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汶含
Tsai, Wen-Han
論文名稱: 宗教團體自治的憲法建構與檢討
The Religious Group Autonomy from Construction and Review under the Constitution
指導教授: 許育典
Hsu, Yue-D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宗教團體自治宗教團體宗教自由自主決定權國家管制宗教團體法草案
外文關鍵詞: religious group autonomy, religious group, freedom of religion, self-determination-right, state control, the draft of the Religious Groups Law
相關次數: 點閱:124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宗教自由作為基本權保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其討論重心已漸漸移轉至集體的宗教自由—宗教團體的範疇,宗教團體法草案的爭議即是明顯的例子之一。然而,該草案延宕至今已逾十餘年,相關爭議仍無法解決,也反應出我國宗教法理論的瓶頸。對於宗教團體的權利保護,宗教團體自治是最密切相關的概念,本論文嘗試建構其憲法保障的內涵,型塑出一套檢驗步驟,用以判斷國家限制的合憲性。其次從宗教法制和實務,分析並驗證宗教團體自治的重要性和概念應用價值。最後再檢討宗教團體法草案和實務上的幾個爭議問題,盼望能對宗教法制和宗教團體的權利保障,貢獻一些心力。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the focus of religious freedom, as a fundamental right, has gradually migrated to collective religious freedom - religious group. The controversy of the draft of the Religious Groups Law is one obvious example. However,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the controversy of the draft of the Religious Groups Law also reflects the bottleneck of the religious law theory. The religious group autonomy is the most relevant concept related to the rights of religious groups. The thesis attempts to construct the guarantee of the religious group autonomy, and shape a set of test steps to determine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state restrictions. Second, analyze and validate the importance and applied value of religious group autonomy, from the religious law and practice. Finally, review the draft of the Religious Groups Law and some controversy, hoping to denote an effort to religious law and rights protection of religious groups.

    第一章 緒論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2 參、研究方法和範圍 2 肆、論文架構 3 第二章 宗教團體自治的意義及其憲法基礎 4 壹、宗教團體自治的意義 4 貳、宗教團體自治的憲法基礎 5 一、結社自由作為宗教團體自治憲法基礎的侷限性 6 二、宗教自由作為宗教團體自治的憲法基礎 9 第三章 宗教團體自治的憲法保障 12 壹、宗教團體自治的保障核心 12 貳、宗教團體自治的保障範圍 14 參、宗教團體自治的保障主體 15 一、宗教團體的定義 15 二、宗教團體的類型 19 肆、宗教團體自治的保障類型 21 一、組織自治 21 二、規章自治 22 三、人事自治 23 四、財政自治 24 伍、宗教團體自治的限制 25 一、宗教團體自治的可限制性 25 二、宗教團體自治的限制界限 26 (一)「純宗教信仰」得否作為限制的界限 26 (二)「核心內宗教行為」得否作為限制的界限 27 (三)「自治」與「自治行政」作為限制的界限 28 第四章 宗教團體自治的法制現況分析 34 壹、釋憲史上的宗教團體自治 34 一、解嚴前:消極迴避宗教事務 34 二、解嚴後 36 (一)釋字第460號解釋:組織自治 36 (二)釋字第490號解釋:肯認宗教團體的權利 38 (三)釋字第573號解釋:類型化宗教團體自治的內涵 38 貳、現行法所涉及的宗教團體自治 41 一、民法和人民團體法:組織、人事自治 41 二、監督寺廟條例:財政、人事自治 42 三、政治獻金法:財政自治 44 參、宗教團體法草案所涉及的宗教團體自治 45 一、各版本草案中宗教團體自治的爭議 45 (一)宗教團體法草案的立法背景及沿革 45 (二)各版本宗教團體法草案的爭議 46 1. 組織自治部分 47 2. 人事自治部分 47 3. 財政自治部分 48 二、宗教團體法草案通過後對宗教團體自治的影響 49 (一)組織自治受更嚴密的監督 49 (二)人事自治漸受重視 50 (三)財政自治漸獲得保障 51 第五章 從宗教團體自治檢討宗教團體法草案 53 壹、組織自治:宗教團體法人化的問題 53 一、宗教團體法人化的內涵及其在宗教團體法草案中的規定 53 (一)宗教團體法人化的內涵 53 1. 法人的意義與法人化的目的 53 2. 