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秋馨
Kuo, Chiu-Hsin
論文名稱: 先秦到兩漢之際女性特質的建構與事實
指導教授: 王健文
Wang, Chien-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女性婦女秦漢婦女史兩性關係
相關次數: 點閱:134下載:4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傳統中國對於女性規範與時遷移,而其中從戰國到兩漢時期伴隨著父權制、君主專制政權的發展,是傳統社會對女性倫理規範的初期發展階段。本論文採取較長的觀察時間以觀察由春秋戰國以迄兩漢,對女性規範部分的發展情形,有哪些是被賦予新義而保留下來,有哪些是為因應新環境而建立。
    觀察角度採取兩方面進行,一方面由政權結構的角度出發,觀察宗法制度時期如何透過姓名、婚姻、活動空間、人生責任、教育、服飾、持贄上,規範婦女行為,也關注秦漢父權制、君主專制政權對兩性逐漸發展成立的男尊女卑、夫家為主的社會律令規範的建立。另一方面,觀察政治、經濟變遷中,女子的發展、因應之道。
    封建社會對女性所規範的一些觀念如男女有別、女不與外事、一夫一妻多妾制形成的家庭內婦女階級差異等等,都在日後的家長制中被接收,成為傳統文化中對女性規範的一個特色。而到漢武帝以後可說是傳統中國對傳統女性有規模的進行教化工程另一階段的開始,國家政策以維護“家”之完整為原則,從刑求、已嫁女子從夫流、姦淫罪、提倡貞婦順女觀念、推廣劉向《列女傳》女子形象於民間建立女子形象入手,女子被固定於夫家更形確立。
    女子的因應之道深受時代環境、與家庭的影響,春秋晚期以後社會經濟變動,女性因為對參與家庭生產有積極貢獻,而影響到一般女性地位;到兩漢也有女性開始關注於女性倫理的建構,如班昭、杜泰姬等等,將原屬於男性言論(如《禮記》或劉向《列女傳》)轉化為女性言論,開啟後代女教,但是因為承受的是儒家思想,無形中也接受了父系、女子從人、女子不二醮的觀念。

    none

    目 錄 目錄……………………………………………………………………Ⅰ 表次……………………………………………………………………Ⅲ 圖次……………………………………………………………………Ⅳ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旨趣………………………………………………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5 一、有關上古史料部分……………………………………5 二、有關近人研究成果的討論……………………………6 第三節 研究進程………………………………………………12 第二章 春秋時期的社會體制與女子………………………………14 第一節 宗法制度下的女性規範…………………………… 14 一、名與字、姓與氏—女子的隸屬……………………… 15 二、婚姻……………………………………………………22 三、門裡門外—男女有別…………………………………27 第二節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春秋時期女子自處之道……33 一、對體制的顛覆與突破…………………………………33 二、在體制內的表現………………………………………34 第三節 小結……………………………………………………41 第三章 戰國~秦的女性地位變化—喧囂與統一…………………43 第一節 封建宗法制度轉變為家族制度………………………43 第二節 儒家的論述:父權社會的建構與女子的隔離………46 一、視女子與小人為同類…………………………………46 二、孝道的思想的開展……………………………………48 三、儒家的婦女典範:季敬姜……………………………51 第三節 法家言論中女子地位的建構…………………………55 一、由秦始皇刻石看秦帝國對兩性平等的理想性………55 二、法家理論中對情之控制………………………………57 三、法家農(織)戰理論下的女性地位與機會…………58 四、秦律實施下的女性地位………………………………62 第四節 女為正—戰國~秦之間女子的動向…………………68 一、核心家庭中影響力--小家庭中女子表現……………68 二、婚姻的壓力—媒妁之言、出妻與逃家………………70 三、女子為政………………………………………………74 第五節 小結……………………………………………………79 第四章 兩漢時期的女性地位………………………………………80 第一節 女性特質的言論的鞏固………………………………80 一、從‘順’到‘從’-陽尊陰卑理論的建立…………80 二、「女子不二天」 -國家政策對女性出嫁後從夫觀念的建立………82 三、女教的發展-劉向《列女傳》到班昭《女誡》……89 第二節 理想與事實之間—兩漢女子的風采…………………98 一、女子是小家庭中的經濟支柱之一……………………98 二、女子家庭教育…………………………………………101 三、生命的變奏-婚姻、出妻與守寡……………………103 第三節 小結……………………………………………………114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116 漢代畫像石(一):生活部分……………………………………… 119 漢代畫像石(二):以劉向《列女傳》為文本…………………… 124 附表一:《左傳》女性資料索引…………………………………… 125 附表二:《國語》女性資料索引…………………………………… 128 附表三:《戰國策》女性資料索引………………………………… 130 參考書目………………………………………………………………132

