4-07-12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