宗教團體法人化的立法背景 55 (1)宗教犯罪事件的增加 55 (2)寺廟登記和法人登記的雙重登記問題 56 (3)宗教團體與財團/社團法人的屬性問題 57 (二)宗教團體法草案中宗教團體法人化的相關規定 59 二、宗教團體法草案中宗教團體法人化的問題與檢討 60 (一)宗教團體法草案中宗教團體法人化的問題 60 1. 宗教法人地位的有無可能違反宗教平等原則 60 2. 對宗教團體類型的限制可能侵犯宗教團體的組織自治 62 (二)宗教團體法草案中宗教團體法人化的檢討 63 1. 「宗教團體」與「宗教組織」的概念混淆 63 2. 對宗教團體類型的限制侵犯宗教團體的組織自治 64 3. 宗教法人的成立有違反宗教平等原則的疑慮 65 貳、財政自治:宗教團體財務公開的合憲性 67 一、宗教團體財務公開的憲法爭議 67 (一)宗教團體法草案對宗教團體會計基礎的規定 67 (二)國家得否要求宗教團體公開財務收支報告 69 二、宗教團體財務公開的合憲性檢討 70 (一)會計制度和財務公開應屬於自治行政事項 70 (二)以「增進公共利益」作為特定公益目的違憲 71 (三)對所有宗教團體予以限制違反必要性原則 74 第六章 從宗教團體自治檢討宗教法制的其他問題 76 壹、規章、人事自治:「辦理寺廟登記須知」的法律問題 76 一、「辦理寺廟登記須知」所涉及的問題 76 (一)該須知的法律性質不明 77 (二)該須知可能侵犯宗教團體的規章自治和人事自治 79 二、「辦理寺廟登記須知」的問題檢討 80 (一)該須知對信徒大會章程的要求侵害宗教團體的規章自治 80 (二)該須知對信徒身分的限制侵害宗教團體的人事自治 81 (三)該須知存有形式的效力問題 81 貳、財政自治:宗教團體附設殯葬設施的爭議 83 一、殯葬管理條例第102條的立法背景和所涉及的問題 84 (一)殯葬管理條例第102條的立法背景 85 (二)殯葬管理條例第102條所涉及的問題 86 1. 宗教團體與殯葬業者的利益衝突 86 2. 違法納骨塔所造成的環保安全問題 86 3. 拆除納骨塔可能造成宗教文化與依法行政的衝突 87 4. 經營納骨塔所涉及的宗教團體自治問題 89 二、宗教團體附設殯葬設施的相關問題檢討 90 (一)「以區分所有建築物為宗教建築物者不適用」的規定合憲 91 (二)「並不得增加高度及擴大面積」的規定違憲 93 (三)其他政策問題檢討 95 第七章 結論 98 參考文獻 101 中文文獻 101 德文文獻 108 附錄 110 附錄一 宗教團體法草案行政院版、黃昭順委員版及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通過條文對照表 110 附錄二 辦理寺廟登記須知 126 索引 129

    中文文獻
    〈小辭典:權責發生制V.S.現金收付制〉,長傳專業訓練機構,http://www.forever999.com.tw/news/news%20secretary-150.html,最後瀏覽日:2012年6月11日。
    〈山林有難!反對宗教團體法讓違法寺廟就地合法!〉,民間團體共同聲明暨連署書,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8455,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19日。
    〈什麼是受浸?〉,水深之處福音網站,http://www.luke54.org/view/25/2992.html#axzz2Rl9SspIg,最後瀏覽日:2013年4月28日。
    〈內政部:祭祀公業法人化,延續宗族傳統〉,http://www.moi.gov.tw/dca/01news_001.aspx?sn=6060&page=2,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天主教組織〉,中華百科全書,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reg.asp?id=1519&nowpage=2,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合法殯葬設施業者成為《殯葬管理條例》修正案的犧牲品! 〉,台灣殯葬資訊網,http://www.taiwanfuneral.com/Detail.php?LevelNo=364,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11日。
    〈寺廟法人化 杜絕人治弊端〉,自由時報電子報,2008-11-26,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26/today-so7-2.htm,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寺廟組織章程作業〉,新北市政府民政局,http://www.ca.ntpc.gov.tw/146;DATA_PageNode/InsidePage?tag=%E5%AF%BA%E5%BB%9F%E7%B5%84%E7%B9%94%E7%AB%A0%E7%A8%8B%E4%BD%9C%E6%A5%AD,最後瀏覽日:2013年4月29日。
    〈成立緣起〉,財團法人台北市福智佛教基金會,http://buddhism.blisswisdom.org/index.php/2012-05-03-06-40-24/2012-05-03-07-06-31/itemlist/category/92-%E6%88%90%E7%AB%8B%E7%B7%A3%E8%B5%B7,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自由、蓬勃與多元發展的宗教奇蹟:我國至98年底登記有案之寺廟教堂數目合計有1萬5,118座〉,內政部民政司,http://www.moi.gov.tw/dca/01news_001.aspx?sn=4458,最後瀏覽日:2013年6月15日。
    〈宗教企業化不應偏離宗教的基本精神〉,瞿海源學術資訊網,http://www.ios.sinica.edu.tw/hyc/index.php?p=columnID&id=560,最後瀏覽日:2012年6月11日。