    參考書目
    一、 古代典籍:
    《儀禮鄭注句讀》 張爾岐,台北:學海出版社,1997.6月再版
    《儀禮正義》 胡培翬,江蘇:江蘇古籍出版,1993。
    《春秋左傳注》 楊柏峻,高雄:復文圖書出版公司,1990再版。
    《戰國策》 劉向集錄,台北:里仁書局,1982.1月。
    《國語》 左丘明著,台北:宏業書局印行,1980.9月。
    《論語集釋》 程樹德撰,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10月第4印刷。
    《四書章句集注》 朱熹撰,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5月第5印刷。
    《孟子正義》 焦循撰,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2月第3印刷。
    《荀子集解》 王先謙撰,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1997年10月第4印刷。
    《韓非子集釋》 王先慎注,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10月初版。
    《商君書錐指》 蔣禮鴻撰,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1996年第2印刷。
    《呂氏春秋集釋》 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4月4版。
    《晏子春秋集釋》 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印行,1977。
    《禮記集解》 孫希旦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一版。
    《史記三家注》 司馬遷著,台北:洪氏出版社印行,1974年。
    《漢書》 漢班固撰,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3版。
    《後漢書》 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9月初版。
    《西漢會要》 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81年3月四版。
    《東漢會要》 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81年11月四版。
    《春秋會要》 清姚彥渠撰,北京:中華書局,1998.11月第3次印刷。
    《七國考》 明董說撰,北京:中華書局,1998.11月第2次印刷。
    《華陽國志》 晉常璩撰,劉琳校注,台北:新文風出版公司印行,1988.11月台一版。
    《周禮正義》 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第2次印刷。
    《太平御覽》(卷二、三)
    宋昉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列女傳補注》 王照圓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76年。
    《潛夫論集釋》 胡楚生撰,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11月初版。
    《白虎通疏證》 陳立撰,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10月第4印刷。
    《唐律疏義箋解》 劉俊文撰,北京:新華書店,1996。
    《太平廣記》 李昉等編,北京:新華書店,1995。
    《朝廟宮室考》 任啟運,收入:《皇朝經解續編》卷四十九。
    《睡虎地秦墓竹簡》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通志‧氏族略〉 鄭樵著,收入:鄭樵《通志》卷25,台北:台灣商務
    印書館,1987台一版。
    《太平御覽》 宋昉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第四次印刷。
    二、 今人著作
    丁凌華
    2000 《中國喪服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泉根
    2000 《中國姓氏文化解析》,北京:團結出版社。
    王建中
    2001 《漢代畫像石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王延梯
    1999 《中國古代女作家文集》,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
    王國瓔
    1991 〈漢魏詩中的棄婦之怨〉,收入:吳燕娜編著,魏綸助編,
    《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二集,台北:稻香出版社。
    王海華
    1999 〈1996—1997中國古代婦女史研究概況〉,
    《中國史研究動態》,第二期。
    王紹東
    1996 〈秦始皇貞節婦女觀的心理探因〉,《內蒙古大學歷史學報》第6期。
    山川麗著,高大倫、范勇譯
    1987 《中國女性史》,西安:三秦出版社。
    白川靜著,溫天河、蔡哲茂合譯
    1989 《金文的世界:殷周社會史》,台北:聯經出版社。
    田昌五、臧知非著
    1996 《周秦社會結構》,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衣若蘭
    2000 〈《後漢書》的書寫女性:兼論傳統中國女性史之建構〉,
    《暨大學報》第四卷第一期,頁17-42。
    朱子彥
    1998 《後宮制度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江曉原
    1997 《性張力下的中國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余英時
    1997 〈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之演變〉,收入:余英時著,《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社。
    沈家本
    1976 《漢律摭遺》中冊,台灣:商務書局。
    李永祜主編
    1994 《奩史選注--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大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杜正勝
    1991 《編戶齊民》,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2 《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
    杜芳琴
    1992 〈中國歷代女主與女主政治略論〉,收入: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四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995年出版。
    李貞德
    1987 〈律令中的家庭倫理觀〉,《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19期
    1995 〈漢隋之間的『生子不舉』問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33
    1996 〈超越父系家族的籓籬—台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1945-1955)」〉,《新史學》7:2。
    2001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李則芬
    1979 〈漢代婦女的地位〉《東方雜誌》復刊第13卷第3期。
    李衡眉
    1999 《先秦社會史論文集》,山東:齊魯書社。
    1990 〈“叔嫂無服”新論〉,《齊魯學報》第五期,頁28-30。
    吳小強
    1989 〈試論秦人婚姻家庭生育觀念〉《中國史研究》第3期。
    2000 〈秦簡日書集釋〉,湖南:富洲印刷廠。
    吳樹平
    1977 〈秦漢社會的階級和階級關係—讀雲夢秦簡札記之一〉第七期。
    施芳瓏
    1996 〈姑娘仔「污穢」的信仰與其社會建構—以北台灣三間廟宇為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
    1957 《中國思想通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馬嘯著、徐連城校點
    1992 《左傳事緯》,山東:齊魯書社出版發行。
    孫作雲
    1979 《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夏超雄
    1997 〈漢墓壁畫、畫像石題材內容試探〉,收入:《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萃‧考古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陳東原
    1997 《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陳瑞芳
    1993 〈由詩經國風探究周朝婦女的角色定位〉,《藝術學報》第53期。
    唐莫堯
    1998 〈詩經新注全譯〉,四川:巴蜀書社。
    袁庭棟
    1994 《古人稱謂漫談》,北京:中華書局。
    許倬雲著
    1994 《求古篇》,台北,聯經出版社。
    許倬雲著,程農、張鳴譯,鄧正來校
    1998 《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江蘇:人民出版社。
    曹大為
    1996 《中國古代女子教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康學偉
    1992 《先秦孝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吳燕娜編著,魏綸助編
    1991 《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二集,台北:稻香出版社。
    紀崇安
    1995 〈中國歷史上的女性角色〉《文化雜誌》24。
    徐復觀
    1961 〈陰陽五行觀念之演變及若干文獻成立時代與解釋的問題〉
    (上、中、下),《民主評論》第12卷第19~21期。
    1979 《兩漢思想史》卷三,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黃仕忠
    2000 《婚變‧道德與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黃慧英
    1992 〈儒家關於婦女地位的觀點〉,《鵝湖月刊》第18卷第三期。
    黃嫣梨
    1999 《妝台與妝台以外—中國婦女史研究論文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張景賢
    1997 《漢代法制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發行。
    傅杰編校
    1997 《王國維論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程發軔編著
    1990 《春秋人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程樹德
    1988 《九朝律考》,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童書業
    1975 《春秋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楊聯陞著 林維紅譯
    1979 〈中國歷史上的女主〉,收入: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牧童出版社。
    楊希牧 〈從七出談到三歸〉,《大陸雜誌》第30卷第2期。
    楊家駱
    1997 《古詩十九首集釋》,台北:世界書局。
    楊寬
    《古史新探》,谷風出版社。
    1997 《戰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9 《西周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楊樹達
    1992 《漢代婚喪禮俗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筧久美子
    2000 〈中國的女訓與日本的女訓〉,收入:李卓主編《家族文化與傳統文化—中日比較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頁209-233。
    蒲慕州
    1993 〈睡虎地秦簡《日書》的世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4
    蔡瑜
    1997 〈離亂經歷與身份認同—蔡琰的悲憤交響曲〉,《婦女與兩性學刊》,第8期,頁29-54
    鄭振鐸
    1996 〈中國俗文學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劉光義
    1990 《古典籍中所凸顯的貴族婚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劉家和
    1998 〈儒家孝道與家庭倫理的社會化〉,收入:漢學研究中心,
    《中國家庭及其倫理演討會論文集》。
    劉詠聰
    1995 《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1998 《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社。
    劉達臨
    1995 《中國古代性文化》上冊,台北:共同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德漢
    1990 《東周婦女問題研究》,台北:學生書局。
    劉增貴
    1970 《漢代婚姻制度》台北:華世出版社。
    1996 〈漢代婦女的名字〉 《新史學》七卷四期,頁33~93。
    1999 〈門戶與中國古代社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八本,第四分。頁817~897。

