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千珊 Huang, Chien-Shan |
|---|---|
| 論文名稱: |
《警世陰陽夢》研究 |
| 指導教授: |
王三慶
Wang, San-Q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 畢業學年度: | 9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32 |
| 中文關鍵詞: | 客氏 、崔呈秀 、魏忠賢 、《警世陰陽夢》 、時事小說 |
| 相關次數: | 點閱:75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小說的發展過程中,在明末這一時期,產生了一類以當代大事作為描寫對象的作品。這類作品不僅在內容上掌握時事,並且出版迅速,讓當時人能廣泛並快速地掌握時事的概貌,後代學者稱之為「時事小說」。當是時,魏忠賢與其閹黨亂政,影響明末天啟年間朝政民生甚鉅,待至崇禎皇帝即位之初,閹黨失勢,忠賢自縊,以魏忠賢危害朝政為主題的時事小說遂紛紛出版,其中《警世陰陽夢》是為同主題小說中最早出版的一部。
本文以時事小說的角度探討《警世陰陽夢》一書,首先對時事小說進行概述,而後針對該書的作者、版本、情節結構、人物形象、主題意識等各方面加以分析,再與其他相同主題的時事小說相互比較異同所在,以見出《警世陰陽夢》書中特色,並得出該書的影響與價值所在。
none
一、專書
(一)時事小說類
七峰樵道人,《七峰遺編》二卷六十回,虞陽說苑甲編本,據瞿氏菰村漁父抄本,順治五年抄,民國六年鉛印本。
西吳懶道人,《剿闖通俗小說》不分卷十回,中央圖書館藏弘光元年興文館刊本。台北:天一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清初刊興文館本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明末清初刻本(原周越然藏本)。
平原孤憤生,《遼海丹忠錄》八卷四十回,台北:天一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崇禎三年翠娛閣刊本影印。
江左樵子,《樵史通俗演義》八卷四十回,北京大學藏清順康間刊本。北京:中國書店,一九八八年,據北京大學藏本重排點校。
清隱道士,《七曜平妖全傳》六卷七二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北京圖書館藏明刊清修本。
吳越草莽臣,《魏忠賢小說斥奸書》八卷四十回,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北京大學藏明崇禎元年刊本。
疑李清,《檮杌閒評》五十卷五十回,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康熙年間刊本,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均藏。
長安道人,《警世陰陽夢》十卷四十回,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崇禎元年刊本,今藏大連市圖書館。
吟嘯主人,《近報叢談平虜傳》二卷二十則,台北:天一出版社,據日本內閣文庫藏崇禎年間刊本影印。
名衢逸狂,《征播奏捷通俗演義》六卷一百回,台北:天一出版社,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
西湖義士,《皇明中興聖烈傳》五卷四八則,台北:天一出版社,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本影印。
蓬蒿子,《新世鴻勳》不分卷二二回,北京大學藏順治年間慶雲樓刊本。
吳門嘯客,《鎮海春秋》不分卷二十回,明末刊本,今存第十至二十回,今藏中國社科院文研所。
(二)史料
查繼佐,《罪惟錄》,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五月第一版。
李遜之,《三朝野記》,台北: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三年。
計六奇,《明季北略》,台北:台灣商務,民國五十七年。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台北:三民,民國五十八年。
文秉,《先撥志始》,台北:廣文書局,一九七六年十月。
談遷,《國榷》,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一版。
孟森,《明代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六十八年,三版。
黃彰健校勘,《明實錄》,京都市,一九八四年,影印本。
劉若愚,《酌中志》,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新一版。
朱長祚,《玉鏡新譚》,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九月第一版。
夏燮,《明通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年。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萬卷樓,民國八十二年。
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一九九七年。
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一九九七年。
(三)小說書目、論著
孟瑤,《中國小說史》,台北:文星,民國五十五年。
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台北:台灣商務,民國五十七年。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台北:鳳凰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初版。
葉德均,《戲曲小說叢書考》,北京:中華,一九七九年,一版。
萬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版。
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說匯考》,浙江:文藝,一九八四年,一版。
欒星,《明清小說論叢第三輯》,春風文藝社,一九八五年六月。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民國七十六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民國七十九年。
歐陽健,《明清小說采正》,台北:貫雅,民國八十一年。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文藝出版社,二○○○年十月。
(四)其他
謝國楨,《明清筆記談叢》,一九一一年。
張岱,《陶庵夢憶》,台北:商務,民國五十五年,台一版。
顧炎武,《日知錄》,台北市:台灣商務,民國五十七年,台一版。
謝國禎,《晚明史籍考》,台北:藝文,民國五十七年,一版。
焦循,《劇說》,台北:台灣商務,民國五十七年,台一版。
俞樾,《九九銷夏錄》,台北:廣文,民國六○年,一版。
葉德輝,《書林清話》,台北:文史哲,民國六十二年。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台北:偉文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五年。
周貽白,《中國戲劇發展史》,台北:學藝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謝渠源,《明代忠烈奏議論衡》,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全祖望,《鮚埼亭集》,台北:文海,民國七十七年,一版。
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上海市:上海,一九九○年。
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一九九○年九月第一版。
馮夢龍,《警世通言》,北京: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年。
尹飛舟等,《中國古代鬼神文化大展》,南昌市: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五月。
苗棣,《魏忠賢專權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版。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二○○一年。
二、學位論文
陳大道,《檮杌閒評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顏美娟,《明末清初時事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陳美玲,《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九十年。
王珍華,《明末時事小說人物形象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
三、期刊
蕭相愷,〈《魏忠賢小說斥奸書》、《幻影》、《章台柳》──中國小說史研究中若干問題的考辨之二〉,《明清小說研究》,一九八九年二月。
高爾豐,〈一部頗有史料價值的小說──《警世陰陽夢》〉,《明清小說研究》,一九八九年四月。
齊裕焜,〈明末清初時事小說述評〉,《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一九八九年。
韓道誠,〈明季礦稅之禍對魏忠賢的影響〉,《書目季刊》第二十一卷第二期,民國七十六年九月。
陳大康,〈論明清之際的時事小說〉,華東師範,哲社科,一九九一年。
朱恒夫,〈論明清時事劇與時事小說〉,《明清小說研究》二○○二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