    〈宗教組織法人化探析〉,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http://big5.xjass.com/mzwh/content/2011-02/24/content_188442.htm,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宗教團體法 最快10月報院〉,中央社,2012-09-09,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2019677,最後瀏覽日:2012年11月5日。
    〈宗教團體法有條件解決寺廟、教會附設納骨設施問題〉,台灣殯葬資訊網,http://www.taiwanfuneral.com/RuleDetail.php?Seq=261,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7日。
    〈宗教團體附設納骨塔就地合法宜審慎思考〉,http://www.funeral.org.tw/Show.asp?Show=%B7s%BBD%B8%EA%AE%C6,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19日。
    〈宗教團體租稅優惠之探討(上)〉,稅務旬刊第1974期,http://www.root.com.tw/para-book/1974/1974-12.html,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皈依的意義〉,法鼓山全球資訊網,http://www.ddm.org.tw/refuge/meaning_01.htm,最後瀏覽日:2013年4月28日。
    〈神職人員來台 外交部瞎建議改「外籍志工」〉,自由時報電子報,2013-4-22,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22/today-p3.htm,最後瀏覽日:2013年5月29日。
    〈納骨塔大餅 殯葬業不想讓〉,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7-6,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6/today-so9-2.htm,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11日。
    〈強盜變傳道 黃炯榕牧師重返台東〉,中廣新聞網,2010年07月27日,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politics/bcc/20100727/02421687322.html,最後瀏覽日:2013年5月29日。
    〈組織(organization)〉,MBAlib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zh-tw/%E7%BB%84%E7%BB%87,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團體動力學〉,http://www.mao52115.tcu.edu.tw/handout/sociology/%E5%9C%98%E9%AB%94%E5%8B%95%E5%8A%9B%E5%AD%B8.pdf,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漫談中國佛教之叢林制度〉,智悲佛網,http://www.zhibeifw.com/big5/fjgc/fjyj_list.php?id=9453,最後瀏覽日:2013年5月27日。
    〈臺南縣政府97年度施政計畫〉,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cad=rja&ved=0CDAQFjAA&url=http%3A%2F%2Fwww9.tainan.gov.tw%2Fcht%2Fchief%2Fblueprint%2FDownload.aspx%3Fsn%3D29&ei=tnllUfmnOca1kgXFt4GgBw&usg=AFQjCNFa1DbtIwTxPOPbbEqAyEH9D1J0nA&sig2=1WBWh0xcI7GV3Haq7hlsNg,最後瀏覽日:2013年4月10日。
    〈殯葬管理條例三讀通過,邁向殯葬改革新紀元〉,內政部新聞發布,2011-12-14,http://www.moi.gov.tw/chi/chi_latest_news/news_detail.aspx?sn=5802&type_code=02&pages=0,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11日。
    《「宗教自由與宗教立法」論壇實錄》,臺北:內政部,2010年8月。
    Martin Heckel著/張永明譯,〈聯邦憲法法院判決中之宗教自由與國家教會法〉,收於:Peter Badura / Horst Dreier 主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下冊)》,臺北:聯經,2010年10月,頁405-451。
    Stephen P. Robbins著,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2006年,11版。
    天主教法典,http://www.vatican.va/chinese/cic_zh.htm,最後瀏覽日:2013年4月28日。
    王志誠/封昌宏,《商業會計法》,臺北:元照,2009年9月。
    王澤鑑,《民法總則》,臺北:自版,2008年10月,2版。
    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內政委員會「宗教團體法草案」公聽會會議紀錄,http://www.ccw.org.tw/wp-content/uploads/20090325IA.pdf,最後瀏覽日:2012年11月5日。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自版,2009年8月,10版。
    吳信華,《憲法釋論》,臺北:三民,2011年9月。
