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瀞儀
Wang, Ching-Yi
論文名稱: 智能障礙之中高齡主要照顧者的未來安老規劃
Planning for old age of middle-aged caregiver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children
指導教授: 翁慧卿
Weng, Hui-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醫學院 - 老年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Geront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主要照顧者智能障礙未來安老規劃
外文關鍵詞: Main-caregiver, Mental retardation, Future-related plan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相較一般大眾在子女成年後,能對退休生活或老年生活有所規劃、不受子女牽絆,多數智能障礙家庭之主要照顧者,仍須繼續面臨照顧智能障礙子女的問題。再者因社會變遷,許多家庭的主要照顧負擔,更可能落到祖父母身上而成為隔代教養家庭。綜觀過去與身心障礙相關文獻之中,僅針對主要照顧者為智能障礙子女,在未來安排的考量與規劃,並無與智能障礙家庭主要照顧者未來安老規劃之相關討論議題。

      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智能障礙家庭其中高齡主要照顧者之未來安老規劃,主要訪談對象為45歲以上之主要照顧者以瞭解其未來安老規劃;再者為使安老規劃層面更完整,研究結合其他相關人員訪談,包含醫療社工人員、啟智學校社工師、啟智學校心理師,除驗證訪談資料外,透過各面相之專業從業人員,提供過去接觸或輔助智能障礙家庭之經驗,並對中高齡主要照顧者在未來安老規劃訪談資料提供輔助。

      研究以量化半結構式問卷,以暸解主要照顧者之基本人口學背景  相較一般大眾在子女成年後,能對退休生活或老年生活有所規劃、不受子女牽絆,多數智能障礙家庭之主要照顧者,仍須繼續面臨照顧智能障礙子女的問題。再者因社會變遷,許多家庭的主要照顧負擔,更可能落到祖父母身上而成為隔代教養家庭。綜觀過去與身心障礙相關文獻之中,僅針對主要照顧者為智能障礙子女,在未來安排的考量與規劃,並無與智能障礙家庭主要照顧者未來安老規劃之相關討論議題。
      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智能障礙家庭其中高齡主要照顧者未來安老規劃,主要訪談對象為45歲以上之主要照顧者;再者為使安老規劃層面更完整,研究結合其他相關人員訪談,包含醫療社工人員、啟智學校社工師、啟智學校心理師,除驗證訪談資料外,透過各面向之專業從業人員,提供過去接觸或輔助智能障礙家庭之經驗,並對中高齡主要照顧者在未來安老規劃訪談資料提供輔助。
      研究以量化半結構式問卷,於暸解主要照顧者之基本人口學背景資料後,再由質性研究訪談大綱進行訪談。研究共訪問8個個案,包含5位主要照顧者與3位其他相關人員,訪談時間自45至90分鐘,個案居住地區位於中南部。本研究結果發現,主要照顧者的未來安老規劃具複雜性,透過整理發現包含規劃受到(1)經濟因素、(2)工作因素、(3)子女因素、(4)不確定性因素、(5)配偶因素等因素之影響。
      研究建議部分包含:(1)主要照顧者須及早對未來有所規劃,並具備現實感及危機感,做規劃時除為子女考量及規劃外,更須著重於未來自身步入老年之生活規劃。(2)社會政策面部分建議對於智能障礙者於高中畢業後的就業、就學相關扶助外,更應重視主要照顧者的彈性就業的需求,並利用傳統的媒體文宣以達到資源或政策宣傳的目的。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future planning among middle- and old-aged caregiver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children. The participants were caregivers aged over 45 years-old. In addition, professionals for mental retardation were also recruited. Quantitativ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The findings suggest: (1) caregivers have to arrange the future planning early, and consider not only children but also themselves. (2) social policy should address the job and care for children after high school, as well as caregivers’ needs for flexible work. Tradition media can be used to spread information.

