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承達
Jiang, Cheng-Da
論文名稱: 翻轉的暮景-長照空間的影像度量
SCREEN -Nursing Home Cinemetrics Transcript
指導教授: 薛丞倫
Hsueh, Cheng-Lu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7
中文關鍵詞: 影像度量養護機構設計⽅法感知 影像影片繪圖
外文關鍵詞: Cinemetrics, nursing home, design methodology, Perception-image, film, drawing
相關次數: 點閱:111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主要透過影像來探討⻑照機構環境,以“影像“作為⼯具,去紀錄、度量那些無法數字化的事物以及感知那些平常容易忽略的部分。
    透過⻑照機構環境相關論文整理,發現傳統⻑照機構環境的評鑑⼤部分將焦點放在那些“看的⾒”的部分,忽略了那些“看不⾒”的部分,⽽那些⾁眼所看不⾒的卻更貼近精神層⾯,更加感性,無法直接透過數字尺度去度量,因此希望透過更靈活且貼近真實狀態的⽅式去補⾜機構空間依賴傳統評估量表的機械式設計所⽋缺的⾯向。

    影像度量(Cinemetrics)可以透過不同的視⾓幫助設計者發現並分析空間中的物體、活動、氛圍以及那些無法通過文本或照片體驗的抽象事物,並可以利⽤影像⼯具與不同的使⽤者互動,甚⾄是透過機構
    中⻑者的⾓度拍攝,更貼近⻑照環境中的⽣活狀態以及⻑者,並藉由事件影像去閱讀每個片段中所呈現的訊息,將其轉化為⼀連串的影像度量圖⾯後,進⼀步的延伸為⻑照空間的設計⽅法,讓機構空間的設計能貼近真實的使⽤狀態以及更契合⻑者於機構⽣活中的的老化經驗與感受。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volve Cinemetrics tools in the nursing home design attentive to intangible aspects, such as feeling and belonging, which can’t be measured by conventionalevaluation tools. By film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elder's daily routine in a nursing home, detailed perceptions and relationships can be captured. This practice also includes letting
    the elders filming by themselves to acquire the subjective sight of the elders and create better interactions.

    After filming, Cinemetrics exercises begin with editing, transcript developing, drawing and design to create a new methodology for better evaluating and designing the nursing home.

    CHAPTER 1 緒論 1-1 緣起/01 1-2 動機/02 1-3 台灣⻑照現況與研究機構選擇/03 1-4 ⽬的/05 1-5 ⽅法與架構/06 CHAPTER 2 影像與⻑照 2-1 台灣的⻑照/08 2-1.1 機構環境的空間感知/08 2-1.2 機構環境空間品質評估/09 2-2 影像度量/13 2-2.1 影像與⼈的關係/13 2-2.2 感知影像(Perception- Image)/14 2-2.3 影像蒙太奇/15 2-3 ⼩結/15 CHAPTER 3 基地與照護空間介紹 3-1 基地概述/16 3-2 機構空間條件及現況簡述/21 3-2.1硬體空間/21 3-2.2機構⼈員配置/23 3-2.3機構活動/23 3-3 基地拍攝/24 CHAPTER 4 影像操作 4-1 影像操作/25 4-2 影像關係腳本/27 4-2.1銀幕與意識投射/29 4-3 機構⽇常作息的感知流變/30 4-4 影像度量繪製/34 4-4.1運鏡圖/35 4-4.2分鏡圖/44 4-4.3蒙太奇意象拼貼/50 4-5 感知影像的流變/60 CHAPTER 5 設計 5-1 影像關係與設計/66 5-2 影像與設計/67 5-2.1影像關係轉化為空間⼿法/67 5-2.2空間呈現/70 5-2.3空間中的景-- SCREEN/85 5-3 影像設計回應傳統機構量表的檢討/91 CHAPTER 6 結論 6-1 結語/96 6-1.1從影像到空間設計/97 6-1.2影像對於⻑照所扮演的⾓⾊/98 6-2 檢討/98 6-2.1拍攝對象的延伸/98 6-2.2使⽤後評估/空間設計⽅法/98 6-2.3影像與傳統問卷的對照/99 6-2.4以⻑者本⾝的⾓度影像觀察/99 6-2.5繪圖⽅式/99 6-3 延伸思考/100 6-3.1影像技術與未來⻑照的可能性/100 6-3.2機構空間的轉型/101 參考文獻 /102 附錄1- 機構環境評估量表簡述/104 附錄2- 德勒茲影像符號/106 附錄3- 機構⽇常活動概述/112 附錄4- 感知延伸閱讀/113 附錄5- 設計圖⾯/128 附錄6- 單元與個⼈空間、傢俱/141 附錄7- 可互動的邊界/148 附錄8- 質感/視覺/觸碰/150 附錄9- 設計的改變/155 附錄10-⽇常⾏為模擬/160 附錄11-影像設計操作⽰範/166