    李建良,〈「制度性保障」理論探源:尋索卡爾史密特學說的大義與微言〉,收於: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臺北:元照,2004年10月,頁219-265。
    李崇信,〈神壇的社會功能與法律問題研究〉,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民間信仰與神壇篇》,臺北:內政部,2004年11月,頁319-374。
    李常受,《召會與地方召會的歷史》,臺北:臺灣福音書房,2011年8月。
    李常受,《正當教會生活的恢復》,臺北:臺灣福音書房,2001年5月,新1版。
    李常受,《長老治會》,臺北:臺灣福音書房,2004年4月,新1版。
    李惠宗,《憲法要義》,臺北:元照,2008年9月,2008年補充資料版。
    周敬凡,《宗教自由的法建構:兼論「宗教團體法草案」》,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和氣大愛資訊網,http://www.hochi.org.tw/hochi/home.nsf/Home/100?opendocument,最後瀏覽日:2013年5月25日。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憲法:權力分立》,臺北:新學林,2009年2月,2版。
    林本炫,〈試論「宗教法人」的屬性和定位〉,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七輯:宗教組織與管理篇》,臺北:內政部,2005年12月,頁29-52。
    林佳龍,任內推動法案,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03_leg/0301_main/leg_bill/billView.action?id=8844&lgno=00028&stage=8,最後瀏覽日:2013年6月12日。
    林蓉芝,〈當代台灣佛教政教關係的再檢討:以宗教團體法立法折衝過程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 http://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NX012/nx102549.htm,最後瀏覽日:2012年6月11日。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臺北:元照,2005年10月,3版。
    法輪大法在台灣,http://www.falundafa.org.tw/qa.htm,最後瀏覽日:2013年5月25日。
    施啟揚,《民法總則》,臺北:自版,2007年6月,7版。
    星雲,〈有關宗教法答問〉,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宗教法制建立與發展篇》,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61-92。
    洪奇楠,〈團體動力:理論與技巧〉,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2&cad=rja&ved=0CDsQFjAB&url=http%3A%2F%2Fel.mdu.edu.tw%2Fdatacos%2F09512911025B%2F%25E7%25AC%25AC%25E4%25B8%2580%25E7%25AB%25A0%25E5%259C%2598%25E9%25AB%2594%25E5%258B%2595%25E5%258A%259B950926.ppt&ei=e_TgUKHEH4bPlAXZn4GYAQ&usg=AFQjCNF9B9AOj6lqEnHjwPD8O4tPRRfHOw&sig2=HUIpAzRLZ1chK6aNIOFxzA,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倪柝聲,《工作的再思》,臺北:臺灣福音書房,1999年9月,新1版。
    徐福全,〈宗教團體附設納骨塔就地合法宜審慎思考〉,http://www.funeral.org.tw/Show.asp?Show=%B7s%BBD%B8%EA%AE%C6,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6日。
    翁曉玲,〈台灣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制現況分析〉,《宗教哲學》,32期,2005年3月,頁135-149。
    高嵐書,《錫安山新約教徒宗教自由與義務教育的衝突》,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尉遲淦,〈殯葬業者如何因應宗教團體法就地合法宗教附設殯葬設施的做法〉,http://yck.com.tw/how1.htm,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22日。
    張永明,〈宗教法人的租稅優惠〉,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宗教法制建立與發展篇》,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93-122。
    張永明,〈德國與臺灣宗教自由基本權與宗教立法之比較〉,《思與言》,39卷3期,2001年9月,頁103-144。
    張永明,《宗教商品化之法律爭議》,臺北:翰蘆,2010年2月。
    張家麟,〈政教關係與宗教法制:論臺灣「宗教團體法草案」的形成與影響〉,《宗教哲學》,55期,2011年3月,頁35-57。
    淨心,〈論宗教法制的建立與發展〉,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宗教法制建立與發展篇》,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163-184。
    莊國榮,〈層級化法律保留原則的適用〉,《台灣法學雜誌》,208期,2012年9月,頁1-15。