    Key words: Main-caregiver、Mental retardation、Future-related plan

    目錄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一般大眾退休規劃狀態 7 第二節 智能障礙子女之家庭安老規劃考量因素 10 第三節 小結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0 第二節 問卷設計與訪談大綱 22 第三節 資料分析 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25 第一節 訪談基本資料 25 第二節 主要照顧者的照顧面 33 第三節 未來安老規劃 48 第四節 研究小結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研究限制 66 第二節 建議 67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69 參考文獻 70 一、中文部分 70 二、英文部分 72 附錄 74 附錄一:IRB通過證明 74 附錄二:訪談大綱 75 附錄三:中高齡主要照顧者訪談大綱 76 附錄四:啟智學校社工師訪談大綱 77 附錄五:啟智學校心理師訪談大綱 78 附錄六:醫療社工人員訪談大綱 79   表目錄 表1-1-1 智能障礙者按級別與性別分布 1 表1-3-1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對智能障礙分類標準 6 表2-2-1 身心障礙人數按年齡區分(民國100年6月底) 11 表2-2-1 我國衛生福利部身心障礙相關福利政策、輔助(民國103年) 17 表2-2-2 台南市政府身心障礙相關福利政策、輔助(民國103年) 18 表4-1-1 訪談對象名單 25 表4-2-1 主要照顧者的照顧面整理 40 表4-2-3 主要照顧者對子女的安排 47 表4-3-1 與主要照顧者相關之訪談逐字稿字數 56 表4-4-1 主要照顧者依子女障礙程度規劃整理 62 表4-4-2 中高齡主要照顧者的規劃考量與關聯 65 圖目錄 圖2-1-1 瑪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1954) 7 圖2-1-2 各國實際退休年齡與官方退休年齡 8 圖2-2-2 我國身心障礙者父母狀況調查 11 圖2-2-1 我國身心障礙證明檢定流程 16 圖3-3-1 訪談個案生命歷程 24 圖4-1-1 訪談對象關聯圖 26 圖4-1-2 受訪者A之生命歷程 27 圖4-1-3 受訪者B之生命歷程 28 圖4-1-4 受訪者C之生命歷程 29 圖4-1-5 受訪者D之生命歷程 30 圖4-1-6 受訪者E之生命歷程 31 圖4-1-7 研究結果整理架構 32