    中文文獻
    衛⽣福利部,1993,老⼈安養機構建築規劃設計準則研究
    衛⽣福利部,1999,機構式⻑期照護標準之建立
    李顯杰,1999,當代敘事中空間的建構與意義
    曾思瑜,2001,從PEAP環境評估量表的觀點探討⾼齡者照護機構環境營造成效之研究
    曾思瑜,2002,⾼齡者⻑期照顧機構安養房環境使⽤後評估研究
    楊凱麟,2003,德勒茲「思想-影像」「思想=影像」之條件及問題性,台⼤文史哲學報第五⼗九期
    王伶芳,2006,護理之家⾼齡者⽇常⽣活⾏為與活動領域之研究
    李世代,2006,機構式⻑期照護綜論,台灣老年醫學雜誌,第⼀卷第4期
    邱⼦寧,2006,電影敘事中空間的建構與意義
    危芷芬,2008,環境⼼理學 ( 譯
    林春玲,2010,老⼈養護機構居室空間尺度需求之探討
    曾思瑜,2010,從PEAP環境評估量表的觀點探討⾼齡者照護機構環境營造成效之研究
    趙淑員,2011,⻑期照護機構照護⼈員⼯作知覺、⼯作滿⾜感及其主要影響因⼦ 弘光學報第66期
    顏慶全,2011,不同體能⾼齡者的⽣活空間需求研究
    薛丞倫,2012 ,從徒的起源到影像測量的思考
    德勒茲,2013,電影I : 運動-影像,黃建宏譯
    德勒茲,2013,電影II : 時間-影像,黃建宏譯
    盛樂⼈,2013,⾝體語⾔密碼⼤全
    賴馨慧,2014, ⽣活應⽤⾊彩⼼理學
    尤巧婷,2015,灓 台南中國城的影像度量
    蔡淑瑩,2015,⾼齡失智者空間感知與設計準則
    內政統計通報,2015,⾼齡社會⽩⽪書
    衛⽣署福利部,2016,⻑期照顧⼗年計畫2.0

    周刊 / 雜誌 / 演講 / 其他文章
    吳聖中,2005,全球化趨勢下台灣都市商業接到⾃明性之研究
    劉建志、王為,2012,室內環境品質變化對⼈體⽣理影響
    康健雜誌,2013--失智照護最新趨勢,向兒童借⼒量
    陳念初,2014,台灣需要歸屬感
    傅三芳,2015,⾏為⼼理學
    Gorge Gerini,2015,空間翻轉 X 社區動員:共享之春
    陳恒安,2016,景觀的多重⾝分 科學發展518期

    英文文獻
    Gilles Deleuze , 1983 , Cinema 1 Image-mouvement
    Gilles Deleuze , 1983 , Cinema 2 Image-temps
    Bernard Tschumi , 1994 , The Manhattan Transcripts
    Newman,2005,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Brian McGrath& Jean Gardner, 2008 :
    Cinemetrics : Embodying Architectur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Juhani Pallasmaa , 2016 , :
    Aarchitectural Regionalism : Forest architecture – Landscape, Space and Metaphor.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