    莊國榮,〈職權命令的合法性及適用範圍〉,《台灣法學雜誌》,214期,2012年12月,頁10-23。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臺北:元照,2008年10月,4版。
    許育典,〈宗教自由保障下的宗教團體自治:評釋字第五七三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14期,2004年11月,頁211-225。
    許育典,〈宗教自由保障下的神壇管理:從兩公約談起〉,第八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2011年12月9日,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許育典,〈宗教團體法草案的合憲性探討〉,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宗教法制建立與發展篇》,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185-241。
    許育典,《宗教自由與宗教法》,臺北:元照,2013年5月,2版。
    許育典,《憲法》,臺北:元照,2011年9月,5版。
    許春鎮,〈論自治行政之概念及其類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59期,2006年9月,頁1-57。
    郭承天,〈政教分立理論與法治之新發展〉,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九輯:各國宗教發展與法制篇》,臺北:內政部,2007年11月,頁19-47。
    陳英淙,〈從宗教自由到宗教團體自主權之探討〉,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九輯:各國宗教發展與法制篇》,臺北:內政部,2007年11月,頁269-298。
    陳敏,《行政法總論》,臺北:自版,2007年10月,5版。
    陳惠馨,〈個人、宗教團體、宗教信仰與國家法律〉,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宗教法制建立與發展篇》,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243-280。
    陳新民,〈憲法宗教自由的立法界限:評「宗教團體法」草案的立法方式〉,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宗教法制建立與發展篇》,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281-313。
    陈胜群/陈工孟/高宁,〈政府会计基础比较研究〉,http://wenku.baidu.com/view/cc8d5736ee06eff9aef80749.html,最後瀏覽日:2013年6月15日。
    黃迦勒,〈教會的恢復和道路〉,http://www.ccbiblestudy.org/Topics/81Church/81CT211.htm,最後瀏覽日:2013年1月1日。
    黃慶生,《台灣宗教立法》,臺中:太平慈光寺,2005年10月。
    黃慶生,《寺廟經營與管理》,臺北:永然文化,2001年4月,2版。
    黃麗馨,《臺灣宗教政策與法制之評估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楊智傑,〈制度性保障說理模式對社會改革的阻礙〉,《臺灣本土法學雜誌》,61期,2004年8月,頁5-16。
    董芳苑,〈國民黨政權的宗教迫害〉,台灣網路教會,http://www.taiwanus.net/church/index4/201107310732281308.htm,最後瀏覽日:2013年6月12日。
    漢寶德,〈關於「宗教團體法草案」〉,國政評論,教文(評)090-098號,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C-090-098.htm,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6日。
    蔡墩銘,《信仰與法律》,臺北:翰蘆,2009年4月。
    鄭志明,〈台灣宗教法制建立的困境〉,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宗教法制建立與發展篇》,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359-383。
    鄭志明,〈臺灣宗教組織化的困境〉,收於:劉文仕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三輯:宗教法制與行政管理篇》,臺北:內政部,2001年12月,頁161-168。
    鄭志明,《台灣宗教組織與行政》,臺北:文津,2010年2月。
    鄭智介,〈非都市土地變更:專案輔導合法化〉,http://www.law119.com.tw/Newdesign/comptaipei/personview.asp?kname=%BEG%B4%BC%A4%B6&ktop=%ABD%B3%A3%A5%AB%A4g%A6a%C5%DC%A7%F3%A1%D,最後瀏覽日:2012年4月19日。
    蕭子誼,《商業會計法》,臺北:智勝文化,2007年10月。
    瞿海源,《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基督宗教研究 政教關係研究(第二冊)》,臺北:桂冠圖書,2006年9月,2版。
    魏連嶽,〈如何成為一位基督徒?〉,http://christ.org.tw/faith/become_a_christian.htm,最後瀏覽日:2013年4月28日。
    德文文獻
    Brenner, Michael: Religionsfreiheit und Erziehung in Westeuropa, RdJB 2002, S. 389 ff.