    一、中文部分
    王文娟(2011)。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壓力負荷之初探,身心障礙研究期刊,第九卷第二期,頁96-110。
    王國羽譯(2000)。《聯合國「國際智能障礙科學研究學會」與「國際促進智障者融
    入社會協會」:老年與智能障礙者延長壽命與促進健康摘要報告》。
    聯合國網頁: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media/en/25.pdf。
    王國羽(2003)。居住在機構之成年智障者健康與疾病型態分析:性別與年齡之考量,臺大社工學刊,第八卷,頁91-128。
    王國羽(2007)。居家中老年智障者的照顧問題:性別、居住安排與相關論述,身心障礙研究季刊,第五卷第一期,頁1-29。
    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2013)。取自:http://www.finlea.org.tw
    中華民國智能障礙家長總會(2008)。認識智能障礙。取自:http://www.papmh.org.tw/
    世界衛生組織(2001)。「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
    取自:http://www.sfaa.gov.tw
    內政部(2011)。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取自:sowf.moi.gov.tw/
    內政部(2012)。身心障礙者福利統計。取自:sowf.moi.gov.tw/
    行政院主計處(2011)。民國100年統計報告。取自:http://www.dgbas.gov.tw
    呂錦綸(2010)。雙重老化智障者家庭照顧負擔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法務部(2014)。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取自:http://www.sunshine.org.tw/nphy/
    身心障礙者資訊服務網(2014)。認識身心障礙。
    取自:http://disable.yam.org.tw/about/din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09)。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白皮書。
    取自:dpws.sfaa.gov.tw
    李志偉、嚴嘉楓、羅慶徽、李宗楠、林金定(2005)。台灣地區智能障礙者的醫療利用特性與影響因素-以2001年門診利用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第三卷第一期,頁5-15。
    林昭吟(2004)。身心障礙者提前老化現象與健康照護需求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林菱佩(2009)。自閉症兒童父母生活適應與其社會參與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毓玲(2001)。自閉症者父母之照顧需求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耕妃(2014)。抉擇之愛~雙重老化智障者家庭父母之愛與痛,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欣怡(2011)。結節性硬化症患童其年長手足親子互動與手足關係之敘說研究,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孫淑柔(2008)。智能障礙者醫療需求及資源運用情形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徐尚維、張育嘉、江博煌、盧怡伶(2013)。台灣地區智能障礙住院利用情形初探,身心障礙研究季刊,第十一卷第一期,頁1-15。
    陳伶珠(2011)。雙重老化智能障礙者家庭照顧經驗初探,台灣高齡服務管理學刊,第一卷第一期,頁138-165。
    陳玠汝(2013)。智能障礙者及其主要照顧者雙重老化的福利服務需求與使用情形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富順、林麗惠、梁芷瑄(2009)。我國屆齡退休及高齡者學習需求調查研究,玄奘大學成人教育及人力發展學系。
    廖勇凱(2008)。企業倫理學─理論與應用,台灣:智勝文化。
    遠見雜誌(2014)。國人退休生活大調查。取自:http://store.gvm.com.tw
    聯合國(2006)。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取自:http://www.moi.gov.tw
    蔡豔清(2004)。台北市某教養院智能障礙者健康特質、醫療利用與影響因素之縱貫性研究,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佳琪(2009)。台灣身心障礙者老化與因應對策:以智障者為例。新興福利國家與高齡化社會:學習與創新研討會,新竹:玄奘大學。
    歐家能、林金定、蔡豔清、嚴嘉楓、李志偉、吳佳玲(2004)。台灣地區之主要照顧者對智能障礙者醫療福利之認知與利用初探。身心障礙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三期,頁176-184。
    二、英文部分
    Brinkerhoff, D.W. and Crosby, B.L (2002). Managing policy reform: concepts and tools for decision-maker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ing countries. Bloomfield, CT: Kumarian Press.
    Cairns, D., Brown, J., Tolson, D., and Darbyshire, C (2013). Caring for a child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ove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An exploratory survey on the experiences and health of older parent carers living in scotland.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7(5), pp. 471-480.
    Deborah, C., Debbie, T., Chris, D., and Jaybe, B (2012). The need for future alternativ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xperiences and future of older parents caring for offspring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ove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Institute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41, pp. 73-82.
    Edward Freeman (2010).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pp. 32.
    Fisher, K. (2004). Nursing Care of Special Populations: Issues in Caring for Elderly
    Peopl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Nursing Forum, 39(1), pp 28-31.
    Hayden, M. F., and Goldman, J. (1996). Families of adul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stress levels and need for services, Social Work, 41(6), pp 657-667.
    Heller, T., Caldwell, J., and Factor, A. (2007). Aging family caregiver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reviews,13(2), pp. 136-142.
    Janicki, M. P. (1990). Growing old with dignity: on quality of life for older persons
    with A lifelong disability, in R. L. Schalock (Ed.), Quality of Life: Perspectives and Issues, pp. 115-125.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Jennings, J. (1987). Elderly parents as caregivers for their adult dependent children. Social Work, 32(5), pp. 430-433.
    Lifshitz, H., and Merrick, J. (2004). Aging among person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Israel in relation to type of residence, age, and etiology,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5(2), pp 193-205.
    Lori, E. W., Thomy N., Olive, B., and Albert, K (2009). Current and future concerns of older parents of sons and daughter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6(3), pp. 180-188
    McGuire, B. E., Daly, P., and Smyth, F. (2007). Lifestyle and health behaviours of
    adults with a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51(7), pp 497-510.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Minnes, P., Woodford, L., and Passey, J. (2007). Mediators of well-being in ageing
    family carers of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0(6), pp. 539-552.
    Mitchell, R., Agle, B., and Wood, D (1997).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2, pp.853–886.
    O’Riordan, L., and Fairbrass, J (2006).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dels and theories in stakeholder dialogue, Working Paper 06/45,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Bradford.
    Rowbotham, M., Carroll, A., Cuskelly, M.(2011). Mothers’ and fathers’ roles in caring for an adult child with a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58(3), pp. 223-240.
    Van, d. L., Vorstenbosch, R., Vinck, L., Penning, C., and Evenhuis, H. (2009).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the netherlands’ ,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53(1), pp. 78-84.

    下載圖示 校內:2016-09-10公開
    校外:2016-09-10公開
    QR CODE