    劉道廣
    1992 〈漢畫中的節女與才女〉,《漢聲》41期。
    劉靜貞
    1999 《列女傳課程的通識內涵與教學設計》,中國教育傳統與現代大學通識育系列學術研討會(二)論文稿,年1月30日。
    鮑家麟
    1987 〈陰陽學說與婦女地位〉,《漢學研究》第5卷第2期
    閻雲翔
    1992 〈傳統中國社會的叔嫂收繼婚—兼及家與族的關係〉,《九州學報》,5卷1期。
    盧建榮
    1998 〈從男性書寫材料看三至七世紀女性的社會形象的塑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6期。
    蕭虹
    1999 《陰之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盧曉輝
    1993 《岩畫與生殖巫術》,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鍾年
    1998 〈中國傳統家庭的人生角色—以幾種女性角色為例〉,《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
    戴君仁
    1950 〈陰陽五行學說究原〉,《大陸雜誌》第37卷第8期。
    閻鴻中
    1998 〈周秦漢時代家族倫理之變遷〉,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9 〈東漢時代家庭倫理的思想淵源〉,
    《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頁23~67。
    蘇冰、魏林
    1994 《中國婚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顧農
    1995 〈重新討論蔡琰生平及其作品的真偽〉,
    《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

    三、 其他相關學科著作
    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l著,丁由譯
    1997 《原始思維》,北京:民族印刷廠。
    埃德蒙‧利奇著 郭凡 鄒和譯
    2000 《文化與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
    A.R.拉德克利夫--布朗 A.R.Radcliffe-Brown著,潘蛟、王賢海、劉文遠知寒譯
    1999 《原始社會的結構與功能》,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Marcel Mauss,TheGife:Forms and fuctions of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汪珍宜‧何翠萍譯
    1989 《禮物‧舊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功能》,台北;遠流出版社。
    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
    1990 《人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麥可‧赫奇森(Michael Hutchison)著,廖世德譯
    1994 《性與權力-身心政治的剖析》,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2-07-2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