    Campenhausen, Axel Freiherr von: Religionsfreiheit, in: J. Isensee/ P. Kirchhof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 VI, 3 Aufl., Heidelberg 2009: C.F. Müller, Rn. 75.
    Campenhausen, Axel Freiherr von: Staatskirchenrecht, 3. Aufl., München 1996: C.H. Beck.
    Ennuschat, Jörg: "Gott" und Grundgesetz - Zur Bedeutung der Präambel für das Verhältnis des Staates zu Religion und Religionsgemeinschaften, NJW 14(1998), S. 935 ff.
    Fischer, Kristian/ Groß, Thomas: Die Schrankendogmatik der Religionsfreiheit, DÖV 2003, S. 932 ff.
    Hartmer, Michael/ Detmer, Hubert: Hochschulrecht - Ein Handbuch für die Praxis, Heidelberg 2004: C. F. Müller.
    Jeand´Heur, Bernd/ Korioth, Stefan: Grundzüge des Staatskirchenrechts, München 2000: Boorberg.
    Kirchhof, Paul: Die Kirchen und Religionsgemeinschaften als Körperschaften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in: Joseph Listl/ Dietrich Pirson, Handbuch des Staatskirchen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 I, 2 Aufl., Berlin 1994: Duncker & Humblot, S. 651ff.
    Muckel, Stefan: Die Rechtsstellung der Kirchen und Religionsgemeinschaften nach dem Vertrag über eine Verfassung für Europa, DÖV 2005, S. 191 ff.
    Ottenberg, Daniel: Der Schutz der Religionsfreiheit im internationalen Recht, Baden-Banden 2009: Nomos, S. 116 ff.
    Poscher, Ralf: Totalität – Homogenität – Zentralität - Konsistenz: Zum verfassungsrechtlichen Begriff der Religionsgemeinschaft, Der Staat 2000, S.49 ff.
    Röben, Volker: Religionsgemeinschaften und wirtschaftliche Tätigkeiten, in: Rainer Grote/ Thilo Marauhn (Hrsg.): Religionsfreiheit zwischen individueller Selbstbestimmung, Minderheitenschutz und Staatskirchenrecht – Völker - und verfassungsrechtliche Perspektiven, Heidelberg 2001: Springer, S.547 ff.
    Solte, Ernst-Lüder: Die Organisationsstruktur der übrigen als öffentliche Körperschaften verfaßten Religionsgemeinschaften und ihre Stellung im Staatskirchenrecht, in: Joseph Listl/ Dietrich Pirson, Handbuch des Staatskirchen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 I, 2 Aufl., Berlin 1994: Duncker & Humblot, S. 417 ff.
    Stuhlfauth, Thomas: Verfassungsrechtliche Fragen des Verbots von Religionsgemeinschaften, DVBL 2009, S. 416 ff.
    Weber, Hermann: Die Verleihung der Körperschaftsrechte an Religionsgemeinschaften, ZevKR 1989, S. 337 ff.

    下載圖示 校內:2018-07-18公開
    校外:2018-07-1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